我们的大学教育失缺了什么 我们的大学教育失缺了什么? 2005年的教师节里,温家宝总理再一次亲切接见看望了教师代表,并指出提高高等教 育质量是当前教育的三大任务之一。今天的中国,政府和社会公众对大学的关注是前所未有 的,而且这些关注中多是批评,对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批评。社会公众的批评多集中在学生 的人格和素质上,大学生正在失去那些曾经拥有的耀眼“光环”来自企业界等人才需求方 的批评集中在学生的实践能力上,大学生们远没有所期待的那样“好用”;科学家的批评则 集中在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上,“会考试”被称为中国大学生的特长,而缺少个性和创造 力被称为大学生的“通病”。钱学森甚至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 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 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作为校长,面对这些批评时的心情是压抑和沉重的,尽管有时也有委屈和无奈。这种关 注说明了中国大学所面临的挑战,说明了大学在中国社会公众中的影响,说明了大学所背负 的期待和压力。我们今天的大学教育失缺了什么?我们今天的大学生失缺了什么?是创造能 力?是实践能力?是以社会责任心为核心的人格培育?在社会的关注中我们应该审视自己, 直面挑战,我们必须用行动做出负责任的回答 其实,中国大学相对于国外大学而言,最大的比较优势在学生,特别是本科生。尽管我 们的基础教育存在不少的问题,但是我们的学生资源是优秀的,甚至可以说,优秀生源是中 国大学的第一优势。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我们的教师,我们的管理队伍,我们的综合科研 水平等其他方面,如果和国外优秀大学相比,我们的差距明显。中国的大学生有很多自己的 优势,知识基础厚实,学习刻苦,勤于钻研。就山东大学而言,每年的新本科学生都是成绩 优秀的中学毕业生,他们不是没有创造的天性,不是没有激情,不是没有进取心,入学后他 们甚至以罕见的刻苦用功而“出名”,我相信他们和哈佛、耶鲁那些世界名校的新生站在 起时毫不逊色。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若干年之后,如果他们再和那些世界名校的学生站在 一起时,他们不再那样充满自信,我也对他们不再那样充满自信,至少整体上是如此。这样 的现实更让我们这些大学的管理者、教师感到责任重大。在中国大学教育的质量问题上,在 大学生的培养问题上,面对挑战和压力的首先是我们的校长和教师。我们必须在教育理念
我们的大学教育失缺了什么 一、我们的大学教育失缺了什么? 2005 年的教师节里,温家宝总理再一次亲切接见看望了教师代表,并指出提高高等教 育质量是当前教育的三大任务之一。今天的中国,政府和社会公众对大学的关注是前所未有 的,而且这些关注中多是批评,对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批评。社会公众的批评多集中在学生 的人格和素质上,大学生正在失去那些曾经拥有的耀眼“光环”;来自企业界等人才需求方 的批评集中在学生的实践能力上,大学生们远没有所期待的那样“好用”;科学家的批评则 集中在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上,“会考试”被称为中国大学生的特长,而缺少个性和创造 力被称为大学生的“通病”。钱学森甚至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 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 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作为校长,面对这些批评时的心情是压抑和沉重的,尽管有时也有委屈和无奈。这种关 注说明了中国大学所面临的挑战,说明了大学在中国社会公众中的影响,说明了大学所背负 的期待和压力。我们今天的大学教育失缺了什么?我们今天的大学生失缺了什么?是创造能 力?是实践能力?是以社会责任心为核心的人格培育?在社会的关注中我们应该审视自己, 直面挑战,我们必须用行动做出负责任的回答。 其实,中国大学相对于国外大学而言,最大的比较优势在学生,特别是本科生。尽管我 们的基础教育存在不少的问题,但是我们的学生资源是优秀的,甚至可以说,优秀生源是中 国大学的第一优势。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我们的教师,我们的管理队伍,我们的综合科研 水平等其他方面,如果和国外优秀大学相比,我们的差距明显。中国的大学生有很多自己的 优势,知识基础厚实,学习刻苦,勤于钻研。就山东大学而言,每年的新本科学生都是成绩 优秀的中学毕业生,他们不是没有创造的天性,不是没有激情,不是没有进取心,入学后他 们甚至以罕见的刻苦用功而“出名”,我相信他们和哈佛、耶鲁那些世界名校的新生站在一 起时毫不逊色。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若干年之后,如果他们再和那些世界名校的学生站在 一起时,他们不再那样充满自信,我也对他们不再那样充满自信,至少整体上是如此。这样 的现实更让我们这些大学的管理者、教师感到责任重大。在中国大学教育的质量问题上,在 大学生的培养问题上,面对挑战和压力的首先是我们的校长和教师。我们必须在教育理念
