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高中、中职、五年制专科)招生考试 语文科试题 特别提示 1.本卷为语文试题单,共31个题(含作文题),满分150分,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试采用闭卷形式,用笔在特制答题卡上答题,不能在本题单上作答 3.答题时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并根据本题单各题的编号在答题卡上找到答题的对应位置 用规定的笔书写。 、基础知识与能力考查(30分) 1.选出下列词语在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磅的一项是()(3分) A.贮臧(zh)屏障( zhang)提防(di)空穴来风(xue) B.琴弦(xian)槛褛(lan)蓓蘚(l6i)人才济齐(j) C.蠣蝠(bian)然(mo)狭亨(zi)相形见(chu) D.飾伤( chuang)笨(zhu0)症结( zheng)一澀千里(xie)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A.我花了大半天的功夫才给妈妈做妤了这几道菜,谁知道吃起来让人觉得同嚼蜡。 B.就冲着你三顾茅庐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的之志。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 B.青年作为社会变革中最新锐而敏感的群体,其在价值观变化最能反映社会变化,也最能影响社会发展进 C.北京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营业,让“不打烊”书店成为城市的精神地标。 D.这群怀揣着城市梦的农民工,难道就不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城市中找到立足之地来安放自己漂泊的 身心吗? 4.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月亮缓缓地爬了出来。平日里粗糙的山峦似乎月亮擦拭着,呈现出白玉般的优雅。那山峰的积雪流淌 的亮光,像水银,又像岩浆,_①_,越来越大,仿佛有一片无限大的白色丝绸,要把高原之夜全部掩盖 高原的夜之灯啊
2017 年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高中、中职、五年制专科)招生考试 语文科试题 特别提示: 1.本卷为语文试题单,共 31 个题(含作文题),满分 150 分,共 8 页。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考试采用闭卷形式,用笔在特制答题卡上答题,不能在本题单上作答。 3.答题时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并根据本题单各题的编号在答题卡上找到答题的对应位置, 用规定的笔书写。 一、基础知识与能力考查(30 分) 1.选出下列词语在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贮.藏(zhù)屏障.(zhàng)提.防(dī)空穴.来风(xuè) B.琴弦.(xián)褴.褛(lán)蓓蕾.(lěi)人才济.济(jǐ) C.蝙.蝠(biān)冒.然(mào)狭窄.(zǎi)相形见绌.(chù) D.创.伤(chuāng)笨拙.(zhuō)症.结(zhèng)一泄.千里(xiè)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 ....的一项是。( )(3 分) A.我花了大半天的功夫才给妈妈做好了这几道菜,谁知道吃起来让人觉得味同嚼蜡 ....。 B.就冲着你三顾茅庐 ....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 ...的一项是。( )(3 分) A.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 B.青年作为社会变革中最新锐而敏感的群体,其在价值观变化最能反映社会变化,也最能影响社会发展进 程。 C.北京三联韬奋书店 24 小时营业,让“不打烊”书店成为城市的精神地标。 D.这群怀揣着城市梦的农民工,难道就不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城市中找到立足之地来安放自己漂泊的 身心吗? 4.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 ...的一项是( )(3 分) 月亮缓缓地爬了出来。平日里粗糙的山峦似乎月亮擦拭着,呈现出白玉般的优雅。那山峰的积雪流淌 的亮光,像水银,又像岩浆, ① ,越来越大,仿佛有一片无限大的白色丝绸,要把高原之夜全部掩盖。 高原的夜之灯啊, ②
