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uaniuantx.com所有试卷资料免费下载 (1)陕县庙底沟房屋基址,室内柱洞下用扁平砾石作基础。 (2).河南洛阳王湾的墙基,先挖沟槽,内填烧红土块,或铺一层块砾石为基础再作墙:室内有炕, 炕面的草泥上用白灰面作成坚硬、光滑的居住面入口处也是白灰地坪,清洁、美观、干燥、 耐用。 仰韶文化时期的墓葬,多为一次葬;有迁葬其中一女性为一次葬其他男女迁葬——个氏族 合葬墓:说明没有形成一夫一妻制的家庭关系 二、龙山文化的建筑遗迹: 1928年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发现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其年代为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 前2300年发掘的陶器中多为灰陶和黑陶;农业与畜牧业都很发达开始了产品交换。 长安县客省庄半地穴住宅遗址,分内、外二室,中有隔墙,由窄门联通:内室有柱洞和火塘,外室 有柱洞、灶、壁炉和窖穴。出现了少量土坯:陶场,位于某些家宅旁。墓葬为夫妻合葬,并出 现了女尸屈肢葬。父系社会已确立经济发展,有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财产已私有,一夫一妻 制家庭,住宅面积较小。(教科书4页图18) 三、原始社会的解体 由于农、牧业生产发展出现了人类社会第一次大分工男人成为主要劳动力:出现了红铜工 具,商品交换,已形成“日中为市”、“交易而退”的早期市场:屈肢葬,随葬品增多,财产私有并 引起部落战争。著名的战争有:黄帝与炎帝阪泉之战;炎黄联军与蚩尤的涿鹿之战:舜与共 工、三苗的战争。禹之后帝位由揖让改为世袭:;战争中的胜者为君,败者为奴:于是,原始公 社瓦解了 第三章奴隶社会的建筑 (公元前21世纪—一公元前476年 社会背景: 夏、商、周、春秋。有人殉,出现青铜、铁器,最早的甲骨文字。 二、夏:(公元前21世纪一公元前16世纪) 河南偃师二里头成汤都城——一西亳宫殿遗址 遗址为一残高300mm-800mm的夯土台,南高北低,台东西宽为108m,南北深101m, 近于方形,东北角有缺:周边环廊,形成庭院,南边正中是门,庭院北部有一堂基,上有 座宽八间,进深三间的殿堂:计36个柱位,柱径400mm,每柱外有两个擎檐柱,柱径为 180-200mm。殿东,廊下突出部应是东厨。这是我国最早的封闭式庭院和最大木构架夯土建 筑。(教科书6页图1-13) 制陶、铜,葬无殉,随葬品多,有铜制嵌玉礼器;无文字。 《礼记》:“城郭沟池以为固”; 《竹书纪年》:“大飨诸侯于钧台”;“帝芬,三十六年作环土”;“帝癸,一名桀:二十二年商 侯履来朝,命囚履于夏台” 《史记夏本记》:“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门不敢入。 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壑。” 、商:(公元前16世纪一公元前11世纪) 奴隶制发展时期,有家奴,手工奴,没有农奴;用奴隶殉葬。始有文字;使用青铜,青铜 器有:斧、刀、锯、凿、钻、铲等。 1.商中期,河北藁城台西村宫殿遗址
www.juanjuantx.com 所有试卷资料免费下载 ⑴.陕县庙底沟房屋基址,室内柱洞下用扁平砾石作基础。 ⑵.河南洛阳王湾的墙基,先挖沟槽,内填烧红土块,或铺一层块砾石为基础,再作墙;室内有炕, 炕面的草泥上用白灰面作成坚硬、光滑的居住面,入口处也是白灰地坪,清洁、美观、干燥、 耐用。 仰韶文化时期的墓葬,多为一次葬;有迁葬,其中一女性为一次葬,其他男女迁葬──一个氏族 合葬墓;说明没有形成一夫一妻制的家庭关系。 二、龙山文化的建筑遗迹: 1928 年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发现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其年代为公元前 2800 年至公元 前 2300 年,发掘的陶器中,多为灰陶和黑陶;农业与畜牧业都很发达,开始了产品交换。 长安县客省庄半地穴住宅遗址,分内、外二室,中有隔墙,由窄门联通;内室有柱洞和火塘,外室 有柱洞、灶、壁炉和窖穴。出现了少量土坯;陶场,位于某些家宅旁。墓葬为夫妻合葬,并出 现了女尸屈肢葬。父系社会已确立,经济发展,有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财产已私有,一夫一妻 制家庭,住宅面积较小。