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内 容 教学活动 及时间 (一)气道保持 意识丧失病人气道阻塞最常见的部位在咽下部,舌根和会厌不能抬离咽后壁。1/3昏25 迷病人软腭呈活瓣样作用,呼气时有鼻道阻塞 头后仰、托下颌和张口称气道三步手法″口腔内成形异物可用手挖除。 清除呼吸道内异物采用膈肌下腹部压举法和扣打背法,可重复6~10次。 幻灯 无论是淡水或海水淹溺者,大多肺内未吸入大量水份。淹溺者可咽进大量水至胃扩张 可迅速将淹溺者转为俯卧位,救治者用手托起胃部,使头低腰高将水压迫排出 图解 个基本原则,只要不影响呼吸道通畅,不要因清理呼吸道而影响基础生命支持开始。 (二)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 幻灯 救治者位于被复苏者一侧,一手闭合被复苏者双鼻孔(或用颊部压住双鼻孔),一手托 起下颌,深吸气后,救护者的嘴紧贴被复苏者的嘴,缓慢吹气,一次吹气1~1.5秒,吹 气时暂停胸外按压,可见胸部抬起。呼气期间,张口松开鼻孔 口对鼻吹气适用于张口受限、牙关紧闭者。 (三)胸外心脏按压 救治者双膝处于被救治者卧位(头低足略高)体表水平,其左手掌根置于被救治者胸图解 骨中下1/3交界处,右手掌根置于左手掌根背部,双手指背曲不接触胸壁。按压时以救治 者髋关节为支点,以背为力臂,借两肩关节及上肢协调运动,垂直下压。所施压力为救治幻灯 者体重40%,能使被复苏者胸骨及相连之肋软骨下陷3~4cm。动作应自然有节奏连续不 断,间断不应超过7秒。每次按压时间力争为整个按压周期一半。按压次数80~100次/强调操作 分 现场抢救,如发现心跳骤停者,可先口对口(或鼻)连续吹气4次。如一人救治,可 胸外心脏按压15次,口对口(或鼻入吹气三次。如为2人救治,可1人口对口(或鼻)吹 气,1人胸外按压,其比例为1:5。只要有效,均应坚持。即或效果不佳或无效,除改进 纠正不当操作外,也不宜轻易放弃抢救。 、进一步生命支持 目的在于促进心脏复跳,恢复自主循环和正常血压,力争8分钟内开始。 进一步生命支持包括:①继续基础生命支持:②应用辅助设备及特殊技术,如各种通 气管道或气管内置管:吸氧、机械通气、开胸心脏胺压等,以建立和维持有效通气和循环: ③建立静脉输液给药通路,肘前静脉插管是首选;④药物治疗促进复跳,包括纠正心律失 常、低血压、高血钾症及酸中毒等,以保持复苏后内稳态;⑤心电图监测,以发现心律失 常并及时控制;⑥电击除颤、复律或应用起搏器:⑦对明显的原发伤、病进行治疗:⑧头幻灯 部低温, 主要步骤是D( Drugs)药物促进复跳、E(ECG)心电图监测及F( Fibrillation)电除颤。 (一)电除颤 图解 可盲目除颤。推荐除颤时机:①发现室颤或心跳骤停2分钟内可立即除颤。②心跳骤幻灯 停未及时发现者,必须在基础生命支持2分钟后进行除颤 成人首次除颤200焦尔。首次失败,再次除颤2次,300焦尔。同时估计氧合是否充 分,并给予肾上腺素。低于400焦尔除颤,即能保证有效,又可防止心肌损伤。儿童均以 2焦尔/公斤除颤。 (二)药物治疗,促进复跳 给药途径:首选肘前静脉插管,最好不用金属针。次为气管内给药(肾上腺素、利多10 卡因、阿托品、纳络酮等)。心内注射肾上腺素为最后一着。腕、手或下肢远端隐静脉是最 不利的给药途径。提倡动脉内注射 促进心脏复跳首选药物肾上腺素0.5~1.0mgiv,5分钟可重复 利多卡因是第二位用药,可治疗各种室性心律失常,可提高室颤阈、降低电除颤阈值
