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土先秦文献与古史传说· 315至前314年间终于酿成了国破君亡的悲剧。有学者 指出,《唐虞之道》一定写成于这一事件之前⑥,是很合理 的。这跟竹书抄写年代为战国中期正相符合。 3.《子羔》此篇与下面要举出的《容成氏》,是上海 博物馆1994年从香港古玩市场上收购来的大批楚竹书 中的两篇⑦。这两篇的篇名都是原有的(写在简背)。这 批楚竹书在1994年春出现在香港古玩市场上⑧,出现时 间距郭店一号墓的清理很近,可能是盗墓者获知郭店一 号墓出简的消息之后,在邻近地区的一个楚墓中盗掘出 来的。这批竹书中并有两篇跟郭店墓所出竹书相重⑨。 看来两批竹书抄写的时间不会相距很远,上博竹书也应 是战国中期物。从简文字体看,定为战国中期也是合 适的。 《子羔》篇的写作采用子羔与孔子一问一答的形式, 借孔子之口叙述了禹、契、后稷“三王”降生的神异传说, 说明他们都是“天子”(指天帝之子而言,与一般指帝王的 “天子”有别);又叙述了从事稼穑的“人子”(凡人之子)舜 有贤德,尧发现后让位给他的禅让传说,最后以“舜其可 谓受命之民矣。舜,人子也,而三天子事之”之语作结⑩。 此篇主旨在说明一个人是否有资格君天下,应决定于他 是否有贤德,而不应决定于出身是否高贵;跟《唐虞之道》 一样,也是竭力鼓吹尚贤和禅让的。 4.《容成氏》此篇篇幅较长,是战国人所写的一篇 相当有系统的上古史,从渺茫难稽的容成氏、尊卢氏、赫 胥氏等远古帝王一直说到武王伐纣。此篇叙述历史时, 对禅让着墨甚多。原整理者在《说明》中指出,据此篇所 19
·中围出土古文献十讲· 述,“三代以上,皆授贤不授子,天下艾安;三代以下,启攻 益,汤伐桀,文、武图商,则禅让之道废而革命之说起。前 后适成对比。”①可见此篇也是鼓吹禅让的。《子羔》和 《容成氏》的写成时间,应该跟《唐虞之道》一样,都在燕王 哙禅让失败的事件之前亚。 我们在本文中,将根据上举四种新出土的先秦文献, 对以顾颉刚为代表的“古史辨”派关于古史传说的一些意 见作一次检验。由于不想把文章写得太长,只准备简单 谈谈禹的传说、各族同源的古帝王世系和禅让传说这三 方面的问题。 二、关于禹的传说 1923年顾 1923年顾颉刚发表《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提出 颉刚发表《与钱 玄同先生论古 了他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的最初纲要。在这封 史书》,提出了 信中,顾氏指出“周代人心目中最古的人是禹,到孔子时 他的“层累地造 成的中国古史” 有尧、舜,到战国有黄帝、神农,到秦有三皇,到汉以后有 说的最初纲要。 盘古等”⑧,还提出了禹在传说中本来“是上帝派下来的 神”,禹和夏本来并无关系等看法⑧。 在同年发表的《讨论古史答刘胡二先生》中,顾氏对 禹的天神性作了相当详尽的论证⑤。其中根据《尚书》的 《洪范》和《吕刑》论证禹平水土实为上帝所命的一段话, 跟我们下面要做的讨论有关,有必要加以引录。 《洪范》说: 鲧厘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界洪范九 畴,彝伦攸敢。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 九畴,弃伦攸叙。 20
·新出土先秦文献与古史传说· 《吕刑》说: 皇帝清问下民,鲧寡有辞于苗。…乃命三后 恤功于民:伯夷降典,折民惟刑;禹平水土,主名山 川;稷降播种,农殖嘉谷。三后成功,惟殷于民。 顾氏解释说: 《洪范》上“天”“帝”互称,可见帝即是天;强鲧的 是天,兴禹的亦是天。《吕刑》上的“皇帝”,向被说经 者因《尧典》而解作帝舜。但试看上文“虐威庶戮,方 告无辜于上:上帝监民,罔有馨香德”,下即接说“皇 帝衰矜庶戮之不辜”,又接说“皇帝清问下民”,末又 说“上帝不燭,降咎于苗”,文义原是一贯。上下既言 上帝,不容中间独言人帝。况“皇”与“上”俱为形容 词,故天可称“上天”,亦可称“皇天”。