A.①慢慢向下涌动 ②不是积雪而是月亮 B.①迅速漫延开来 ②不是月亮而是积雪 C.①慢慢向下涌动 ②不是月亮而是积雪 D.①迅速漫延开来 ②不是积雪而是月亮 5.名句默写(共8分,每空1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2)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送东阳马生序》中,表明作者面对“皆被绮绣”的同舍生,一心向学,没有丝毫羡慕的句子是 ”(宋濂《送东阳马却生序》))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是: (6)小时候//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6.走近名著(共4分,每空分) 【甲】他来自农村,老实,健壮,坚韧。来到北京后,他选择了当时城市底层老百姓普通的行业 拉洋车。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经历了三起三落,他失去民生活的信心,最后变成了麻木、狡猾、自暴 自弃的行尸走肉。 【乙】大家都围住他,对他说“再见!再见!”有的摸摸他,有的拥抱他,大家不约而同地要向这低 点勇敢而出色的少年告别,真是热闹极了 (1)【甲】文中的“他”是小说《 》中的主人公,该著作的作者是 (2)【乙】段出自作品《爱的教育》,该作品采用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叫 的小男孩成长的 故事,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对父母、师长、朋友 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作者是 (国籍)的德·亚米契斯。 7.仿照句子,要求与上文句子的话题、句式、修辞手法相同(2分) 倾听是心灵的水珠,能折现出纯洁而热情的光芒:倾听是一缕清风,能吹散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 8.语言的实际运用(4分) 有市民反映文化广场附近的环境卫生未达卫生城市标准。此信息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市环卫处 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次环境整治活动。 请你代表全市中小学生在启动仪式上说一段话。(要求语言连贯得体,有感召力,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 法,50字以内)
A.①慢慢向下涌动 ②不是积雪而是月亮 B.①迅速漫延开来 ②不是月亮而是积雪 C.①慢慢向下涌动 ②不是月亮而是积雪 D.①迅速漫延开来 ②不是积雪而是月亮 5.名句默写(共 8 分,每空 1 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1)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2)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浄沙•秋思》) (3)《送东阳马生序》中,表明作者面对“皆被绮绣”的同舍生,一心向学,没有丝毫羡慕的句子是 “ , ”(宋濂《送东阳马却生序》))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 ,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是: , 。 (6)小时候/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6.走近名著(共 4 分,每空分) 【甲】他来自农村,老实,健壮,坚韧。来到北京后,他选择了当时城市底层老百姓普通的行业一一 拉洋车。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经历了三起三落,他失去民生活的信心,最后变成了麻木、狡猾、自暴 自弃的行尸走肉。 【乙】大家都围住他,对他说“再见!再见! ”有的摸摸他, 有的拥抱他,大家不约而同地要向这低 点勇敢而出色的少年告别,真是热闹极了。 (1)【甲】文中的“他”是小说《 》中的主人公,该著作的作者是 。 (2)【乙】段出自作品《爱的教育》,该作品采用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叫 的小男孩成长的 故事,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 、对父母、师长、朋友 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作者是 ( 国籍 )的德•亚米契斯。 7.