教 学 内 容 教学活动 及时间 (一)气道保持 意识丧失病人气道阻塞最常见的部位在咽下部,舌根和会厌不能抬离咽后壁。1/3 昏 迷病人软腭呈活瓣样作用,呼气时有鼻道阻塞。 头后仰、托下颌和张口称"气道三步手法"口腔内成形异物可用手挖除。 清除呼吸道内异物采用膈肌下腹部压举法和扣打背法,可重复 6~10 次。 无论是淡水或海水淹溺者,大多肺内未吸入大量水份。淹溺者可咽进大量水至胃扩张。 可迅速将淹溺者转为俯卧位,救治者用手托起胃部,使头低腰高将水压迫排出。 一个基本原则,只要不影响呼吸道通畅,不要因清理呼吸道而影响基础生命支持开始。 (二)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 救治者位于被复苏者一侧,一手闭合被复苏者双鼻孔(或用颊部压住双鼻孔),一手托 起下颌,深吸气后,救护者的嘴紧贴被复苏者的嘴,缓慢吹气,一次吹气 1~1.5 秒,吹 气时暂停胸外按压,可见胸部抬起。呼气期间,张口松开鼻孔。 口对鼻吹气适用于张口受限、牙关紧闭者。 (三)胸外心脏按压 救治者双膝处于被救治者卧位(头低足略高)体表水平,其左手掌根置于被救治者胸 骨中下 1/3 交界处,右手掌根置于左手掌根背部,双手指背曲不接触胸壁。按压时以救治 者髋关节为支点,以背为力臂,借两肩关节及上肢协调运动,垂直下压。所施压力为救治 者体重 40%,能使被复苏者胸骨及相连之肋软骨下陷 3~ 4cm。动作应自然有节奏连续不 断,间断不应超过 7 秒。每次按压时间力争为整个按压周期一半。按压次数 80~100 次/ 分。 现场抢救,如发现心跳骤停者,可先口对口(或鼻)连续吹气 4 次。如一人救治,可 胸外心脏按压 15 次,口对口(或鼻)吹气二次。如为 2 人救治,可 1 人口对口(或鼻)吹 气,1 人胸外按压,其比例为 1:5。只要有效,均应坚持。即或效果不佳或无效,除改进、 纠正不当操作外,也不宜轻易 放弃抢救。 二、进一步生命支持 目的在于促进心脏复跳,恢复自主循环和正常血压,力争 8 分钟内开始。 进一步生命支持包括:①继续基础生命支持;②应用辅助设备及特殊技术,如各种通 气管道或气管内置管;吸氧、机械通气、开胸心脏胺压等,以建立和维持有效通气和循环; ③建立静脉输液给药通路, 肘前静脉插管是首选;④药物治疗促进复跳,包括纠正心律失 常、低血压、高血钾症及酸中毒等,以保持复苏后内稳态;⑤心电图监测,以发现心律失 常并及时控制;⑥电击除颤、复律或应用起搏器;⑦对明显的原发伤、病进行治疗;⑧头 部低温。 主要步骤是 D(Drugs)药物促进复跳、E(ECG)心电图监测及 F(Fibrillation)电除颤。 (一)电除颤 可盲目除颤。推荐除颤时机:①发现室颤或心跳骤停 2 分钟内可立即除颤。②心跳骤 停未及时发现者,必须在基础生命支持 2 分钟后进行除颤。 成人首次除颤 200 焦尔。首次失败,再次除颤 2 次,300 焦尔。同时估计氧合是否充 分,并给予肾上腺素。低于 400 焦尔除颤,即能保证有效,又可防止心肌损伤。儿童均以 2 焦尔/公斤除颤。 (二)药物治疗,促进复跳 给药途径:首选肘前静脉插管,最好不用金属针。次为气管内给药(肾上腺素、利多 卡因、阿托品、纳络酮等)。心内注射肾上腺素为最后一着。腕、手或下肢远端隐静脉是最 不利的给药途径。提倡动脉内注射。 促进心脏复跳首选药物肾上腺素 0.5~1.0mg iv,5 分钟可重复。 利多卡因是第二位用药,可治疗各种室性心律失常,可提高室颤阈、降低电除颤阈值。 幻灯 25’ 幻灯 图解 幻灯 图解 幻灯 强调操作 幻灯 5’ 幻灯 图解 幻灯 幻灯 10’
