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ohuazhe上传 2006年贵州省贵阳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试卷(课改区)(含答案)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六大题,共30小题,满分150分。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时要冷静思考,仔细检査。预祝你取得好成绩 书写水平考查(共5分) 1.根据全卷的书写质量来酌情记分。 听的能力考查(共20分) (认真听三遍朗读录音,按下面的要求答题。考生可以边听边答题。) 2.材料是按照顺序来写的?其中提到八十五年前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4分) 3.请写出材料中提到的长征途中红军战斗过的两个地名。(4分) 4.请任意写出材料中的四个成语。(4分) 成语:① ④ 5.长征精神象征了什么?(3分) 6.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贵州时,召开了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请写出这次会议的 名称。(2分) 7.结合材料,发挥联想,在横线上填写一项恰当的内容。(3分) 新的时代,我们有香港、澳门的回归,有高峡出平湖的创举,有 有 “十一五”绘制的蓝图。 二 积累与运用考查(共25分) 8.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恣睢(zi 官阙(que)锲而不舍(qe) B.妖娆(ro)拮据(j) 惟妙惟肖(xiao) C.惬意(qe)踌躇( choou)恃才放旷(shi) D.尴尬(gang)亵渎(xie)参差不齐(ch) 9.请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材料中的横线上。(可填序号)(4分)
Jiaohuazhe 上传 2006 年贵州省贵阳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试卷(课改区)(含答案)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分六大题,共 30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 答题时要冷静思考,仔细检查。预祝你取得好成绩! 一、 书写水平考查(共 5 分) 1. 根据全卷的书写质量来酌情记分。 二、 听的能力考查(共 20 分) (认真听三遍朗读录音,按下面的要求答题。考生可以边听边答题。) 2.材料是按照 顺序来写的?其中提到八十五年前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4 分) 3.请写出材料中提到的长征途中红军战斗过的两个地名。(4 分) ① ② 4.请任意写出材料中的四个成语。(4 分) 成语:① ② ③ ④ 5.长征精神象征了什么?(3 分) 答: 6.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贵州时,召开了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请写出这次会议的 名称。(2 分) 答: 7.结合材料,发挥联想,在横线上填写一项恰当的内容。(3 分) 新的时代,我们有香港、澳门的回归,有高峡出平湖的创举,有 ,有 “十一五”绘制的蓝图。 三、 积累与运用考查(共 25 分) 8.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 ) A.恣.睢(zì) 官阙.(què) 锲.而不舍(qiè) B.妖娆.(ráo) 拮据.(jū) 惟妙惟肖.(xiào) C.惬.意(qiè) 踌.躇(choóu) 恃.才放旷(shì) D.尴.尬(gāng) 亵.渎(xiè) 参差.不齐(chā) 9.请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材料中的横线上。(可填序号)(4 分)
备选词语:A.恻隐B.真谛C.但是D.只有E.阔绰F.坦然J.自 知之明H.不知所云L.根深蒂固 对于人生道路上的鲜花、掌声,有处世经验的人大都能等闲视之,屡经风雨的人更有_, 然而,对于坎坷与泥泞,能以平常心视之,就非易事。大的挫折与大的灾难,能不为之所动 能_承受之,这就是一种肚量,以“能容天下难容之事”为乐事,这便是一种极高的境界。 既来之,则安之,便是一种超脱,_这种超脱又需多年磨练才能养成。拿得起,实为可 贵,放得下,才是人生处世的_。 10.下面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出自其中的《蒹葭》。 B.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杨二嫂是鲁迅先生的小说《社 戏》中的人物。 C.莫泊桑是法国作家,《我的叔叔于勒》选自他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D.《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 11.文学名著阅读。(5分) 读文学名著,如与挚友握谈,似听大师教诲。在阅读中,时不时会让你击案叫绝,让你 泪湿青衫,让你灵性进涌。