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十 章 微 生 物 的 食 品 应 用 酱油中含有多种高级脂肪酸,其中最重要的有乳酸、醋 酸、玻珀酸、葡萄糖酸等。乳酸是由乳酸菌利用葡萄糖 进行发酵而来。 乳酸菌还可利用五碳糖(阿拉伯糖和木糖)发酵生成乳 酸和醋酸。 琥珀酸或经TCA循环或经谷氨酸氧化产生;某些醋酸菌 能将葡萄糖氧化成葡萄糖酸;酱油中其它的甲酸等是经 相应的醛类氧化而来。这些有机酸是酱油的重要呈味物 质,又是酱油香气的重要组分。 酵母菌的酒清发酵生成的乙醇,由氨基酸脱氨、脱羧 后形成的少一个碳原子的高级醇,构成了酯类的前体物 质。由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酯类以及由化学反应形成的酯 类,构成了酱油香气成分的主体。香气的成分非常复杂, 据目前分析,有276种成分
第 十 章 微 生 物 的 食 品 应 用 酱油中含有多种高级脂肪酸,其中最重要的有乳酸、醋 酸、玻珀酸、葡萄糖酸等。乳酸是由乳酸菌利用葡萄糖 进行发酵而来。 乳酸菌还可利用五碳糖(阿拉伯糖和木糖)发酵生成乳 酸和醋酸。 琥珀酸或经TCA循环或经谷氨酸氧化产生;某些醋酸菌 能将葡萄糖氧化成葡萄糖酸;酱油中其它的甲酸等是经 相应的醛类氧化而来。这些有机酸是酱油的重要呈味物 质,又是酱油香气的重要组分。 酵母菌的酒清发酵生成的乙醇,由氨基酸脱氨、脱羧 后形成的少一个碳原子的高级醇,构成了酯类的前体物 质。由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酯类以及由化学反应形成的酯 类,构成了酱油香气成分的主体。香气的成分非常复杂, 据目前分析,有276种成分
第 十 章 微 生 物 的 食 品 应 用 关于酱油色素的形成,目前一般认为有2 个途径:第一个途径是经过美拉德反应 (mai-llard reaction)。它是氨基化合物 和羰基化合物之间的氨基-羰基反应。分 为初始、中间和终了三个阶段,最终形成 褐色物质——类黑色素,这是最主要的生 成途径:第二个途径是经过酶褐变反应, 由曲生成的多酚氧化酶将蛋白质的水解产 物酪氨酸氧化成黑色素。 关于酱油的五味,一般认为:鲜味来源 于氨基酸和核酸类物质的钠盐;甜味主要 来源于糖类、某些氨基酸(甘氨酸等)、 醇类(如甘油等);酸味来源于有机酸; 苦味来源于某些氨基酸(如酪氨酸等)、 乙醛等;咸味主要来源于食盐
第 十 章 微 生 物 的 食 品 应 用 关于酱油色素的形成,目前一般认为有2 个途径:第一个途径是经过美拉德反应 (mai-llard reaction)。它是氨基化合物 和羰基化合物之间的氨基-羰基反应。分 为初始、中间和终了三个阶段,最终形成 褐色物质——类黑色素,这是最主要的生 成途径:第二个途径是经过酶褐变反应, 由曲生成的多酚氧化酶将蛋白质的水解产 物酪氨酸氧化成黑色素。 关于酱油的五味,一般认为:鲜味来源 于氨基酸和核酸类物质的钠盐;甜味主要 来源于糖类、某些氨基酸(甘氨酸等)、 醇类(如甘油等);酸味来源于有机酸; 苦味来源于某些氨基酸(如酪氨酸等)、 乙醛等;咸味主要来源于食盐
第 十 章 微 生 物 的 食 品 应 用 1、曲霉污染 有些原料本身发霉,或在发酵过程中污染了 某些曲霉菌;其中有些曲霉能产生黄曲霉毒 素;有些生产菌种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 2、细菌污染 酱油中卫生指标规定,细菌数每ml不超过5万 个。其中大肠杆菌最近似值,100ml不得超 过30个。不得检出致病菌。如果超过标准, 则表示发生污染。这种污染主要来源于种曲、 容器等,也可能与污染粪便有关。 四 影响酱油质量的微生物
第 十 章 微 生 物 的 食 品 应 用 1、曲霉污染 有些原料本身发霉,或在发酵过程中污染了 某些曲霉菌;其中有些曲霉能产生黄曲霉毒 素;有些生产菌种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 2、细菌污染 酱油中卫生指标规定,细菌数每ml不超过5万 个。其中大肠杆菌最近似值,100ml不得超 过30个。不得检出致病菌。如果超过标准, 则表示发生污染。这种污染主要来源于种曲、 容器等,也可能与污染粪便有关。 四 影响酱油质量的微生物
第 十 章 微 生 物 的 食 品 应 用 酱油生“花”是污染耐盐性产膜酵母所致。 例如盐生接合酵母 (Zygosaccharonycesalsus) 、日本接合酵母 (Z. jqponicus)、粉状毕赤氏酵母(Pichia farinosa)、球拟酵母属(Torulopsis)和醭 酵母属(Mycoderma)中的某些种等。酱油 生“花”是由于浓度过稀、成熟不完全、含 糖过多、食盐不足、杀菌不彻底或容器不清 洁所引起。酱油生霉后,质量下降,成分变 坏,糖分和全氮减少,香气消失,鲜味减弱, 并产生臭味、苦涩味。 有人对江苏省镇江地区11个县、市的11个厂 家生产的各类酱油进行了霉菌污染检查,结 果在25份样品中,青霉检出率为60%(15 份)、曲霉为48%(12份)、镰刀菌为24% (6份)。这些菌种中大部分可产生毒素,直 接影响人体的健康。 3、酱油生“花
第 十 章 微 生 物 的 食 品 应 用 酱油生“花”是污染耐盐性产膜酵母所致。 例如盐生接合酵母 (Zygosaccharonycesalsus) 、日本接合酵母 (Z. jqponicus)、粉状毕赤氏酵母(Pichia farinosa)、球拟酵母属(Torulopsis)和醭 酵母属(Mycoderma)中的某些种等。酱油 生“花”是由于浓度过稀、成熟不完全、含 糖过多、食盐不足、杀菌不彻底或容器不清 洁所引起。酱油生霉后,质量下降,成分变 坏,糖分和全氮减少,香气消失,鲜味减弱, 并产生臭味、苦涩味。 有人对江苏省镇江地区11个县、市的11个厂 家生产的各类酱油进行了霉菌污染检查,结 果在25份样品中,青霉检出率为60%(15 份)、曲霉为48%(12份)、镰刀菌为24% (6份)。这些菌种中大部分可产生毒素,直 接影响人体的健康。 3、酱油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