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湖北省八市高三三月联考试卷 语文 本试卷共8页,五大题,23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上。 2.选择题的作答: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 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只上交答题卷。 、(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蹊跷/蹊径 纤维/纤尘不染 殷红/殷 稽首/无稽之谈 B.伶俜/招聘 叱咤/姹紫嫣红 标识/卓 翘楚/憔悴不堪 识藉道 C.伺候/伺机 数落/数见不鲜 慰藉/蕴 暴雨/一暴十寒 D.蓬蒿/竹篙 木讷/方枘圆凿 信笺/栈 咀嚼/咬文嚼字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融资 磕拌 欢呼雀 真知灼见 B.文身 猫腻 动辄得 侯门似海 咎节守 C.惦量 发祥 繁文缛 师出无名 D.厮杀 荒疏 恪尽职 不依不挠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从2012年元月11日起,国家工信部、发改委、国标委等部门在 北京召集技术专家及校车制造企业技术负责人,对我国校车新标准进行审定,相 信不久我国校车新国标将呼之欲出 B.这种文风承继自周作人、董桥以来中国文人隐忍的传统,抒情 而不煽情,简洁凝练的句子体现的是大方之家的功底与素养。 C.近日,记者在无极县见到了神奇的“景观”一一红色碱性皮革 污水汇成了千岛湖一样的大水塘,十余个水塘连成一片,水坑中满是红色污水 场面蔚为壮观。 D.这个装修公司的施工队确实不一般,无论什么样的房屋,经他 们一装修,都能蓬荜生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012 年湖北省八市高三三月联考试卷 语 文 本试卷共 8 页,五大题,23 小题。全卷满分 l50 分,考试用时 l50 分钟。 ★ 祝考试顺利 ★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上。 2.选择题的作答: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 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只上交答题卷。 一、(共 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蹊跷/蹊径 纤维/纤尘不染 殷红/殷 勤 稽首/无稽之谈 B.伶俜/招聘 叱咤/姹紫嫣红 标识/卓 识 翘楚/憔悴不堪 C.伺候/伺机 数落/数见不鲜 慰藉/蕴 藉 暴雨/一暴十寒 D.蓬蒿/竹篙 木讷/方枘圆凿 信笺/栈 道 咀嚼/咬文嚼字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融资 磕拌 欢呼雀 跃 真知灼见 B.文身 猫腻 动辄得 咎 侯门似海 C.惦量 发祥 繁文缛 节 师出无名 D.厮杀 荒疏 恪尽职 守 不依不挠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从 2012 年元月 11 日起,国家工信部、发改委、国标委等部门在 北京召集技术专家及校车制造企业技术负责人,对我国校车新标准进行审定,相 信不久我国校车新国标将呼之欲出。 B.这种文风承继自周作人、董桥以来中国文人隐忍的传统,抒情 而不煽情,简洁凝练的句子体现的是大方之家的功底与素养。 C.近日,记者在无极县见到了神奇的“景观”——红色碱性皮革 污水汇成了千岛湖一样的大水塘,十余个水塘连成一片,水坑中满是红色污水, 场面蔚为壮观。 D.这个装修公司的施工队确实不一般,无论什么样的房屋,经他 们一装修,都能蓬荜生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温家宝总理9月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关于蓬莱 19一3油田溢油事故处理,研究部署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B.