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中学高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14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禅(shin)让宫阙(que)解剖(pou) 粗鄙(bi) B.暂(zan)时辟(pi)路琐(suo)碎啮噬(shi) C.杀掠(lue)舟楫(j)显赫(he) 上溯(shuo) D.涨( zhang)价恬(ian)退轩冕(mian)卓(zhuo)著 下列各组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编篡降格以求天真磬露夸大其辞 B.国萃数见不鲜奋世嫉俗根深蒂固 C.濒临心悦臣服莫名其妙吹毛求疵 D.俯瞰直接了当实至名归泱泱不乐 3.填入下列各句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听说连一向于现银的乡下人,也知道这既便当,又可靠,很乐意收 受,行使了 ②我们不必恭读《钦定二十四史》,或者入研究室,精神文明的高超。 ③想无名而终于有名,其原因大概因为历史需要清高的样板,而这类 样板又只能通过才艺成果的传扬完成。 ④陶渊明归隐田园,以“力耕”谋取“衣食”。这种情况与富贵绝无 在古人心目中乃成为纯正的清高。 A.执迷审察树立因缘 B.执迷审察竖立姻缘 直迷审查树立姻缘 直迷审查竖立因缘 4.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从抽象的道理上说,清高与市场经济 是绝不相容的;实际情况
- 1 - 盘龙中学高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 第 I 卷(选择题 共 30 分) 一、(14 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禅.(shàn)让 宫阙.(quē) 解剖.(pōu) 粗鄙.(bǐ) B.暂.(zàn)时 辟.(pì)路 琐.(suǒ)碎 啮噬.(shì) C.杀掠.(luě) 舟楫.(jí) 显赫.(hè) 上溯.(shuò) D.涨.(zhàng)价 恬.(tián)退 轩冕.(miǎn) 卓.(zhuó)著 2.下列各组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编篡 降格以求 天真磬露 夸大其辞 B.国萃 数见不鲜 奋世嫉俗 根深蒂固 C.濒临 心悦臣服 莫名其妙 吹毛求疵 D.俯瞰 直接了当 实至名归 泱泱不乐 3.填入下列各句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听说连一向__于现银的乡下人,也知道这既便当,又可靠,很乐意收 受,行使了。 ②我们不必恭读《钦定二十四史》,或者入研究室,__精神文明的高超。 ③想无名而终于有名,其原因大概因为历史需要__清高的样板,而这类 样板又只能通过才艺成果的传扬完成。 ④陶渊明归隐田园,以“力耕”谋取“衣食”。这种情况与富贵绝无__, 在古人心目中乃成为纯正的清高。 A.执迷 审察 树立 因缘 B.执迷 审察 竖立 姻缘 C.直迷 审查 树立 姻缘 D.直迷 审查 竖立 因缘 4.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从抽象的道理上说,清高与市场经济 是绝不相容的; 实际情况
使人感觉到清高概念所包含的某些内涵,其价值趋向不仅未见疲软, 挺之势,这似乎又一次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系列正反互补思想的奧秘。 定且又反有B.几乎但却反有 C.几乎且却却有D.一定但又却有 5.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上海“申博”成功,离上海“几步之遥”又风情万种的杭州,自然是游 客们除上海以外的首选。 B.经过3年多努力和发展,被老百姓拍手称快的“民心工程”—首批示 范性高中建设已基本完成。 C.一样是古装的动作片,一样讲究宏大场面,一样追求豪华阵容,一样都 是本国电影有史以来的最大制作,一样都有炙手可热的章子怡,是“纯属巧合”, 还是借鸡下蛋? D.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后,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改革的目标。这一石破天惊的创举,使中国社会生产力获得又一次空前解 放,出现了崭新局面。 6.下列各句中使用的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 A.现在入了哪一时代?我也不了然。但看国学家的崇奉国粹,文学家的赞 叹固有文明,道学家的热心复古,可见于现状都已不满了。 B.他因为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这句话现在有新解,姑置勿论——辞去彭 泽令,归隐田园。 C.张献忠的脾气更古怪了,不服役纳粮的要杀,服役纳粮的也要杀;敌他 的要杀,降他的也要杀,将奴隶规则毁得粉碎。 D.任凭你爱排场的学者们怎么铺张,修史时候设些什么“汉族发祥时代 汉族发达时代”“汉族中兴时代”的好题目,好意诚然是可感的,但措辞太绕 弯子了。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的杂文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灯下漫笔》的出处《坟》 即是鲁迅先生的前期杂文,前期杂文还有《热风》等 B.“二十四史”从《史记》《汉书》起,至《明史》结束,共24部正史, 全部采用纪传体例编写,其中有通史,有断代史 C.雨果是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 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D.有“梅妻鹤子”之称的是宋朝的林逋,因为隐居在西湖孤山,终生不 仕不娶,以种梅养鹤自娱,故得名
