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 1范围 .......................................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 3术语和定义 4一般规定·· 2 5浮游生物生态调查 3 5.1调查内容和方法 ....................... 3 5.2海上调查 .................................................... 5.3样品整理与分析 6 10 6大型底栖生物生态调查·· 12 6.1调查内容和方法· ............................... 12 6.2样品采集·.·. .................. 13 6.4资料整理与保存. ....................... .............................. 17 7潮间带生物生态调查................ ...................................... 17 17 .................. ........ 21 7.4资料整理···· .......................... ................... ........ 22 8叶绿素-a的测定 23 8.1荧光分光光度法 ....................................................................... 23 8.2分光光度法· .... 24 表1浅水I型浮游生物网规格 4 表2浅水Ⅱ型浮游生物网规格 4 表3浅水Ⅲ型浮游生物网规格 ........................... ................ .......... 4 表4内标签式样 7 表5采泥标签 ............ 16 表6拖网标签 ....... 16 表7定量标签 表8定性标签
目 次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弓i用文件 ...................................................................................................... 3 术语和定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l 4 一般规定 .························.•. 2 5 浮游生物生态调查 . ·········. 3 5. 1 调查内容和方法 . 3 5. 2 海上洞查 ···············. ·················· ····················· ···············. ············ 4 5. 3 样品整理与分析 ·········. 6 5. 4 资料整理.·. 10 6 大刮底栖生物生态调查.·. ·. ·. ·. · 12 6. l 悯查内容和方法. 12 6. 2 样品采集.·. ·. ·. ·. .•. 13 6. 3 室内标本处理. 16 6. 4 资料整理与保存.·. ·. ·. ·. ·. ·. ·. 17 7 潮间带生物生态调查.·. ·. 17 7. I 调查内容和方法. 17 7. 2 样品采集.·. 19 7. 3 室内标本整理、鉴定和保存 .·. ·. ·. ·. · 21 7. 4 资料整理. 22 8 叶绿素-a的测定 . 23 8. 1 荧光分光光度法. 23 8. 2 分光光度法. 24 表1 浅水I型浮游生物网规格. 4 表2 浅水II型浮游生物网规格. 4 表3 浅水III型浮游生物网规格. 4 表4 内标签式样. 7 表5 采泥标签 . 16 表6 拖网标签 . 16 表7 定量标签 . 21 表8 定性标签 . 21
海洋浮游生物调查1范围GB17378的本部分规定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的样品采集、实验、分析、资料整理等方法的技术要求。本部分适用于近海环境污染的生物学调查、监测和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17378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GB/T12763.4海洋调查规范GB17378.1-海洋监测规范第1部分:总则GB17378.2海洋监测规范第2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GB17378.3海洋监测规范第3部分:样品采集、存与运输GB17378.4海洋监测规范第4部分:海水分析GB17378.5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GB 17378.6海洋监测规范第6部分:生物体分析2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17378的本部分。3. 1浮游生物plankton体型细小悬浮于水层中,无或仅有微弱游泳能力随水流移动的水生生物。3.2大型底栖生物macrobenhthos底栖生物的一类,不能通过0.5mm孔径网筛的底栖生物。3.3大型浮游生物macroplankton个体在(5~10)mm之间的浮游生物。水母、大型桡足类、磷虾类、樱虾类、被囊类、毛颚动物、翼足类软体动物和异足类软体动物等的统称。3.4指标生物indexorganism对某种污染物质有很强的忍受能力或对某种污染物敏感的生物种类。1