学生冒雨为撑伞的领导表演节目、在太阳底下暴晒夹道欢迎领 导的事件时有发生,我们的教育者要深刻反思这种事情是由于什么深层原因所造 成的。 C.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再次暴露了安全责任落 实不到位、安全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人们对这场本不该发生的事件痛心疾首。 D.2012年春晚主持阵容打破了惯常的“三男三女”组合模式, 改用“四男两女”组合,刻意拉大了主持人的年龄跨度和风格搭配,亦庄亦谐, 新颖活泼 5.下列各项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说集,收录作者1918年至1922 年所作小说十四篇。其中包括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还有其后发表的《孔乙己》、《药》、《阿Q正传》、《祝福》、《伤逝》等著 名小说。 B.《红楼梦》中凤姐在协理宁国府时,威重令行,办事条分缕析 她喝命打了未到的迎送亲客的人二十板子。众人这才知道凤姐的厉害,不敢偷闲, 每个人做事都兢兢业业。 C.《雷雨》将前后三十年的旧中国家庭和社会的许多矛盾冲突集 中在一个初夏的上午到当夜两点的时间内,在周家和鲁家两处展开。作者苦心经 营,巧作安排,合情合理。 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雷特》中丹麦王子哈姆雷特被塑造 成敏感多思的人文主义者,剧作浓墨重彩地表达了一位企图单枪匹马重整乾坤的 年轻理想主义者的迷惘、痛苦和悲怆。 、现代文阅读(29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华人姓氏有奥秘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公布了中国姓氏研究新 成果。专家耗时两年,根据1110个县市、2.96亿人口、4100个姓氏的大量数据 绘制出100张大姓分布图。研究发现:这些分布图与《中国人口主要死因地图集》 中的疾病分布图有重叠,所有的姓氏和常见疾病之间似乎都存在一种说不清的重 叠现象 项目负责人袁义达说,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的国家,大约5000年前, 姓就被定为世袭。其间绝大部分是父系社会,中国人都随父姓。而在遗传学上, 只有男性具有Y染色体,因此,Y染色体就同姓氏一起遗传给他的后代。由此推 断,同一姓氏的人群就具有同样类型的Y染色体以及它所携带的遗传基因。换言 之,姓氏的分布和Y染色体遗传基因的分布应该是平行关系。那么中国姓氏在 5000年中是稳定的代代相传,还是像日本一样是偶然一次出现的呢?日本在明 治维新前只有少数的几个姓,明治天皇为了改革,要求全国人民都要有姓。于是 短短几年出现了8万多个姓,且多数以地名命名,比如松下、井上、田中等。日 本人的姓氏就很难与遗传联系起来。 上个世纪90年代,为弄清姓氏传承的稳定性,袁义达对中国姓氏在历史 上的分布也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对宋、明、清和当今这四个时期的姓氏统计发
A.温家宝总理 9 月 7 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关于蓬莱 19-3 油田溢油事故处理,研究部署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B.学生冒雨为撑伞的领导表演节目、在太阳底下暴晒夹道欢迎领 导的事件时有发生,我们的教育者要深刻反思这种事情是由于什么深层原因所造 成的。 C.7.23 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再次暴露了安全责任落 实不到位、安全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人们对这场本不该发生的事件痛心疾首。 