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广东中考模拟试卷 学校 班级 姓名 座号 说明:1.全卷共8页,满分为120分(含卷面分4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本试卷上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 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积累、文言文 四 题卷面与运用 阅读 、现代文阅读 附加题总 号|(4分) 分 (14分)(10分) (-)()(三)1作文 (50分)/(10分) (14分)(11分)(17分) 得 分 积累与运用(14分) 1.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10分) (1)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行路难》中写诗人展望前景,充满信心的诗句是: (4)默写崔颢《黄鹤楼》前四句。(4分) 2.请找出下面一段话中划线句子的错误,并在原文上改正。(4分) 梦境与睡眠深浅程度有关。①朦胧入睡时,大脑皮层里的抑制程度比较浅,梦境 就更加相近现实生活,②正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比如,白天深思一道数学题, 梦里也可能在做数学;白天搞技术发明,梦里可能搞同样的工作。③甚至有时自已也 察觉到在做梦,所以不能主动地控制,只能听其自然发展。睡眠稍深一些,梦境则有 明显的虚幻性和荒诞性,一时在东,一时在西,或者与死去已久的亲人在一起,而自 己毫无判断辨别的能力。④这就是大脑里抑制程度更深。 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3至6题。 第1页共13页
第 1 页 共 13 页 2006年广东中考模拟试卷 学校 班级 姓名 座号 说明:1.全卷共8页,满分为120分(含卷面分4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本试卷上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 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题 号 卷面 (4分) 一、 积累 与运用 二、 文言文 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 作文 (50分) 附加题 (10分) 总 分 (14分) (10分) (一) (14分) (二) (11分) (三) (17分) 得 分 一、积累与运用(14分) 1.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10分) (1)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2)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行路难》中写诗人展望前景,充满信心的诗句是: , 。 (4)默写崔颢《黄鹤楼》前四句。(4分) , 。 , 。 2.请找出下面一段话中划线句子的错误,并在原文上改正。(4分) 梦境与睡眠深浅程度有关。①朦胧入睡时,大脑皮层里的抑制程度比较浅,梦境 就更加相近现实生活,②正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比如,白天深思一道数学题, 梦里也可能在做数学;白天搞技术发明,梦里可能搞同样的工作。③甚至有时自己也 察觉到在做梦,所以不能主动地控制,只能听其自然发展。睡眠稍深一些,梦境则有 明显的虚幻性和荒诞性,一时在东,一时在西,或者与死去已久的亲人在一起,而自 己毫无判断辨别的能力。④这就是大脑里抑制程度更深。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3至6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 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 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 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 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 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布衣 ②卑鄙: ④不毛: 4.下列各句中的“以”与“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2分) A、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B、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C、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6.第2段文字中,表明出师条件已具备的语句是 三、现代文阅读(42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7至24题。 (-)嗅觉的奥秘(郭振海)(14分) 诗人王冕在《咏梅》的佳作中曾写道: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 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在此,我们不是要硏究此诗写得如何高超绝妙,而是要探索 人是怎样闻到梅花散发出的诱人的清香的 第2页共13页
