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目的:1.通过测试受控源的外部特性及其转移参数,进一步理解受控源的物理概念,加深对受控源的认识和理解。实验设备与器件:1.可调直流电源2.直流数字毫安表3.直流数字电压表4.受控源实验电路板实验四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实验内容:1.测定直流稳压电源与实际电源的外部特性2.测定电流源的外部特性3.测定电源等效变换条件实验目的:1.掌握电源外部特性的测试方法;2.验证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条件实验设备与器件:1.可调直流电源2.直流数字毫安表3.直流数字电压表4.电阻器和可调电阻器实验五叠加定理和基尔霍夫定理的验证实验内容:1.验证叠加定理;2.验证基尔霍夫定理实验目的:1、验证基尔霍夫定理,加深对基尔霍夫定理的理解:2.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定理,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认识和理解。实验设备与器件:1.可调直流电源2.直流数字毫安表3.直流数字电压表4.叠加定理和基尔霍夫定理实验板实验六戴维宁和诺顿定理的验证实验内容:1.验证戴维宁定理:2.验证诺顿定理定理实验目的:1.验证戴维宁和诺顿定理的正确性,加深对的定理理解:2.掌握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等参数的一般方法。实验设备与器件:1.可调直流电源2.直流数字毫安表3.直流数字电压表4.维宁和诺顿定理实验板11
11 实验目的: 1. 通过测试受控源的外部特性及其转移参数,进⼀步理解受控源的物理概念,加深对受控 源的认识和理解。 实验设备与器件: 1.可调直流电源 2.直流数字毫安表 3.直流数字电压表 4.受控源实验电路板 实验四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实验内容: 1.测定直流稳压电源与实际电源的外部特性 2. 测定电流源的外部特性 3.测定电源等效变换条件 实验目的: 1. 掌握电源外部特性的测试⽅法; 2. 验证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条件 实验设备与器件: 1.可调直流电源 2.直流数字毫安表 3.直流数字电压表 4. 电阻器和可调电阻器 实验五 叠加定理和基尔霍夫定理的验证 实验内容: 1.验证叠加定理; 2. 验证基尔霍夫定理 实验目的: 1. 验证基尔霍夫定理,加深对基尔霍夫定理的理解; 2. 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定理,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认识和理解。 实验设备与器件: 1.可调直流电源 2. 直流数字毫安表 3.直流数字电压表 4. 叠加定理和基尔霍夫定理实验板 实验六 戴维宁和诺顿定理的验证 实验内容: 1.验证戴维宁定理; 2. 验证诺顿定理定理 实验目的: 1. 验证戴维宁和诺顿定理的正确性,加深对的定理理解; 2.掌握测量有源⼆端⽹络等参数的⼀般⽅法。 实验设备与器件: 1.可调直流电源 2.直流数字毫安表 3.直流数字电压表 4.维宁和诺顿定理实验板
六、学时分配作业备注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题量讲实讨习课其小章节主要内容授题外它计验论2246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422二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6三82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44四4482电路定理2五44正弦电路的稳态分析442六含耦合电感电路分析七42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4X2八谐振电路4九442二端口网络十222三相电路+1222动态电路分析合计40522212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巨辉.《电路分析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2年(二)教学参考书[1]《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李瀚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年。[2]《电路原理》,王定中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3]《电路分析基础学习指导》》(第四版),李瀚荪、吴锡龙主编,2006年。[4]《电路学习指导与习题分析》(第五版),刘崇新、罗先觉主编,2006年。[51《电路分析教程》(第三版),燕庆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2年八,其他说明本课程教学布置作业,作业须提供完善的分析过程。12
12 六、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作业 题量 备注 章节 主要内容 讲 授 实 验 讨 论 习 题 课 外 其 它 小 计 一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4 2 6 2 二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4 2 6 2 三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4 4 8 2 四 电路定理 4 4 8 2 五 正弦电路的稳态分析 4 4 2 六 含耦合电感电路分析 4 4 2 七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4 4 2 八 谐振电路 4 4 2 九 二端口网络 4 4 2 十 三相电路 2 2 2 十一 动态电路分析 2 2 2 合计 40 12 52 22 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一)教材 巨辉.《电路分析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2 年. (二)教学参考书 [1]《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李瀚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 年。 [2]《电路原理》,王定中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 年。 [3]《电路分析基础学习指导》(第四版),李瀚荪、吴锡龙主编,2006 年。 [4]《电路学习指导与习题分析》(第五版),刘崇新、罗先觉主编,2006 年。 [5]《电路分析教程》(第三版),燕庆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2 年 八、其他说明 本课程教学布置作业,作业须提供完善的分析过程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AnalogElectronicsTechnology)执笔者:牛菓审核人:钟昌乐编写日期:2022年9月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开课单位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科平台课程课程类型否课程性质必修课是否为双语学分数3.5学分学时数总学时64学时,其中:实验12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基础后续课程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二、课程简述《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程,主要讲授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内容涉及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及其基本应用、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应用电路、晶体三极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场效应管及其放大电路、模拟集成电路、反馈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信号处理与信号产生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模拟电子电路和初步设计模拟电路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模拟电路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内容第1章绪论1-2掌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础理论,第2章运算放大器1.工程知识并能对电子信息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推第3章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演及分析。第4章双极结型三极管及放大13
13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Analog Electronics Technology) 执笔者:牛菓 审核人:钟昌乐 编写日期:2022 年 9 月 一、课程基本信息 适用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开课单位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课程类型 学科平台课程 课程性质 必修课 是否为双语 否 学分数 3.5 学分 学时数 总学时 64 学时,其中:实验 12 学时;课外 0 学时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基础 后续课程 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二、课程简述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程,主要讲授模拟电子技术的 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内容涉及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及其基本应用、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应 用电路、晶体三极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场效应管及其放大电路、模拟集成电路、反馈放大 电路、功率放大电路、信号处理与信号产生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 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模拟电子电路 和初步设计模拟电路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模拟电路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 (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内容 1. 工程知识 1-2 掌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础理论, 并能对电子信息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推 演及分析。 第 1 章 绪论 第 2 章 运算放大器 第 3 章 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 第 4 章双极结型三极管及放大
电路基础第5章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第6章模拟集成电路2-3.能够借助原理分析、文献研究等方2.问题分析第7章反馈放大电路式分析复杂工程问题并获得有效结论第8章功率放大电路第9章信号处理与信号产生电3.设计/开发3-2.能够针对特定需求,设计满足指标路解决方案要求的电子信息系统或单元(部件)第10章直流稳压电源(二)毕业要求指标点在本课程中的实现路径课程目标1:掌握各电子器件理论与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典型应用。课程目标2:掌握基本放大电路及其组合电路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理解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和图解、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方法以及放大电路技术指标的计算。课程目标3:理解整流、电容滤波、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能够对具体电路进行分析和工程估算。本课程在本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起到如下支撑作用:课程目标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支撑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权重1-2掌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并能对电0.21-工程知识课程目标1子信息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推演及分析。2-3.能够借助原理分析、文献研究等方式分析复2-问题分析课程目标20.2 杂工程问题并获得有效结论。3-设计/开发3-2.能够针对特定需求,设计满足指标要求的电0.2课程目标3解决方案子信息系统或单元(部件)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主要考查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里二极管、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的特性和应用,放大电路和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与计算,运算放大器的特性及其应用,功率放大电路的概念和计算,波形的产生和变换,稳压电源的实现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以及分析方法的理解及灵活运用能力,以及进一步考核学生分析实际功能电路、设计电路、动手搭建电子电路能力。(二)考核方式平时作业、期末考试、课程实验(报告)等组合形式。(三)成绩评定成绩评定综合考虑学生平时作业、期未考试、课程实验(报告)情况,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55%,实验成绩占25%,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根据教学大纲命题,采用闭卷考14