D.2012 年春晚主持阵容打破了惯常的“三男三女”组合模式, 改用“四男两女”组合,刻意拉大了主持人的年龄跨度和风格搭配,亦庄亦谐, 新颖活泼。 5.下列各项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说集,收录作者 1918 年至 1922 年所作小说十四篇。其中包括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还有其后发表的《孔乙己》、《药》、《阿 Q 正传》、《祝福》、《伤逝》等著 名小说。 B.《红楼梦》中凤姐在协理宁国府时,威重令行,办事条分缕析。 她喝命打了未到的迎送亲客的人二十板子。众人这才知道凤姐的厉害,不敢偷闲, 每个人做事都兢兢业业。 C.《雷雨》将前后三十年的旧中国家庭和社会的许多矛盾冲突集 中在一个初夏的上午到当夜两点的时间内,在周家和鲁家两处展开。作者苦心经 营,巧作安排,合情合理。 D.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雷特》中丹麦王子哈姆雷特被塑造 成敏感多思的人文主义者,剧作浓墨重彩地表达了一位企图单枪匹马重整乾坤的 年轻理想主义者的迷惘、痛苦和悲怆。 二、现代文阅读(29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华人姓氏有奥秘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公布了中国姓氏研究新 成果。专家耗时两年,根据 1110 个县市、2.96 亿人口、4100 个姓氏的大量数据 绘制出 100 张大姓分布图。研究发现:这些分布图与《中国人口主要死因地图集》 中的疾病分布图有重叠,所有的姓氏和常见疾病之间似乎都存在一种说不清的重 叠现象。 项目负责人袁义达说,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的国家,大约 5000 年前, 姓就被定为世袭。其间绝大部分是父系社会,中国人都随父姓。而在遗传学上, 只有男性具有 Y 染色体,因此,Y 染色体就同姓氏一起遗传给他的后代。由此推 断,同一姓氏的人群就具有同样类型的 Y 染色体以及它所携带的遗传基因。换言 之,姓氏的分布和 Y 染色体遗传基因的分布应该是平行关系。那么中国姓氏在 5000 年中是稳定的代代相传,还是像日本一样是偶然一次出现的呢?日本在明 治维新前只有少数的几个姓,明治天皇为了改革,要求全国人民都要有姓。于是, 短短几年出现了 8 万多个姓,且多数以地名命名,比如松下、井上、田中等。日 本人的姓氏就很难与遗传联系起来。 上个世纪 90 年代,为弄清姓氏传承的稳定性,袁义达对中国姓氏在历史 上的分布也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对宋、明、清和当今这四个时期的姓氏统计发
现,一千多年来中国姓氏传承非常稳定,每个时期的姓氏分布曲线基本重合。他 说:“中国人的姓氏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文化,从科学角度来看,是祖先留给我们 的非常好的研究遗传学的标本,是历史上男性活动的忠实记录者, 两次姓氏统计完成后,他自编软件把100个大姓的分布制成了一张张彩 色的姓氏分布图,从中可直观地了解到每个姓氏在全国的分布区域和在当地人口 中的比例。他突然感觉这些姓氏分布图有点似曾相识,查阅《中国人口主要死因 地图集》中的疾病分布图,这二者竟然有重叠,比如糖尿病在山东地区比较高发, 而孔姓在山东出现的频率也是最高的。 袁教授当然知道,姓氏和疾病是没有直接关系的,而且疾病和Y染色体 的关系也不大,疾病多数发生在常染色体上。可是,让人不解的是,并不只是 两张图相似,或者某个姓氏和疾病表现出某种关联性。姓氏和常见疾病之间一定 存在某种内在联系,但又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 其研究欲望再次被调动起来。这种重叠现象是否和几千年来的人群活动 有关呢?如果把常染色体的突变看作疾病,我们5000年中是以男性为主进行群 体迁移的,Y染色体在迁移,和Y染色体同在一个个体上的常染色体必定也随之 迁移,研究Y染色体的分布规律就能找出常染色体的某些分布规律,必定对研究 某种疾病的起源有帮助。