第 2 页 共 13 页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 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 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 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 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 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布衣: ②卑鄙: ③驱驰: ④不毛: 4.下列各句中的“以”与“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2分) A、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B、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C、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6.第2段文字中,表明出师条件已具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42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7至24题。 (一) 嗅觉的奥秘(郭振海)(14分) 诗人王冕在《咏梅》的佳作中曾写道:“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 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在此,我们不是要研究此诗写得如何高超绝妙,而是要探索 人是怎样闻到梅花散发出的诱人的清香的
人和动物为什么能闻到各种气味?气味与化学有什么关系?苍蝇和狗的鼻子为什么 比人的鼻子还灵?这些问题长期以来使人类感到迷惑不解。虽然有许多人对此进行过研究 也提出过许多学说来解释,但至今仍是谜底深深 从前,聪慧的古希腊人曾对嗅觉做过解释,认为鼻子里存在有网眼的黏膜,气体分子 只要能钻进去,人就可以感到气味。显然,这只是一种主观想象。不过,上述假想在人们 研究苍蝇的嗅觉时还是得到了一些证明。科学家在解剖苍蝇的嗅觉器官时,发现其嗅觉细 胞的细胞膜有着渗透离子的功能。当此膜受到外界气味的刺激时,膜就会自动破裂,并产 生微弱的电流信号,使苍蝇能立即嗅到气味。然而,对于哪些物质能引起电流信号,又是 怎样引起电流信号的则不清楚。 经过长期的研究,人们发现,对物质的气味辨别,不仅与嗅觉器官有关,也与物质的 化学组成,化学结构、溶解状况,分子量的大小等有关。例如,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 成的有机酸,分子中一般都含有叫做‘羧基ˆ的基因,所以一般有酸味,如醋酸、柠檬酸等; 酯类物质一般都具有浓郁的香味,如乙酸异戊酯有香蕉味,异戊酯异戊脂有苹果香味 也就是说,气味是由化学物质微粒决定的,它能在空气中散发飘逸。 进入20世纪后,苏格兰科学家蒙克里夫于1994年提出了一种气体主体化学理论,认 为气体分子的形状如同我们常见的物体那样,多种多样,千姿百态,有球形、船形、椅形 等。 气体立体化学理论认为,在人和动物的鼻子中有感觉灵敏的鼻窦,在鼻窦的细胞中有 专门接受外界气体分子的受体,它也是一种分子。当外界气体分子和鼻窦受体分子像模具 第3页共13页
第 3 页 共 13 页 人和动物为什么能闻到各种气味?气味与化学有什么关系?苍蝇和狗的鼻子为什么 比人的鼻子还灵?这些问题长期以来使人类感到迷惑不解。虽然有许多人对此进行过研究, 也提出过许多学说来解释,但至今仍是谜底深深。 从前,聪慧的古希腊人曾对嗅觉做过解释,认为鼻子里存在有网眼的黏膜,气体分子 只要能钻进去,人就可以感到气味。显然,这只是一种主观想象。不过,上述假想在人们 研究苍蝇的嗅觉时还是得到了一些证明。科学家在解剖苍蝇的嗅觉器官时,发现其嗅觉细 胞的细胞膜有着渗透离子的功能。当此膜受到外界气味的刺激时,膜就会自动破裂,并产 生微弱的电流信号,使苍蝇能立即嗅到气味。然而,对于哪些物质能引起电流信号,又是 怎样引起电流信号的则不清楚。 经过长期的研究,人们发现,对物质的气味辨别,不仅与嗅觉器官有关,也与物质的 化学组成,化学结构、溶解状况,分子量的大小等有关。例如,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 成的有机酸,分子中一般都含有叫做“羧基”的基因,所以一般有酸味,如醋酸、柠檬酸等; 酯类物质一般都具有浓郁的香味,如乙酸异戊酯有香蕉味,异戊酯异戊脂有苹果香味… … 也就是说,气味是由化学物质微粒决定的,它能在空气中散发飘逸。 进入20世纪后,苏格兰科学家蒙克里夫于1994年提出了一种气体主体化学理论,认 为气体分子的形状如同我们常见的物体那样,多种多样,千姿百态,有球形、船形、椅形 等。 气体立体化学理论认为,在人和动物的鼻子中有感觉灵敏的鼻窦,在鼻窦的细胞中有 专门接受外界气体分子的受体,它也是一种分子。当外界气体分子和鼻窦受体分子像模具
和模型一样相互吻合并发生生理反应时,产生的信号便刺激大脑,就可以使人闻到气味。 如果外界气味分子和鼻窦受体分子不吻合,不反应,人就闻不到气味,例如,樟脑分子是 球形,而鼻子中受体分子是碗形,两者吻合,所以人才能闻到樟脑味。后来,美国的阿尔 莫对此理论提岀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嗅觉化学机制,但两者大同小异,观点基本相同。 不过,这种理论也遇到了一些新的挑战。例如,有的物质化学结构虽不同,却有相同 气味;有的物质结构非常相似,却具有不同的气味;也有一种物质同时具有两种气味… 这些问题用上述理论都难以解释。 现在,人类对嗅觉的认识还在步步深入,在步步逼近真理,但还有许多问题至今仍不 清楚。作为一门正在悄然兴起的新科学_—香味学但愿能像王冕诗中描写的那样早日¨散 作乾坤万里春。” 7.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 (1分) 8.文章开头第(1)段引用诗人王冕的《咏梅》诗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答 9.文章第(3)段“不过,上述假想在人们研究苍蝇的嗅觉时还是得到了一些证明”中加点 的词语“一些”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10.文章第(6)段中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2分) 11.这篇文章是运用什么说明顺序进行说明的?有哪些标志性的词语?(3分) 答:说明顺序标志性的词语 12.纵观全文,人们对嗅觉奥秘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第4页共13页