海洋浮游生物调查 1 范围 GB 17378的本部分规定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的样品采集、实验、分析、资料整理等方 法的技术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近海环境污染的生物学调查、监测和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 17378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适用于本 部分。 GB 3097-1997 海水水质标准 GB/T 12763. 4 海洋调查规范 GB 17378. 1 海洋监测规范 第1部分:总则 GB 17378. 2 海洋监测规范 第2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 GB 17378. 3 海洋监测规范 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 GB 17378. 4 海洋监测规范 第4部分:海水分析 GB 17378. 5 海洋监测规范 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 GB 17378. 6 海洋监测规范 第6部分:生物体分析 GB 18668 — 2002 海洋沉积物质量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 17378的本部分。 3. 1 浮游生物 plankton 体型细小悬浮于水层中,无或仅有微弱游泳能力随水流移动的水生生物。 3. 2 大型底栖生物 macrobenhthos 底栖生物的一类,不能通过0. 5 mm孔径网筛的底栖生物。 3. 3 大型浮游生物 macroplankton 个体在(5�lO)mm之间的浮游生物。 水母、大犁挠足类、磷虾类、樱虾类、被囊类、毛颓动物、翼足 类软体动物和异足类软体动物等的统称。 3.4 指标生物 index organism 对某种污染物质有很强的忍受能力或对某种污染物敏感的生物种类
3.5毒性试验toxicitytest将生物体置于试验条件下,施加污染物的影响,然后观察、测定生物异常或死亡效应,包括急性、亚急性、慢性毒性试验。3.6试液testsolution用作毒性试验的毒物溶液或排污口水样的不同浓度的稀释液。3.7稀释度dilution试液被稀释的程度(倍数)。3.8受试生物test organism用作毒性试验的生物。3.9受试验时间testingtime受试生物直接接触试液的起止时间范围。3. 10半数致死浓度halflethalconcentration在一定观察期内,造成50%的受试生物死亡的毒物浓度。3.11半数效应浓度halfeffectconcentration在一定观察期内,导致50%的受试生物出现某种异常反应(如回避、摄食率和呼吸率改变、平衡丧失等)的毒物浓度。.4一般规定近岸污染生态调查4.1近岸污染生态调查内容如下:一浮游生物生态调查;一大型底栖生物生态调查;潮间带生物生态调查。4.2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内容如下:-叶绿素a;粪大肠菌群;一细菌总数;生物毒性试验;鱼类回避反应实验;滤食率测定;赤潮毒素一一麻痹性贝毒的检测。4.3调查和监测项目的选择近岸污染生态调查和监测项目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在调查和监测中,应依据目的、任务和性质考虑生物调查和监测的内容。通常,在基线(背景)调查和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浮游生物生态调查、大型底栖生物生态调查、潮间带生物生态调2
3.5 毒性试验 toxicity test 将生物体置于试验条件下,施加污染物的影响,然后观察、测定生物异常或死亡效应,包括急性、亚 急性、慢性毒性试验。 3.6 试液 test solution 用作毒性试验的毒物溶液或排污口水样的不同浓度的稀释液。 3. 7 稀释度 dilution 试液被稀释的程度(倍数)。 3.8 受试生物 test organism 用作毒性试验的生物。 3.9 受试验时间 testing time 受试生物直接接触试液的起止时间范围。 3. 10 半数致死浓度 half lethal concentration 在一定观察期内,造成 50%的受试生物死亡的毒物浓度。 3. 11 半数效应浓度 half effect concentration 在一定观察期内,导致 50%的受试生物出现某种异常反应(如回避、摄食率和呼吸率改变、平衡丧 失等)的毒物浓度。 4 一般规定 4. 1 近岸污染生态调查 近岸污染生态调查内容如下: 浮游生物生态调查; —一大型底栖生物生态调查; 一潮间带生物生态调查。 4.2 生物监测 生物监测内容如下: —一-叶绿素a; 一一粪大肠菌群; - --细菌总数; 一生物毒性试验; 一鱼类回避反应实验; 一滤食率测定; -赤潮毒素 麻痹性贝毒的检测。 4.3 调查和监测项目的选择 近岸污染生态调查和监测项目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在调查和监测中,应依据目的、任务和性质考虑生物调查和监测的内容。 通常,在基线(背景) 调查和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浮游生物生态调查、大型底栖生物生态调查、潮间带生物生态调 2