教 学 内 容 教学活动 及时间 碳酸氢钠的应用为第三位用药。 心肺复苏期间存在以呼吸性酸中毒为主复合性酸中毒。因此,在没有建立有效人工通5’ 气时,不能有效地排除体内CO2,不能单纯依靠补充碳酸氢钠来纠正此时酸中毒。早期可凭 控制性过度通气予以解除,使PaCO2在3.5~4.5kPa(25~35mHg),同时改善脑肾等器官血 流灌注和氧供。 补充碳酸氢钠的适应症: 1.循环骤停超过10分,p<7.2 2.循环骤停前即存在代谢性酸中毒或高血钾症 3.孕妇循环骤停后pH<7.30 4.大约95%淹溺者有明显代谢性酸中毒 其用量当前趋向于″不宜过碱,宁稍偏酸",碳酸氢钠首剂不超过1mmo/L/kg,以后在 血监测下应用,一般每10分钟追加首剂1/2为宜。 三、持续生命支持 幻灯 是心肺复苏后加强治疗,对原发病、继发病及并发症进行救治,防治多器官衰竭,重 点和关键在脑复苏 一)对动脉压进行主动控制,维持改善循环功能,增进脑及全身血流灌流 防止心脏再停跳是心肺复苏后各项治疗最基本的目的,同时查明再停跳的原因 使用肾上腺素促进复跳之后,首选多巴胺作为升压药。此药不能与碳酸氢钠合用一输 液系统,因碱性使其灭活。 心律失常是造成再次停跳的主要原因 利多卡因是处理和预防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首选药物。普鲁卡因酰胺适用于利多卡因 不能控制的室性心律紊乱。剂量同利多卡因,最大剂量为1.0g。溴苄胺适用于利多卡因与 除颤无效反复发作的室颤,也适用于利多卡因、普鲁卡因酰胺未能抑制的有脉搏的室颤 异搏停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而QRS波不增宽的首选药物 阿托品用于窦缓、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及室性停搏。阿托品治疗无效时,可用异丙基肾 上腺素。 心源性休克是心肺复苏后严重并发症。有条件应监测前、后负荷、心缩力、心律,通 过Swan-Ganz导管、ECG等心功能监测来实现,防止心衰 复苏过程中,血压不易稳定,原因较复杂,除中枢调节受累外,还与血容量、心肌损 害、心律失常、酸中毒等关,要进行针对性治疗。要尽力减少为维持血压而滴注升压药的 药量。可联合应用强心药、正性肌力药和减轻后负荷药物 二)肺功能监测,防治肺部并发症 幻灯 心脏复跳后,无论自主呼吸是否出现,都应进行呼吸支持,并适度降低PaCO2。控制10 pH7.3~7.6,PaO213kPa(100mmHg)以上,PaCO23.5~4.5kPa(25~35mmg)。控制性过 度通气,也是迅速降低颅内压首要而简便的方法。必须待动脉血气分析和胸部X线检查满 意后再拔管。 呼吸系统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炎、肺水肿和急性呼吸衰竭,多为ARDS (三)肾功能监测及肾衰治疗 留置导尿,观察尿比重、pH,记录24小时出入量,血和尿的尿素氮、肌酐浓度,血电 解质浓度,血清蛋白总量和白蛋白等。从而对肾前性、肾后性肾性肾衰作出鉴别诊断和处 理。 急性肾小管坏死引起尿少是常见的心跳骤停并发症。当尿量増加到每小50m以上,尿 比重大于1.015时,提示肾功能恢复满意 及早使用利尿剂可预防脑水肿和急性肾衰发生。甘露醇0.5g/kg静注,速尿0.5mg/kg,通幻灯 常首次20~40mg静注,一次最大量400~800mg,24h最大量4g应用利尿剂应注意功能 性细胞外液减少,血液在未梢淤滞、尿少、低血钾等合并症