当你不经意掀开那一扇扇五颜六色的封皮大门时,即刻会感到春 意袭来,星光涌来,风雨扑来。让你在夏日里读出雪意,与山坳闻到海涛,让你……假如你 是一位阅读文学名著的积极分子,请在下面作品中任选一部推荐给自己的好友 备选作品:《简·爱》《水浒》《朝花夕拾》《傅雷家书》 推荐书名 推荐语:(60字左右) 12.按要求填空默写。(错字、多字、少字均扣分)(8分) (1)根据提示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正确的内容 ●温家宝总理在美国纽约会见华侨华人时曾说:“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深愁!” 这句话中巧妙化用了台湾诗人余光中《乡愁》中的诗句: ●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发布的第三条命令是 受下赏 ●请写出与“鸟”相关的一句古诗。(词曲皆可) (2)下面收录的都是中学生应该熟悉的古诗词中的佳句,请调动自己的文学积累,根据提 示在其中任选四句,并将省略的内容填写在横线上 《龟虽寿》(曹操)老骥伏枥
备选词语:A.恻隐 B.真谛 C.但是 D.只有 E.阔绰 F.坦然 J.自 知之明 H.不知所云 L.根深蒂固 对于人生道路上的鲜花、掌声,有处世经验的人大都能等闲视之,屡经风雨的人更有 , 然而,对于坎坷与泥泞,能以平常心视之,就非易事。大的挫折与大的灾难,能不为之所动, 能 承受之,这就是一种肚量,以“能容天下难容之事”为乐事,这便是一种极高的境界。 既来之,则安之,便是一种超脱, 这种超脱又需多年磨练才能养成。拿得起,实为可 贵,放得下,才是人生处世的 。 10.下面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出自其中的《蒹葭》。 B.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杨二嫂是鲁迅先生的小说《社 戏》中的人物。 C.莫泊桑是法国作家,《我的叔叔于勒》选自他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D.《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 11.文学名著阅读。(5 分) 读文学名著,如与挚友握谈,似听大师教诲。在阅读中,时不时会让你击案叫绝,让你 泪湿青衫,让你灵性进涌。当你不经意掀开那一扇扇五颜六色的封皮大门时,即刻会感到春 意袭来,星光涌来,风雨扑来。让你在夏日里读出雪意,与山坳闻到海涛,让你……假如你 是一位阅读文学名著的积极分子,请在下面作品中任选一部推荐给自己的好友。 备选作品:《简·爱》 《水浒》 《朝花夕拾》 《傅雷家书》 推荐书名: 推荐语:(60 字左右) 12.按要求填空默写。(错字、多字、少字均扣分)(8 分) (1)根据提示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正确的内容。 ●温家宝总理在美国纽约会见华侨华人时曾说:“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深愁!” 这句话中巧妙化用了台湾诗人余光中《乡愁》中的诗句: 。 ●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发布的第三条命令是 ,受下赏。 ●请写出与“鸟”相关的一句古诗。(词曲皆可) (2)下面收录的都是中学生应该熟悉的古诗词中的佳句,请调动自己的文学积累,根据提 示在其中任选四句,并将省略的内容填写在横线上。 《龟虽寿》(曹操)老骥伏枥,
《饮酒》(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使至塞上》(王维) 长河落日圆。 《过零丁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 《相见欢》(李煜)剪不断,理不乱,是离愁。 《醉花阴》(李清照)东篱把酒黄昏后, 《行路难》(李白) 直挂云帆济沧海 《西江月》(辛弃疾)稻花香里说丰年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燕然未勒归无计 《卜算子·咏梅》(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 13.语文活动。(4分) 同学,我们在“读文”之余也不妨读读图。“读图”会让你有一番别样的感受和体验。 下面两幅图将引起你丰富的遐想和情思。请展开联想,选取其中一幅,从任意一角度切入 (图略) 你在其中读到了什么?并写出你读后的点滴感受 答 四、阅读能力考查(共35分) (阅读下面文段后按要求作答) 文段(一) 给生命配乐 ①我曾经多次见过父亲一个人一边干着活,一边随意地哼着,他在阳光下的影子显得十 分生动。父亲的调子是那种很粗放的调子。我也曾经多次见过母亲一边收拾着家一边哼着 母亲哼得很细很细,被人听到了她就会不自然地笑笑。等人走了她就又开始哼了。其实那时 我们的家很困难的,父亲和母亲身上的担子也很重。可他们却会不时地哼出他们心底的旋律 来,父亲和母亲都是这个世界上很一般的人,但在他们一边干活一边哼歌的时候,我觉得他 们很美很美。他们是在从心底灿烂他们的人生,他们是在用心歌唱他们正在过着的生活。 ②很多年后,我一想到小时候见到的父亲和母亲一边哼着歌一边干活的情景,就忍 不住在心中感动不已 ③很难想像,一个能够很随意地从心底哼出歌的人会不热爱生活,会厌倦人世 ④记得很小时候,一个人天黑的时候要从一个很远的地方回家,因为路远,而且还 要经过一块坟地,所以就很害怕。总感觉有什么东西就跟在自己的后面,于是在心里一遍一