“这就好像我们现在研究禽流感病毒在通过研究候鸟迁 徙的路线一样,”他形象地比喻说,“我们现在没直接研究疾病的分布,而是通 过研究载体的分布来找出疾病分布的规律 研究还在深入。他认为,对姓氏和疾病关系的探究,可以为研究疾病起 源的专家提供一些新的线索和资料;医药学领域现在就开始关注姓氏和遗传基因 的关系,有可能为新药和个性化药物的研制提供线索。同样的病在不同人群身上 的反映是不一样的,比如同样的感冒药对某些人十分有效,对某些人则没有半点 效果。“如果找到姓氏和遗传基因的关系,那么,根据姓氏开发个性化药物甚至 对姓下药’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摘自《北京科技报》2011年12月7日期,有删节) 6.下列对“姓氏和常见疾病之间一定存在某种内在联系,但又不是简单的因果 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氏项目组绘制的100张大姓分布图与早先的《中国人口主要死因地图集》 的疾病分布图有重叠,中国的姓氏和常见疾病存在某种关联性 B.姓氏的分布和Y染色体遗传基因的分布是平行关系,而疾病和Y染色体的关 系又不大。 C.5000年中Y染色体以男性为主进行群体迁移,和Y染色体同在一个个体上的 常染色体也随之迁移,它们的突变,导致了疾病在中国的同一姓氏之间遗传。 D.不只是一两张姓氏分布图与《中国人口主要死因地图集》的分布图相似,说 明很多姓氏和疾病表现出某种关联性,但目前我们却不清楚造成这种关联的原 因。 7.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中国姓氏是祖先留给后代的非常好的研究遗传学的标本,是历史上男性活动 的忠实记录。 B.日本的姓氏是明治维新后一次性出现的,且多数以地名命名,他们的姓氏与 遗传就没有联系 C.袁氏项目组运用候鸟迁徙路线的研究方式,研究疾病的分布与姓氏分布的关 系
现,一千多年来中国姓氏传承非常稳定,每个时期的姓氏分布曲线基本重合。他 说:“中国人的姓氏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文化,从科学角度来看,是祖先留给我们 的非常好的研究遗传学的标本,是历史上男性活动的忠实记录者。” 两次姓氏统计完成后,他自编软件把 100 个大姓的分布制成了一张张彩 色的姓氏分布图,从中可直观地了解到每个姓氏在全国的分布区域和在当地人口 中的比例。他突然感觉这些姓氏分布图有点似曾相识,查阅《中国人口主要死因 地图集》中的疾病分布图,这二者竟然有重叠,比如糖尿病在山东地区比较高发, 而孔姓在山东出现的频率也是最高的。 袁教授当然知道,姓氏和疾病是没有直接关系的,而且疾病和 Y 染色体 的关系也不大,疾病多数发生在常染色体上。可是,让人不解的是,并不只是一 两张图相似,或者某个姓氏和疾病表现出某种关联性。姓氏和常见疾病之间一定 存在某种内在联系,但又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 其研究欲望再次被调动起来。这种重叠现象是否和几千年来的人群活动 有关呢?如果把常染色体的突变看作疾病,我们 5000 年中是以男性为主进行群 体迁移的,Y 染色体在迁移,和 Y 染色体同在一个个体上的常染色体必定也随之 迁移,研究 Y 染色体的分布规律就能找出常染色体的某些分布规律,必定对研究 某种疾病的起源有帮助。“这就好像我们现在研究禽流感病毒在通过研究候鸟迁 徙的路线一样,”他形象地比喻说,“我们现在没直接研究疾病的分布,而是通 过研究载体的分布来找出疾病分布的规律。” 研究还在深入。他认为,对姓氏和疾病关系的探究,可以为研究疾病起 源的专家提供一些新的线索和资料;医药学领域现在就开始关注姓氏和遗传基因 的关系,有可能为新药和个性化药物的研制提供线索。同样的病在不同人群身上 的反映是不一样的,比如同样的感冒药对某些人十分有效,对某些人则没有半点 效果。“如果找到姓氏和遗传基因的关系,那么,根据姓氏开发个性化药物甚至 ‘对姓下药’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摘自《北京科技报》2011 年 12 月 7 日期,有删节) 6.