- 2 - 使人感觉到清高概念所包含的某些内涵,其价值趋向不仅未见疲软, 坚 挺之势,这似乎又一次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系列正反互补思想的奥秘。 A.一定 且 又 反有 B.几乎 但 却 反有 C.几乎 且 却 却有 D.一定 但 又 却有 5.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上海“申博”成功,离上海“几步之遥”又风情万种 ....的杭州,自然是游 客们除上海以外的首选。 B.经过 3 年多努力和发展,被老百姓拍手..称快..的“民心工程”——首批示 范性高中建设已基本完成。 C.一样是古装的动作片,一样讲究宏大场面,一样追求豪华阵容,一样都 是本国电影有史以来的最大制作,一样都有炙手可热的章子怡,是“纯属巧合 ....”, 还是借鸡下蛋? D.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后,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改革的目标。这一石破天惊 ....的创举,使中国社会生产力获得又一次空前解 放,出现了崭新局面。 6.下列各句中使用的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 ( ) A.现在入了哪一时代?我也不了然。但看国学家的崇奉国粹,文学家的赞 叹固有文明,道学家的热心复古,可见于现状都已不满了。 B.他因为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这句话现在有新解,姑置勿论——辞去彭 泽令,归隐田园。 C.张献忠的脾气更古怪了,不服役纳粮的要杀,服役纳粮的也要杀;敌他 的要杀,降他的也要杀,将奴隶规则毁得粉碎。 D.任凭你爱排场的学者们怎么铺张,修史时候设些什么“汉族发祥时代” “汉族发达时代”“汉族中兴时代”的好题目,好意诚然是可感的,但措辞太绕 弯子了。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鲁迅的杂文以 1927 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灯下漫笔》的出处《坟》 即是鲁迅先生的前期杂文,前期杂文还有《热风》等。 B.“二十四史”从《史记》《汉书》起,至《明史》结束,共 24 部正史, 全部采用纪传体例编写,其中有通史,有断代史。 C.雨果是法国 19 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 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D.有“梅妻鹤子”之称的是宋朝的林逋,因为隐居在西湖孤山,终生不 仕不娶,以种梅养鹤自娱,故得名
(16分) (一)(8分)阅读下面节选的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 唉!这位惊人的、不知疲倦的作家,这位哲学家,这位思想家,这位诗人 这位天才,在同我们一起旅居在这世上的期间,经历了充满风暴和斗争的生活 这是一切伟大人物的共同命运。今天,他安息了。他走出了冲突与仇恨。在他 进入坟墓的这一天,他同时也步入了荣誉的宫殿。从今以后,他将和祖国的星 星一起,熠熠闪耀于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上。 站在这里的诸位先生,你们心里不羡慕他吗? 各位先生,面对着这样一种损失,不管我们怎样悲痛,就忍受一下这样的 重大打击吧。打击再伤心,再严重,也先接受下来再说吧。在我们这样一个时 代里,一个伟人的逝世,不时地使那些疑虑重重受怀疑论折磨的人对宗教产生 动摇。这也许是一桩好事,这也许是必要的。上天在让人民面对崇高的奥秘 并对死亡加以思考的时候,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 大的自由 上天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因为这是最高的教训。当一个崇高的英灵庄严 地走进另一世界的时候,当一个人张开他的有目共睹的天才的翅膀,久久飞翔 在群众的上空,忽而展开另外的看不见的翅膀,消失在未知之乡的时候,我们 的心动中只能充满严肃和诚挚 不,那不是未知之乡!我在另一个沉痛的场合已经说过,现在我也永不厌 烦地还要再说——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 无,而是永恒!我说的难道不是真话吗,听我说话的诸位先生?这样的坟墓 就是不朽的明证!面对某些鼎鼎大名的与世长辞的人物,人们更清晰地感到这 个睿智的人的神圣使命,他经历人世是为了受苦和净化,大家称他为大丈夫, 而且心想,生前凡是天才的人,死后就不可能不化作灵魂 8.填入句中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品不比岁月少。 B.作品比岁月还多 C.岁月不如作品多。 D.岁月比作品少得多。 9.对“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强烈赞美死亡的伟大和价值。 B.作者认为平等和自由才是值得追求的。 C.讴歌赞美巴尔扎克曾追求过的自由与平等。 D.显示作者独立而强烈的哲理性思考。 10.对“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 永恒”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激昂慷慨地指出巴尔扎克逝世的深远影响。 B.让人悲哀,让人觉得似乎是黑暗已经来临
