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贡市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试题(课程改革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浯中的加点字,读音不相同的一项是 A.照看行李 五行缺土 B.黄晕的光 银色晕圈 C.这样阔绰 个绰号 D.又何间焉 危难之间 2.对下列词语中加点的错别字,改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豪不利己“豪”改为“毫” B.妙手隅得 “隅”改为“偶” C.不屑置辫 “辫”改为“辨 D.潜兹暗长“兹”改为“滋” 3.下列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B.坦荡如砥:宽阔得像磨刀石。 C.精益求精:好了还要求更好。 D.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_①,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 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_②,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③ A.①确信②摧残③诬蔑 B.①确信②摧毁③蔑视 C.①坚信②摧残③诬陷 D.①确定②残杀③诬蔑 5.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 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 A.难道你就不觉得它只是树? B.难道你就只觉得它不是树? C.难道你就不觉得它不是树? D.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 6.在下面这段文字中,莱特哥哥说的一句话是 美国莱特兄弟于1903年12月17日,驾驶动力飞机成功地遨游蓝天。人们为此举 行盛大酒会,主持人要莱特兄弟发表演说,兄弟俩再三推辞,主持人执意邀请,哥哥 便发表了言短意深的一句话演说 A.据我所知,鸟中最会说话的是鹦鹉,而鹦鹉学舌是被人看不起的 B.据我所知,鸟中最会说话的是鹦鹉,而鹦鹉是永远飞不高的
四川自贡市 2006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试题(课程改革卷) 第 I 卷(选择题 共 45 分) 一、(21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浯中的加点字,读音不相同的一项是 A.照看行.李 五行.缺土 B.黄晕.的光 银色晕.圈 C.这样阔绰. —个绰.号 D.又何间.焉 危难之间. 2.对下列词语中加点的错别字,改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豪.不利己 “豪”改为“毫” B.妙手隅.得 “隅”改为“偶” C.不屑置辫. “辫”改为“辨” D.潜兹.暗长 “兹”改为“滋” 3.下列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B.坦荡如砥:宽阔得像磨刀石。 C.精益求精:好了还要求更好。 D.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项是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 ① ,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 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 ② ,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 ③ 。 A.①确信 ②摧残 ③诬蔑 B.①确信 ②摧毁 ③蔑视 C.①坚信 ②摧残 ③诬陷 D.①确定 ②残杀 ③诬蔑 5.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 树, 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 民?…… A.难道你就不觉得它只是树? B.难道你就只觉得它不是树? C.难道你就不觉得它不是树? D.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 6.在下面这段文字中,莱特哥哥说的一句话是 美国莱特兄弟于 1903 年 12 月 17 日,驾驶动力飞机成功地遨游蓝天。人们为此举 行盛大酒会,主持人要莱特兄弟发表演说,兄弟俩再三推辞,主持人执意邀请,哥哥 便发表了言短意深的一句话演说:“ ” A.据我所知,鸟中最会说话的是鹦鹉,而鹦鹉学舌是被人看不起的。 B.据我所知,鸟中最会说话的是鹦鹉,而鹦鹉是永远飞不高的