培养模式等各个方面推进改革,而这其中教育理念的创新最为重要 、让我们的理念率先一流 一流大学是今天中国的“热词”之一一流的校园,一流的设备,一流的大师,如此等 等。所有这些的背后似乎都是一流的投入。其实,有一个“一流”是无须投入即可获得的, 而且这个“一流”又可以说是所有一流的基础,那就是一流的教育理念,走在时代前列的教 育理念 让我们在理念的层面上分析一下,造成人才培养中那些问题存在的因素是什么呢?我们 不再重复经常谈论的投入不足,我们也不再重复时常抱怨的社会环境浮躁,我们把批评的目 光放在自己的教育理念上,看一看以下几对“矛盾”与“不适应” 1大学与社会:大学“以我为中心”还是社会需要为导向? 大学“以我为中心”的时代已经过去,但“以我为中心”的惯性思维和制度依然明显而 顽固地存在着,这就造成了大学发展与社会需求的不适应。大学的发展也不能以社会市场需 求作为唯一导向,大学要服务于社会的发展,还要引领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创造。山东 大学把自己在今天这个时代的使命确立为: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培育民族中坚, 服务社会发展,探求科学真理,引领文明进步。所以,我们的结论是,大学培养人才应该着 眼于三个方面:面向社会市场需求,适应科技发展需要,引领文化传承和知识创新。而这其 中社会需求决定着绝大多数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至少在现阶段是这样的。另外,非常重要 的一点是,我们培养的学生都要直接进入社会竞争的环境中,不管他们的职业和志向如何。 因此,毫无疑问,社会竞争力是人才质量的直接检验。 2大学、教师与学生:培养模式的单一化与学生成长的个性化、成才模式的多样化,学 校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还是学生成长为中心? 尽管以学生为中心已经成为我们自己口头表述的常用语,但其实我们对“以学生为中心” 的理解还远远没有到位。关爱学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向学校提出的要求就是以学 生为中心?远不止如此。我认为,以学生为中心应该是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以有利于学生的 成长作为我们工作的目标和改革的方向。人才的成长过程和方式都是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我 们找不到一种简单的模式,找不到一种最佳的模式。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创造更为宽松的空间,更多的机遇,提供更充足的营养。按照这样的观念去审视自己,我们 发现,我们教学的方式和管理方式需要革命性的改变,因为我们现在的教育模式中几乎到处
培养模式等各个方面推进改革,而这其中教育理念的创新最为重要。 二、让我们的理念率先一流 一流大学是今天中国的“热词”之一:一流的校园,一流的设备,一流的大师,如此等 等。所有这些的背后似乎都是一流的投入。其实,有一个“一流”是无须投入即可获得的, 而且这个“一流”又可以说是所有一流的基础,那就是一流的教育理念,走在时代前列的教 育理念。 让我们在理念的层面上分析一下,造成人才培养中那些问题存在的因素是什么呢?我们 不再重复经常谈论的投入不足,我们也不再重复时常抱怨的社会环境浮躁,我们把批评的目 光放在自己的教育理念上,看一看以下几对“矛盾”与“不适应”: 1.大学与社会:大学“以我为中心”还是社会需要为导向? 大学“以我为中心”的时代已经过去,但“以我为中心”的惯性思维和制度依然明显而 顽固地存在着,这就造成了大学发展与社会需求的不适应。大学的发展也不能以社会市场需 求作为唯一导向,大学要服务于社会的发展,还要引领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创造。山东 大学把自己在今天这个时代的使命确立为: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培育民族中坚, 服务社会发展,探求科学真理,引领文明进步。