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难忘的最后一眼一说《峨眉山月歌》 > >1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1] > 夜發清溪向三峽2],思君不見下渝州[3]。 注: [1]平羌:江水名,今名青衣江,在峨眉县境,至嘉州汇大渡 河入岷江,再入长江。 [2]清溪:地名,《奥地紀勝》:“清溪驛在嘉州键爲縣。 后名为板桥驿,《乐山县志》:“板桥驿,出平羌峡口五里, 廛居十余家,高临大江傍岸。清邑宰每迎大僚于此。唐时清 溪驿,后名板桥驿,宋时平羌驿也。”此也当是李白出发地。 > [3]君:唐汝洵、沈德潜认为是指峨眉山
Ø 2、难忘的最后一眼——说《峨眉山月歌》 Ø Ø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1]。 Ø 夜發淸溪向三峽[2],思君不見下渝州[3]。 Ø Ø 注: Ø [1]平羌:江水名,今名青衣江,在峨眉县境,至嘉州汇大渡 河入岷江,再入长江。 Ø [2]清溪:地名,《輿地紀勝》: “淸溪驛在嘉州犍爲縣。 ” 后名为板桥驿,《乐山县志》: “板桥驿,出平羌峡口五里, 廛居十余家,高临大江傍岸。清邑宰每迎大僚于此。唐时清 溪驿,后名板桥驿,宋时平羌驿也。 ”此也当是李白出发地。 Ø [3]君:唐汝洵、沈德潜认为是指峨眉山
> 解: 诗歌先叙别时之景,再叙别时之情。诗人结束少年 苦读求学阶段,开始步入求仕路途。先于蜀中活动 曾找过苏颋、李邕等人,虽曾获得前辈称赞,但是 并无结果。这当与他无籍身份有关。要改变这一情 况,唯有远走他方。本诗就是作于他决定离家远行 时,因此,诗中充满了对家乡的眷恋。他要在临行 前最后再看一眼家乡的月亮、家乡的山水, 先叙地点、景物、形态、时节,“秋”字后移,显 示出诗句词序的特色。由山上的月到山下的平羌江 水,天上地下组成一幅绝妙的图景。由江自然过渡 到出发地—清溪,自然感到此后难见到,最后不 禁感叹一声: 过了渝州我即使想你也看不到你了
Ø 解: Ø 诗歌先叙别时之景,再叙别时之情。诗人结束少年 苦读求学阶段,开始步入求仕路途。先于蜀中活动, 曾找过苏颋、李邕等人,虽曾获得前辈称赞,但是, 并无结果。这当与他无籍身份有关。要改变这一情 况,唯有远走他方。本诗就是作于他决定离家远行 时,因此,诗中充满了对家乡的眷恋。他要在临行 前最后再看一眼家乡的月亮、家乡的山水。 Ø 先叙地点、景物、形态、时节, “秋”字后移,显 示出诗句词序的特色。由山上的月到山下的平羌江 水,天上地下组成一幅绝妙的图景。由江自然过渡 到出发地——清溪,自然感到此后难见到,最后不 禁感叹一声:过了渝州我即使想你也看不到你了
>评:诗人抓取了最具代表性的景物,构象自然而富 有美感。山月水光图,空阔宁静, 明亮澄澈,有空 间感。语言上自然流畅,一气呵成,诗人有意调整 了几处词序,秋、流、下渝州,加强了绝句音律节 奏。 王鳳洲曰:此是太白佳境,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平羌江、 清溪、三峽、渝州,使後人為之,不勝痕跡矣,可見此老鑪 錘之妙。 王麟洲曰:談藝者有謂七言律一句中不可入兩故事,一篇中 不可重犯故事,此病犯者固多,拈出亦見精嚴,吾以爲皆非 妙悟也,作詩到精神傳處隨分自佳,下得不覺痕跡,使一句 兩入,兩句重犯亦,自無傷。如太白《峨眉山月歌》四句入 地名者五,古今目為絶唱,殊不厭重,蜂腰鶴膝雙聲疊韻, 沈休文三尺法也,古今犯者不少,寧盡汰之耶
Ø 评:诗人抓取了最具代表性的景物,构象自然而富 有美感。山月水光图,空阔宁静,明亮澄澈,有空 间感。语言上自然流畅,一气呵成,诗人有意调整 了几处词序,秋、流、下渝州,加强了绝句音律节 奏。 Ø 王鳳洲曰:此是太白佳境,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平羌江、 淸溪、三峽、渝州,使後人為之,不勝痕跡矣,可見此老鑪 錘之妙。 Ø 王麟洲曰:談藝者有謂七言律一句中不可入兩故事,一篇中 不可重犯故事,此病犯者固多,拈出亦見精嚴,吾以爲皆非 妙悟也,作詩到精神傳處隨分自佳,下得不覺痕跡,使一句 兩入,兩句重犯亦,自無傷。如太白《峨眉山月歌》四句入 地名者五,古今目為絶唱,殊不厭重,蜂腰鶴膝雙聲疊韻, 沈休文三尺法也,古今犯者不少,寜盡汰之耶