教 学 内 容 教学活动 及时间 碳酸氢钠的应用为第三位用药。 心肺复苏期间存在以呼吸性酸中毒为主复合性酸中毒。因此,在没有建立有效人工通 气时,不能有效地排除体内 CO2,不能单纯依靠补充碳酸氢钠来纠正此时酸中毒。早期可凭 控制性过度通气予以解除,使 PaCO2在 3.5~4.5kPa(25~35mmHg),同时改善脑肾等器官血 流灌注和氧供。 补充碳酸氢钠的适应症: 1. 循环骤停超过 10 分,pH<7.2 2. 循环骤停前即存在代谢性酸中毒或高血钾症。 3. 孕妇循环骤停后 pH<7.30 4. 大约 95%淹溺者有明显代谢性酸中毒。 其用量当前趋向于"不宜过碱,宁稍偏酸",碳酸氢钠首剂不超过 1mmol/L/kg,以后在 血监测下应用,一般每 10 分钟追加首剂 1/2 为宜。 三、持续生命支持 是心肺复苏后加强治疗,对原发病、继发病及并发症进行救治,防治多器官衰竭,重 点和关键在脑复苏。 (一) 对动脉压进行主动控制,维持改善循环功能,增进脑及全身血流灌流。 防止心脏再停跳是心肺复苏后各项治疗最基本的目的,同时查明再停跳的原因。 使用肾上腺素促进复跳之后,首选多巴胺作为升压药。此药不能与碳酸氢钠合用一输 液系统,因碱性使其灭活。 心律失常是造成再次停跳的主要原因。 利多卡因是处理和预防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首选药物。普鲁卡因酰胺适用于利多卡因 不能控制的室性心律紊乱。剂量同利多卡因,最大剂量为 1.0g。溴苄胺适用于利多卡因与 除颤无效反复发作的室颤,也适用于利多卡因、普鲁卡因酰胺未能抑制的有脉搏的室颤。 异搏停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而 QRS 波不增宽的首选药物。 阿托品用于窦缓、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及室性停搏。阿托品治疗无效时,可用异丙基肾 上腺素。 心源性休克是心肺复苏后严重并发症。有条件应监测前、后负荷 、心缩力、心律,通 过 Swan-Ganz 导管、ECG 等心功能监测来实现,防止心衰 复苏过程中,血压不易稳定,原因较复杂,除中枢调节受累外,还与血容量、心肌损 害、心律失常、酸中毒等关,要进行针对性治疗。要尽力减少为维持血压而滴注升压药的 药量。可联合应用强心药、正性肌力药和减轻后负荷药物。 (二)肺功能监测,防治肺部并发症 心脏复跳后,无论自主呼吸是否出现 ,都应进行呼吸支持,并适度降低 PaCO2。控制 pH7.3~ 7.6,PaO213kPa(100mmHg)以上,PaCO23.5~4.5 kPa(25~35mmHg)。控制性过 度通气,也是迅速降低颅内压首要而简便的方法。必须待动脉血气分析和胸部 X 线检查满 意后再拔管。 呼吸系统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炎、肺水肿和急性呼吸衰竭,多为 ARDS。 (三)肾功能监测及肾衰治疗 留置导尿,观察尿比重、pH,记录 24 小时出入量,血和尿的尿素氮、肌酐浓度,血电 解质浓度,血清蛋白总量和白蛋白等。从而对肾前性、肾后性肾性肾衰作出鉴别诊断和处 理。 急性肾小管坏死引起尿少是常见的心跳骤停并发症。当尿量增加到每小 50ml 以上,尿 比重大于 1.015 时,提示肾功能恢复满意。 及早使用利尿剂可预防脑水肿和急性肾衰发生。甘露醇 0.5g/kg 静注,速尿 0.5mg/kg,通 常首次 20~40mg 静注,一次最大量 400~800mg,24h 最大量 4g。应用利尿剂应注意功能 性细胞外液减少,血液在未梢淤滞、尿少、低血钾等合并症。 幻灯 5’ 幻灯 10’ 幻灯 10’ 幻灯