所以,我们的结论是,大学培养人才应该着 眼于三个方面:面向社会市场需求,适应科技发展需要,引领文化传承和知识创新。而这其 中社会需求决定着绝大多数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至少在现阶段是这样的。另外,非常重要 的一点是,我们培养的学生都要直接进入社会竞争的环境中,不管他们的职业和志向如何。 因此,毫无疑问,社会竞争力是人才质量的直接检验。 2.大学、教师与学生:培养模式的单一化与学生成长的个性化、成才模式的多样化,学 校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还是学生成长为中心? 尽管以学生为中心已经成为我们自己口头表述的常用语,但其实我们对“以学生为中心” 的理解还远远没有到位。关爱学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向学校提出的要求就是以学 生为中心?远不止如此。我认为,以学生为中心应该是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以有利于学生的 成长作为我们工作的目标和改革的方向。人才的成长过程和方式都是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我 们找不到一种简单的模式,找不到一种最佳的模式。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创造更为宽松的空间,更多的机遇,提供更充足的营养。按照这样的观念去审视自己,我们 发现,我们教学的方式和管理方式需要革命性的改变,因为我们现在的教育模式中几乎到处
都是整齐划一。这样的模式不是激发和呵护学生的创造天性,而是照着整齐划一的模式,朝 着整齐划一的方向去“塑造”学生。学生是不能“塑造”而只能“培育”的,“塑造”的过 程往往就是扼杀学生个性和创造天性的过程。那么我们的结论是,以学生为中心,就要不断 激发和小心地呵护每一名学生的创造天性,经常地审视我们的制度和工作,以免在不经意间 成为学生创造天性的“杀手”,因为创造能力是人才质量的核心 3知识学习与人格培育:相对完整的知识学习体系与相对滞后的人格培育体系,如何协 调一致? 知识学习重在培育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社会竞争力,而人格培育重在确立学生的社会责任 舒展个性,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两者各有侧重,互为依存,互为促进,应为一体。 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学教育的终极追求,而我们大学的今天应该代表着社会的明天和未 来,是国家和民族希望之所在,是人类理想之所在。因此,缺少人格培育的教育是残缺的大 学教育。人格培育是大学不可或缺的责任,这一责任由大学教师、管理者和学生自己共同承 尽管我们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中依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但知识学习体系是比较完整 的,相比之下,人格培育体系是模糊而漂浮的。健全的人格在今天这个时代的内涵是什么 核心是什么?大学的人格培育应该如何来实现?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三、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 当我们分析中国大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的时候,一个自然而重要的问题就摆在了面 前:我们应该培养怎样的人才,也就是说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是创造性,是实用性 还是健全人格?毫无疑问,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目标下,不同层次、不 同类型、不同历史、不同特色的大学应该有自己独特的人才培养目标。我认为,一所大学人 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时代特征。不同的时代大学在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有差异的,对人才能力和 素质的要求是有差异的,没有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目标将使这所大学落伍于时代。而今天中 国大学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用三个“前所未有”来描述,即前所未有的社 会责任,前所未有的社会关注,前所未有的机遇挑战。这样的地位决定了今天中国的大学应 该融入社会发展之中,站在时代的前列,而不是远离社会或者是简单的批评者和旁观者 二是价值追求。也就是说,它应该代表了大学终极的价值追求和目标。我们比较多地看