(教科书 4 页图 1-8) 三、原始社会的解体: 由于农、牧业生产发展,出现了人类社会第一次大分工,男人成为主要劳动力;出现了红铜工 具,商品交换,已形成“日中为市”、“交易而退”的早期市场;屈肢葬,随葬品增多,财产私有并 引起部落战争。著名的战争有:黄帝与炎帝阪泉之战;炎黄联军与蚩尤的涿鹿之战;舜与共 工、三苗的战争。禹之后,帝位由揖让改为世袭;战争中的胜者为君,败者为奴;于是,原始公 社瓦解了。 第三章 奴隶社会的建筑 (公元前 21 世纪──公元前 476 年) 一、社会背景: 夏、商、周、春秋。有人殉,出现青铜、铁器,最早的甲骨文字。 二、夏:(公元前 21 世纪─公元前 16 世纪) 河南偃师二里头成汤都城━━西亳宫殿遗址: 遗址为一残高 300mm─800 mm 的夯土台,南高北低,台东西宽为 108m,南北深 101m , 近于方形,东北角有缺;周边环廊,形成庭院,南边正中是门,庭院北部有一堂基,上有一 座宽八间,进深三间的殿堂;计 36 个柱位,柱径 400mm,每柱外有两个擎檐柱,柱径为 180-200mm。殿东,廊下突出部应是东厨。这是我国最早的封闭式庭院和最大木构架夯土建 筑。(教科书 6 页图 1-13) 制陶、铜,葬无殉,随葬品多,有铜制嵌玉礼器;无文字。 《礼记》:“城郭沟池以为固”; 《竹书纪年》:“大飨诸侯于钧台”;“帝芬,三十六年作环土”;“帝癸,一名桀;二十二年商 侯履来朝,命囚履于夏台”; 《史记.夏本记》:“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门不敢入。 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壑。” 三、商:(公元前 16 世纪─公元前 11 世纪) 奴隶制发展时期,有家奴,手工奴,没有农奴; 用奴隶殉葬。始有文字;使用青铜,青铜 器有:斧、刀、锯、凿、钻、铲等。 ⒈商中期,河北藁城台西村宫殿遗址;
www.uaniuantx.com所有试卷资料免费下载 占地面积约五百多平米,共12座房子,其中一座半穴居,其余皆地面建筑。房子大小不 ,有单间的,有二间三间相连的。 【二号房子】二间,正面朝东:;南北面宽10.35M,东西进深3.6M。在房基沟槽两边, 母粉画出的白线,线条笔直,转角规整:说明该建筑是根据设计画线的,这是我国建筑史上 最早的一例。地基平整后挖去0.5M活土层再填入纯净的暗褐色胶性土,每50-80mm厚就 用小石夯实,这是我国早期建筑的特点。外墙下部为板筑夯土墙,上半用土坯垒成。(十二 号房子有21层土坯墙,土坯之间用草泥胶结。土坯尺寸是:390×300×60mm)使用土坯是 大进步,也是用砖的前声。隔墙用草泥垛成:墙内外有30mm厚的草泥粉刷,并用火烘 烤室内的墙面和地面,使其平整坚硬,且避免潮湿。屋顶为两坡悬山顶,椽子方形,60× 60mm,长1600mm,上敷草泥 堂间的两个柱洞深达1000mm,直径分别为200mm,180mm:寝间柱洞底有陶片、草泥夯 实,洞深200mm,应为金柱。三个洞的周围都有树皮,说明用的是原木。在房子四周及房 基上,均有杀殉或“奠”的奴隶及牛羊猪等牲畜 【七号房子】保存一完整的两坡顶山墙,高3380mm,在距屋地2300mm处,有一个不规则 的长方形孔,应是“向”,即窗。 2晚商,殷,殷墟遗址 商第二十代王盘庚时迁都到殷,即今河南安小屯村(教科书8页图1-16);这是晚商十二王 活动的地方;也是商奴隶制的极盛与衰落之地。遗址面积约24KM2,紧靠洹水曲折处,有 分区,却不严格。遗址中部靠洹水弯曲处是宫殿区,西面、南面有制骨、冶铜作坊区:北 面、东面是墓葬区;居民区分散在西南、东南与洹水以东地区;在墓葬区也有居民点和作坊 遗址,宫殿区也有作坊和墓葬 【宫殿区】东面、北面为洹水:内部又可分三区:(教科书9页图1-17) 【北区】15处遗址,大多东西向,无葬坑,可能是住处 【中区】21处遗址,南北长200M,有座门,门址下有持盾的跪葬侍卫5-6人(人、畜葬) 应是宗庙部分 【南区】17处遗址,规模小,位于中区西南:南边中部可能是门址,其它以此午线轴对称 牲畜葬于东,牲人葬于西,整齐不紊,这里是商王的祭祀地区。这种对称布置的宫殿,于商 末已初成形状。 【墓葬】(1).武官村陵墓(教科书8页图1-16); 武官、后岗、西北岗,等20余处(教科书88页图3-17),最大的400-500平米,深12 13米,平面为方形或“亚”字形,南北向长坡道,大者,四面坡道;南道长而平缓,达30 米。殉人殉畜,武官村大墓殉79人,墓室在地下,以木构筑,地面上无坟,有建筑;如“妇 (2).“妇好”墓(教科书89页图3-18)。随葬品1600多件,铜器铭文有“妇好”“司母辛 字样,与甲骨文所载,商王武丁的诸妇之一“妇好”相一致。