下列对“姓氏和常见疾病之间一定存在某种内在联系,但又不是简单的因果 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氏项目组绘制的 100 张大姓分布图与早先的《中国人口主要死因地图集》 的疾病分布图有重叠,中国的姓氏和常见疾病存在某种关联性。 B.姓氏的分布和 Y 染色体遗传基因的分布是平行关系,而疾病和 Y 染色体的关 系又不大。 C.5000 年中 Y 染色体以男性为主进行群体迁移,和 Y 染色体同在一个个体上的 常染色体也随之迁移,它们的突变,导致了疾病在中国的同一姓氏之间遗传。 D.不只是一两张姓氏分布图与《中国人口主要死因地图集》的分布图相似,说 明很多姓氏和疾病表现出某种关联性,但目前我们却不清楚造成这种关联的原 因。 7.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中国姓氏是祖先留给后代的非常好的研究遗传学的标本,是历史上男性活动 的忠实记录。 B.日本的姓氏是明治维新后一次性出现的,且多数以地名命名,他们的姓氏与 遗传就没有联系。 C.袁氏项目组运用候鸟迁徙路线的研究方式,研究疾病的分布与姓氏分布的关 系
D.姓氏分布和《中国人口主要死因地图集》中的疾病分布图的重叠,说明所有 的姓氏和常见疾病之间都存在一种重叠现象。 8.结合原文内容,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调查宋、明、清和当今这四个时期的姓氏发现,一千多年来的姓氏分布曲线 基本重合,这说明中国古代人口无迁移 B.山东是糖尿病的高发区,而孔姓在山东出现频率最高,这就意味着姓孔会生 糖尿病。 C.疾病多数发生在常染色体上,和Y染色体的关系不大,而只有男性具有Y染 色体, 因此,疾病跟男性关系不大 D.以研究中国姓氏的分布为载体来研究中国人的疾病分布规律,不仅为研究疾 病的起源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使根据姓氏开发个性化药物成为一种可能。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的9-12题。 记 聂鑫森 宽敞的画室里,静悄悄的。 初夏的阳光从窗口射进来,洒满了摆在窗前的一张宽大的画案。画案上, 平展着一幅装裱好并上了轴的山水中堂。右上角,写着五个篆字:南岳风雨图。 年届六十的知名画家石丁,手持一柄放大镜,极为细致地检查着画的每个细部。 他不能不认真,这幅得意之作是要寄往北京去参展的。何况装裱这幅画的胡笛, 是经友人介绍,第一次和他发生业务上的联系的 画是几天前交给胡笛的。胡笛今年四十出头,是美院国画专业毕业的 原在省城一大学教授美术,其山水画在省内外也颇有点名气。据说因为看不惯艺 术招生中的潜规则,跟领导闹矛盾,下海在湘潭城开了一家不大的裱画店,既是 老板又是装裱师傅。朋友说胡笛的装裱技艺比不少老一辈要强,且人品不错,何 必舍近求远,送到省城的老店去装裱呢 画是胡笛刚才亲自送来的,石丁热情地把他让进画室,并沏上了一杯好 茶。石丁是素来不让人进画室的,之所以破例,是要当面检査这幅画的装裱质量, 如有不妥的地方,他好向胡笛提出来,甚至要求返工重裱。 胡笛安闲地坐在画案一侧,眼睛微闭,也不喝茶,也不说话。 石丁对衬绫的色调、画心的托裱、木轴的装置,平心而论,极为满意。更重要的 是这幅画没被人仿造一一有的装裱师可以对原作重新临摹一幅,笔墨技法几可乱 真,然后把假的装裱出来,留下真的转手出卖。石丁的画已卖到每平方尺一万元, 眼红的人多着哩。眼下,画、题款、印章,都真真切切出自他的手,他轻舒了 口 且慢!因为他是第一次和胡笛打交道,对其人了解甚少,不得不防患于未然,故 在交画之前,特地在右下角一大丛杂树交错的根下做了暗记,用篆体写了“ 丁”两个字,极小,不经意是看不出来的。石丁把放大镜移到了这一块地方,在 杂树根部细细寻找,“石丁”两个字不翼而飞。又来来回回找了好几遍,依旧没 有 石丁的脖子上,暴起一根一根的青筋,他万万没有想到这居然不是他的 原作,而是胡笛的仿作。这样说来,胡笛的笔墨功夫就太好了!他从十几岁就下