- 3 - 二、(16 分) (一)(8 分)阅读下面节选的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 。 唉!这位惊人的、不知疲倦的作家,这位哲学家,这位思想家,这位诗人, 这位天才,在同我们一起旅居在这世上的期间,经历了充满风暴和斗争的生活, 这是一切伟大人物的共同命运。今天,他安息了。他走出了冲突与仇恨。在他 进入坟墓的这一天,他同时也步入了荣誉的宫殿。从今以后,他将和祖国的星 星一起,熠熠闪耀于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上。 站在这里的诸位先生,你们心里不羡慕他吗? 各位先生,面对着这样一种损失,不管我们怎样悲痛,就忍受一下这样的 重大打击吧。打击再伤心,再严重,也先接受下来再说吧。在我们这样一个时 代里,一个伟人的逝世,不时地使那些疑虑重重受怀疑论折磨的人对宗教产生 动摇。这也许是一桩好事,这也许是必要的。上天在让人民面对崇高的奥秘, 并对死亡加以思考的时候,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 大的自由。 上天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因为这是最高的教训。当一个崇高的英灵庄严 地走进另一世界的时候,当一个人张开他的有目共睹的天才的翅膀,久久飞翔 在群众的上空,忽而展开另外的看不见的翅膀,消失在未知之乡的时候,我们 的心动中只能充满严肃和诚挚。 不,那不是未知之乡!我在另一个沉痛的场合已经说过,现在我也永不厌 烦地还要再说——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 无,而是永恒!我说的难道不是真话吗,听我说话的诸位先生?这样的坟墓, 就是不朽的明证!面对某些鼎鼎大名的与世长辞的人物,人们更清晰地感到这 个睿智的人的神圣使命,他经历人世是为了受苦和净化,大家称他为大丈夫, 而且心想,生前凡是天才的人,死后就不可能不化作灵魂! 8.填入句中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作品不比岁月少。 B.作品比岁月还多。 C.岁月不如作品多。 D.岁月比作品少得多。 9.对“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强烈赞美死亡的伟大和价值。 B.作者认为平等和自由才是值得追求的。 C.讴歌赞美巴尔扎克曾追求过的自由与平等。 D.显示作者独立而强烈的哲理性思考。 10.对“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 永恒”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激昂慷慨地指出巴尔扎克逝世的深远影响。 B.让人悲哀,让人觉得似乎是黑暗已经来临
C.并非无言的结束,而是给人以无穷的力量。 D.比常规的结束语如“永垂不朽”要具体、生动。 11.下面对文章的评述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今天,他安息了”运用讳饰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惋惜之情。 B.“站在这里的诸位先生,你们心里不羡慕他吗?”独立成段,加强语气。 C.“打击再伤心,再严重,也先接受下来再说吧”,表明作者对巴尔扎克辞世 的无可奈何。 D.从第四自然段开始,读者分明能读出作者充满辩证的、积极的生死观。 (二)(8分)阅读下面节选的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现在入了哪一时代,我也不了然。但看国学家的崇奉国粹,文学家的赞叹 固有文明,道学家的热心复古,可见于现状都已不满了。然而我们究竟正向着 那一条路走呢?百姓是一遇到莫名其妙的战争,稍富的迁进租界,妇孺则避亼 教堂里去了,因为那些地方都比较的“稳”,暂不至于想做奴隶而不得。总而 言之,复古的,避难的,无智愚贤不肖,似乎都已神往于三百年前太平盛世, 就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了。 12.对本段首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但有人却认为,这些军阀是为“圣天 子驱除云尔”,因此作者难以辨明“现在”到底“入了哪一时代” B.当时战乱纷呈现,老百姓或则迁进租界,或则避入教堂,他们到底是处于 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还是处于“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作者也很难区 分。 C.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战乱纷呈,广大人发深受官、兵、匪的欺压,处于 “下于奴隶的时代”,即“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作者有意含混,意在引 发读者对现实的深刻认识。 D.当时中国北方虽然有军阀混战,但南方的革命势力却正在蓬勃发展,广大 人民做奴隶的时代即将结束,作者有意不明说,意在引起人们思索。 3.对画 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个复句,后一分句主语前一分句宾语省略。 B.本句表明“国学家”、“文学家”、“道学家”已对中国的黑暗现状产生 不满,想力求革新。 C.这是一个单句,主语是“国学家”、“文学家”、“道学家” D.“国学家”、“文学家”、“道学家”虽各自主张不同,然而实质是妄图 恢复封建统治,为维护反动政府的稳固统治服务