1976年发掘,为五十年殷墟 考古中最完整的一座;地下墓室,填土、夯实,无塚,上立建筑。棺椁下和墓穴角落均有人 殉 四、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百工,青铜,釉陶;大市,铜贝;施肥,灭虫: 2西周的“国”,即“城”;“匠人营国”;就是当时的城市规划原理。周朝建立之后,根据宗 法分封制度,在奴隶主内部规定了严格的等级:其中天子和诸侯可以建“国”;因此,出现 了一系列奴隶主实行政治、军事统制的城市 据《周书·克殷》载:“凡憝(灭)国,有九十九国;…凡服(投降)国六百五十有二”,(“斩首亿 有十万七千七百七十九,俘人三亿万有二百三十”):更有一说(《先秦史》113页,夏有万
www.juanjuantx.com 所有试卷资料免费下载 占地面积约五百多平米,共 12 座房子, 其中一座半穴居,其余皆地面建筑。房子大小不 一,有单间的,有二间三间相连的。 【二号房子】二间,正面朝东;南北面宽 10.35M,东西进深 3.6M。在房基沟槽两边,云 母粉画出的白线,线条笔直,转角规整;说明该建筑是根据设计画线的,这是我国建筑史上 最早的一例。地基平整后挖去 0.5M 活土层再填入纯净的暗褐色胶性土,每 50-80mm 厚就 用小石夯实,这是我国早期建筑的特点。外墙下部为板筑夯土墙,上半用土坯垒成。(十二 号房子有 21 层土坯墙,土坯之间用草泥胶结。土坯尺寸是:390×300×60mm)使用土坯是 一大进步,也是用砖的前声。隔墙用草泥垛成;墙内外有 30mm 厚的草泥粉刷,并用火烘 烤室内的墙面和地面,使其平整坚硬,且避免潮湿。屋顶为两坡悬山顶,椽子方形,60× 60mm,长 1600mm,上敷草泥。 堂间的两个柱洞深达 1000mm,直径分别为 200mm,180mm;寝间柱洞底有陶片、草泥夯 实,洞深 200mm,应为金柱。三个洞的周围都有树皮,说明用的是原木。在房子四周及房 基上,均有杀殉或“奠”的奴隶及牛羊猪等牲畜。 【七号房子】保存一完整的两坡顶山墙,高 3380mm,在距屋地 2300mm 处,有一个不规则 的长方形孔,应是“向”,即窗。 ⒉晚商,殷,殷墟遗址: 商第二十代王盘庚时迁都到殷,即今河南安小屯村(教科书 8 页图 1-16);这是晚商十二王 活动的地方;也是商奴隶制的极盛与衰落之地。遗址面积约 24KM2,紧靠洹水曲折处,有 分区, 却不严格。遗址中部靠洹水弯曲处是宫殿区,西面、南面有制骨、冶铜作坊区;北 面、东面是墓葬区;居民区分散在西南、东南与洹水以东地区;在墓葬区也有居民点和作坊 遗址,宫殿区也有作坊和墓葬。 【宫殿区】东面、北面为洹水;内部又可分三区;(教科书 9 页图 1-17) 【北区】15 处遗址,大多东西向,无葬坑,可能是住处; 【中区】21 处遗址,南北长 200M,有座门,门址下有持盾的跪葬侍卫 5─6 人(人、畜葬), 应是宗庙部分; 【南区】17 处遗址,规模小,位于中区西南;南边中部可能是门址,其它以此午线轴对称; 牲畜葬于东,牲人葬于西,整齐不紊,这里是商王的祭祀地区。这种对称布置的宫殿,于商 末已初成形状。 【墓葬】⑴.武官村陵墓(教科书 8 页图 1-16); 武官、后岗、西北岗,等 20 余处(教科书 88 页图 3-17),最大的 400─500 平米,深 12 ─ 13 米,平面为方形或“亚”字形,南北向长坡道,大者,四面坡道;南道长而平缓,达 30 米。殉人殉畜,武官村大墓殉 79 人,墓室在地下,以木构筑,地面上无坟,有建筑;如“妇 好”墓。 ⑵.“妇好”墓(教科书 89 页图 3-18)。随葬品 1600 多件,铜器铭文有“妇好”、“司母辛” 字样,与甲骨文所载,商王武丁的诸妇之一“妇好”相一致。1976 年发掘,为五十年殷墟 考古中最完整的一座;地下墓室,填土、夯实,无塚,上立建筑。棺椁下和墓穴角落均有人 殉。 四、周:(公元前 11 世纪~公元前 771 年) ⒈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百工,青铜,釉陶;大市,铜贝;施肥,灭虫; ⒉西周的“国”,即“城”;“匠人营国”;就是当时的城市规划原理。周朝建立之后,根据宗 法分封制度,在奴隶主内部规定了严格的等级;其中天子和诸侯可以建“国”;因此,出现 了一系列奴隶主实行政治、军事统制的城市。 据《周书•克殷》载:“凡憝(灭)国,有九十九国;…凡服(投降)国六百五十有二”,(“斩首亿 有十万七千七百七十九,俘人三亿万有二百三十”);更有一说(《先秦史》113 页),夏有万