《饮酒》(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 《使至塞上》(王维) ,长河落日圆。 《过零丁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 。 《相见欢》(李煜)剪不断,理不乱,是离愁。 。 《醉花阴》(李清照)东篱把酒黄昏后, 。 《行路难》(李白) ,直挂云帆济沧海。 《西江月》(辛弃疾)稻花香里说丰年, 。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燕然未勒归无计。 《卜算子·咏梅》(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 。 13.语文活动。(4 分) 同学,我们在“读文”之余也不妨读读图。“读图”会让你有一番别样的感受和体验。 下面两幅图将引起你丰富的遐想和情思。请展开联想,选取其中一幅,从任意一角度切入。 (图略) 你在其中读到了什么?并写出你读后的点滴感受。 答: 四、 阅读能力考查(共 35 分) (阅读下面文段后按要求作答) 文段(一) 给生命配乐 ①我曾经多次见过父亲一个人一边干着活,一边随意地哼着,他在阳光下的影子显得十 分生动。父亲的调子是那种很粗放的调子。我也曾经多次见过母亲一边收拾着家一边哼着, 母亲哼得很细很细,被人听到了她就会不自然地笑笑。等人走了她就又开始哼了。其实那时 我们的家很困难的,父亲和母亲身上的担子也很重。可他们却会不时地哼出他们心底的旋律 来,父亲和母亲都是这个世界上很一般的人,但在他们一边干活一边哼歌的时候,我觉得他 们很美很美。他们是在从心底灿烂..他们的人生,他们是在用心歌唱他们正在过着的生活。 ②很多年后,我一想到小时候见到的父亲和母亲一边哼着歌一边干活的情景,就忍 不住在心中感动不已。 ③很难想像,一个能够很随意地从心底哼出歌的人会不热爱生活,会厌倦人世。 ④记得很小时候,一个人天黑的时候要从一个很远的地方回家,因为路远,而且还 要经过一块坟地,所以就很害怕。总感觉有什么东西就跟在自己的后面,于是在心里一遍一
遍地说我是大人,好像是要告诉谁似的。但这一招并不起作用,因为自己的心里很清楚并不 是一个大人。于是就哼起了歌,哼得很响,在黑夜的旷野里就只能听到自己的歌了。那一刻 似乎自己真的大了。那段路也在不知不觉中就走完了。 ⑤在走那段路的时候,哼歌让我给自己创造了自信。使我从容地走过了一段本来应 该很艰难的路。 ⑥生活就是这样,父亲和母亲用他们心中的旋律使沉重的生活变得轻快起来了 倘若他整日愁眉苦脸,很难想象我们当时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⑦生活有时是一场大型交响乐,但生活有时又是很单纯的二胡独奏:生活有时 。谁想让生活永远澎湃着激情,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而 流动着的生活更能让人品出生活的真味。也更能让人陶醉其中, ⑧乐于给自己的生命配乐,起码说明我们还是很看重我们的生命,说明我们的生命 还有值得我们为此而干下去的东西。我们也就会活得有滋味。而给自己的生命配了乐,我们 的生命本身也就有了色彩,有了旋律,有了让我们走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14.文段画线句中“灿烂”一词用得最好,好在哪里?请简析。(3分) 答 15.段④叙述“我”一次走夜路的经历,请概括作者当时的心理变化过程。(3分) 开始 然后: 最终 16.认真阅读文段后填空。(2分) 从结构上看,文段可分为两部分,其分界线划在第段后,在第一部分中,作者主要 运用了 的写作手法 17.段⑦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理解。请仿照前面加点句,再续写一句。(2分) 生活有时是 文段( 世上没有傻问题 ①我发现许多成年人讨厌孩子提出科学问题。孩子也许会问:为什么月亮是圆的?为什 么草是绿的?梦是什么?你能挖多深的洞?世界的生日是哪一天?大多数老师和家长以生气或 嘲弄的态度对待这些问题,或者迅速地转到别的事情上面。孩子们不久便认识到这种问题惹 恼了大人。再有几次像这样的经历,就又有一个孩子离开了科学。为什么成年人在孩子面前
遍地说我是大人,好像是要告诉谁似的。但这一招并不起作用,因为自己的心里很清楚并不 是一个大人。于是就哼起了歌,哼得很响,在黑夜的旷野里就只能听到自己的歌了。那一刻 似乎自己真的大了。那段路也在不知不觉中就走完了。 ⑤在走那段路的时候,哼歌让我给自己创造了自信。使我从容地走过了一段本来应 该很艰难的路。 ⑥ 生活就是这样,父亲和母亲用他们心中的旋律使沉重的生活变得轻快起来了, 倘若他整日愁眉苦脸,很难想象我们当时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⑦生活有时是一场大型交响乐,但生活有时又是很单纯的二胡独奏 ............................;生活有时 是 ,但 。谁想让生活永远澎湃着激情,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而 流动着的生活更能让人品出生活的真味。也更能让人陶醉其中。 ⑧乐于给自己的生命配乐,起码说明我们还是很看重我们的生命,说明我们的生命 还有值得我们为此而干下去的东西。我们也就会活得有滋味。而给自己的生命配了乐,我们 的生命本身也就有了色彩,有了旋律,有了让我们走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14.文段画线句中“灿烂”一词用得最好,好在哪里?请简析。(3 分) 答: 15.段④叙述“我”一次走夜路的经历,请概括作者当时的心理变化过程。(3 分) 开始: 然后: 最终: 16.认真阅读文段后填空。(2 分) 从结构上看,文段可分为两部分,其分界线划在第 段后,在第一部分中,作者主要 运用了 的写作手法。 17.段⑦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理解。请仿照前面加点句,再续写一句。(2 分) 生 活 有 时 是 , 但 。 文段(二) 世上没有傻问题 ①我发现许多成年人讨厌孩子提出科学问题。孩子也许会问:为什么月亮是圆的?为什 么草是绿的?梦是什么?你能挖多深的洞?世界的生日是哪一天?大多数老师和家长以生气或 嘲弄的态度对待这些问题,或者迅速地转到别的事情上面。孩子们不久便认识到这种问题惹 恼了大人。再有几次像这样的经历,就又有一个孩子离开了科学。为什么成年人在孩子面前