C.据我所知,鸟中最会学人说话的是鹦鹉,面鹦鹉是永远不会变成人的 D.据我所知,鸟中最会学人说话的是鹦鹉,而鹦鹉是永远说不出人话来的。 7.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提辖即鲁达,是《水浒传》塑造的一个英雄人物。 B.小说《故乡》中的“我”就是少年时候的鲁迅先生。 C.《鱼我所欲也》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都选自《孟子》 D.《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811题 文学的数学 ①人从事某一职业,一是为了糊口,二是为了爱好。某件事若是很赚钱,干的人 就多。这一行里就混了许多凭此换饭吃的人。这事如果不赚钱,就像个筛子,将为了 糊口的人滤了去,只孤零零剩下爱好这块卵石。 ②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天底下有爱骑马的,有爱打枪的,有爱搜集破烂的,有爱 钻牛角尖的,有爱发财的,有爱玩权术的……也有爱写作的,泛称为爱文学。 ③这个比例能有多少?在写作日益贫困化的今天,真不好意思说得太高。就斗胆算 作百分之一吧。 ④按中国有十亿人算,就有1000万人热爱此道。哎呀,这真不少。 ⑤单是爱好自然不行。文学还需要毅力、勇气,锲而不舍的韧性,高屋建瓴的胆 魄,逆境中的刚直,优裕中的清醒——总之一个大写的人格。在卑微像蘑菇一般滋生 的当代世界,这个比例实不敢乐观,姑且也算它百分之 ⑥现在向文学掘进的队伍里,还剩下10万人。也浩浩荡荡呢。 ⑦最难把握的是机遇。它像一头光滑的海豚。当它游近我们的时候,与暗淡的背 景混淆一处,难以识别。当它瞬息而过时,犹如黑色闪电,我们只有看着它敏捷的后 影叹息。能够抓住机遇羽毛的人,能有多少呢?做一个不大悲观的估计,也是百分之 好了。 ⑧这支最初的乌合之众已经精粹了许多,减到1000人,一间礼堂就坐得下了 ⑨最后我们来说说天才。 ⑩语言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凝固在甲骨、岩石、竹帛、纸张、计算机里,就成 为文字的记载。人类的历史,无数的悲欢,驾着语言的小舟,一代代运载到遥远的彼 岸。美妙的语言,犹如玄妙的天籁,只在暴风雨的夜晚,降临在极少数睿智的大脑, 他们接收了它,誉写了它,笔下流淌出千古绝唱的美文 ωD写出人类的大悲大痛大欣喜,需要天赋之才。它是一把打乱了的谶语之牌,不 知谁能抓到美丽的一色红桃? 1这个比例,只能算它百分之 03只剩下10个人了
C.据我所知,鸟中最会学人说话的是鹦鹉,面鹦鹉是永远不会变成人的。 D.据我所知,鸟中最会学人说话的是鹦鹉,而鹦鹉是永远说不出人话来的。 7.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提辖即鲁达,是《水浒传》塑造的—个英雄人物。 B.小说《故乡》中的“我”就是少年时候的鲁迅先生。 C.《鱼我所欲也》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都选自《孟子》。 D.《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 二、(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 8——11 题。 文学的数学 ①人从事某一职业,一是为了糊口,二是为了爱好。某件事若是很赚钱,干的人 就多。这一行里就混了许多凭此换饭吃的人。这事如果不赚钱,就像个筛子,将为了 糊口的人滤了去,只孤零零剩下爱好这块卵石。 ②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天底下有爱骑马的,有爱打枪的,有爱搜集破烂的,有爱 钻牛角尖的,有爱发财的,有爱玩权术的……也有爱写作的,泛称为爱文学。 ③这个比例能有多少?在写作日益贫困化的今天,真不好意思说得太高。就斗胆算 作百分之一吧。 ④按中国有十亿人算,就有 1000 万人热爱此道。哎呀,这真不少。 ⑤单是爱好自然不行。文学还需要毅力、勇气,锲而不舍的韧性,高屋建瓴的胆 魄,逆境中的刚直,优裕中的清醒——总之一个大写的人格。在卑微像蘑菇一般滋生 的当代世界,这个比例实不敢乐观,姑且也算它百分之一。 ⑥现在向文学掘进的队伍里,还剩下 10 万人。也浩浩荡荡呢。 ⑦最难把握的是机遇。它.像一头光滑的海豚。当它游近我们的时候,与暗淡的背 景混淆一处,难以识别。当它瞬息而过时,犹如黑色闪电,我们只有看着它敏捷的后 影叹息。能够抓住机遇羽毛的人,能有多少呢?做一个不大悲观的估计,也是百分之一 好了。 ⑧这支最初的乌合之众已经精粹了许多,减到 1000 人,一间礼堂就坐得下了。 ⑨最后我们来说说天才。 ⑩语言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凝固在甲骨、岩石、竹帛、纸张、计算机里,就成 为文字的记载。人类的历史,无数的悲欢,驾着语言的小舟,一代代运载到遥远的彼 岸。美妙的语言,犹如玄妙的天籁,只在暴风雨的夜晚,降临在极少数睿智的大脑。 他们接收了它.,誉写了它,笔下流淌出千古绝唱的美文。 ⑾写出人类的大悲大痛大欣喜,需要天赋之才。它.是一把打乱了的谶语之牌,不 知谁能抓到美丽的一色红桃? ⑿这个比例,只能算它百分之一。 ⒀只剩下 10 个人了!