www.uaniuantx.com所有试卷资料免费下载 国(部落),商朝灭(兼并)到三千,经过武王灭商,西周还余下八百国;其数字颇可寻味 可想见原始部落之“多”以及兼并、统一的过程 周公强制商人迁到洛邑(洛阳),建东都,叫“成周”。周初,“封蕃建卫”,大小封了71国 其中姬姓53国,分封中对地方实行军事统治,当时有“国”、“野”之分,“国人”与“ 人”之别 【国人】征服者,奴隶主,士,周族成员,工商业者,平民 【野人】被征服的族人,奴隶,居于村野 国、野有别:参政,当兵,受教育,受剥削的程度不同 《考工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 后市,市朝一夫”。 3住宅:论语云:“立不中门,行不履阈”:“邦君树塞门”。“树”即屏风,影壁 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一条明显的轴线,前后两进院子, 大门,门前有树(影壁),前院,前堂,中廊,后室:前堂、廊和后室形成最早的工字殿。两 侧厢房围合成封闭式庭院,四周有檐廊环绕:南北朝向稍偏东,前面“隧”们门)占一间,东 塾西塾各三间:门内即由四面房间围合“庭”,庭北为主体建筑“堂”,堂为六间:堂前有 阶,中阶不在轴线上:后庭为廊分为二,庭后正室三间,其余为小间:可以看出,正在向中 轴对称的单数间平面组合发展 南北45.2m,东西32.5m。发现有半瓦当和脊瓦,为最早的瓦;版筑土墙与土坯墙,墙面有 三合土(白灰、沙、黄泥)抹面:庭院地下设有排水陶管和卵石叠筑的暗沟 五、春秋(东周):(公元前770世纪一公元前476年)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士阶层本世纪家争鸣,实即王权已失去控制能力:到处是奴隶起 义:有了铁器,有了著名师公输班。 瓦:在春秋的遗址中大量发现筒瓦、板瓦、瓦当和脊瓦:山西侯马晋故都,陕西凤翔、江 陵,河南洛阳,都有发现。山西侯马晋故都有一夯土台,残高7m,面积75m×75m:高台 上的木架建筑已不存在。 3.文献记载: 《老子·十一章》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论语》:“山节藻梲”。节:即柱上的斗;梲(zhuo:即梁上短柱。斗棋、梁架、彩画,在 春秋时已经有了 《左传》上有:“丹楹ⅳving柱)刻桷jue方形椽子)”; “楹,君子丹,诸侯黝,大夫苍(青,深绿),士黇t(tuo 《墨子·法仪》:“直以绳”;《庄子》:“直者应绳”; 孔子骂宰予:“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抹灰)也” 第四章封建社会前期的建筑 (公元前475世纪一公元589年)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封建社会建立,巩固、发展时期,生产力极高,奴隶起义,建封建社会的上升阶段。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一公元前221年)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百家争鸣,大城市,大宫殿 封建制刚建立,铁器普通使用,春秋时的170多诸候国,互相兼并,回只剩下:燕、赵、韩 魏、齐、楚、秦。这时,士阶层的知识分子,百家齐鸣,学术活跃。出现了工、商业大城市, 大宫殿,大量使用瓦、砖;装饰纹样,丰富多彩;铁器的出现,使木材加工更为容易,为榫
www.juanjuantx.com 所有试卷资料免费下载 国(部落),商朝灭(兼并)到三千,经过武王灭商,西周还余下八百国;其数字颇可寻味, 可想见原始部落之“多”以及兼并、统一的过程。 周公强制商人迁到洛邑(洛阳),建东都,叫“成周”。周初,“封蕃建卫” ,大小封了 71 国, 其中姬姓 53 国,分封中对地方实行军事统治,当时有“国”、“野”之分,“国人”与“野 人”之别。 【国人】征服者,奴隶主,士,周族成员,工商业者,平民; 【野人】被征服的族人,奴隶,居于村野。 国、野有别:参政,当兵,受教育,受剥削的程度不同。 《考工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 后市,市朝一夫”。 ⒊住宅:论语云:“立不中门,行不履阈”;“邦君树塞门”。“树”即屏风,影壁。 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一条明显的轴线,前后两进院子, 大门,门前有树(影壁),前院,前堂,中廊,后室;前堂、廊和后室形成最早的工字殿。两 侧厢房围合成封闭式庭院,四周有檐廊环绕;南北朝向稍偏东,前面“隧”(门)占一间,东 塾西塾各三间;门内即由四面房间围合“庭”,庭北为主体建筑“堂”,堂为六间;堂前有三 阶,中阶不在轴线上;后庭为廊分为二,庭后正室三间,其余为小间;可以看出,正在向中 轴对称的单数间平面组合发展。 