要装作无所不知,我感到实在难以理解。承认我们不知道又怎么了?我们的自尊心竟如此脆 弱吗? ②有许多更好的回应可以不使孩子觉得他们问深奧的问题是一个大错误。如果我们对答 案有想法,我们可以试着解释。即使是一次不完全的尝试也会起到消除疑虑和鼓励的作用。 如果我们不知道答案,我们可以查百科全书。如果我们没有百科全书,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去 图书馆。或者我们可以说:“我不知道答案,也许没有人知道答案。也许等你长大的时候, 你会成为第一个发现答案的人。”有天真的问题、乏味的问题、表述不当的问题,但是每个 问题都表明他渴望理解这个世界。这绝不是傻瓜式的问题。聪明的、好奇的孩子是国家和世 界的财富。我们要对他们进行呵护和鼓励,还必须给他们关键的进行思考的工具。 18.在段①中,作者说:“再有几次像这样的经历,就又有一个孩子离开了科学。”这句话 有道理吗?请说说理由。(4分 答: 19.成年人面对孩子的提问,应取哪些正确的方法?用横线在文中划出。(2分) 20.段②中加点的“这”字指代什么?(2分) 答 21:能够提出问题主要在于有好奇心和怀疑精神。写出一句关于“好奇心”和“怀疑精神” 的名言警句(自己创作的警句亦可)(2分) 答 文段(三)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 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 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 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韭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2.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4分) 生亦我所欲: 故不为苟得也 故患有所不避也 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23.翻译“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这个句子。(2分) 翻译 24.文段中所说的“有甚于生者”和“有甚于死者”分别指什么?(2分)
要装作无所不知,我感到实在难以理解。承认我们不知道又怎么了?我们的自尊心竟如此脆 弱吗? ②有许多更好的回应可以不使孩子觉得他们问深奥的问题是一个大错误。如果我们对答 案有想法,我们可以试着解释。即使是一次不完全的尝试也会起到消除疑虑和鼓励的作用。 如果我们不知道答案,我们可以查百科全书。如果我们没有百科全书,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去 图书馆。或者我们可以说:“我不知道答案,也许没有人知道答案。也许等你长大的时候, 你会成为第一个发现答案的人。”有天真的问题、乏味的问题、表述不当的问题,但是每个 问题都表明他渴望理解这个世界。这.绝不是傻瓜式的问题。聪明的、好奇的孩子是国家和世 界的财富。我们要对他们进行呵护和鼓励,还必须给他们关键的进行思考的工具。 18.在段①中,作者说:“再有几次像这样的经历,就又有一个孩子离开了科学。”这句话 有道理吗?请说说理由。(4 分) 答: 19.成年人面对孩子的提问,应采取哪些正确的方法?用横线在文中划出。(2 分) 20.段②中加点的“这”字指代什么?(2 分) 答: 21:能够提出问题主要在于有好奇心和怀疑精神。写出一句关于“好奇心”和“怀疑精神” 的名言警句(自己创作的警句亦可)(2 分) 答: 文段(三)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 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 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 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2.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4 分) 生亦.我所欲: 故.不为苟得也: 故患有所不避.也: 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23.翻译“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这个句子。(2 分) 翻译: 24.文段中所说的“有甚于生者”和“有甚于死者”分别指什么?(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