仿照句子,要求与上文句子的话题、句式、修辞手法相同(2 分) 倾听是心灵的水珠,能折现出纯洁而热情的光芒;倾听是一缕清风,能吹散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 影; , 。 8.语言的实际运用(4 分) 有市民反映文化广场附近的环境卫生未达卫生城市标准。此信息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市环卫处 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次环境整治活动。 请你代表全市中小学生在启动仪式上说一段话。(要求语言连贯得体,有感召力,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 法,50 字以内)
阅读能力考查(60分) (一)古诗词赏析(7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9.这首词在写法上最具特色的是运用典故抒发感情,其中这些典故涉及作者心目中两位英雄人物,他们 是 。(2分) 10.以首句中的“狂”字为例,简要分析这首词“豪放”的特点。(2分) 11.这首词和他的《水调歌·明月几时有》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一致,为什么? (二)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12-16题。(17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you)余,而形貌昳(yi)丽。朝(zhao)服衣冠,窥(kui)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 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 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 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 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ang) 讥于市朝(cha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an)进 期(j)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2.用“/”标示下列语句的语义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吾妻之美我者(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答: 二、阅读能力考查(60 分) (一)古诗词赏析(7 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9.这首词在写法上最具特色的是运用典故抒发感情,其中这些典故涉及作者心目中两位英雄人物,他们 是 、 。(2 分) 10. 以首句中的“狂”字为例,简要分析这首词“豪放”的特点。(2 分) 答: 11.这首词和他的《水调歌•明月几时有》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一致,为什么? 答: (二)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 12-16 题。(17 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 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 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 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 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 讥于市朝( 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 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2.用“/”标示下列语句的语义停顿。(每句标一处 .....)(2 分) (1)吾妻之美我者 ⑵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 分)