查、叶绿素a、粪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等是应测项目;一在危害调查和排污口、倾废区、海上右油开发区等的监视监测中,应选测生物毒性试验、鱼类回避反应实验和滤食率测定等项目;一赤潮毒素(麻痹性贝毒)的检测,应在赤潮发生区和赤潮多发季节定期监测,或发现可疑的麻痹性贝毒(PSP)中毒事件时应用;运用污染生态调查资料常用评述方法(参见附录B)时应慎重,应比较几种方法所得的结果,并与传统的生态描述方法结合,进行综合分析:一几种受试动物的亲体产卵和幼虫阶段培养条件(参见附录C),因生物地区性很强,各地用其进行毒性试验时,应进行必要的试养;一一在生物监测中,对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累积量的测定,也是主要内容之一。其分析测定方法见GB17378.6。5浮游生物生态调查5.1调查内容和方法5.1.1调查内容5.1.1.1生物调查调查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浮游动物的生物量、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5.1.1.2环境调查根据污染调查的目的、类型及污染源的性质,确定调查和监测项目。赤潮的环境调查和监测,特别应考虑营养盐、溶解氧、化学耗氧量、pH、水色、微量重金属、铁、锰、叶绿素a等的测定。5.1.2调查类型5.1.2.1现状调查(或称基础调查)掌握调查海域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季节变化等生态学现状,为调查海域的污染生态监测和评价,提供背景资料。调查站位的布设应与环境监测设站相一致。若站位较密,工作量太大,浮游生物可考虑间隔站取样。调查时间每月一次,根据需要于大潮期和小潮期间进行。5.1.2.2监测性调查掌握污染海域,尤其是赤潮频发区的浮游生物(特别是赤潮生物种)的动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通过长期资料积累,为环境和赤潮的预测、预报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此类调查,站位布设不宜过多,可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选择若于“热点”设站定期取样分析。一日发现异常,应密切注意其动向,适当增加调查次数,并按现状调查的站位,进行一次较全面的调查。每月大潮期间进行一次,在赤潮常发期(4月10月),5d调查监测一次,并设置对照测站。5.1.2.3应急跟踪调查应急跟踪调查是在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如溢油)或发生赤潮时所采取的应急性行动。调查、监测应尽快赶赴现场取样,并持续到直观迹象消失。每天或隔天采样一次。站位布设应根据污染或赤潮发生范围,按梯度变化的情而定。同时应在事故范围之外,选取1个~2个站作为对照。5.1.3调查方法5.1.3.1采样浮游植物调查,一般只需采水样。测站水深在15m以内的浅海,采表、底两层;水深大于15m的采表、中、底三层。若需要详细了解其垂直分布,可按0m,3m,5m、10m、15m和底层等层次采样。当有必要进行昼夜连续观测时,可每间隔2h或3h按上述层次采样一次。5.1.3.2拖网通常用于浮游动物采样。浮游植物拖网采样,可考虑在需要详细分析种类组成时采用。一般使用3
查、叶绿素a、粪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等是应测项目; 在危害调查和排污口、倾废区、海上石油开发区等的监视监测中,应选测生物毒性试验、鱼类回 避反应实验和滤食率测定等项目; 赤潮毒素(麻痹性贝毒)的检测,应在赤潮发生区和赤潮多发季节定期监测,或发现可疑的麻痹 性贝毒(PSP)中毒事件时应用; 运用污染生态调查资料常用评述方法(参见附录B)时应慎重,应比较儿种方法所得的结果,并 与传统的生态描述方法结合,进行综合分析; 几种受试动物的亲体产卵和幼虫阶段培养条件(参见附录 C)' 因生物地区性很强,各地用其进 行毒性试验时,应进行必要的试养; - 在生物监测中,对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累积址的测定,也是主要内容之一。 其分析测定方法见 GB 17378. 6。 5 浮游生物生态调查 5. 1 调查内容和方法 5. 1. 1 调查内容 5. 1. 1. 1 生物调查 调查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浮游动物的生物蜇、种类组成和数扯分布。 5. 1. 1. 2 环境调查 根据污染调查的目的、类型及污染源的性质,确定调查和监测项目。 赤潮的环境调查和监测,特别 应考虑营养盐、溶解氧、化学耗氧量、pH、水色、微届重金属、铁、猛、叶绿素a等的测定。 5. 1. 2 调查类型 5. 1. 2. 1 现状调查(或称基础调查) 掌握调查海域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数橇分布、季节变化等生态学现状,为调查海域的污染生态监 测和评价,提供背景资料。 调查站位的布设应与环境监测设站相 一致。 