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绘画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子曰:“绘事后素”。 孔子所谓绘事,是包括了礼;所谓诗, 也是为了礼。绘事和诗要达到礼的境界
孔子论绘画 ◼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 子曰:“绘事后素”。 ◼ 孔子所谓绘事,是包括了礼;所谓诗, 也是为了礼。绘事和诗要达到礼的境界
孔子论音乐 0 孔子论音乐从乐本身、诗与乐、礼与乐 等方面出发。 0 1、乐本身。他特别注意虞舜时期的《韶 乐》和武王时期的《武乐》 《韶乐》使得他“三月不知肉味”。是 尽善尽美。而《武乐》则不能既尽善又 尽美
孔子论音乐 ◼ 孔子论音乐从乐本身、诗与乐、礼与乐 等方面出发。 ◼ 1、乐本身。他特别注意虞舜时期的《韶 乐》和武王时期的《武乐》。 ◼ 《韶乐》使得他“三月不知肉味”。是 尽善尽美。而《武乐》则不能既尽善又 尽美
2、诗与乐。 《关雎》既是诗又是乐,所 物子拍: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 3、诗与礼。 孔子:“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 如乐何? 又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与乐”。 显“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
◼ 2、诗与乐。《关雎》既是诗又是乐,所 以,孔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 不伤”。 ◼ 3、诗与礼。 ◼ 孔子:“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 ,如乐何?” ◼ 又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与乐”。 ◼ 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 艺
徐复观对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一段很深刻 的解释,他认为这“之”实即是“道” 所以,人仅知道之可贵,未必即肯去 追求道;能“好之”,才会积极去追求 。仅好道而加以追求,自己犹与道为二 有时会因懈怠而与道相离。到了以道 为乐,则道才在人身上生稳了根,此时 人与道成为一体,而无一丝一毫的间隔
◼ 徐复观对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一段很深刻 的解释,他认为这“之”实即是“道” ,所以,人仅知道之可贵,未必即肯去 追求道;能“好之”,才会积极去追求 。仅好道而加以追求,自己犹与道为二 ,有时会因懈怠而与道相离。到了以道 为乐,则道才在人身上生稳了根,此时 人与道成为一体,而无一丝一毫的间隔
儒家美学-“文以载道” ■采取一条“为人生而艺术”的道路。 下面我们会看到道家美学-“为艺术 而艺术”的倾向。所谓“损学益道”的 态度。庄子尤其突出
◼ 儒家美学-“文以载道”。 ◼ 采取一条“为人生而艺术”的道路。 ◼ 下面我们会看到道家美学-“为艺术 而艺术”的倾向。所谓“损学益道”的 态度。庄子尤其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