D.姓氏分布和《中国人口主要死因地图集》中的疾病分布图的重叠,说明所有 的姓氏和常见疾病之间都存在一种重叠现象。 8.结合原文内容,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调查宋、明、清和当今这四个时期的姓氏发现,一千多年来的姓氏分布曲线 基本重合,这说明中国古代人口无迁移。 B.山东是糖尿病的高发区,而孔姓在山东出现频率最高,这就意味着姓孔会生 糖尿病。 C.疾病多数发生在常染色体上,和 Y 染色体的关系不大,而只有男性具有 Y 染 色体, 因此,疾病跟男性关系不大。 D.以研究中国姓氏的分布为载体来研究中国人的疾病分布规律,不仅为研究疾 病的起源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使根据姓氏开发个性化药物成为一种可能。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的 9—12 题。 暗 记 聂鑫森 宽敞的画室里,静悄悄的。 初夏的阳光从窗口射进来,洒满了摆在窗前的一张宽大的画案。画案上, 平展着一幅装裱好并上了轴的山水中堂。右上角,写着五个篆字:南岳风雨图。 年届六十的知名画家石丁,手持一柄放大镜,极为细致地检查着画的每个细部。 他不能不认真,这幅得意之作是要寄往北京去参展的。何况装裱这幅画的胡笛, 是经友人介绍,第一次和他发生业务上的联系的。 画是几天前交给胡笛的。胡笛今年四十出头,是美院国画专业毕业的, 原在省城一大学教授美术,其山水画在省内外也颇有点名气。据说因为看不惯艺 术招生中的潜规则,跟领导闹矛盾,下海在湘潭城开了一家不大的裱画店,既是 老板又是装裱师傅。朋友说胡笛的装裱技艺比不少老一辈要强,且人品不错,何 必舍近求远,送到省城的老店去装裱呢。 画是胡笛刚才亲自送来的,石丁热情地把他让进画室,并沏上了一杯好 茶。石丁是素来不让人进画室的,之所以破例,是要当面检查这幅画的装裱质量, 如有不妥的地方,他好向胡笛提出来,甚至要求返工重裱。 胡笛安闲地坐在画案一侧,眼睛微闭,也不喝茶,也不说话。 石丁对衬绫的色调、画心的托裱、木轴的装置,平心而论,极为满意。更重要的 是这幅画没被人仿造——有的装裱师可以对原作重新临摹一幅,笔墨技法几可乱 真,然后把假的装裱出来,留下真的转手出卖。石丁的画已卖到每平方尺一万元, 眼红的人多着哩。眼下,画、题款、印章,都真真切切出自他的手,他轻舒了一 口气。 且慢!因为他是第一次和胡笛打交道,对其人了解甚少,不得不防患于未然,故 在交画之前,特地在右下角一大丛杂树交错的根下做了暗记,用篆体写了“石 丁”两个字,极小,不经意是看不出来的。石丁把放大镜移到了这一块地方,在 杂树根部细细寻找,“石丁”两个字不翼而飞。又来来回回找了好几遍,依旧没 有! 石丁的脖子上,暴起一根一根的青筋,他万万没有想到这居然不是他的 原作,而是胡笛的仿作。这样说来,胡笛的笔墨功夫就太好了!他从十几岁就下
气力学石涛,尔后走山访水,参悟出自家的一番面目,自谓入乎石涛又能出乎石 涛,却能轻易被人仿造,那么,真该焚笔毁砚、金盆洗手了。 就在这时,胡笛猛地睁开了眼睛,笑着说:“石先生,可在寻那暗记?” 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说:“是!这世间小人太多,不能不防!” 胡笛端起茶杯,细细啜了一口茶,平和地说:“您设在杂树根部处的暗记,实为 暗伤,是有意设上去的。北京城高手如林,若有细心人看出,则有污这一幅扛鼎 之作。您说呢?”石丁惊愕地跌坐在椅子上,问:“那……那暗记呢?” 胡笛说:“在右下部第五重石壁的皴纹里!‘石丁’两个字很有骷髅皴的 味道,我把它挖补在那里,居然浑然一体。树根部处空了一块,我补接了相同的 宣纸,再冒昧地涂成几团苔点。宣纸的接缝应无痕迹,补上的几笔也应不会丢先 生的脸。” 石丁又一次站起来,拿起放大镜认真地审看这两个地方。接缝处平整如 原纸,这需要理出边沿上的纤维,彼此交错而“织”,既费时费力,又需要有精 到的技艺。而补画的苔点,活活有灵气,更是与他的笔墨如出一辙。他不能不佩 服胡笛的好手段! 石丁颓然地搁下了放大镜。 胡笛站起来,说:“石先生,裱画界虽有个别心术不正的人,但毕竟不 能以偏概全。暗记者,因对人不信任而设,我着力去之,一是为了不玷污先生的 艺术,二是为了我们彼此坦诚相待。谢谢。我走了。” 胡笛说完,很从容地走出了画室。 石丁发了好一阵呆,才记起还没有付装裱费给胡笛。正要追出去,又停 住了脚步,家里还有好些画需要装裱,明日一起送到胡笛的店里去吧! 他决定不将《南岳风雨图》寄去北京参展,他要把它挂在画室的墙上,永远铭记 那个让他羞愧万分的暗记 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 (4分) A.