040这就是关于一个时代最伟大的文学家的数学。它给我们展现出的画面是:他们 的灵魂的额头像地球一般苍老,他们颤抖的目光火焰般跳动。他们瘦削的脊梁像一根 单薄的竹竿,可以破碎却绝不弯曲。他们的手因为思虑过多而盘根虬曲,握住笔的时 候才格外有力 05他们孤独地站在旷野之中:代表此刻的人与以前的人、以后的人对话。雪花披 满了他们的全身。 0⑤这个比例是否大乐观? 8.文章第②自然段开头说“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从全文来看,这句话的用意是 A.强调“爱好”是成为伟大文学家不可缺少的条件。 B.说明人生各有所好的原因。 C.说明“爱好”是筛出“换饭吃的人”的前提。 D.鼓励人们要有所“爱好”。 9.下面句中的“它”各指什么?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它像一头光滑的海豚”中的“它”指的是“机遇”。 B.“他们接收了它”中的“它”指的是“美妙的语言”。 C.“它是一把打乱了的谶语之牌”中的“它”指的是“人类”。 D.“它给我们展现出的画面是”中的“它”指的是“一个时代最伟大的文学家 的数学。” 0.文章第⑩自然段在说“天才”之时为什么要说“语言”?这样写的作用是 A.论证语言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B.论证美妙的语言犹如天籁 C.论证文学需要天赋之才 D.论证流传千古的名文需要美妙的语 11.综观全文,造就“一个时代最伟大的文学家”的条件有四条,下面概括不准 确的一项是 A.爱好 B.韧性 C.机遇 D.天赋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2—15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在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 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 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2.对文中加点的词浯: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胜状:胜景,好景色。 B.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C.南极潇湘:潇水和湘水的南边极远
⒁这就是关于一个时代最伟大的文学家的数学。它.给我们展现出的画面是:他们 的灵魂的额头像地球一般苍老,他们颤抖的目光火焰般跳动。他们瘦削的脊梁像一根 单薄的竹竿,可以破碎却绝不弯曲。他们的手因为思虑过多而盘根虬曲,握住笔的时 候才格外有力。 ⒂他们孤独地站在旷野之中;代表此刻的人与以前的人、以后的人对话。雪花披 满了他们的全身。 ⒃这个比例是否大乐观? 8.文章第②自然段开头说“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从全文来看,这句话的用意是 A.强调“爱好”是成为伟大文学家不可缺少的条件。 B.说明人生各有所好的原因。 C.说明“爱好”是筛出“换饭吃的人”的前提。 D.鼓励人们要有所“爱好”。. 9.下面句中的“它”各指什么?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它像—头光滑的海豚”中的“它”指的是“机遇”。 B.“他们接收了它”中的“它”指的是“美妙的语言”。 C.“它是一把打乱了的谶语之牌”中的“它”指的是“人类”。 D.“它给我们展现出的画面是”中的“它”指的是“一个时代最伟大的文学家 的数学。” 10.文章第⑩自然段在说“天才”之时为什么要说“语言”?这样写的作用是 A.论证语言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B.论证美妙的语言犹如天籁 C.论证文学需要天赋之才 D.论证流传千古的名文需要美妙的语 言 11.综观全文,造就“—个时代最伟大的文学家”的条件有四条,下面概括不准 确的一项是 A.爱好 B.韧性 C.机遇 D.天赋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 12—15 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在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 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迁 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2.对文中加点的词浯;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胜状:胜景,好景色。 B.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C.南极潇湘:潇水和湘水的南边极远