第 4 页 共 13 页 和模型一样相互吻合并发生生理反应时,产生的信号便刺激大脑,就可以使人闻到气味。 如果外界气味分子和鼻窦受体分子不吻合,不反应,人就闻不到气味,例如,樟脑分子是 球形,而鼻子中受体分子是碗形,两者吻合,所以人才能闻到樟脑味。后来,美国的阿尔 莫对此理论提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嗅觉化学机制,但两者大同小异,观点基本相同。 不过,这种理论也遇到了一些新的挑战。例如,有的物质化学结构虽不同,却有相同 气味;有的物质结构非常相似,却具有不同的气味;也有一种物质同时具有两种气味… … 这些问题用上述理论都难以解释。 现在,人类对嗅觉的认识还在步步深入,在步步逼近真理,但还有许多问题至今仍不 清楚。作为一门正在悄然兴起的新科学——香味学,但愿能像王冕诗中描写的那样,早日“散 作乾坤万里春。” 7.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 (1分) 8.文章开头第(1)段引用诗人王冕的《咏梅》诗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答: 9.文章第(3)段“不过,上述假想在人们研究苍蝇的嗅觉时还是得到了一些证明”中加点 的词语“一些”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答: 10.文章第(6)段中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2分) 11.这篇文章是运用什么说明顺序进行说明的?有哪些标志性的词语?(3分) 答:说明顺序 标志性的词语 12.纵观全文,人们对嗅觉奥秘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 (2分)
13.自然界中的奧秘无穷无尽,未解之谜也还有很多很多。请你列举两个未解之谜。(2分) (二)不为什么而读(11分) ①你看到本文的题目也许会感到奇怪。大凡人读书,都是为了求知需要和感情上的满足, 谈论读书的文章都教人读好书,提倡有目的地读书。这“不为什么而读书”似乎不近 情理。_这里所说的也许不无道理 ②知识和智慧在很多情况下有触类旁通这样一种机制,行为心理学上叫做“突然诱发” 或偶然诱发”。牛顿看到苹果下坠,突然悟到了地心吸力,乃至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看 到水壶沸腾冲动壶盖,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他们都“不为什么而看苹果落地、水滚 的,但收到了比有心要看什么更大的效果,这和“不为什么而读”却能得到意外收获的机制 ③这是说日常生活中的触发。再说“不为什么而读”却从书中得到了益处的轶事。著名喜 剧大师卓别林拍摄过一部著名的影片《大独裁者》,是讽刺希特勒的。其中把希特勒变形为 理发匠,希特勒耍动着地球仪,象征这个恶魔征服世界的野心,这些都是很富匠心的精彩 场面。据卓别林自述,他一次在旅行中偶尔翻一本杂志,看到一篇讽刺小品,其中写一个 理发匠因为技术不佳,用一个皮球在家练习刮胡子,一边转动皮球,一边用剃刀在球上刮。 这篇无意中读到的小文章给了他启发,在拍片时有了上面这些精彩镜头的灵感 ④有句谚语叫做“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ˆ。知识和智慧这玩艺,有时确实常 在你并不存心追求它的时候进入你的记忆库,一旦碰上时机,突然触发,就能比你有心去 第5页共13页
第 5 页 共 13 页 13.自然界中的奥秘无穷无尽,未解之谜也还有很多很多。请你列举两个未解之谜。(2分) 答: (二)不为什么而读(11分) ①你看到本文的题目也许会感到奇怪。大凡人读书,都是为了求知需要和感情上的满足, ________谈论读书的文章都教人读好书,提倡有目的地读书。这“不为什么而读书”似乎不近 情理。________这里所说的也许不无道理。 ②知识和智慧在很多情况下有触类旁通这样一种机制,行为心理学上叫做“突然诱发” 或“偶然诱发”。牛顿看到苹果下坠,突然悟到了地心吸力,乃至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看 到水壶沸腾冲动壶盖,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他们都“不为什么而看”苹果落地、水滚 的,但收到了比有心要看什么更大的效果,这和“不为什么而读”却能得到意外收获的机制 相同。 ③这是说日常生活中的触发。再说“不为什么而读”却从书中得到了益处的轶事。著名喜 剧大师卓别林拍摄过一部著名的影片《大独裁者》,是讽刺希特勒的。其中把希特勒变形为 理发匠,希特勒耍动着地球仪,象征这个恶魔征服世界的野心,这些都是很富匠心的精彩 场面。据卓别林自述,他一次在旅行中偶尔翻一本杂志,看到一篇讽刺小品,其中写一个 理发匠因为技术不佳,用一个皮球在家练习刮胡子,一边转动皮球,一边用剃刀在球上刮。 这篇无意中读到的小文章给了他启发,在拍片时有了上面这些精彩镜头的灵感。 ④有句谚语叫做“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知识和智慧这玩艺,有时确实常 在你并不存心追求它的时候进入你的记忆库,一旦碰上时机,突然触发,就能比你有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