教 学 内 容 教学活动 及时间 (四)肝、胃肠功能监测及防治肝、胃粘膜衰竭 肠鸣音未恢复病人宜置入胃管,行胃肠减压,有条件应监测胃液p值,保持胃液p5 值高于4.5。可经胃管灌入抗酸药物或氢氧化铝胶,亦可每6小时甲氰咪呱300mng静注。 如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可通过胃管排空胃内容物,再用冷盐水洗胃,灌入抗酸上血 药物。必要时有条件可在纤维胃镜下激光止血 (五)血液系统监测,防治DIC 监测①出血症状,②多发性血栓造成的症状,如脑血栓致昏睡,未梢血栓致局部坏 死,③血液凝固方面改变,应测定血小板计数、3P试验、纤维蛋白元定量、凝血酶元时间 及出凝血时间等。应纠正贫血、血小板减少,排除DIC。 (六)脑复苏 以最有效的方法使鼻咽温降至30℃(2~6小时内降下来为最好),维持在32~34℃ 待四肢协调动作和听觉恢复,再复温。鼻咽温在32℃以上时,并不影响神志恢复,没有必 要中途升温观察神志 在控制血压、控制性过度通气、控制性降温治疗同时,予以脱水利尿,利尿剂应用据 颅内压、尿量、血渗量的结果决定。复苏第一个24h尿量可超出入量500~1000ml。 大剂量皮质激素,理论上可以抑制血管内凝血,减低毛细管通透性,维持血脑屏障的 完整性,使脑脊液形成减少,从而有减轻脑水肿的作用,可稳定溶酶体膜。国外报导用量 较大,甲基强地松龙15~30mg/kg,或氟美松3~6πg/kg。国内只略高于常规用量。 如有颅内压监测,颅内压异常升高,可静注硫贲妥钠3mg/kg,降低颅内压 四、复苏的结局和停止抢救 5分钟开始现场救治,8分钟内进行进步生命支持,心跳停正未超过15分钟,未发 生再次心脏停跳,昏迷不超过48小时,那怕不十分明显的好转,预后良好 幻火 一般认为现场抢救失败,是指复苏过程不能产生或维持满意的人工循环;如有明确的10 不可救治的致死原因可停止抢救外,均应进行一步生命支持。 所有能抢救患者在自主循环恢复之前或出现心脏死亡征象之前都应作心肺复苏。如果 给予满意的心肺复苏和药物治疗,在30分钟以上(有作者认为在1小时以上),仍无法恢 复的心脏停搏(ECG示一直线),则可以肯定心脏死亡。只要心电活动存在,那怕是室颤或 频死QRS波,也应该认为有还有机会恢复自主循环 首先复苏的是延髓,出现自主呼吸。文献记载,完全复苏病倒,自主呼吸多在心跳恢 复后1小时内出现。继之瞳孔对光反射恢复,即中脑开始有功能。接着是咽气管反射、角 膜反射、痛觉反射恢复。随之出现四肢屈伸活动。听觉出现是大脑皮层机能恢复的信号 呼应反应的出现提示病人即将清醒。最后才是共济功能和视觉的恢复。自然,临床实际也 许并不知此顺序清晰,会突然清醒。但似乎是心搏恢复很快,昏迷时间越短的病例,突然 清醒越多。而长时间昏迷的病人,复苏时上述过程列为明显。 大脑死亡(皮质死亡)是大脑,特别是新皮质及其幕上结构的不可逆性损害,即去大 脑皮质状态(或去大脑皮质综合症),仅少数人可能有好转,多数人停留在″植物性状态 ″植物人”),现称为"社会死亡″。可不采用特殊救治措施,任其死亡 脑死亡(全脑死亡)是大脑死亡加整个脑坏死,包括小脑、中脑与脑干坏死。脑死亡强调脑死 处理上有争论。面临主要问题来自情感、伦理和法律等方面。脑死亡的标准十分严格而且亡 有分歧。大多数医学与法律以脑死亡为死亡,应停止抢救。在我国采取领导、专家、亲属 三意见一致为依据判定救治与否 复苏是一种义务。我们不能仅满足于把人救活,而是要救一个重新进入人类社会的人, 个劳动者
教 学 内 容 教学活动 及时间 (四)肝、胃肠功能监测及防治肝、胃粘膜衰竭 肠鸣音未恢复病人宜置入胃管,行胃肠减压,有条件应监测胃液 pH 值,保持胃液 pH 值高于 4.5。可经胃管灌入抗酸药物或氢氧化铝胶,亦可每 6 小时甲氰咪呱 300mg 静注。 如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可通过胃管排空胃内容物,再用冷盐水洗胃,灌入抗酸上血 药物。必要时有条件可在纤维胃镜下激光止血。 (五)血液系统监测,防治 DIC 监测①出血症状,②多发性血栓造成 的症状,如脑血栓致昏睡,未梢血栓致局部 坏 死,③血液凝固方面改变,应测定血小板计数、3P 试验、纤维蛋白元定量、凝血酶元时间 及出凝血时间等。应纠正贫血、血小板减少,排除 DIC。 (六)脑复苏 以最有效的方法使鼻咽温降至 30℃(2~6 小时内降下来为最好),维持在 32~34℃, 待四肢协调动作和听觉恢复,再复温。鼻咽温在 32℃以上时,并不影响神志恢复,没有必 要中途升温观察神志。 在控制血压、控制性过度通气、控制性降温治疗同时,予以脱水利尿,利尿剂应用据 颅内压、尿量、血渗量的结果决定。复苏第一个 24h 尿量可超出入量 500~1000ml。 大剂量皮质激素,理论上可以抑制血管内凝血,减低毛细管通透性,维持血脑屏障的 完整性,使脑脊液形成减少,从而有减轻脑水肿的作用,可稳定溶酶体膜。国外报导用量 较大,甲基强地松龙 15~30mg/kg,或氟美松 3~6mg/kg。国内只略高于常规用量。 如有颅内压监测,颅内压异常升高,可静注硫贲妥钠 3mg/kg,降低颅内压。 四、 复苏的结局和停止抢救 5 分钟开始现场救治,8 分钟内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心跳停止未超过 15 分钟,未发 生再次心脏停跳,昏迷不超过 48 小时 ,那怕不十分明显的好转,预后良好。 一般认为现场抢救失败,是指复苏过程不能产生或维持满意的人工循环;如有明确的 不可救治的致死原因可停止抢救外,均应进行一步生命支持。 所有能抢救患者在自主循环恢复之前或出现心脏死亡征象之前都应作心肺复苏。如果 给予满意的心肺复苏和药物治疗,在 30 分钟以上(有作者认为在 1 小时以上),仍无法恢 复的心脏停搏(ECG 示一直线),则可以肯定心脏死亡。只要心电活动存在,那怕是室颤或 频死 QRS 波,也应该认为有还有机会恢复自主循环。 首先复苏的是延髓,出现自主呼吸。文献记载,完全复苏病倒,自主呼吸多在心跳恢 复后 1 小时内出现。继之瞳孔对光反射恢复,即中脑开始有功能。接着是咽气管反射、角 膜反射、痛觉反射恢复。随之出现四肢屈伸活动。听觉出现是大脑皮层机能恢复的信号。 呼应反应的出现提示病人即将清醒。最后才是共济功能和视觉的恢复。自然,临床实际也 许并不知此顺序清晰,会突然清醒。但似乎是心搏恢复很快,昏迷时间越短的病例,突然 清醒越多。而长时间昏迷的病人,复苏时上述过程列为明显。 大脑死亡(皮质死亡)是大脑,特别是新皮质及其幕上结构的不可逆性损害,即去大 脑皮质状态(或去大脑皮质综合症),仅少数人可能有好转,多数人停留在"植物性状态" ("植物人"),现称为"社会死亡"。可不采用特殊救治措施,任其死亡。 脑死亡(全脑死亡)是大脑死亡加整个脑坏死,包括小脑、中脑与脑干坏死。脑死亡 处理上有争论。面临主要问题来自情感、伦理和法律等方面。脑死亡的标准十分严格而且 有分歧。大多数医学与法律以脑死亡为死亡,应停止抢救。在我国采取领导、专家、亲属 三意见一致为依据判定救治与否。 复苏是一种义务。我们不能仅满足于把人救活,而是要救一个重新进入人类社会的人,一 个劳动者。 幻灯 5’ 幻灯 10’ 强调脑死 亡
外科学教案首页 教师:余峰彬 标题:围手术期处理 学时:理论2学时 教学目的:1.让学生掌握围手术期的概念、列举术前准备内容。 2.能独立完成手术区皮肤准备、胃肠道准备。 3.能正确进行术后处理,维持各系统生理功能、减轻疼痛和不适、 预防术后并发症 教学重点:术前准备、术后处理 教案 教学难点:术后处理 教学活动ε通过教师对幻灯片的精细讲解及视频演示,让学生理解掌握围手术 期的概念、说出术前准备的要点,正确进行术后病情观察及处理 术后并发症。课后阅读有关术后并发症的参考文献。 教具ε powerpoint课件、视频媒体、教材 作业布置:有兴趣阅读有关术后并发症的参考文献 授课内容:见下
