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5057一2009 前言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2007年行业标 准修订、制定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7]1415号)的要 求,对DL/T5057一1996《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进行修订。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5057一1996)(以下简称 原标准)于1996年9月5日发布,至今已实施10余年,它对保 证我国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质量,推动技术发展,发挥了重要的 指导作用。为了总结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经验,吸收近年来水工 混凝土结构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对原标准进行修订。 本次修订在深入研究原标准的基础上,广泛收集各种资料、 意见、建议,认真吸收全国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有益建议和宝贵经 验,并进行了“国内外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安全度设置水平的比 较研究”、“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可靠度校准分析”、“按可 靠度分析法确定分项系数的取值方案”、“材料性能设计指标取值 的修订方案”、“预应力闸墩设计方法研究”、“牛腿试验与牛腿配 筋计算公式改进的研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与钢筋应 力的关系研究”、“非杆件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配筋计算原则研 究”、“大保护层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裂缝宽度的试验研究”、“钢 筋混凝土裂缝开展宽度与钢筋应力之间关系的试验”、“配置抗冲 切钢筋混凝土板受冲切承载力试验研究”、“无抗冲切钢筋混凝士 板受冲切承载力计算方法改进的研究”、“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受 剪承载力计算方法改进的研究”、“国内外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 究”、“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最小配筋率”等20多项专题研 究工作,为标准的修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次修订的标准与原标准相比,增加、修改的主要内容如下: 1增加了《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结构分析》、《弧形
www.bzfxw.com
DL/T5057-2009 闸门预应力混凝土闸墩》、《钢筋混凝土蜗壳》、《钢筋混凝土尾水 管》和《平面闸门门槽》等章节的内容。 2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规定中,采用5个分项系数[结构 重要性系数、设计状况系数、材料性能分项系数、作用(荷载) 分项系数、结构系数]的设计表达式,对分项系数取值进行了优 化调整。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规定中,将术语“短期组合”改为“标 准组合”,并取消“长期组合”的验算要求。 3对环境类别进行了更符合实际的划分,同时对结构设计的 耐久性要求进行了一定的补充。 4增补了新的钢筋品种,并采用了新的材料设计指标。 5对大坝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换算系数进行了说明:根据国内 近年来的试验资料,对混凝土不同龄期的抗压强度增长系数进行 了局部调整。 6增加《结构分析》一章,把原标准列在附录中的有关非线 性有限元计算原则的内容加以充实并列入本标准正文,明确了分 析材料取值的标准。 7非杆件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按线弹性应力图形法配筋时, 明确按截面主拉应力在配筋方向投影图形计算钢筋截面面积A, 比原标准的表达更符合实际。 8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由原标准的随荷载形式不同而不 同的两个计算公式,取消了剪跨比参数,调整了抗剪钢筋系数, 使计算合理、简化。 9通过试验对板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了修订。 10通过混凝土简支梁大保护层试验以及国内外研究成果分 析,对裂缝宽度计算公式进行了修订。 11通过试验研究和数值分析,规定在非杆件体系结构中可 采用钢筋应力来间接控制裂缝宽度,使非杆件体系的设计方法趋 于完整。 V
www.bzfxw.com
DL/T5057-2009 12为了简化钢筋混凝土构件挠度验算中的长期刚度的繁琐 计算,将长期刚度简化为短期刚度的0.65倍。 13通过研究对钢筋混凝土构件特别是受压构件,适当增加 其最小配筋率,缩小了与国际主流标准的差距。对于具有水工特 点的截面厚度大于2.5m的受弯构件(底板)和偏心受压构件(墩 墙),可按本标准规定的方法直接算出最低配筋用量。 14结构构件的设计构造规定: 1)增加了梁柱节点章节: 2)通过试验研究,增加了小剪跨比时立柱独立牛腿配 筋计算公式: 3)通过研究对壁式连续牛腿吊车轮压的分布宽度进行 了调整和完善: 4)通过研究增加了具有水工特点的弧形闸门预应力混 凝土闸墩设计以及钢筋混凝士蜗壳、尾水管、坝体 内孔洞、平面闸门门槽等结构计算和设计构造要 求 15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增加了框架梁柱节点章节。 16增加了《附录E混凝土的多轴强度和本构关系》、《附录 】后张预应力钢筋常用束形的预应力损失》、《附录K与时间相关 的预应力损失》和《附录L弧形闸门预应力混凝土闸墩颈部应力 计算的应力修正法》:删除原标准《附录B作用(荷载)分项系 数》(其内容列入51.7中)、《附录E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小偏心 受压构件配筋计算的简化方法》和《附录F对称配筋矩形截面双 向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近似计算方法》。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E、附录L为资料 性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D、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J、附录K 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www.bzfxw.com
DL/T5057-2009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水电规划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 责解释。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 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郑州大学、河海大学、武汉大学、大 连理工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坚政、石广斌、侯建国、汪基伟、 李平先、魏彩章、杨经会、余培琪、 石波、韩菊红、贡金鑫、陈礼和、 安旭文、冯兴中、张尚信、张曼曼、 费秉宏、何亚伯、宋玉普、何英明、 曾又林、丁晓唐、郭进军。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 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www.bzfxw.com
DL/T5057-2009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水电水利工程中的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及预 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但不适用于混凝土坝(不含坝内孔洞、 闸门门槽等)、轻骨料混凝土及其他特种混凝土结构的设计。 1
www.bzfx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