南北 45.2m,东西 32.5m。发现有半瓦当和脊瓦,为最早的瓦;版筑土墙与土坯墙,墙面有 三合土(白灰、沙、黄泥)抹面;庭院地下设有排水陶管和卵石叠筑的暗沟。 五、春秋(东周):(公元前 770 世纪─公元前 476 年) ⒈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士阶层本世纪家争鸣,实即王权已失去控制能力;到处是奴隶起 义;有了铁器,有了著名师公输班。 ⒉瓦:在春秋的遗址中大量发现筒瓦、板瓦、瓦当和脊瓦;山西侯马晋故都,陕西凤翔、江 陵,河南洛阳,都有发现。山西侯马晋故都有一夯土台,残高 7m,面积 75m×75m;高台 上的木架建筑已不存在。 ⒊文献记载: 《老子•十一章》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论语》:“山节藻梲”。节:即柱上的斗;梲(zhuo):即梁上短柱。斗栱、梁架、彩画,在 春秋时已经有了。 《左传》上有:“丹楹(ying 柱)刻桷(jue 方形椽子)”; “楹,君子丹,诸侯黝,大夫苍(青,深绿),士黈(tuo); 《墨子•法仪》:“直以绳”;《庄子》:“直者应绳”; 孔子骂宰予:“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抹灰)也”。 第四章 封建社会前期的建筑 (公元前 475 世纪─公元 589 年) 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封建社会建立,巩固、发展时期,生产力极高,奴隶起义,建封建社会的上升阶段。 二、战国时期:(公元前 475 年─公元前 221 年) 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百家争鸣,大城市,大宫殿; 封建制刚建立,铁器普通使用,春秋时的 170 多诸候国,互相兼并,•只剩下:燕、赵、韩、 魏、齐、楚、秦。这时,士阶层的知识分子,百家齐鸣,学术活跃。出现了工、商业大城市, 大宫殿,大量使用瓦、砖;装饰纹样,丰富多彩;铁器的出现,使木材加工更为容易,为榫
www.uaniuantx.com所有试卷资料免费下载 卯、纹刻创造了好条件。 (城市:齐故都“临淄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于远 县,而临淄之卒,固以二十一万矣。)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 走狗。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 (《战国策·齐》77页) 齐故都临淄城址在今山东临淄城北(教科书14页图1-24),城墙残址尚存,有大小二城, 大城范围:4×5KM,周长约12KM,西南角套着小城,为1.23×1.8KM的长方形。城中偏西 有一土台,65×72M,残高16M,俗称桓公台:小城尚有铜币作坊遗址。大城内有里坊和骨、 铜、铁作坊遗址:大城东墙下是淄河 类似的大城市还有赵邯郸,楚鄢郢 yanyingˇ),魏大梁等。 白秦咸阳宫殿遗址:(教科书15页图1-25)在咸阳东郊发掘出一座高台,60×45m×6m, 四周小空间木架建筑环绕,中间夯土台。台上建筑有殿堂,过厅,居室,浴室,回廊,仓库, 地窖等,髙低错落,形成一复杂壮观的建筑群。发现有铜铺首,铜铰链,陶管、板瓦和筒瓦。 殿堂:二层居室有火炕:居室、浴室有壁炉采暖。 地窖:深13-17m,可冷藏食品,用直径9σcm的陶管,沉井法建成。地下有陶制漏斗和管 道的排水系统 四棺椁与墓:(河北平山县,中山王陵墓及兆域图)(教科书18页图1-34) 从战国时的棺椁构造(教科书16页图1-26),可以看到当时的木工技术很高——因用铁器 便于加工。正因有如此技术,秦汉时才能建造大规模的宫殿和多层楼阁。木棺椁各有内外两 层,外填白土、沙土、木炭等构成防水体系,并在墓地设置排水管,使这些木构得以保存, 现在才能看到其精制的榫卯。 河北省平山县中山王陵墓最为典型,70年代出土的金银嵌错铜版兆域图,是公元前三世纪 中叶为中山王陵墓群所作的总体规划与建筑设计,这对中国建筑史和世界建筑史都是罕见的 珍贵史料。(教科书90页图3-19) 陵墓遗址实测记录:一号墓的“平台上封土平面呈方形,由下至上构成三级台阶,现存高度 约15M。”平台与封土均夯土筑成:第一台阶内侧有散水,为砾石铺砌,宽1.1m,底盘台基 高出散水13m,平面呈方形,边长52m;此台基上中心夯土台平面也是方形边长44m。中 心夯土台残壁直立,壁面用草筋泥打底,澄浆细泥罩面,表面粉成白色。残壁上有壁柱槽, 下部埋深20cm,柱间距为3.34-3.6m;与壁柱对应的有檐柱,暗础埋深20cm,壁柱至檐柱 距离为3m,檐柱至台基边,约一米多。