都是整齐划一。这样的模式不是激发和呵护学生的创造天性,而是照着整齐划一的模式,朝 着整齐划一的方向去“塑造”学生。学生是不能“塑造”而只能“培育”的,“塑造”的过 程往往就是扼杀学生个性和创造天性的过程。那么我们的结论是,以学生为中心,就要不断 激发和小心地呵护每一名学生的创造天性,经常地审视我们的制度和工作,以免在不经意间 成为学生创造天性的“杀手”,因为创造能力是人才质量的核心。 3.知识学习与人格培育:相对完整的知识学习体系与相对滞后的人格培育体系,如何协 调一致? 知识学习重在培育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社会竞争力,而人格培育重在确立学生的社会责任 心,舒展个性,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两者各有侧重,互为依存,互为促进,应为一体。 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学教育的终极追求,而我们大学的今天应该代表着社会的明天和未 来,是国家和民族希望之所在,是人类理想之所在。因此,缺少人格培育的教育是残缺的大 学教育。人格培育是大学不可或缺的责任,这一责任由大学教师、管理者和学生自己共同承 担。 尽管我们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中依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但知识学习体系是比较完整 的,相比之下,人格培育体系是模糊而漂浮的。健全的人格在今天这个时代的内涵是什么? 核心是什么?大学的人格培育应该如何来实现?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三、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 当我们分析中国大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的时候,一个自然而重要的问题就摆在了面 前:我们应该培养怎样的人才,也就是说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是创造性,是实用性, 还是健全人格?毫无疑问,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目标下,不同层次、不 同类型、不同历史、不同特色的大学应该有自己独特的人才培养目标。我认为,一所大学人 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时代特征。不同的时代大学在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有差异的,对人才能力和 素质的要求是有差异的,没有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目标将使这所大学落伍于时代。而今天中 国大学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用三个“前所未有”来描述,即前所未有的社 会责任,前所未有的社会关注,前所未有的机遇挑战。这样的地位决定了今天中国的大学应 该融入社会发展之中,站在时代的前列,而不是远离社会或者是简单的批评者和旁观者。 二是价值追求。也就是说,它应该代表了大学终极的价值追求和目标。我们比较多地看
到了社会的需求和压力,但是我们同时还要坚守的信念就是,大学代表着人类和社会的未来, 大学的崇高追求是引领科技进步和社会文明,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 三是大学特色。也就是一所大学的历史形成的特色,以及正在着力打造的特色,包括文 化,学风,学科,甚至地域特色等。山东大学的特色和优势有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 积淀,造就了她永恒的使命感;规模宏大、学科综合和合校之后实质性融合的迅速实现,孕 育着她巨大的发展潜力:走在时代前列的教育理念和开放包容的气度,激发出她的勃勃生机 和希望。按照这样的考虑,山东大学把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为:致力于培养民族和社会 的中坚,即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国际视野、过硬的社会竞争力和创造力、个性与人 格健全发展的人才。 培育民族和社会的中坚,这个目标高度概括了山东大学在今天这个时代所承担的使命与 责任。在这里我们没有使用“精英”这个词,因为“中坚”是脊梁,是栋梁,这样的目标凸 显了山东大学“刚毅厚重,朴实无华”的校风和品格。