若站位较密,工作量太大,浮游生物可考虑间隔站取 样。 调查时间每月一次,根据需要于大潮期和小潮期间进行。 5. 1. 2. 2 监测性调查 掌握污染海域,尤其是赤潮频发区的浮游生物(特别是赤潮生物种)的动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通 过长期资料积累,为环境和赤潮的预测、预报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此类询查,站位布设不宜过多,可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选择若干 “热点 ”设站定期取样分析。 一旦 发现异常,应密切注意其动向,适当增加调查次数,并按现状调查的站位,进行一次较全面的调查。 每月 大潮期间进行一次,在赤潮常发期(4月�10 月),5d 调查监测一次,并设置对照测站。 5. 1. 2. 3 应急跟踪调查 应急跟踪调查是在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如溢油)或发生赤潮时所采取的应急性行动。 调查、监测 应尽快赶赴现场取样,并持续到直观迹象消失。 每天或隔天采样一次。 站位布设应根据污染或赤潮发 牛范围,按梯度变化酌情而定。 同时应在事故范围之外,选取 l 个�2 个站作为对照。 5. 1. 3 调查方法 5. 1. 3. 1 采样 浮游植物调查,一般只需采水样。 测站水深在 15m 以内的浅海,采表、底两层;水深大于 15m 的 采表、中、底三层。 若需要详细了解其垂直分布,可按 Om、3m、5m、10m、15m 和底层等层次采样。 当 有必要进行昼夜连续观测时,可每间隔 2 h 或 3 h 按上述层次采样一次。 5. 1. 3. 2 拖网 通常用于浮游动物采样。 浮游植物拖网采样,可考虑在需要详细分析种类组成时采用。 一般使用 3
规定的网具自海底至水面作垂直拖网采样。若需了解其垂直分布,可按5m0m、10m~5m、底至10m等层次作垂直分层拖网。若需进行昼夜连续观测,应与浮游植物采水样的时间间隔一致。5.2海上调查5.2.1采样工具和设备5.2.1.1浮游植物样品采水器。以下为浮游植物样品常用采水器:一-颠倒采水器;-卡盖式采水器。5.2.1.2网具使用以下类型的网具:一浅水型浮游生物网:用于采集大型浮游动物及鱼卵、仔稚鱼等。规格见表1;浅水Ⅱ型浮游生物网:用于采集中、小型浮游动物。规格见表2;浅水Ⅲ型浮游生物网:用于采集浮游植物样品,供分析种类组成时采用。规格见表3。表1浅水I型浮游生物网规格和材料位尺寸部内径50cm,网口面积0.20m2网圈用直径10mm的圆钢条网口部1长5cm,细帆布过滤部2长135cm,CQ14或JPlz筛绢直径9cm,长5cm,细帆布3网底部145cm长全表2浅水Ⅱ型浮游生物网规格尺寸和材料部位内径31.6cm,网口面积0.08m2,网圈用直径10mm的圆钢条网口部1长35cm,细帆布,中图圈直径50cm,网圈用直径10mm的圆钢条头部2长100cm,CB36或JP筛过滤部3直径9cm,长5cm细帆布网底部140cm全长表3浅水Ⅲ型浮游生物网规格尺寸和材料部位内径37cm,网口面积0.1m,网圈用直径10mm的圆钢条网口部1长5cm,细帆布过滤部2长130cm,JF2或JP筛3直径9cm,长5cm,细帆布网底部140cm全长5.2.1.3网底管浮游生物网末端收集标本的装置。其外径为9cm,所用筛组套与浮游生物网网衣的筛组规格一致。5.2.1.4闭锁器分层采集时控制浮游生物网网口关闭的装置
规定的网具自海底至水面作垂直拖网采样。 若需了解其垂直分布,可按 5 m�o m、10 m�5 m、底至 10 m等层次作垂直分层拖网。 若需进行昼夜连续观测,应与浮游植物采水样的时间间隔一致。 5.2 海上调查 5. 2. 1 采样工具和设备 5. 2. 1. 1 浮游植物样品采水器。 以下为浮游植物样品常用采水器: —一-颠倒采水器; - —-卡盖式采水器。 5. 2. 1. 2 网具 使用以下类型的网具: -浅水 I 型浮游生物网:用于采集大型浮游动物及鱼卵、仔稚鱼等。 规格见表1; 浅水II型浮游生物网:用于采集中、小型浮游动物。 规格见表2; 浅水ill型浮游生物网:用于采集浮游植物样品,供分析种类组成时采用。 规格见表3。 表1 浅水 I 型浮游生物网规格 部 位 尺 寸 和材料 网口部 内径50 cm, 网口面积0. 20 m气网圈用直径10 mm的圆钢条 1 长5 cm, 细帆布 过滤部 2 长135 cm,CQ14或JP12筛绢 网底部 3 直径9 cm, 长5 cm, 细帆布 全 长 145 cm 表2 浅水II型浮游生物网规格 部 位 尺 寸 和材料 网口部 内径31. 6 cm, 网口面积0.08 m勹网圈用直径10 mm的圆钢条 头锥部 1 长35cm, 细帆布,中圈直径50 cm, 网圈用直径10 mm的圆钢条 过滤部 2 长100 cm,CB36或JP,筛绢 网底部 3 直径9 cm, 长5 cm, 细帆布 全 长 140 cm 表3 浅水皿型浮游生物网规格 部 位 尺 寸 和材料 网口部 内径37 cm, 网口面积0.1 m气网圈用直径10 mm的圆钢条 1 长5 cm, 细帆布 过滤部 2 长130 cm,J凡或JP,o筛绢 网底部 3 直径9 cm, 长5 cm, 细帆布 全 长 140 cm 5. 2. 1. 3 网底管 浮游生物网末端收集标本的装置。 其外径为9 cm, 所用筛绢套与浮游生物网网衣的筛绢规格 一致。 5. 2. 1. 4 闭锁器 分层采集时控制浮游生物网网口关闭的装置。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