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分子生物学研究法
第五讲 分子生物学研究法
▪ 一、 重组DNA技术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 ▪ 二、 基因操作的主要技术原理 ▪ 三、 分子克隆技术 ▪ 四、 DNA的Microarray
▪ 一、 重组DNA技术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 ▪ 二、 基因操作的主要技术原理 ▪ 三、 分子克隆技术 ▪ 四、 DNA的Microarray
一、 重组DNA技术发展史上的重大 事件 1.40年代确定了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即基因的 分子载体是DNA而不是蛋白质,解决了遗传 的物质基础问题; 2.50年代提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和 半 保留复制机制,解决了基因的自我复制和世 代交替问题; 3.50年代末至60年代,相继提出了"中心法则" 和操纵子学说,成功地破译了遗传密码,充分 认识了遗传信息的流动和表达
一、 重组DNA技术发展史上的重大 事件 1.40年代确定了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即基因的 分子载体是DNA而不是蛋白质,解决了遗传 的物质基础问题; 2.50年代提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和 半 保留复制机制,解决了基因的自我复制和世 代交替问题; 3.50年代末至60年代,相继提出了"中心法则" 和操纵子学说,成功地破译了遗传密码,充分 认识了遗传信息的流动和表达
▪ 1869 F Miescher首次从莱茵河鲑鱼精子中分离 DNA。 ▪ 1944 O.T. Avery证实DNA是遗传物质。 ▪ 1952 A.D. Hershey和M.Chase再次证实和噬菌 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 1953 J.D.Watson和F.H.C.Crick提出DNA分子结 构的双螺旋模型。M.Wilkins用X-射线衍射法证实 了这一结构。 ▪ 1957 A.Kornberg从大肠杆菌中发现了DNA聚合 酶I。 ▪ 1958 M. Meselson和F. W. Stahl提出了DNA的半 保留复制模型。 ▪ 1959-1960 S. Ochoa发现RNA聚合酶和信使 RNA,并证明mRNA决定了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 酸序列
▪ 1869 F Miescher首次从莱茵河鲑鱼精子中分离 DNA。 ▪ 1944 O.T. Avery证实DNA是遗传物质。 ▪ 1952 A.D. Hershey和M.Chase再次证实和噬菌 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 1953 J.D.Watson和F.H.C.Crick提出DNA分子结 构的双螺旋模型。M.Wilkins用X-射线衍射法证实 了这一结构。 ▪ 1957 A.Kornberg从大肠杆菌中发现了DNA聚合 酶I。 ▪ 1958 M. Meselson和F. W. Stahl提出了DNA的半 保留复制模型。 ▪ 1959-1960 S. Ochoa发现RNA聚合酶和信使 RNA,并证明mRNA决定了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 酸序列
▪ 1961Nirenberg破译了第一相遗传密码;F. Jacob 和J. Monod提出了调节基因表达的操纵子模型。 1964 C. Yanofsky和S. Brenner等人证明,多肽链 上的氨基酸序列与该基因中的核苷酸序列存在着 共线性关系。 ▪ 1965 S. W. Holley完成了酵母丙氨酸tRNA的全序 列测定;科学家证明细菌的抗药性通常由“质 粒”DNA所决定。 ▪ 1966 M.W.Nirenberg,S.Ochoa、H.G.Khorana、 F.H.C.Crick等人破译了全部遗传密码。 ▪ 1970H.O.Smith,K.W.Wilcox和T.J.Kelley分离了 第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M.Temin和 D.Baltimore从RNA肿瘤病毒中发现反转录酶
▪ 1961Nirenberg破译了第一相遗传密码;F. Jacob 和J. Monod提出了调节基因表达的操纵子模型。 1964 C. Yanofsky和S. Brenner等人证明,多肽链 上的氨基酸序列与该基因中的核苷酸序列存在着 共线性关系。 ▪ 1965 S. W. Holley完成了酵母丙氨酸tRNA的全序 列测定;科学家证明细菌的抗药性通常由“质 粒”DNA所决定。 ▪ 1966 M.W.Nirenberg,S.Ochoa、H.G.Khorana、 F.H.C.Crick等人破译了全部遗传密码。 ▪ 1970H.O.Smith,K.W.Wilcox和T.J.Kelley分离了 第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M.Temin和 D.Baltimore从RNA肿瘤病毒中发现反转录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