另一方面,不把“精英”作为山东大 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不是说要降低标准,其实在山东大学培养出的学生中不乏被誉为“精 英”的人才,但是,精英是极少数,是远离民众和高高在上的,今天的中国所需要的不是少 数几个精英,而是千千万万优秀的人才。每年,当我们为一万四千名山东大学毕业生壮行的 时候,我都能感受到一种力量。他们中的多数也许不会被誉为精英,但是无论在哪里,也无 论位置的高低,他们都可以担当重任,擎起一片天空,而这正是今天的中国所需要的。这 目标的核心要素是:社会责任心与国际视野;个性与人格:竞争力与创造力。简单地说,就 是竞争力与全面发展。 四、人才培养是大学的第一使命 当我们确立了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之后,接下来就要确立人才培养工作在大学发展中的 地位,特别是本科生培养在大学发展中的地位。我们的理念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第一使命:一一教学工作是教师的第一天职;一一大学发展,教 学为先,学生为先 致力于培养中国最优秀的本科生是山东大学的战略选择和长远目标 山东大学把人才培养特别是本科生培养放在了如此重要的位置。但问题是,如何让这些 观念不仅仅是一些口号呢?在山东大学的发展中我们是通过这样一些举措来确保“第一”和 “为先”的
到了社会的需求和压力,但是我们同时还要坚守的信念就是,大学代表着人类和社会的未来, 大学的崇高追求是引领科技进步和社会文明,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 三是大学特色。也就是一所大学的历史形成的特色,以及正在着力打造的特色,包括文 化,学风,学科,甚至地域特色等。山东大学的特色和优势有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 积淀,造就了她永恒的使命感;规模宏大、学科综合和合校之后实质性融合的迅速实现,孕 育着她巨大的发展潜力;走在时代前列的教育理念和开放包容的气度,激发出她的勃勃生机 和希望。按照这样的考虑,山东大学把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为:致力于培养民族和社会 的中坚,即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国际视野、过硬的社会竞争力和创造力、个性与人 格健全发展的人才。 培育民族和社会的中坚,这个目标高度概括了山东大学在今天这个时代所承担的使命与 责任。在这里我们没有使用“精英”这个词,因为“中坚”是脊梁,是栋梁,这样的目标凸 显了山东大学“刚毅厚重,朴实无华”的校风和品格。另一方面,不把“精英”作为山东大 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不是说要降低标准,其实在山东大学培养出的学生中不乏被誉为“精 英”的人才,但是,精英是极少数,是远离民众和高高在上的,今天的中国所需要的不是少 数几个精英,而是千千万万优秀的人才。每年,当我们为一万四千名山东大学毕业生壮行的 时候,我都能感受到一种力量。他们中的多数也许不会被誉为精英,但是无论在哪里,也无 论位置的高低,他们都可以担当重任,擎起一片天空,而这正是今天的中国所需要的。这一 目标的核心要素是:社会责任心与国际视野;个性与人格;竞争力与创造力。简单地说,就 是竞争力与全面发展。 四、人才培养是大学的第一使命 当我们确立了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之后,接下来就要确立人才培养工作在大学发展中的 地位,特别是本科生培养在大学发展中的地位。我们的理念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第一使命;——教学工作是教师的第一天职;——大学发展,教 学为先,学生为先; ——致力于培养中国最优秀的本科生是山东大学的战略选择和长远目标。 山东大学把人才培养特别是本科生培养放在了如此重要的位置。但问题是,如何让这些 观念不仅仅是一些口号呢?在山东大学的发展中我们是通过这样一些举措来确保“第一”和 “为先”的
