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管雨刊 YAOWEN-JIAOZI 咬嚼字 2003 年第 1 上海文化出版社
卷苜曲臂 本发廊 招收 白头应聘 郭炜·文 4 麦荣邦·画 路过一发廊,只见门口写着一则招聘广告:本发廊招收洗头 公。这家发廊为何专招“洗头公”呢?莫非是“洗头工”吧。事涉商业 机密,不敢多问。 1-1
目 录 …郭 炜 场人 白头应聘 麦荣邦(1) “续貂”两则…胡明扬(4) 咬文嚼字 从“撞”到“羞” ……李路蕾(6) 2003年1月1日出版 沈万三生前有沈厅吗…金文明(8) 第1期 读余秋雨散文札记之三 (总第97期) 陕西状元知多少…曾 史(10) 司马迁受“幽闭”?…鲁 萍(12) 主管:上海市新阳出版局 主办:上海文化出版社 说“捣浆糊”的“捣”…魏 雨(13) 编辑:(咬文曹字》杂志杜 “本案”小议…陈 静(15) E-maik yaowenjiaozi@sina com 电话:021-64330669 美丽的“香格里拉”…陈 晨(16) 传真:021-64330669 邮购电话:021-64372608-291 地址:上海市绍兴路74号 最难忘的一句新诗 6…(18) 螂政编码:200020 心中的“天平”…袁 诹(18) 发行:上海市报刊发行局 我爱“黑眼睛” …若木(19) 订阅处:全回各地邮局 “达达的马蹄”…秦玉兰(20) 国内代号:4-641 I5SN1009-2390 美丽的天亡 …官玺(21) CN31-1801/H 永远善良 …丁蝉婵(22) 电脑排版: …朱丽(22) 上海艺文激光电脑排版厂 “别处”的魅力 印到:上海中华印刷有限公司 心中的“难石” *…李大新(23) 广告业务: 外婆和妈妈 …吴红厦(24) 上海文艺广告传播中心 电话:021-64431400 广告经营许可证:沪工商广字 说“刺”谈“剌” …潭人(25) 3101034000029号 “羊蝎子”为何物 …安鸿逵(26) 定价:2.00元 “差胜”应作何解…张若牧(27) 1-2
“剪烛西窗”? …刘佳莹(28) “多”还是“少 陈章(28) 太阳“陨落”? …隋世杰(28) 针 十万人超世界记录?…谢礼波(29) 顾问张斌濮之珍 耶稣有几个门徒 言(29) 主墉郝铭鉴 见 “貂禅”和“荆柯” 程翠仙(29) 编委李玲璞何伟渔 “红娘”何曾嫁“李岩” 兰军(30) 陈必祥金文明 血 “乱窜”岂能乱用 000.0... 张广藩(30) “二八妙龄”? 姚以思 村 友(30) 特约编委 有此 时间基点的错位…苏培成(31) 汪惠迪(中国香港) “泰山”三说 …凌大(33) 田小琳(中国香港) 说 倒贴“福”字的由来… 张国学(35) 林国安(马来西亚) 吴英成(新加坡) 省略号前后的点号如何处理? …(36) 百 纯属多余…赵 乙(36) 责任编辑 韩秀凤 家 不要舍本求末…钱 朝(37) 发稿编辑 黄安靖 会 问号、叹号不可或缺 …宏 波(38) 封面设计 官超 诊 特殊语气特殊处理 …周其五(39) 特约校读 话说例外…吴 王瑞样 柳(40) 陈以鸿 孔子卒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封常曦(42) 《辞海》中的黄浦江…信 男(44) 洪承畴“偷吃饼干”?…石斯仁(45) 向你 长风破浪会有时 挑战 出版改革座谈会侧记(试卷)…(46) 落款雅趣 …马仲全(7) 语 绝妙的数字诗…朱铭(11) 陈寅恪巧作“防空联”…周德茂(26) 讽贪官联…王国锋(34) 1-3
阔林漫齿 888 “续 两 胡明扬 20世纪70年代北京一家报纸收 果发表在《语文建设》1990年第1期。 到一篇稿件,作者在末尾附言“拙作 我们问过不少调查对象:“为什么叫 似未完,请编辑代为狗尾续貂”,编 “欣大山'?什么意思?”他们不约而 辑看了真是啼笑皆非。稿子当然没 同地回答说:“就那么东一榔头、西 法采用,而这“附言”一时传为笑话。 一棒槌瞎砍呗!”所以他们都写成 我读了《咬文嚼字》有些话想说,因 “欣大山”。198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为看到里面的文章虽然很短,但却 的陈刚先生编的《北京方言词典》 能以小见大,别具慧眼,笔者自惭浅 144页就收了“砍大山”,注为:“高谈 陋,所以只能算作狗尾续貂。 阁论(带有吹牛意味)。” 大概在1990年前后,《北京晚 “砍大山”还是“侃大山”? 报》也登载了有关北京土话“欧大 《咬文嚼字2001年11期25页有 山”的小文章,不久有人在该报的 一篇金文明先生的文章《说“佩”》, “百家言”栏目发表文章,说“秋大 文中说到:“最近十多年来,‘佩'字 山”的“砍”,本字应该是“侃”,还举 除了形容词义外,又出现了新的动 了元曲的例子作为书证,可是元曲 词意义:闲谈,闲扯。”我在这里提供 上的“调侃”指的是“用言语戏弄、嘲 一点背情况。“砍大山”是北京土 弄”的意思,跟“瞎扯”不是一个意 话,也是上世纪70-80年代北京青 思。这位作者更没有提供任何其他 少年中间的流行语。1988年我和我 证据来证明“佩”是“砍大山”的“秋 的一个研究生对北京青少年(14~ 的本字。可是,因为这位作者是一位 25岁)流行语作过一次调查,调查结 颇有影响的文化人,虽然他的文章 1一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