“上帝”与“皇 帝”为一名的互文,意义甚明。皇帝既是上帝,他所 命的三后当然含有天神性。合之于《洪范》所言,禹 的治洪水,平水土,由于上帝的命令,自无可疑®。 禹既为上帝所命,怎么又会跟尧、舜发生关系呢?顾 氏在《讨论古史答刘胡二先生》中讨论了这个问题以后下 结论说: 禹是西周中期起来的,尧、舜是春秋后期起来 的,他们本来没有关系。他们的关系是起于禅让之 说上;祥让之说乃是战国学者受了时势的刺戟,在想 像中构成的乌托邦⑩。 1937年顾氏又跟童书业合著《鲧禹的传说》一文®, 对禹的传说作了更为详尽的研究。在上面提到的那些问 题上,此文的意见跟顾氏过去的意见没有明显出入,不过 21
·中国出土古文献十讲· 此文没有明确说禹的传说起于何时。顾氏在我们所举的 这些文章里还讨论过禹的神职等问题,由于跟我们的讨 论没有多大关系,这里就不引述了。 可见在较早 嶷公盔铭说⑧: 的传说中,禹确 是受天,即上帝 天命禹敷土,堕山,濬川;乃畴方,设正,降民, 之命来平治下界 监德… 的水土的。顾颉 刚的有关意见完 可见在较早的传说中,禹确是受天,即上帝之命来平治下 全正确。 界的水土的。上引《洪范》、《吕刑》之文,与此盔铭文可以 互证,顾颧刚的有关意见完全正确。在这样的传说里,根 顾氏认为本不可能有作为禹之君的人间帝玉尧、舜的地位。顾氏 尧、舜传说较禹的 认为尧、舜传说较禹的传说后起,禹跟尧、舜本来并无关 传说后起,禹跟 尧、异本来并无关 系的说法,当然也是正确的。 系的说法,当然也 应该指出,虽然疑公盔恰好是西周中期器,但是这却 是正确的。 并不能成为支持顾氏“禹是西周中期起来的”说法的证 据。在此盔铸造的时代,禹的传说无疑已经是相当古老 的被人们当作历史的一个传说了。不然,器主是决不会 把禹的事写进一篇有明显教训意义的铭文,铸在准备传 之子孙的铜器上的。顾氏在《讨论古史答刘胡二先生》中 说:“《周颂》三十一篇没有‘禹’的一字,那时人竟没有禹 过分使用 的伟大功绩的观念。一到穆王未年的《吕刑》,禹就出现 “默证”,是古史 了,”④这应是顾氏认为禹的传说起自西周中期的根据。 辨派的一个重 要缺点,学者们 这是不恰当地使用“默证”。内容不多的《周颂》没有提到 早就指出来了, 禹,怎么能证明当时人就不知道禹呢?过分使用“默证”, 顾氏认为 禹和尧、舜的关 是古史辨派的一个重要缺点,学者们早就指出来了④。 系“是起于禅让 之说上”,也是 附带说一下,顾氏认为禹和尧、舜的关系“是起于禅 不要当的。 让之说上”,也是不妥当的。顾氏在《答刘胡两先生书》中 22
·新出土先套文献与古史传说· 曾说: 古人对于神和人原没有界限…自春秋末期以 后,诸子奋兴,人性发达,于是把神话中的古神古人 都“人化”了②。 这段话是相当有道理的。在这种“人化”的过程中,禹受 天帝之命平治水土的传说变为受人帝尧、舜之命平治水 土的传说,禹由“上帝部属”“渐渐变成尧舜部属”®,是很 自然的事,为什么要把禅让传说派作引起这种变化的主 要原因呢? 顾、童二氏在《鲧禹的传说》中指出,在较早的传说 里,鲧和禹都以息壤(一种“自长息无限”的神异土壤)堙 塞洪水,鲧所以失败,是由于他“不待帝命”,并非方法不 对;认为鲧用堙塞防堵的方法治水而致失败,禹用疏导的 方法治水而得成功,乃是鲧、禹治水传说随时代而演变的 结果②。这确是卓识。上引盔铭提到“敷土”和“堕山”,敷 土就是以息壤堙塞洪水,堕山据《国语·周语下》“灵王二 十二年”条太子晋的话,也是鲧治水时用过的方法⑤。可 证其说之确。但是,顾、童二氏可能仍受到了把鲧和禹的 治水方法完全对立起来的那种后起说法的一些影响,以 致在讨论禹的治水传说时,认为堙塞和疏导两种方法不 能同时并存,较早的传说不会说禹用疏导的方法治水, “禹疏水之说开始盛倡于《墨子》”四。其实要平治水土就 必须治川,治川就必须疏导。盔铭除敷土、堕山外,还说 了“濬川”,可见“禹疏水”的观念在西周时就已存在,决非 所以在禹 战国以后兴起的④。所以在禹的治水方法方面,顾氏之 的治水方法方 面,顾氏之说有 说有得有失。 得有失。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