14 电路基础 第 5 章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2. 问题分析 2-3. 能够借助原理分析、文献研究等方 式分析复杂工程问题并获得有效结论 第 6 章模拟集成电路 第 7 章 反馈放大电路 第 8 章 功率放大电路 3. 设计/开发 解决方案 3-2. 能够针对特定需求,设计满足指标 要求的电子信息系统或单元(部件) 第 9 章信号处理与信号产生电 路 第 10 章直流稳压电源 (二)毕业要求指标点在本课程中的实现路径 课程目标 1:掌握各电子器件理论与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典型应用。 课程目标 2:掌握基本放大电路及其组合电路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理解放大电路静 态工作点和图解、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方法以及放大电路技术指标的计算。 课程目标 3:理解整流、电容滤波、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能够对具体电路进行分析和 工程估算。 本课程在本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起到如下支撑作用: 课程目标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支撑 权重 1-工程知识 1-2 掌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并能对电 子信息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推演及分析。 课程目标 1 0.2 2-问题分析 2-3. 能够借助原理分析、文献研究等方式分析复 杂工程问题并获得有效结论。 课程目标 2 0.2 3-设计/开发 解决方案 3-2. 能够针对特定需求,设计满足指标要求的电 子信息系统或单元(部件) 课程目标 3 0.2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一)考核目标 主要考查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里二极管、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的特性和应用,放大电路和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与计算,运算放大器的特性及其应用,功率放大电路的概念和计算, 波形的产生和变换,稳压电源的实现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以及分析方法的理 解及灵活运用能力,以及进一步考核学生分析实际功能电路、设计电路、动手搭建电子电路 能力。 (二)考核方式 平时作业、期末考试、课程实验(报告)等组合形式。 (三)成绩评定 成绩评定综合考虑学生平时作业、期末考试、课程实验(报告)情况,其中期末考试成 绩占 55%,实验成绩占 25%,平时成绩占 20%。期末考试根据教学大纲命题,采用闭卷考
试的形式,时间为120分钟,卷面分值100分。考核环节平时作业合计课程实验期末考试考核比例20%25%55%100%(1)平时作业:可以按个人作业或小组任务的形式进行。作业题以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习题为主,每次以等级评定,再综合得出最终作业成绩(分数)。平时作业评分标准如下表所示。平时作业评分标准D中考核内容占比A优D良D及格E不及格(90-100)(80-89)(70-79)(60-69)(<60)知识及概念知识及概念没有掌握知掌握较全知识及概念掌握较全知识及概知识及概念识及概念,面,能够运掌握程度一念掌握程30%面,能正确掌握全面,不会运用知用,但没有般,并不能度运用识或理解方运用得当考虑约束条正确运用法件解题过程较解题过程错解题过程正解题过程中正确、完整,解题过程基误且不完解题过程存在错误,确、完整,逻辑性较本正确、完整,答案正的正确逻辑性强,答案正确率70%强,答案正整,答案正确率低于性、完整答案正确率超过60%60%确率超过确率超过性超过90%,80%,书写70%书写清晰清晰(2)课程实验:共12学时,具体内容及评分标准详见本课程实验教学大纲。(3)期末考试:采用单独命题的方式,由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制定相应的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并作为本课程的考核材料存档。(四)课程目标考核方案一览表考核说明:《课程目标考核方案一览表》表达的对应关系,用于证明学生是否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及评价相应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课程目标考核方案一览表课程支课程考核原撑的毕考核形考核分目标始材料小计考核内容式值业要求序号类型序号平时作10纸质版业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础课程期末考知识点,晶体管的基本特50纸质版351.2目标试征,基本放大电路的性能分1析。课程实5纸质版验15
15 试的形式,时间为 120 分钟,卷面分值 100 分。 考核环节 平时作业 课程实验 期末考试 合计 考核比例 20% 25% 55% 100% (1)平时作业:可以按个人作业或小组任务的形式进行。作业题以综合性、设计性、应用 性习题为主,每次以等级评定,再综合得出最终作业成绩(分数)。平时作业评分标准如下 表所示。 平时作业评分标准 考核内容 占比 A 优 (90-100) D 良 (80-89) D 中 (70-79) D 及格 (60-69) E 不及格 (<60) 知识及概 念掌握程 度 30% 知识及概念 掌握全面, 运用得当 知识及概念 掌握较全 面,能正确 运用 知识及概念 掌握较全 面,能够运 用,但没有 考虑约束条 件 知识及概念 掌握程度一 般,并不能 正确运用 没有掌握知 识及概念, 不会运用知 识或理解方 法 解题过程 的正确 性、完整 性 70% 解题过程正 确、完整, 逻辑性强, 答案正确率 超过 90%, 书写清晰 解题过程较 正确、完整, 逻辑性较 强,答案正 确率超过 80%,书写 清晰 解题过程基 本正确、完 整,答案正 确率超过 70% 解题过程中 存在错误, 答案正确率 超过 60% 解题过程错 误且不完 整,答案正 确率低于 60% (2)课程实验:共 12 学时,具体内容及评分标准详见本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3)期末考试:采用单独命题的方式,由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制定相应的试题参考 答案及评分标准,并作为本课程的考核材料存档。 (四)课程目标考核方案一览表 考核说明:《课程目标考核方案一览表》表达的对应关系,用于证明学生是否达到课程 目标的要求及评价相应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 课程目标考核方案一览表 课程支 撑的毕 业要求 序号 课程 目标 序号 考核内容 考核形 式 考核原 始材料 类型 考核分 值 小计 1.2 课程 目标 1 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础 知识点,晶体管的基本特 征,基本放大电路的性能分 析。 平时作 业 纸质版 10 50 期末考 试 纸质版 35 课程实 验 纸质版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