D.骚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世称诗人为骚人 1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之”意为“的”,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不 是“的”的意思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前人之述备矣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4.对第一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简要记述了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写作本文的缘由 B.“越明年”的意思是“到了第二年”。 C.“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写滕子京虽为“谪守”亦政绩显著 D.“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予”即范仲淹的朋友膝子京 15.对第二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详细描写了洞庭湖及其周围的景色。 B.“前人之述备矣”是对“岳阳楼之大观”的小结,简洁不繁。 C.“然则”轻轻一转,引出“迁客骚人”可能有的不同的情怀。 D.“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反问,引出下文的写景抒情。 第Ⅱ卷(共105分) 四、(14分) 16.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 ②夫战,勇气也 译文 阅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这首诗,完成17——18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揖,端居耻圣明。 坐现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7.解释下面的词句。(2分) ②端居耻圣明 18.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B.“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写景雄浑壮阔,极富艺术感染方 A.诗的前四句写诗人登上岳阳楼所看到的波澜壮阔的洞庭湖
D.骚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世称诗人为骚人。 1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之”意为“的”,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不 是“的”的意思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前人之述备矣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4.对第一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简要记述了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写作本文的缘由。 B.“越明年”的意思是“到了第二年”。 C.“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写滕子京虽为“谪守”亦政绩显著。 D.“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予”即范仲淹的朋友膝子京。 15.对第二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详细描写了洞庭湖及其周围的景色。 B.“前人之述备矣”是对“岳阳楼之大观”的小结,简洁不繁。 C.“然则”轻轻—转,引出“迁客骚人”可能有的不同的情怀。 D.“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反问,引出下文的写景抒情。 第Ⅱ卷(共 105 分) 四、(14 分) 16.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 ②夫战,勇气也。 译文: 阅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这首诗,完成 17——18 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揖,端居耻圣明。 坐现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7.解释下面的词句。(2 分) ①太清: ②端居耻圣明: 18.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 分) A.诗的前四句写诗人登上岳阳楼所看到的波澜壮阔的洞庭湖。 ( ) B.“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写景雄浑壮阔,极富艺术感染力。 ( )