由此推知,这是一高台建筑群。 三、秦:(公元前221年一公元前207年)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统 统一中国后,加强中央集权制,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车同轨,书同文字,统一货币,统 度量衡,统一政制,统一军队:筑长城,建宫殿,修驰道,建陵墓:焚书坑儒。(阿房宫: 徙(x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公元 前220年建“新宫”,渭水南岸建“信宫”,为咸阳各宫中心:信宫前开大道通骊山:建甘泉 宫,在北陵建北宫、兴乐宫、长杨宫、梁山宫…及上林苑、甘泉苑。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 212年)始建阿房宫—一朝宫。只留下一夯土台,1000×500m残高8m,有三个直径1000m 的石柱础,很多秦瓦,以阿房为中心,还有许多离宫、别馆 《史记》:“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 东西500步,南北50丈,上可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 表南山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渡谓,有一座连棋石桥。 宫未成而秦亡
www.juanjuantx.com 所有试卷资料免费下载 卯、纹刻创造了好条件。 ㈡城市:齐故都“临淄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于远 县,而临淄之卒,固以二十一万矣。)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 走狗。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 (《战国策•齐》77 页) 齐故都临淄城址在今山东临淄城北(教科书 14 页图 1-24),城墙残址尚存,有大小二城, 大城范围:4×5KM,周长约 12KM,西南角套着小城,为 1.23×1.8KM 的长方形。城中偏西 有一土台,65×72M,残高 16M,俗称桓公台;小城尚有铜币作坊遗址。大城内有里坊和骨、 铜、铁作坊遗址;大城东墙下是淄河。 类似的大城市还有赵邯郸,楚鄢郢(yanyingˇ),魏大梁等。 ㈢秦咸阳宫殿遗址:(教科书 15 页图 1-25)在咸阳东郊发掘出一座高台,60×45m×6m, 四周小空间木架建筑环绕,中间夯土台。台上建筑有殿堂,过厅,居室,浴室,回廊,仓库, 地窖等,高低错落,形成一复杂壮观的建筑群。发现有铜铺首,铜铰链,陶管、板瓦和筒瓦。 殿堂:二层居室有火炕;居室、浴室有壁炉采暖。 地窖:深 13─17m,可冷藏食品,用直径 90cm 的陶管,沉井法建成。地下有陶制漏斗和管 道的排水系统。 ㈣棺椁与墓:(河北平山县,中山王陵墓及兆域图)(教科书 18 页图 1-34) 从战国时的棺椁构造(教科书 16 页图 1-26),可以看到当时的木工技术很高──因用铁器, 便于加工。正因有如此技术,秦汉时才能建造大规模的宫殿和多层楼阁。木棺椁各有内外两 层, 外填白土、沙土、木炭等构成防水体系,并在墓地设置排水管,使这些木构得以保存, 现在才能看到其精制的榫卯。 河北省平山县中山王陵墓最为典型,70 年代出土的金银嵌错铜版兆域图,是公元前三世纪 中叶为中山王陵墓群所作的总体规划与建筑设计,这对中国建筑史和世界建筑史都是罕见的 珍贵史料。(教科书 90 页图 3-19) 陵墓遗址实测记录:一号墓的“平台上封土平面呈方形,由下至上构成三级台阶,现存高度 约 15M。”平台与封土均夯土筑成;第一台阶内侧有散水,为砾石铺砌,宽 1.1m,底盘台基 高出散水 1.3m,平面呈方形,边长 52m;此台基上中心夯土台平面也是方形边长 44m。中 心夯土台残壁直立,壁面用草筋泥打底,澄浆细泥罩面,表面粉成白色。残壁上有壁柱槽, 下部埋深 20cm,柱间距为 3.34-3.6m;与壁柱对应的有檐柱,暗础埋深 20cm,壁柱至檐柱 距离为 3m,檐柱至台基边,约一米多。由此推知,这是一高台建筑群。 三、秦:(公元前 221 年─公元前 207 年) 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统一 统一中国后,加强中央集权制,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车同轨,书同文字,统一货币,统一 度量衡,统一政制,统一军队;筑长城,建宫殿,修驰道,建陵墓;焚书坑儒。 ㈡阿房宫: “徙(xi)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 公元 前 220 年建“新宫”,渭水南岸建“信宫”,为咸阳各宫中心;信宫前开大道通骊山;建甘泉 宫,在北陵建北宫、兴乐宫、长杨宫、梁山宫…及上林苑、甘泉苑。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 212 年)始建阿房宫──朝宫。只留下一夯土台,1000×500m 残高 8m,有三个直径 1000mm 的石柱础,很多秦瓦,以阿房为中心,还有许多离宫、别馆。 《史记》:“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 东西 500 步,南北 50 丈,上可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 表南山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渡谓,有一座连栱石桥。 宫未成而秦亡
www.uaniuantx.com所有试卷资料免费下载 骊山陵:(教科书16页图1-27、图1-28) 由三层土台组成,下层,345×350m自底至顶三层共高43m,这是二千年风雨后的体量 无地面建筑,是否如战国墓一样,建于高台之上,却无史料记载,又无切实地考证(造型与 中山王墓之相似)。历史上传说项羽曾发墓火焚一事,似有木构建筑:因为前几年钻探得知, 墓内未被发掘,也未被火焚。骊山陵有内、外二垣,内垣周长2.5km,外垣周长6.3km,用 “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现发掘了附近的殉葬用的兵马俑坑, 是秦始皇陵的殉葬之物。 四长城 起源于战国时,诸候国攻战自卫用,北方的秦、燕、赵为防匈奴而筑北部长城,秦统一后 把它们扩建,连接成3000多公里的防御线:秦长城只一部分,遗迹有:临洮一带的板筑土 城。以后历代修建,现在的砖筑长城,是明代遗物 四、汉:(公元前206年一公元220年) 封建社会上升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建筑显著进步。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汉初,耕牛与铁制农具已普遍使用,当时为发展农业已下令保护耕牛,“盗马者罪死,盜牛 者加”。 汉代器械中,有风车;文献中有“水碓(dw磨”的记载。 铁钢厂:河南发现汉代两座冶铁厂的遗址,一个面积1500M2,有十八座冶铁炉;另一遗址 3000M1221座冶炉。炼铁已知脱硫(用石灰石),除用木炭,也已用煤(石炭,石墨)};并可炼出 低温钢,(1240-1330°之间大的工厂几百人,但多用“工巧奴”和“铁官刑”为工人,这 种方式阻碍了生产技术的发展。 冶铜,铸币,纺织业发达 富商很多,并有“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说法。与日本、朝鲜有贸易 往来;建立了丝绸之路,通达乌兹别克、阿富汗、伊朗,并转往大秦国(古罗马帝国):东南 亚各国,(越南、缅甸、马来、印度)有水陆前往,与“身毒”国(印度)有陆路往来。 西汉末,哀帝(刘欣时,“大月氏”(克什米尔)国使臣,将佛教传入中国,即公元前6年至 公元前1年。(公元“1”年恰是汉帝刘衍的元始元年这时的科学文化: 有司马迁著“史记” 西汉末:刘歆的“三统历”,一年365又385/1935天;园周率,3.141592654为最早的精 确值:长沙汉墓马王堆,出土了大比例实用地图 东汉中:蔡伦造纸于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成功。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传入阿拉 伯:十二世纪才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西汉末年人口发展为6000万,耕地827万顷(顷=100亩),平均138亩/人 (、城市: 1.长安:(教科书43页图23) 高祖七年(公元前200)至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十年建成的长安城,是在秦兴乐宫改名长 乐宫为基础建立的。不久,由军匠出身的杨城延主持修建未央宫、北宫,以后建造桂宫、 明光宫;并以此为基础主持长安城建设。城墙是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才开始修筑,到汉 高后吕雉八年(公元前180年先后20年时间才建成;在未央宫和长乐宫之间,建有武器库 粮仓、织室、暴室等。汉武帝好神仙(公元前140年一公元前87年),在建章宫中大肆兴建 宫殿、苑囿、明堂、观楼、坛庙等建筑,时为极盛,东汉末年均遭董卓纵兵焚毁 长安城周长:25.1km(实测值):占地:973顷;城墙高三丈五尺:(汉尺=0.23m,五尺 步;则35×0.23=805m高)。十二座城门:每门三个门洞,洞宽8m,间隔4m:每门洞可