1.战略规划: 山东大学要成为一所特别重视本科教育的研究型大学。保持相对高数量、高比例和高水 平的本科生教育,培养最优秀的本科生,使之成为山东大学鲜明的特色。具体地讲,保持每 年招收1万名本科生,4500名左右研究生,形成4万本科(其中济南总校3万左右),1.5万 研究生的总体格局。威海分校坚持本科教育为主体,发展目标是成为一所国内一流的本科教 育大学。 这样的战略选择基于三点考虑:责任、优势、机遇。责任,来自国家和地方需要,来自 社会需要,来自学生成长的需要,因为本科阶段是一个年轻人专业发展的启蒙阶段,对一个 人的人文与科学素养的形成,对一个人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至关重要;优势,就是山东大学多 年形成的人才培养特别是本科生培养的传统和优势,就是优秀本科生源的独特优势。我们是 所研究型大学,或者说是一所处于初级阶段的研究型大学,它的标志是学校的整体科研实 力比较强,但单位实力或竞争力还不够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培养优秀本科生的优势就凸 现出来。也就是说,保持相对数量较多的本科生和相对数量较少的研究生,我们可以使得本 科生与研究生的培养都处在高水平和高平台上,相反,如果我们过分追求研究生数量增加 则会丧失优势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会受到影响:机遇,就是在不少大学,特别是国内优秀 大学减少本科生数量和增加研究生数量的情况下,保持较高数量和较高比例的本科生是山东 大学占据有利格局、形成优势特色的机遇。为国家社会,为国内其他大学和科研机构,乃至 为世界培养和输送优秀的本科毕业生是山东大学的使命与贡献。 2经费投入和资源配置: 相对于科研投入而言,教学投入是“无风险投入”。科研投入遵循突出重点,竞争激励 的原则,而教学投入遵循全面推进,鼓励竞争的原则,也就是说保持总体协调发展。经费投 入和资源配置优先确保教学楼建设,实验室建设,图书网络建设,运动场所建设,学生公寓 与生活设施建设,确保教学专项和教师培训进修专项。一句话,教学优先,学生优先 3教师业绩考核:教师必须承担本科教学工作;教师业绩考核和职称评聘中本科教学质 量“一票否决“;建立学生评教与专家评教相结合的教师考核制度,学生成为评教主体 4管理服务 在制度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中实践“人才培养是第一使命”和“教学优先、学生优先” 的管理理念,服务学生,服务学者,服务学术。 当我们提出致力于培养中国最优秀的本科生的目标时,经常被问及,最优秀是什么和山 东大学有没有资格和实力培养最优秀的本科生?我的回答是,没有最优秀的简单标准,我们
1.战略规划: 山东大学要成为一所特别重视本科教育的研究型大学。保持相对高数量、高比例和高水 平的本科生教育,培养最优秀的本科生,使之成为山东大学鲜明的特色。具体地讲,保持每 年招收 1 万名本科生,4500 名左右研究生,形成 4 万本科(其中济南总校 3 万左右),1.5 万 研究生的总体格局。威海分校坚持本科教育为主体,发展目标是成为一所国内一流的本科教 育大学。 这样的战略选择基于三点考虑:责任、优势、机遇。责任,来自国家和地方需要,来自 社会需要,来自学生成长的需要,因为本科阶段是一个年轻人专业发展的启蒙阶段,对一个 人的人文与科学素养的形成,对一个人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至关重要;优势,就是山东大学多 年形成的人才培养特别是本科生培养的传统和优势,就是优秀本科生源的独特优势。我们是 一所研究型大学,或者说是一所处于初级阶段的研究型大学,它的标志是学校的整体科研实 力比较强,但单位实力或竞争力还不够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培养优秀本科生的优势就凸 现出来。也就是说,保持相对数量较多的本科生和相对数量较少的研究生,我们可以使得本 科生与研究生的培养都处在高水平和高平台上,相反,如果我们过分追求研究生数量增加, 则会丧失优势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会受到影响;机遇,就是在不少大学,特别是国内优秀 大学减少本科生数量和增加研究生数量的情况下,保持较高数量和较高比例的本科生是山东 大学占据有利格局、形成优势特色的机遇。为国家社会,为国内其他大学和科研机构,乃至 为世界培养和输送优秀的本科毕业生是山东大学的使命与贡献。 2.经费投入和资源配置: 相对于科研投入而言,教学投入是“无风险投入”。科研投入遵循突出重点,竞争激励 的原则,而教学投入遵循全面推进,鼓励竞争的原则,也就是说保持总体协调发展。经费投 入和资源配置优先确保教学楼建设,实验室建设,图书网络建设,运动场所建设,学生公寓 与生活设施建设,确保教学专项和教师培训进修专项。一句话,教学优先,学生优先。 3.教师业绩考核:教师必须承担本科教学工作;教师业绩考核和职称评聘中本科教学质 量“一票否决“;建立学生评教与专家评教相结合的教师考核制度,学生成为评教主体。 4.管理服务: 在制度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中实践“人才培养是第一使命”和“教学优先、学生优先” 的管理理念,服务学生,服务学者,服务学术。 当我们提出致力于培养中国最优秀的本科生的目标时,经常被问及,最优秀是什么和山 东大学有没有资格和实力培养最优秀的本科生?我的回答是,没有最优秀的简单标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