(1)徐公何能及君也() (2)巍视之,自以为不如()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4)由此观之,王之蕨甚矣() 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译文: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 15.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悟出了怎样的道理?(3分) 答 16.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我们能从齐王身上学到什么?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4分) (三)阅读《与草化敌为友》,完成17-20小题。(18分) 与草化敌为友 陈立明 ①草是庄稼的敌人。庄稼是父亲的心头肉。草跟父亲势不两立。 ②草长在庄稼地里,与庄稼争抢养料、阳光和雨露,那些草明着是长在庄稼地里,暗里其实是长在父 亲的心头,汲取父亲的血脉。 ③父亲头顶烈日,一锄一锄把草锄掉,庄稼欢天喜地,而草则恨意浓浓,它们无处躲,没处藏,被父 亲连根锄起。父亲背着手像个将军一样走在田埂上,眼睛锥子一样,锋利地扫过庄稼地,瞄到一株草,哪 怕是微小的一株,他也会三步并作两步,径直冲到草面前,拨开庄稼,掐住草的七寸,把它连根拔起,撂 在田埂上晒太阳。 ④父亲与草,草与父亲,势不两立 ⑤父亲老了,种不动地了,只好放下高高挽起的裤管,洗净双脚上沾染的泥土,跟随儿女进城。父亲 进城,庄稼们挥泪告别,草们敲锣打鼓,欢天喜地,得意扬扬地说:到城里待着去吧,再不要回来! ⑥进了城的父亲,起初有些坐卧不安。他对那些没人打理的土地,盈满了牵挂。父亲常情不自禁地唠 叨,那些地没了娘老子,成了没人管的孩子,草就疯了,多好的地,一年收多少粮食啊… ⑦有次下班回家,吃惊地发现,阳台上多了几盆花。花是父亲倒了几趟车,去花市买的。父亲进城后 很少出门,即使出门,也不会走离小区太远。这座城市对于父亲来说,大到没有边际,所有的路和楼都是 个面孔,他怕迷路,走丢了,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⑧每每这时候,父亲就会想念乡下的老家,在那里,每一条路父亲都是熟悉的,就像熟悉自己的每条
(1)徐公何能及.君也( ) (2)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4)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译文: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 15.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悟出了怎样的道理?(3 分) 答: 16.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我们能从齐王身上学到什么?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4 分) 答: (三)阅读《与草化敌为友》,完成 17-20 小题。(18 分) 与草化敌为友 陈立明 ①草是庄稼的敌人。庄稼是父亲的心头肉。草跟父亲势不两立。 ②草长在庄稼地里,与庄稼争抢养料、阳光和雨露,那些草明着是长在庄稼地里,暗里其实是长在父 亲的心头,汲取父亲的血脉。 ③父亲头顶烈日,一锄一锄把草锄掉,庄稼欢天喜地,而草则 恨意浓浓,它们无处躲,没处藏,被父 亲连根锄起。父亲背着手像 个将军一样走在田埂上,眼睛锥子一样,锋利地扫过庄稼地,瞄到一株草,哪 怕是微小的一株,他也会三步并作两步,径直冲到草面前,拨开庄稼,掐住草的七寸,把它连根拔起,撂 在田埂上晒太阳。 ④父亲与草,草与父亲,势不两立。 ⑤父亲老了,种不动地了,只好放下高高挽起的裤管,洗净双脚上沾染的泥土,跟随儿女进城。父亲 进城,庄稼们挥泪告别,草们敲锣打鼓,欢天喜地,得意扬扬地说:到城里待着去吧,再不要回来! ⑥进了城的父亲,起初有些坐卧不安。他对那些没人打理的土地,盈满了牵挂。父亲常情不自禁地唠 叨,那些地没了娘老子,成了没人管的孩子,草就疯了,多好的地,一年收多少粮食啊…… ⑦有次下班回家,吃惊地发现,阳台上多了几盆花。花是父亲倒了几趟车,去花市买的。父亲进城后, 很少出门,即使出门,也不会走离小区太远。这座城市对于父亲来说,大到没有边际,所有的路和楼都是 一个面孔,他怕迷路,走丢了,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⑧每每这时候,父亲就会想念乡下的老家,在那里,每一条路父亲都是熟悉的,就像熟悉自己的每条