“暗记”有两层意思,表面上看就是指石丁画上的记号,实际 上是指因不信任胡笛产生误会,由此在自己心灵上留下的无地自容的印记。 B.“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一句中,石丁的神态变 化表明了他对世间小人之多的愤怒 C.“朋友说胡笛的装裱技艺比不少老一辈要强,且人品不错”以及 画、题款、印章,都真真切切出自他的手”等语句都是为下文写胡笛并没有换 走石丁的原作埋下的伏笔 D.“胡笛安闲地坐在画案一侧,眼睛微闭,也不喝茶,也不说话” 此描写表现了胡笛的傲慢以及不满。 E.石丁“决定不将《南岳风雨图》寄去北京参展,他要把它挂在画 室的墙上”,他这样做是为了警醒自己,也是对人与人之间真诚与信任的呼唤。 10.小说塑造石丁这一形象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说明。(4分) 胡笛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请结合小说加以概括并作简要分 析。(6分) 答
气力学石涛,尔后走山访水,参悟出自家的一番面目,自谓入乎石涛又能出乎石 涛,却能轻易被人仿造,那么,真该焚笔毁砚、金盆洗手了。 就在这时,胡笛猛地睁开了眼睛,笑着说:“石先生,可在寻那暗记?” 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说:“是!这世间小人太多,不能不防!” 胡笛端起茶杯,细细啜了一口茶,平和地说:“您设在杂树根部处的暗记,实为 暗伤,是有意设上去的。北京城高手如林,若有细心人看出,则有污这一幅扛鼎 之作。您说呢?”石丁惊愕地跌坐在椅子上,问:“那……那暗记呢?” 胡笛说:“在右下部第五重石壁的皴纹里!‘石丁’两个字很有骷髅皴的 味道,我把它挖补在那里,居然浑然一体。树根部处空了一块,我补接了相同的 宣纸,再冒昧地涂成几团苔点。宣纸的接缝应无痕迹,补上的几笔也应不会丢先 生的脸。” 石丁又一次站起来,拿起放大镜认真地审看这两个地方。接缝处平整如 原纸,这需要理出边沿上的纤维,彼此交错而“织”,既费时费力,又需要有精 到的技艺。而补画的苔点,活活有灵气,更是与他的笔墨如出一辙。他不能不佩 服胡笛的好手段! 石丁颓然地搁下了放大镜。 胡笛站起来,说:“石先生,裱画界虽有个别心术不正的人,但毕竟不 能以偏概全。暗记者,因对人不信任而设,我着力去之,一是为了不玷污先生的 艺术,二是为了我们彼此坦诚相待。谢谢。我走了。” 胡笛说完,很从容地走出了画室。 石丁发了好一阵呆,才记起还没有付装裱费给胡笛。正要追出去,又停 住了脚步,家里还有好些画需要装裱,明日一起送到胡笛的店里去吧! 他决定不将《南岳风雨图》寄去北京参展,他要把它挂在画室的墙上,永远铭记 那个让他羞愧万分的暗记…… 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 是 ▲ (4 分) A.“暗记”有两层意思,表面上看就是指石丁画上的记号,实际 上是指因不信任胡笛产生误会,由此在自己心灵上留下的无地自容的印记。 B.“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一句中,石丁的神态变 化表明了他对世间小人之多的愤怒。 C.“朋友说胡笛的装裱技艺比不少老一辈要强,且人品不错”以及 “画、题款、印章,都真真切切出自他的手”等语句都是为下文写胡笛并没有换 走石丁的原作埋下的伏笔。 D.“胡笛安闲地坐在画案一侧,眼睛微闭,也不喝茶,也不说话”, 此描写表现了胡笛的傲慢以及不满。 E.石丁“决定不将《南岳风雨图》寄去北京参展,他要把它挂在画 室的墙上”,他这样做是为了警醒自己,也是对人与人之间真诚与信任的呼唤。 10.小说塑造石丁这一形象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说明。(4 分) 答: ▲ 11.胡笛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请结合小说加以概括并作简要分 析。(6 分) 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