外科学教案首页 教师:余峰彬 标 题: 围手术期处理 学时:理论 2 学时 教学目的:1.让学生掌握围手术期的概念、列举术前准备内容。 2.能独立完成手术区皮肤准备、胃肠道准备。 3.能正确进行术后处理,维持各系统生理功能、减轻疼痛和不适、 预防术后并发症。 教学重点:术前准备、术后处理 教学难点:术后处理 教学活动:通过教师对幻灯片的精细讲解及视频演示,让学生理解掌握围手术 期的概念、说出术前准备的要点,正确进行术后病情观察及处理 术后并发症。课后阅读有关术后并发症的参考文献。 教 具:powerpoint 课件、视频媒体、教材 作业布置:有兴趣阅读有关术后并发症的参考文献。 授课内容:见下页
教 学 内 容 教学活动 及时间 第七章围手术期处理 围手术期是指病人术前1周至术后基本康复的一段时间。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 第一节手术前准备 、手术的类型: 按手术急缓的程度,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一)择期手术:如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矫正手术,可复性腹股沟疝的修补术和无并发 症的消化性溃疡的胃大部切除术等,均属于择期性手术。这类手术的特点是术前准备时间 的长短不受疾病本身的限制,手术的迟早也不会影响治疗的效果,手术可选择在做好充分 准备和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进行 (二)限制手术,有些疾病如恶性肿瘤,甲状腺机能亢进等,手术前准备的时间不能 任意延长,否则会失去了手术的时机,这类病的手术称为限制性手术。 (三)急症手术:各种创伤,急性大出血和急腹症等,属于急症手术。 按手术的彻底程度可分为根治性手术、姑息性手术:按术中与细菌接触的情况分为无 菌手术、污染手术、感染手术:按手术的程序计划分为一期手术与分期手术。 二、病人思想方面的准备 幻灯 医务人员术也应进行讨论 三、改善全身情况,增强病人对手术的耐受能力 (一)病人耐受性的分级:根据病变程度、主要脏器功能状态及全身健康情况,可将幻灯 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分成二类四级(见表) 10 表病人耐受性的分类、分级 病人情况 类(耐受力良好) 类,(耐受力不良 外科疾病对机局限,无或极 体的影响小 较少,易纠正较明显 严重 主要脏器的功其本正常 期,代偿期轻度,失代偿 期 严重,失代偿期 能变化 全身健康状况良好 较好 差 极差 术前准备的要 勿需准备一般准备准备,纠正失偿脏器的功能 (二)各类不同级病人术前准备的要求 1.第一类病人:经过一段时间一般准备后即可进行手术 2.第二类病人:耐受性差,如有必要,可分期手术,先采取简单地紧急措施(如 止血、气管切开、结肠造瘘等),暂时改善全身情况后,再彻底的手术 四、手术前的一般准备 (一)适应性锻炼:立即戒烟。要求特殊体位下手术的病人(如甲状腺手术,术中取 头后仰、颈部过伸姿势),术前2-3天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的训练。术后病情需要 较长时间卧床者,术前应进行卧床大小便的练习。 (二)饮食的管理:中小手术饮食一般不需严格限制,但必需在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4 小时禁饮,以防麻醉和手术过程中发生呕吐而误吸入肺。胃肠道的较大手术,术前24-48 小时开始改成流汁饮食,有幽门梗阻、慢性结肠梗阻者,禁食的时间还可提前。少数较复 杂的手术如半肝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等,甚至要在术前3-5天开始进 行深静脉营养代替口服饮食
