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AS ◆弹塑性分析 ▣静力弹塑性分析与动力弹塑性分析的比较 静力弹塑性的优点一一效率高 动力弹塑性的优点一一更真实
静力弹塑性的优点——效率高 动力弹塑性的优点——更真实 弹塑性分析 静力弹塑性分析与动力弹塑性分析的比较
MIDAS ◆弹塑性分析 口静力弹塑性分析与动力弹塑性分析的比较 比较内容 静力弹塑性 动力弹塑性 施加荷载 等效静力荷载 地震波 单向递增 往复加载 加载方式 单方向 多向(双向/三向) 材料特性 双折线,三折线,FEMA 滞回模型 >应该做静力弹塑性分析还是动力弹塑性分析? 《高规》3.11.4-1 ·高度≤150m-静力弹塑性 ·150m<高度≤200m-静力弹塑性/动力弹塑性 ·高度>200m-动力弹塑性 ·高度>300m-两套软件进行校核,进行对比分析
比较内容 静力弹塑性 动力弹塑性 施加荷载 等效静力荷载 地震波 加载方式 单向递增 往复加载 单方向 多向(双向/三向) 材料特性 双折线,三折线,FEMA 滞回模型 应该做静力弹塑性分析还是动力弹塑性分析? 《高规》3.11.4-1 • 高度 ≤ 150m - 静力弹塑性 • 150m< 高度 ≤ 200m - 静力弹塑性/动力弹塑性 • 高度 > 200m – 动力弹塑性 • 高度 > 300m – 两套软件进行校核,进行对比分析 弹塑性分析 静力弹塑性分析与动力弹塑性分析的比较
MIDAS ◆静力弹塑性分析midas Gen中实现 ▣静力弹塑性分析步骤 >静力分析; 查看整体指标(周期,振型,7个主要比值等); ,结构设计并查看超筋超限信息; >~定义pushovers分析主控数据; >定义Pushover分析荷载工况; >定义塑性铰特性; > 分配塑性铰特性; >运行静力弹塑性分析并查看结果;
静力弹塑性分析midas Gen中实现 静力弹塑性分析步骤 静力分析; 查看整体指标(周期,振型,7个主要比值等); 结构设计并查看超筋超限信息; 定义pushover分析主控数据; 定义Pushover分析荷载工况; 定义塑性铰特性; 分配塑性铰特性; 运行静力弹塑性分析并查看结果;
MIDAS ◆静力弹塑性分析midas Gen中实现 口定义Pushover3主控数据 Pushover主控数据 3 几何非线性类型 非线性分析选项 初始荷载 ⊙不考虑 ○大位移 ☑容许不收敛 初始荷载 最大子步骤数 10 定义结构的初始内力状态; ⊙考虑初始荷载始的丰线性分析 每步骤内最大迭代计算次数 10 旦 ○导入静力分析/施工阶段分析的结果 收敛标准 0.001 高规3.11.4-2 -初始荷载与pushover分析边界杀件不同B时的方法 ☑位移标准 0.001 -将施工阶段分析的最终阶假作为初始荷载考虑时拍的方法 口内力标准 ☐能里标准 0.001 荷载工况 L 比例系数 1 停止分析 复杂结构应进行施工模拟分 静力荷载工况 系数 添动加A) 口剪切成分屈服 口墙 L 1 ☑梁/柱 缤辑M) 析,应以施工全过程完成后 DL Self 1 圆轴力成分破坏或屈曲 LL 0.5 删涂D) ☑梁/柱 ☐墙 ■桁架 的内力为初始状态; 圆支座上抬或破坏:Dz方向 口上抬 ☐破坏 一般:DL+0.5LL; Pushover铰赦据选项 默认的骨架曲的度折减系数 节点弹性支承:非缓性类型 三折线/招动三折线类型 FEMA:DL+0.25LL 强度自动计算选项 司对称 什) 9 截面特性和配筋参考位置(仅适用于分布该) a10.5 0.5 >~对于柱铰(P-M-M相关) 染 a20.05 0.05 端 双线型/骨动双线型 口计算梁的屈服面时考德屈曲 初始荷载引起的轴力会影 ☑对称 什) ) 响构件的塑性铰特性值; a10.05 0.05 那余主控数据 墙节点连续性.,, 确定 取消
初始荷载 定义结构的初始内力状态; • 高规3.11.4-2 复杂结构应进行施工模拟分 析,应以施工全过程完成后 的内力为初始状态; 一般:DL+0.5LL; FEMA: DL+0.25LL; 对于柱铰(P-M-M相关) 初始荷载引起的轴力会影 响构件的塑性铰特性值; 静力弹塑性分析midas Gen中实现 定义Pushover主控数据
MIDAS ◆静力弹塑性分析midas Gen中实现 添加/编描Pushover荷载I况 名称:X加速度 描述 口添加Pushoveri荷载工况 一般控制 计算步骤数(红stp) 20 一考a应一 一一生元中皮州行尔T效应 整体控制中选择大位移时 初始荷载 >高规5.5.1 ☑使用初始荷载 考虑初始荷载知的非线性分析 国初始荷载的累加反力/层剪力 圆初始荷载作用下位移累和结果输出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进行弹塑性计算 增量法 ○荷载控制 。位移控制 分析时,应考虑几何非线性影响; 控制送项 ●整体控制 平动位移最大值 0 。主节点控制 重力二阶效应(P-Delta效应) 主节点210 主方向: DX 最大位移: 0.15 在横向荷载引起的内力和变形基础上, 终止分析条件 □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 1/10 [rad] ☑所有坚向单元的最大层间位移 竖向荷载引起的附加内力和变形; ■刚性板中心层间位移层中心) ■层平均位移 荷载被式 荷载模式类 加速度常里 方向 DX 比例系数 荷辑 系数 添加A) 以 编辑) 除①) 确定 取消 适用
静力弹塑性分析midas Gen中实现 添加Pushover荷载工况 高规5.5.1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进行弹塑性计算 分析时,应考虑几何非线性影响; 重力二阶效应(P-Delta效应) 在横向荷载引起的内力和变形基础上, 竖向荷载引起的附加内力和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