对家乡山水的最后一瞥,在诗人心中留下了极深的 印象。二十多年后,诗人在落难中送别一僧蜀时, 又想起这一幕,依原歌调写下一诗《峨眉山月歌送 蜀僧晏入中京》,深情地回忆峨眉看月的情景: 我在巴東三峽時,西看明月憶峨眉,月出峨眉照滄海,與人 萬里長相隨。黄鶴樓前月華白,此中忽見峨眉客,峨眉山月 還送君,風吹西到長安陌,長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 川,黄金師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談重玄,我似浮雲滯呉越。 君逢聖主遊丹闕,一振高名滿帝都,歸時還弄峨眉月。 《唐書·肅宗本紀》至德二載十二月以蜀郡為南京、鳳翔郡為西京、西 京為中京。胡三省曰:以長安在洛陽、鳳翔、蜀郡、太原之中故為中京。 一作峨眉山月
Ø 对家乡山水的最后一瞥,在诗人心中留下了极深的 印象。二十多年后,诗人在落难中送别一僧蜀时, 又想起这一幕,依原歌调写下一诗《峨眉山月歌送 蜀僧晏入中京》,深情地回忆峨眉看月的情景: Ø 我在巴東三峽時,西看明月憶峨眉,月出峨眉照滄海,與人 萬里長相隨。黄鶴樓前月華白,此中忽見峨眉客,峨眉山月 還送君,風吹西到長安陌,長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 川,黄金師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談重玄,我似浮雲滯呉越。 君逢聖主遊丹闕,一振高名滿帝都,歸時還弄峨眉月。 Ø Ø 《唐書·肅宗本紀》至德二載十二月以蜀郡為南京、鳳翔郡為西京、西 京為中京。胡三省曰:以長安在洛陽、鳳翔、蜀郡、太原之中故為中京。 一作峨眉山月
> 静夜思 床前明(或作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或作山) 月,低头思故乡 床:唐时尚无今日卧具之床,此床为井床。南朝乐府中多见。《晋 书·乐志》下:“《淮南王篇》:‘淮南王,自言尊,百尺高楼与天连。 后园凿井银作床,金瓶素绠汲寒浆。汲寒浆,饮少年,少年窈窕何能贤。 扬声悲歌音绝天。我欲渡河河无梁,愿作双黄鹊,还故乡。还故乡,入 故里,徘徊故乡,若身不已。繁舞奇歌无不泰,徘徊桑梓游天外。’” 李白一生居无定所,思念故乡的作品甚少。这种感情多出现 于诗人早年初出蜀中时。本诗有南朝乐府韵调。将其与《淮 南王篇》比较可见本诗是对南朝乐府诗意的改造,所表达的 是见月思乡的题材,是一种类型化情感,不是一种独特的人 生感受。属其早年学习南朝乐府的作品。由此也可见出他早 年在学习南朝乐府费力甚多
Ø 静夜思 Ø 床前明(或作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或作山) 月,低头思故乡。 Ø Ø 床:唐时尚无今日卧具之床,此床为井床。南朝乐府中多见。《晋 书·乐志》下: “《淮南王篇》: ‘淮南王,自言尊,百尺高楼与天连。 后园凿井银作床,金瓶素绠汲寒浆。汲寒浆,饮少年,少年窈窕何能贤。 扬声悲歌音绝天。我欲渡河河无梁,愿作双黄鹄,还故乡。还故乡,入 故里,徘徊故乡,若身不已。繁舞奇歌无不泰,徘徊桑梓游天外。 ’” Ø Ø 李白一生居无定所,思念故乡的作品甚少。这种感情多出现 于诗人早年初出蜀中时。本诗有南朝乐府韵调。将其与《淮 南王篇》比较可见本诗是对南朝乐府诗意的改造,所表达的 是见月思乡的题材,是一种类型化情感,不是一种独特的人 生感受。属其早年学习南朝乐府的作品。由此也可见出他早 年在学习南朝乐府费力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