www.juanjuantx.com 所有试卷资料免费下载 ㈢骊山陵:(教科书 16 页 图 1-27、图 1-28) 由三层土台组成,下层,345×350m 自底至顶三层共高 43m,这是二千年风雨后的体量。 无地面建筑,是否如战国墓一样,建于高台之上,却无史料记载,又无切实地考证(造型与 中山王墓之相似)。历史上传说项羽曾发墓火焚一事,似有木构建筑;因为前几年钻探得知, 墓内未被发掘,也未被火焚。骊山陵有内、外二垣,内垣周长 2.5km,外垣周长 6.3km,用 “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现发掘了附近的殉葬用的兵马俑坑, 是秦始皇陵的殉葬之物。 ㈣长城: 起源于战国时,诸候国攻战自卫用,北方的秦、燕、赵为防匈奴而筑北部长城,秦统一后, 把它们扩建,连接成 3000 多公里的防御线;秦长城只一部分,遗迹有:临洮一带的板筑土 城。以后历代修建,现在的砖筑长城,是明代遗物。 四、汉:(公元前 206 年─公元 220 年) 封建社会上升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建筑显著进步。 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汉初,耕牛与铁制农具已普遍使用,当时为发展农业已下令保护耕牛,“盗马者罪死,盗牛 者加”。 汉代器械中,有风车;文献中有“水碓(dwi)磨”的记载。 铁钢厂:河南发现汉代两座冶铁厂的遗址,一个面积 1500M2,有十八座冶铁炉;另一遗址 3000M221 座冶炉。炼铁已知脱硫(用石灰石),除用木炭,也已用煤(石炭,石墨);并可炼出 低温钢,(1240─1330°之间)大的工厂几百人,但多用“工巧奴”和“铁官刑”为工人,这 种方式阻碍了生产技术的发展。 冶铜,铸币,纺织业发达。 商业发展,富商很多,并有“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说法。与日本、朝鲜有贸易 往来;建立了丝绸之路,通达乌兹别克、阿富汗、伊朗,并转往大秦国(古罗马帝国);东南 亚各国,(越南、缅甸、马来、印度)有水陆前往,与“身毒”国(印度)有陆路往来。 西汉末,哀帝(刘欣)时,“大月氏”(克什米尔)国使臣, 将佛教传入中国,即公元前 6 年至 公元前 1 年。(公元“1”年恰是汉帝刘衍的元始元年)这时的科学文化: 有司马迁著“史记”; 西汉末: 刘歆的“三统历”,一年 365 又 385/1935 天;园周率, 3.141592654 为最早的精 确值 ;长沙汉墓马王堆,出土了大比例实用地图; 东汉中:蔡伦造纸于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 105 年)成功。唐天宝十年(公元 751 年)传入阿拉 伯;十二世纪才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西汉末年人口发展为 6000 万,耕地 827 万顷(顷=100 亩),平均 13.8 亩/人。 ㈡、城市: ⒈长安: (教科书 43 页图 2-3) 高祖七年(公元前 200)至惠帝五年(公元前 190 年)十年建成的长安城,是在秦兴乐宫(改名长 乐宫)为基础建立的。不久,由军匠出身的杨城延主持修建未央宫、北宫,以后建造桂宫、 明光宫;并以此为基础主持长安城建设。城墙是惠帝五年(公元前 190 年)才开始修筑,到汉 高后吕雉八年(公元前 180 年)先后 20 年时间才建成;在未央宫和长乐宫之间,建有武器库、 粮仓、织室、暴室等。汉武帝好神仙(公元前 140 年─公元前 87 年),在建章宫中大肆兴建 宫殿、苑囿、明堂、观楼、坛庙等建筑,时为极盛,东汉末年均遭董卓纵兵焚毁。 长安城周长:25.1km (实测值);占地: 973 顷; 城墙高三丈五尺;(汉尺=0.23m,五尺一 步;则 35×0.23=8.05m 高)。十二座城门:每门三个门洞,洞宽 8m,间隔 4m;每门洞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