C.“欲济无舟楫”写涛人想渡湖水却没有渡湖的车辆和船只 D.“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两句是比喻诗人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9.按要求默写填空。(4分)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③李白《行路难》一诗中表明诗人自信必有远大前程的两句诗是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5题 听泉 韩静霆 演奏《二泉映月》,有一种心灵沐浴冲凉的感觉。琴弓的马尾吃住了弦,像是把山 里的玉石锯开了一个小缝儿,泉水呢,顺着左手指头尖儿款款地流出来。跌扑回还, 绕在身边。心里所有的浮躁、郁闷、烦琐,都被淙淙流泉冲走了。身上清爽得很、干 净得很。舌根也甜润润湿漉漉。说来真得感谢盲人音乐家阿炳,他用一把胡琴,教会 了我们听泉。让我们知道感觉山中清泉,应该打通生命所有孔窍,只凭眼睛直观是不 够的。是啊,古人说刑天舞干戚,以乳为目,以脐为口,就是说人的浑身上下都生着 精明的感官,人本来就是精灵别透的灵长目,我们和炳哥的差别就在于不懂得让心灵 长出眼睛看宇宙,让耳朵生出触须抚摸自然,从这个角度说,也许我们才是真正的“盲 人”。还有,我们没有化清流为音乐的神力,在盲人音乐家阿炳这里,泉水是灵感的婴 儿。他一下子就捕捉住了稍纵即逝的灵感,再加进自己的天分、才情与生命感悟,人 间就淌出了不朽的经典,音乐的清泉——《二泉映月》。 二泉”从前只是穷道士沿街卖艺的一支曲子,如果不是遇到杨荫浏先生,那音 乐的“泉水”不知会在哪儿幽咽断流了。我在音乐学院学琴的时候,老先生杨荫浏的 学养和人品极为师生尊崇。杨荫浏和阿炳(华彦钧)之间的理解与默契,是人间知音的绝 唱,俞伯牙与钟子期也不能相比。换句话说,琴师俞伯牙倘若遇到杨荫浏,就大可不 必因世无知音摔碎瑶琴了。杨荫浏是在建国初期为抢救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寻访阿 炳的。背着笨重的录音机,他和阿炳谈心、谈艺、谈琴。用那时候流行的“履带”般 的录音机带,录下了阿炳的曲子。这首曲子无题,阿炳让杨先生取个题目,杨先生思 忖了片刻说,就叫做《二泉映月》吧 可以想象这时候阿炳是多么感动和惊奇,他那深陷的眼窝红了,几乎要流出“泉 水”了;面前这位先生不仅听懂了他,把他的琴声录下,让他的音乐永远活着,而且, 语点睛,戳动了他的心泉之门。是呵是呵,这娓娓动听的音乐,不是映月的天下第 二泉又是什么?泉水一冲出深山罅隙,月光就扑了过来。一轮梨花月变成了液体。揉碎 了的月光,叮叮咚咚唱着歌,奔跑跳跃在惠山的竹林间草地上。忽然从高高的石崖向 下“蹦极”,珠玉四溅;忽然在花丛间潜伏蛇行,若断还连,幽幽咽咽的:忽然又在光
C.“欲济无舟楫”写涛人想渡湖水却没有渡湖的车辆和船只。 ( ) D.“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两句是比喻诗人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 ) 19.按要求默写填空。(4 分) ①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②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③李白《行路难》一诗中表明诗人自信必有远大前程的两句诗是: , 。 五、(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5 题。 听 泉 韩静霆 演奏《二泉映月》,有一种心灵沐浴冲凉的感觉。琴弓的马尾吃住了弦,像是把山 里的玉石锯开了一个小缝儿,泉水..呢,顺着左手指头尖儿款款地流出来。跌扑回还, 绕在身边。心里所有的浮躁、郁闷、烦琐,都被淙淙流泉冲走了。身上清爽得很、干 净得很。舌根也甜润润湿漉漉。说来真得感谢盲人音乐家阿炳,他用一把胡琴,教会 了我们听泉。让我们知道感觉山中清泉,应该打通生命所有孔窍,只凭眼睛直观是不 够的。是啊,古人说刑天舞干戚,以乳为目,以脐为口,就是说人的浑身上下都生着 精明的感官,人本来就是精灵别透的灵长目,我们和炳哥的差别就在于不懂得让心灵 长出眼睛看宇宙,让耳朵生出触须抚摸自然,从这个角度说,也许我们才是真正的“盲 人”。还有,我们没有化清流为音乐的神力,在盲人音乐家阿炳这里,泉水是灵感的婴 儿。他一下子就捕捉住了稍纵即逝的灵感,再加进自己的天分、才情与生命感悟,人 间就淌出了不朽的经典,音乐的清泉——《二泉映月》。 “二泉”从前只是穷道士沿街卖艺的一支曲子,如果不是遇到杨荫浏先生,那音 乐的“泉水..”不知会在哪儿幽咽断流了。我在音乐学院学琴的时候,老先生杨荫浏的 学养和人品极为师生尊崇。杨荫浏和阿炳(华彦钧)之间的理解与默契,是人间知音的绝 唱,俞伯牙与钟子期也不能相比。换句话说,琴师俞伯牙倘若遇到杨荫浏,就大可不 必因世无知音摔碎瑶琴了。杨荫浏是在建国初期为抢救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寻访阿 炳的。背着笨重的录音机,他和阿炳谈心、谈艺、谈琴。用那时候流行的“履带”般 的录音机带,录下了阿炳的曲子。这首曲子无题,阿炳让杨先生取个题目,杨先生思 忖了片刻说,就叫做《二泉映月》吧。 可以想象这时候阿炳是多么感动和惊奇,他那深陷的眼窝红了,几乎要流出“泉 水”了;面前这位先生不仅听懂了他,把他的琴声录下,让他的音乐永远活着,而且, 一语点睛,戳动了他的心泉之门。是呵是呵,这娓娓动听的音乐,不是映月的天下第 二泉又是什么?泉水一冲出深山罅隙,月光就扑了过来。一轮梨花月变成了液体。揉碎 了的月光,叮叮咚咚唱着歌,奔跑跳跃在惠山的竹林间草地上。忽然从高高的石崖向 下“蹦极”,珠玉四溅;忽然在花丛间潜伏蛇行,若断还连,幽幽咽咽的;忽然又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