教 学 内 容 教学活动 及时间 第七章围手术期处理 围手术期是指病人术前 1 周至术后基本康复的一段时间。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 第一节 手术前准备 一、手术的类型: 按手术急缓的程度,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一)择期手术:如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矫正手术,可复性腹股沟疝的修补术和无并发 症的消化性溃疡的胃大部切除术等,均属于择期性手术。这类手术的特点是术前准备时间 的长短不受疾病本身的限制,手术的迟早也不会影响治疗的效果,手术可选择在做好充分 准备和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进行。 (二)限制手术,有些疾病如恶性肿瘤,甲状腺机能亢进等,手术前准备的时间不能 任意延长,否则会失去了手术的时机,这类病的手术称为限制性手术。 (三)急症手术:各种创伤,急性大出血和急腹症等,属于急症手术。 按手术的彻底程度可分为根治性手术、姑息性手术;按术中与细菌接触的情况分为无 菌手术、污染手术、感染手术;按手术的程序计划分为一期手术与分期手术。 二、病人思想方面的准备 医务人员术也应进行讨论。 三、改善全身情况,增强病人对手术的耐受能力。 (一)病人耐受性的分级:根据病变程度、主要脏器功能状态及全身健康情况,可将 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分成二类四级(见表) 表 病人耐受性的分类、分级 病人情况 一 类(耐受力良好) 二 类 (耐受力不良) Ⅰ 级 Ⅱ 级 Ⅲ 级 Ⅳ 级 外科疾病对机 体的影响 局限,无或极 小 较少,易纠正 较明显 严重 主要脏器的功 能变化 基本正常 早期,代偿期 轻度,失代偿 期 严重,失代偿期 全身健康状况 良 好 较 好 差 极 差 术前准备的要 求 勿需准备 一般准备 准备,纠正失偿脏器的功能 (二)各类不同级病人术前准备的要求 1.第一类病人:经过一段时间一般准备后即可进行手术。 2.第二类病人:耐受性差,如有必要,可分期手术,先采取简单地紧急措施(如 止血、气管切开、结肠造瘘等),暂时改善全身情况后,再彻底的手术。 四、手术前的一 般准备 (一)适应性锻炼:立即戒烟。要求特殊体位下手术的病人(如甲状腺手术,术中取 头后仰、颈部过伸姿势),术前 2-3 天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的训练。术后病情需要 较长时间卧床者,术前应进行卧床大小便的练习。 (二)饮食的管理:中小手术饮食一般不需严格限制,但必需在术前 12 小时禁食,术前 4 小时禁饮,以防麻醉和手术过程中发生呕吐而误吸入肺。胃肠道的较大手术,术前 24-48 小时开始改成流汁饮食,有幽门梗阻、慢性结肠梗阻者,禁食的时间还可提前。少数较复 杂的手术如半肝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等,甚至要在术前 3-5 天开始进 行深静脉营养代替口服饮食。 幻灯 5’ 幻灯 幻灯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