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講 碑刻文字 马岁了九曲间青天己了 通識核心課程《漢字文化》人文學院劉元春
碑刻文字 第六講
關於帛書和紙張文字的說法正確的有? ,(倫)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 ·帛,並絲繒也;縑,白繒也。 ·帛書中的銘旌指的是靈柩前的旗幡 ·紙、帋均是形馨字,糸、巾為義符
關於帛書和紙張文字的說法正確的有? • (倫)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 • 帛,並絲繒也;縑,白繒也。 • 帛書中的銘旌指的是靈柩前的旗幡。 • 紙、帋均是形聲字,糸、巾為義符。 㫃
碑碣 b 绿 貳 墓誌 參 造像記 碑刻文字種類 肆 經幢 年 的了九曲日青天记了 伍 石經 陸 其他(石闕畫像石摩崖)
目録 • 壹 碑碣 • 貳 墓誌 • 叄 造像記 • 肆 經幢 • 伍 石經 • 陸 其他(石闕 畫像石 摩崖) 碑刻文字種類 1. 複述書籍單位用字的構形理據 2. 清晰推演簡牘載體對漢字發展史的影響
壹 碑碣 也 碑被 A牌→碑 穿中于閑 丰碑研 君牵 且圜首、圭首、方首、螭首 瓜 入 盒方趺、龜趺 題額、碑陽、碑陰 相景君銘 胡孟州小肉 碣褐 儀禮聘禮注 魏武禁碑:不封不樹 抖 注 宮必有碑所以識日景引陰陽也
壹 碑碣 丰碑斫大木爲之於槨前後四角樹之穿中于閑爲鹿盧下棺以繂繞禮記檀弓下注碑被也施其轆轤以繩被其上以引棺也釋名 宮必有碑所以識日景引陰陽也儀禮聘禮注君牽牲入廟門系著中庭碑也禮記祭義疏 椑 → 碑圜首、圭首、方首、螭首 方趺、龜趺 題額、碑陽、碑陰 碣 ↔ 楬 魏武禁碑:不封不樹 宫中测日影。《》“东面北上,上当碑南。”注“” 庙碑栓牲畜,上穿。《》“既入庙门,丽于碑。” 坟墓下葬棺。《礼记·檀弓》“公室视丰碑。”《释名》“施其鹿卢,以绳被其上, 引以下棺。”1986年秦公一号墓坑四角竖立木柱上穿。 丰碑斫大木爲之於槨前後四角樹之穿中于閑爲鹿盧下棺以繂繞禮記檀弓下注碑被也施其轆轤以繩被其上以引棺也釋名 宮必有碑所以識日景引陰陽也儀禮聘禮注君牽牲入廟門系著中庭碑也禮記祭義疏 漢景雲碑 大概底座殘 召伯簋
貳 墓誌 A 誌墓葬俗一一周代“明旌” A 秦漢刑徒磚 A誌: A誌,記也。一切經音義 具識,記也。或作志。 集音 A誌蓋(篆蓋) A 首題 A 誌文 (序辭) 誌銘(銘辭) 題名
貳 墓誌 誌墓葬俗——周代“明旌” 秦漢刑徒磚 誌: 誌,記也。一切經音義引字詁 識,記也。或作志。 集韵·志韵 誌蓋(篆蓋) 首題 誌文(序辭) 誌銘(銘辭) 題名 1)序辭(誌文/序文)。散文為主。誌主名諱、姓氏、鄉 貫、生平事跡,仕宦經歷,官階品級,死亡原因、年壽, 死亡和埋葬時間、地點,對死者的哀悼,也有墓誌製作緣 起、製作人等。行文以敘事為常。 2)首題(標題)。六朝開始,許多墓誌首行題“**墓誌”, 重要性在於保留姓氏。如北齊天保三年《?道明墓誌》, 蓋闕且無首題。唐代開始,“**墓誌銘並序”成為定式。 首行題年月日的為變例,如東魏天平三年《王僧墓誌》等。 3)銘辭(銘頌),以銘曰、詞曰、頌曰、誦曰發端。四言 為主,間有三五七雜言,亦有楚辭體。用韻也不統一。押 韻不拘平仄,換韻不拘句數,有若干章的銘辭則用其一、 其二小字標明。個別先銘後序。部分早期墓誌無銘,唐代 之後無銘或稱靈表,宋代或稱墓記、壙記、壙刻。 4)撰書人題名。六朝多不載撰者、鐫者,偶見銘文中。唐 之後連書丹等也多起來,且單獨立出,標榜炫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