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我装示衷心的感谢。 承蒙政治科学院、《美国政治科学评论》、美国国际法协会、《政 治评论》等机构和刊物同意使用其以前发表的资料,谨此志谢。 汉斯·J·摩根索 于伊利诺伊州,芝加哥 18
第一版前言 本书是根据1943年以来,我在芝加哥大学所作的国际政治学 演讲编写而成的。它所阐述的,虽是国际关系课程的传统内容; 但却特别强调国际法、国际组织和外交史等方面的基本问题。 我对我的学生们表示深切的谢意。他们热烈的课程讨论,有 助于使我本人对书中所探讨的某些问题的想法,得到进一步的明 确。我的一些学生为了使本书得以出版,曾作出了特殊的努力,在 此我必须提到几位。玛丽·简·本尼迪茨小姐把我于1946年冬季 学期所讲的和课堂里的讨论都作了速记。由于她的明智的和艰苦 的劳动,这些演讲才有了唯一的文字记录。倘若没有这份记录, 本书是无法在一年稍多的时间内脱稿的。艾尔弗雷德·霍茨先生 在本书撰写的最初阶段,曾出色地帮助我进行研究工作。然而, 协助我的主要重担,却落在肯尼思·W·汤普森先生的肩上;他在 任务中显示了卓越的才千和非凡的事业心。本书地图的初稿系查 尔斯·R·琼斯先生绘制,图表则由约翰·霍顿先生画成。 我对伦纳德·D·怀特教授表示深切的谢意。他作为芝加哥 大学政治学系主任,曾给我一切可能的帮助;他的体谅大大地推 动了我的工作。圣母玛利亚大学的沃尔德马·古里安教授、芝加 哥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爱德华·A·希尔斯教授都曾阅过 原稿,并提出了建议和批评,使我获益匪浅。我的许多同事也曾就 某些专门问题向我提出意见。本书的书名倘有堪以赞许之处,则 应归功于查尔斯·M·哈丁教授,因为我是根据他的建议而选用 了这个书名的。芝加哥大学的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为本书的撰写 13
工作提供了慷概的财政资助,该委员会的许多工作人员也曾大力 赞助在此,谨对上述所有人员的帮助一并表示谢意。 《美国国际法杂志》、《哥伦比亚法律评论》、《伦理学》、《政治评 论》、芝加哥大学出版社、《耶鲁法律杂志》等出版社和刊物,概然应 允本书引用以前所发表的材料,特此志谢。 汉斯·丁·靡根索 于伊利诺伊州,芝加哥 14 niw
第一部分 国际政治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章 国际改治的现实主义学派 本书的宗旨在于提出一种国际政治理论。判断这种理论是否 正确的标准,不应当是“先验”的或抽象的,而应当是注重经验和 注重实效的。换言之,·对这种理论不应用某种先入为主的抽象原 则,或与现实无关的概念来进行判断,而应根据其目的来判断,也 就是说,将大量错综复杂的现象理出头绪,探明含意;不然,这种 复杂的现象仍将显得互不联系,难以理解。这种理论必须通过经 验和逻辑的双重检验:实际的事物与这种理论为之所作的解释是 否相符,这种理论所得出的结论同事物的前提是否有逻辑上的必 然性?简言之,这种理论是否始终符合事实并立于不败之地? 这种理论提出的问题与一切政治学的特点都有关系。现代政 治思想史就是两种学派的斗争史,它们的根本分歧就在于对人 类、社会、政治的特点的看法不同。一派认为,根据某些普遍有效 的抽象原则,可以随时随地实现合乎理性与道德的政治秩序。它 认定人性本质上是善良的,具有无限的可以接受教化的性质,它 指责社会秩序所以不能达到合乎理性的标谁,应归咎于人们缺乏 知识和理解力,社会体制逐渐过时,某些孤立的个人或集团的堕 落。,它相信以教育和改革以及间或使用武力来纠正上述缺陷。 另一派相信,当今世界从理性的观点来看虽有弊病,但它却 是人性中固有的力量所造成的结果。如要改良世界,就必须顺应 这些力量,而不是与之对抗。从内在性来讲,当今世界是一个包含 着各种互相对立的利益,各种利益又彼此冲突的世界,道德谁则 15
从来不能完全实现:不同的利益永远只能暂时妥协,彼此的冲突永 远只能勉强解决,所以,道德准则充其量只能近于实现。因此,这种 学派认为一种互相制约与均衡的体系,是适用于所有多元社会的 普遍原则。它援引历史先例而不是抽象原则来说明道理。它的目 标是实现弊端较少的社会,而不是要达到十全十美的境界。 这种在理论上对于实际的人性、实际的历史过程所表示的关 注,为本书所阐述的理论羸得了现实主义的名称。那么,政治现实 主义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呢?本书不想系统地阐述政治现实主义的 哲学思想,只要举出六项时常被人误解的基本原理,也就足以说 明问题了。 第一节政治现实主义的六项原理 一、政治现实主义认为,政治与整个社会相同,是受来源于 人性的客观规律的支配的。为了改良社会,首先必须理解社会赖 以存在的规律。这些规律的作用不受我们的爱憎的影响,人们只 有冒失败的危险,才能对它挑战。 由于相信政治规律的客观性,现实主义也就必然相信有可能 创立一种合乎理性的理论来反映这些客观规律,且不论它所反映 的是多么不完整多么片面。因此,现实主义也相信有可能在政治 中区分真理与见解一区分客观上和理性上是正确的而且有事实 作证有道理阐明的东西,和脱离客观事实,充满偏见和幻想而仅 是主观判断的东西。 政治规律植根于人性。而关于人性,则自从中国、印度和希腊 的古典哲学家努力寻找这些规律以至于今,也没有变。因此,在政 治理论中,新颖未必是优点,古老也未必是缺陷。一种政治理论(如 果真有这种政治理论的话),只要人们从未听到过,便往往会引起 一种推测,而不认为它言之成理。反之,如果一种政治趣论是几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