血管一样,熟悉每条路的走向,熟悉到闭上眼睛也不会迷路。而离开了土地,父亲就像航船失去了罗盘与 群星的指引,迷失在钢筋水泥的汪洋之中,不知去向 ⑨父亲每天都会亲手打理那几盆花,就像对待上幼儿园小班的孙子一样,充满了爱怜和疼惜。但对于 从花盆角落里悄悄冒出来的几株草,父亲一如当初对待大田里的草一样,毫不留情地连根拔起,重重地摔 进垃圾桶。 ⑩父亲以照顾庄稼的细密的心思,照顾着盆里的花。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那些花没多久就枯萎凋敝了 花的骄矜,显然大大出乎父亲的预料,也让父亲有些失望,这更加勾起了父亲对皮实的庄稼的念想与回味 ①花枯萎了。父亲找来一些大蒜,把它们种在花盆里,又到菜市场买来一些香葱种在里面。果然,这 些蔬菜比那些花儿好侍弄多了,浇了一些水后,便葳葳蕤蕤长起来。等到长大一些,就有些发黄了,显然 是肥力不足,那些花草专用的混合物跟泥土相比,单薄了许多,让蒜和葱营养不良,枯黄瘦小 ②2后来,父亲趁着回老家的机会,背了半袋子大田里的泥土过来。拔除了那些营养不良的蒜和葱,一 盆一盆地装满泥土,摆在阳台上晒着。父亲是打算让泥土吸饱了阳光,然后种上蔬菜。父亲叫我帮着从网 上买点黄心乌种子,我给忙忘记了,父亲可能以为我不想他在阳台上种菜,就没再提过 ①3等我想起来,从网上买回来黄心乌种子时,几个花盆里细细密密地长出了许多不知名的小草。父亲 经常用淘米水浇灌那花盆里的土,我猜那是为了把土喂肥了,好种上黄心乌。可黄心乌还没种进去,那些 草却在淘米水的滋养下先一步出生了,且长得极快,很快就把花盆铺满了,嫩嫩绿绿的,一派生机 ④我以为父亲会毫不留情地拔了那些草,种上黄心乌,不仅可以观赏,长大了还可以拔出来炒着吃, 而且是没有污染的原生态蔬菜。然而过了很久,也没见父亲把那些黄心乌种进花盆 ⑤那些草已经长得老高,有的都已经打苞要抽穗的样子。父亲有事没事就躺在阳台的躺椅上,祥和地 打量着那些草。父亲温柔的目光已然没有了对草的“仇恨”,反而多了一份欣喜和眷恋。 的父亲与草和解了,面对面坐着,就像深交多年的老朋友,彼此都不说话,却没有半点疏离。我不知 道是什么消解了父亲与草之间的仇恨,是硬冷的城市,还是父亲心义剧田野的思念? ①但不管怎样,化敌为友总是一件让人走向平和豁达的光明路径。那些生命力顽强的草在父亲的悉心 照料下,幸福地生长着,无忧无虑,陪伴着孤寂的父亲,消融了高楼大厦的硬冷,成了一道温暖的风景…… 17.从农村到城市,父亲的心态变了,而性格没变。请回答:父亲的心态发生了哪些变化?父亲的性格有 何特点?(4分) 答: 18.文章讲的是父亲“与草化敌为友”的故事,却用了大量的笔墨写父亲种花的过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文本分析。(5分) 答
血管一样,熟 悉每条路的走向,熟悉到闭上眼睛也不会迷路。而离开了土地,父亲就像航船失去了罗盘与 群星的指引,迷失在钢筋水泥的汪洋之中,不知去向。 ⑨父亲每天都会亲手打理那几盆花,就像对待上幼儿园小班的孙子一样,充满了爱怜和疼惜。但对于 从花盆角落里悄悄冒出来的几株草,父亲一如当初对待大田里的草一样,毫不留情地连根拔起,重重地摔 进垃圾桶。 ⑩父亲以照顾庄稼的细密的心思,照顾着盆里的花。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那些花没多久就枯萎凋敝了。 花的骄矜,显然大大出乎父亲的预料,也让父亲有些失望,这更加勾起了父亲对皮实的庄稼的念想与回味。 ⑪花枯萎了。父亲找来一些大蒜,把它们种在花盆里,又到菜市场买来一些香葱种在里面。果然,这 些蔬菜比那些花儿好侍弄多了,浇了一些水后,便葳葳蕤蕤长起来。等到长大一些,就有些发黄了,显然 是肥力不足,那些花草专用的混合物跟泥土相比,单薄了许多,让蒜和葱营养不良,枯黄瘦小。 ⑫后来,父亲趁着回老家的机会,背了半袋子大田里的泥土过来。拔除了那些营养不良的蒜和葱,一 盆一盆地装满泥土,摆在阳台上晒着。父亲是打算让泥土吸饱了阳光,然后种上蔬菜。父亲叫我帮着从网 上买 点黄心乌种子,我给忙忘记了,父亲可能以为我不想他在阳台上种菜,就没再提过。 ⑬等我想起来,从网上买回来黄心乌种子时,几个花盆里细细密密地长出了许多不知名的小草。父亲 经常用淘米水浇灌那花盆里的土,我猜那是为了把土喂肥了,好种上黄心乌。可黄心乌还没种进去,那些 草却在淘米水的滋养下先一步出生了,且长得极快,很快就把花盆铺满了,嫩嫩绿绿的,一派生机。 ⑭我以为父亲会毫不留情地拔了那些草,种上黄心乌,不仅可以观赏,长 大了还可以拔出来炒着吃, 而且是没有污染的原生态蔬菜。然而过了很久,也没见父亲把那些黄心乌种进花盆。 ⑮那些草已经长得老高,有的都已经打苞要抽穗的样子。父亲有事没事就躺在阳台的躺椅上,祥和地 打量着那些草。父亲温柔的目光已然没有了对草的“仇恨”,反而多了一份欣喜和眷恋。 ⑯父亲与草和解了,面对面坐着,就像深交多年的老朋友,彼此都不说话,却没有半点疏离。我不知 ... 道是什么消解了父亲与草之间的仇恨,是硬冷的城市,还是父亲心头对 ...............................田野的思念 .....? ⑰但不管怎样,化敌为友总是一件让人走向平和豁达的光明路径。那些生命力顽强的草在父亲的悉心 照料下,幸福地生长着,无忧无虑,陪伴着孤寂的父亲,消融了高楼大厦的硬冷,成了一道温暖的风景…… 17.从农村到城市,父亲的心态变了,而性格没变。请回答:父亲的心态发生了哪些变化?父亲的性格有 何特点?(4 分) 答: 18.文章讲的是父亲“与草化敌为友”的故事,却用了大量的笔墨写父亲种花的过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文本分析。(5 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