- 4 - C.并非无言的结束,而是给人以无穷的力量。 D.比常规的结束语如“永垂不朽”要具体、生动。 11.下面对文章的评述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今天,他安息了”运用讳饰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惋惜之情。 B.“站在这里的诸位先生,你们心里不羡慕他吗?”独立成段,加强语气。 C.“打击再伤心,再严重,也先接受下来再说吧”,表明作者对巴尔扎克辞世 的无可奈何。 D.从第四自然段开始,读者分明能读出作者充满辩证的、积极的生死观。 (二)(8 分)阅读下面节选的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现在入了哪一时代,我也不了然。但看国学家的崇奉国粹,文学家的赞叹 固有文明,道学家的热心复古,可见于现状都已不满了。然而我们究竟正向着 那一条路走呢?百姓是一遇到莫名其妙的战争,稍富的迁进租界,妇孺则避入 教堂里去了,因为那些地方都比较的“稳”,暂不至于想做奴隶而不得。总而 言之,复古的,避难的,无智愚贤不肖,似乎都已神往于三百年前太平盛世, 就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了。 12.对本段首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但有人却认为,这些军阀是为“圣天 子驱除云尔”,因此作者难以辨明“现在”到底“入了哪一时代”。 B.当时战乱纷呈现,老百姓或则迁进租界,或则避入教堂,他们到底是处于 “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还是处于“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作者也很难区 分。 C.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战乱纷呈,广大人发深受官、兵、匪的欺压,处于 “下于奴隶的时代”,即“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作者有意含混,意在引 发读者对现实的深刻认识。 D.当时中国北方虽然有军阀混战,但南方的革命势力却正在蓬勃发展,广大 人民做奴隶的时代即将结束,作者有意不明说,意在引起人们思索。 13.对画“ ”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个复句,后一分句主语前一分句宾语省略。 B.本句表明“国学家”、“文学家”、“道学家”已对中国的黑暗现状产生 不满,想力求革新。 C.这是一个单句,主语是“国学家”、“文学家”、“道学家”。 D.“国学家”、“文学家”、“道学家”虽各自主张不同,然而实质是妄图 恢复封建统治,为维护反动政府的稳固统治服务
14.对画“ ”句子引号用法及“暂”的意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引号表示引用;“暂”讽刺了复古主义者鼓吹的“固有文明” B.引号表示强调;“暂”揭露了军阀混战给老百姓造成的深重灾难。 C.引号表示引用;“暂”批判了老百姓安于现状,不思反抗的精神状态。 D.引号表示讽刺;“暂”批判了老百姓愚昧麻木,不思反抗等国民性弱点, 警示人们:“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同时也表现了革命民主主义者鲁迅,还 没有充分认识到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15.概括本段话的主旨 题号1 567891011121314 答案 姓名: 学号: 总分: 第Ⅱ卷(70分) (10分) 16.补写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处。(任选2句,4分) (1) 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水至清则无鱼, 。(班固《汉书》) 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诗后的问题。(6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5 - 14.对画“ ”句子引号用法及“暂”的意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引号表示引用;“暂”讽刺了复古主义者鼓吹的“固有文明”。 B.引号表示强调;“暂”揭露了军阀混战给老百姓造成的深重灾难。 C.引号表示引用;“暂”批判了老百姓安于现状,不思反抗的精神状态。 D.引号表示讽刺;“暂”批判了老百姓愚昧麻木,不思反抗等国民性弱点, 警示人们:“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同时也表现了革命民主主义者鲁迅,还 没有充分认识到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15.概括本段话的主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姓名: 学号: 总分: 第Ⅱ卷(70 分) 三、(10 分) 16.补写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处。(任选 2 句,4 分) (1) ,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2)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水至清则无鱼, 。(班固《汉书》) 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诗后的问题。(6 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