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 语文 、考试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考试)是面向全体普通高中学生的达 标性考试。考试遵循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考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致力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考试充分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学科基本特点,从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全面考查,注重“积累·整合”“感 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全 面检测高中学生学习语文必修课程的达标情况。 命题依据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教育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湖南省教育厅) 《2012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大纲语文》(湖南省教育厅)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必修1至必修5模块) 三、命题原则 1.科学性一一试题符合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特点和要求,符合语文学科 认知规律和学生终身发展要求:确保知识无误、观点正确;语言表述规范,选用 的情境素材健康。试题答案准确、合理。 2.客观性一一试题充分反映高中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有利于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试题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较广的覆盖面,杜绝偏题、怪题 难易度适当,客观题和主观题的比例适当。试卷的内容效度高,能够客观评价学 生的学习效果。 3.基础性—一针对髙中语文必修模块命题,落实三维课程目标,重点考查 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在语文实践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初步的语文 鉴赏能力和探究能力 4.公平性一一命题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避免因经济、文化、地域、民族、 性别等背景差异造成的不公平。 5.友好性一一制卷应充分体现为考生服务的宗旨,卷面设计规范,题干语 有亲和力,卷头、卷尾和换页处有提示,给考生以人文关怀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 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必修课程目标要求,以及 本省教学实际来确定。 考试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六 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能力层 识记理解份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相应符号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语文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 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 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2012 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 语 文 一、考试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考试)是面向全体普通高中学生的达 标性考试。考试遵循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考查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致力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考试充分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学科基本特点,从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全面考查,注重“积累•整合”“感 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全 面检测高中学生学习语文必修课程的达标情况。 二、命题依据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教育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湖南省教育厅) 《2012 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大纲•语文》(湖南省教育厅)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必修 1 至必修 5 模块) 三、命题原则 1.科学性——试题符合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特点和要求,符合语文学科 认知规律和学生终身发展要求;确保知识无误、观点正确;语言表述规范,选用 的情境素材健康。试题答案准确、合理。 2.客观性——试题充分反映高中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有利于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试题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较广的覆盖面,杜绝偏题、怪题, 难易度适当,客观题和主观题的比例适当。试卷的内容效度高,能够客观评价学 生的学习效果。 3.基础性——针对高中语文必修模块命题,落实三维课程目标,重点考查 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在语文实践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初步的语文 鉴赏能力和探究能力。 4.公平性——命题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避免因经济、文化、地域、民族、 性别等背景差异造成的不公平。 5.友好性——制卷应充分体现为考生服务的宗旨,卷面设计规范,题干语 有亲和力,卷头、卷尾和换页处有提示,给考生以人文关怀。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 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必修课程目标要求,以及 本省教学实际来确定。 考试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六 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能力层级 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达应用 探究 相应符号 A B C D E F A.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语文能力层级。 B.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 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 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 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 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 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探讨疑点难点,有所发现和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 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教材中重要的语文知识;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1.识记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常用规范汉字 (3)识记教材中重要的文学、文化常识 (4)默写教材中要求背诵的诗文 附:2012年学业水平考试指定默写篇目(段落)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雨巷》(戴望舒) 《再别康桥》(徐志摩) 《荆轲刺秦王》(《战国策》)易水诀别一段 《记念刘和珍君》(鲁迅)第2、4节 《氓》(《诗经》)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曹操)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兰亭集序》(王羲之) 《赤壁赋》(苏轼)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第3段 《蜀道难》(李白)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 《登高》(杜甫) 《琵琶行》(白居易) 《锦瑟》(李商隐) 《马嵬》(李商隐)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劝学》(《荀子》) 《过秦论》(贾谊)最后三段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定风波》(苏轼)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醉花荫》(李清照) 《声声慢》(李清照)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最后五段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E.表达应用 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 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 指探讨疑点难点,有所发现和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 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 A、B、C、D、E、F 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教材中重要的语文知识;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1.识记 A ⑴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⑵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常用规范汉字 ⑶ 识记教材中重要的文学、文化常识 ⑷ 默写教材中要求背诵的诗文 附:2012 年学业水平考试指定默写篇目(段落)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雨巷》(戴望舒) 《再别康桥》(徐志摩) 《荆轲刺秦王》(《战国策》)易水诀别一段 《记念 刘和珍君》(鲁迅)第 2、4 节 《氓》(《诗经》)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曹操)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兰亭集序》(王羲之) 《赤壁赋》(苏轼)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第 3 段 《蜀道难》(李白)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 《登高》(杜甫) 《琵琶行》(白居易) 《锦瑟》(李商隐) 《马嵬》(李商隐)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劝学》(《荀子》) 《过秦论》(贾谊)最后三段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定风波》(苏轼)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醉花荫》(李清照) 《声声慢》(李清照)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最后五段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滕王阁序》(王勃)第2、3段 《陈情表》(李密) 2.表达应用E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词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4)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5)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3.语文探究F 针对生活中的语文现象,提出、分析、解决问题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教材内外的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现代文。 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思路 (3)分析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4)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情感态度 (6)分析文章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4.探究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2)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三)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教材内外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 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 2.分析综合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滕王阁序》(王勃)第 2、3 段 《陈情表》(李密) 2.表达应用 E ⑴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⑵ 正确使用词语 ⑶ 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⑷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⑸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3.语文探究 F 针对生活中的语文现象,提出、分析、解决问题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教材内外的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现代文。 1.理解 B ⑴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⑵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⑴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⑵ 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思路 ⑶ 分析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⑷ 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⑸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情感态度 ⑹ 分析文章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 D ⑴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⑵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4.探究 F ⑴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⑵ 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三)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教材内外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B ⑴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⑵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 于、与、则、者、之 ⑶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⑷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 2.分析综合 C ⑴ 筛选文中的信息 ⑵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写作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 1.基础等级E (1)写作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 (2)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具有真情实感,具有科学理性精神 (3)中心明确,围绕中心选材,内容充实 (4)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5)能运用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语言准确通顺 (6)标点正确,书写规范 2.发展等级E (1)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2)有创新:对自然、社会、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材料新鲜,构思新 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表达有创意 五、考试方式、时量、分值 考试方式纸笔测试闭卷 考试时量120分钟 试卷分值100分 六、试卷结构 1.各类题型及赋分 。选择题非选择题 题型选择题 填空、翻译、简答题、表述题作文题 分值4分 分 40分 2.考试内容及赋分 考试内容。语言知识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 分值约23分 约21分约16分 3.试题难度及赋分 试题容易题 中档题 稍难题 难度(0.85以上) (0.70~0.85) (0.55~0.70) 分值70分20分约10分 2012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样卷)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2道小题,计8页。时量120 分钟,满分100分。 选择题(第1至12小题共24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⑶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 D ⑴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⑵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写作 E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 级。 1.基础等级 E ⑴ 写作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 ⑵ 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具有真情实感,具有科学理性精神 ⑶ 中心明确,围绕中心选材,内容充实 ⑷ 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⑸ 能运用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语言准确通顺 ⑹ 标点正确,书写规范 2.发展等级 E ⑴ 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⑵ 有创新:对自然、社会、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材料新鲜,构思新 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表达有创意 五、考试方式、时量、分值 考试方式 纸笔测试 闭卷 考试时量 120 分钟 试卷分值 100 分 六、试卷结构 1.各类题型及赋分 选择题 非选择题 题 型 选择题 填空、翻译、简答题、表述题 作文题 分 值 24 分 36 分 40 分 2.考试内容及赋分 考试内容 语言知识与运用 现代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 写作 分 值 约 23 分 约 21 分 约 16 分 40 分 3.试题难度及赋分 试 题 难 度 容易题 (0.85 以上) 中档题 (0.70~0.85) 稍难题 (0.55~0.70) 分 值 约 70 分 约 20 分 约 10 分 2012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样卷)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22 道小题,计 8 页。时量 120 分钟,满分 1 00 分。 一、选择题(第 l 至 12 小题共 24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潜(qian)伏 摇曳(ye) 编辑(j 卷帙 (yi)浩繁 B.逾(yu)越 戏谑(xue) 羞赧 (nan) 栩(x0)栩如生 C.簇(cu)拥 檄文(x1) 神妪 溘(he)然长逝 D.埋(man)怨 口讷( 泥淖 迥(ji6ng)然不同 2.下列各组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切磋 陪衬 漫溯 短小精悍 B.班斓 和霭 枯躁 安然无恙 C.膨胀 景仰 会晤 无动于衷 荡漾 撰写 怂恿 风华正茂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他说,“你尽可把他消灭掉 可就是打不败他。” B.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 C.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 法律、没有人道 D.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 影子,是不行的。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新时代的大学精神,应体现出中国特色、时代特点和文化特征。 B.湖湘文化的经世致用精神对矫治各种形式主义弊端有显著的作用。 C.三年来,汶川灾后重建成就显著,其原因是因为社会各方团结协作的结 果任 D.5月1目起实施的“刑法修正案”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要追究刑事责 5.填入下面横线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据有几个文学史家的意见,诗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 抒情诗。 ①中国诗可不然。 ②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的异常之早 ③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 ④中国没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泰所谓“史诗头脑”,中国最好的戏 剧诗,产生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之后。 A.①④②③ B.②④③①C.①②④③D.④③①②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8题
A.潜(qián)伏 摇曳(yè) 编辑(jí ) 卷帙 (yì)浩繁 B.逾(yú)越 戏谑(xuè) 羞赧 (nǎn) 栩(xǔ)栩如生 C.簇(cù)拥 檄文(xí) 神妪 (yù) 溘(hè)然长逝 D.埋(mán)怨 口讷(nà) 泥淖 (nào) 迥(jiǒng)然不同 2.下列各组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切磋 陪衬 漫溯 短小精悍 B.班斓 和霭 枯躁 安然无恙 C.膨胀 景仰 会晤 无动于衷 D.荡漾 撰写 怂恿 风华正茂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他说,“你尽可把他消灭掉, 可就是打不败他。” B.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 C.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 法律、没有人道。 D.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 影子,是不行的。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新时代的大学精神,应体现出中国特色、时代特点和文化特征。 B.湖湘文化的经世致用精神对矫治各种形式主义弊端有显著的作用。 C.三年来,汶川灾后重建成就显著,其原因是因为社会各方团结协作的结 果。 D.5 月 1 目起实施的“刑法修正案”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要追究刑事责 任。 5.填入下面横线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据有几个文学史家的意见,诗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 抒情诗。_______。 ①中国诗可不然。 ②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的异常之早。 ③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 ④中国没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泰所谓“史诗头脑”,中国最好的戏 剧诗,产生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之后。 A.①④②③ B.②④③① C.①②④③ D.④③①②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6—8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