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版序言 本书以前各版曾在两个方面进行了修订,使内容适应现时代 并完善其概念和理论,本版在这两方面的修改则更为广泛。自从 1967年第四版问世以来,国际政治发生的变化,比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束以来的任何时期都更重要。西方明确承认欧洲领土的现状, 从而使冷战得以告终。意识形态的倾向曾经一度成为超级大国外 交政策的特点,现在这种情况虽然没有完全消失,但却肯定地减 轻了。中国已经作为潜在的第三个超级大国登上世界舞台。日本 和西德正在寻求如何在世界政治中扮演独立的角色。越南战争严 重地影响了美国的实力。联合国在继续衰落。这些大事虽然对本 书阐述的概念和理论的正确性没有任何影响;但要将概念和理论 应用于实际时,则对上述大事仍须加以考虑。 除了根据新的政治事件所作的修订,由于作者继续思考基本 的政治理论,因而也大大增加了关于对权力的讨论的篇幅,主要是 提出了种种差别,从而令人注意到政治权力在当代的各种表现。 越南战争的经验促使作者更广泛地分析了政治预见,同时也系统 地强调了在执行外交政策中的不合理因素。 有人劝我展开论战,批驳对国际政治进行学术研究所用的那 些流行方法,我仍然未予采纳。至于理由,请阅第四版序言。关于 拙著,除了第四版序言所列几种以外,请参阅《真理与权力》(纽约, 普雷格公司,1970年)第23期。现在评论文章已经逐渐增多,我想 举出以下几篇予以推荐:克里斯琴·贝著《政治与伪政治:评某些 行为主义文章》,载《美国政治科学评论》第59卷第1期(1965年3 2
月),39等页;赫德利·布尔著《国际理论:传统的治学方法一例》, 载《世界政治》第18卷(1966年)361一377页;戴维·伊斯顿著《政治 学的新革命》,载《美国政治科学评论》第63卷(1969年)1051等页, 索尔·弗里德伦德尔著《国际关系的预测》,收入《未来:预测的研 究》一书,贝特朗·德儒弗内尔编,第2卷(日内瓦,德罗茨公司, 965年);C·W·哈林顿著《致编者函》,载《美国政治科学评论》 第60卷(1966年),998页;约翰·H·赫茨著《国际关系研究中的相 干与不相干问题》,载《政治形态》第4卷第1期(1971年秋)25一27 页:查尔斯·A·麦科伊和约翰·普莱福德合著《与政治无关的政 治学:评行为主义》(纽约,克罗韦尔公司,1967年);罗伯特·斯特 劳斯-赫贝著《致编者函》,载《美国政治科学评论》第60卷(1966年) 1001一1004页;弗雷德里克·L·舒曼著《致编者函》,载《美国政 治科学评论》第61卷(1967年)149页;马丁·怀特著《为什么没有国 际理论?》,收集在《外交调查》一书中,赫伯特·巴特菲尔德和马 丁·怀特合编(坎布里奇,哈佛大学出版社,1966年)。 汉斯·J·摩根索 于纽约州,纽约 3
第四版序言 本版的任务与第二、三版相同:使本书内容适应现时代而完善 其中的概念和理论。关于事实方面的修订,主要任务是改写联合 国一章,一则鉴于联合国近年的衰落:二则由于联合国宪章的修 订,改变了安理会和经社理事会的组成、选举与投票办法。为了完 善概念和理论,在有关帝国主义、国家威望、核战争、联盟等各节 中补充了充实的内容。关于军备控制(与裁减军备有所区别),单 独分出了一节加以叙述。对本书试图进行严格批评的人虽然为数 极少,但我却一如既往,从中获益匪浅。肯尼思·E·博尔丁的 评论(载《冲突问题杂志》1964年3月第8卷第1期)对我尤有教 益。 显然,我对国际政治的论说方法同学术界目前盛行的方法(一 般地说如行为主义、系统分析、策对论、模拟试验、方法论等)是大 相径庭的,所以有时人们问我,为什么不申述我的正确立场,批 驳学术界目前广泛流行的倾向。我无意采取这种做法,因为根据 历史的和我个人的经验,我知道学术争论一股并不能加强理论根 据,而情况也不会有大的改进。一种理论是否能够成立,其决定 因素是,关于那些值得我们认识和理解的事物,是否加深了我们 的认识和理解。判断一种理论的优劣应当根据它产生的结果,而 不是根据它在认识论上的矫饰和方法论上的花样翻新。亨利·布 瓦卡雷曾提到有的学科是“方法颇多,结果极少”,这就正确地指出 了方法翻新与实际成果之间通常存在的颠倒关系。近年来我所读 过的文章和听到的议论,都不能使我放弃我的信念:从理论上理 4
解国际政治,只是在相对狭窄的范围内才有可能。目前人们试图 对国际政治理论进行极其合理的解释,其结果很可能像十七世纪 以来的人们所做的尝试一样,是徒劳无益的。这些企图违背了他 们所研究的实际世界的特点,很可能导致教条主义,耶为了使理 论能够自圆其说而曲解现实。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曾毫不掩 饰地感喟:“每年,如果不是每天,我们都要对一些以一知半解作为 基础的预言押下赌注,以便求得解脱。”在我看来,对此,谁也无法 躲避。 关于我对一般社会科学、特别是对政治科学的哲学思想,请 见拙著《科学的人与强权政治》(芝加哥,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46 年,菲尼克斯版,1965年),《二十世纪的政治》第1卷:《民主政治 的衰落》(芝加哥,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62年)第一、二部分。读 者倘若有意阅读全面地、精辟地阐述我的立场的文章,请阅索 尔·弗里德伦德尔著《国际关系的预测》,收编在《未来:预测的研 究》一书中,贝特朗·德儒弗内尔编,第2卷(日内瓦,德罗茨公 司,1965年);一般评论,请阅克里斯琴·贝所著《政治与伪政治: 评某些行为主义文章》,载《美国政治科学评论》第59卷第1期 (1965年3月),39等页。 本版撰写过程中曾得到杰奎琳·柯利和理查德·夏尔夫的帮 助,谨致谢意。 汉斯·J·摩根索 于伊利诺伊州,芝加哥 5
第三版序言 五年前,修订出版了本书的第二版,嗣后又继续修订而成为现 在的第三版。这种修订对于作者和读者都是有益的。不断地修订 之所以是本书的需要,是要强调其理论的基本原则之一,该基本原 则存在于本书的第一章中,它开宗明义提出了一个坚定的信 念:凡属政治问题,都有一个客观的、普遍而正确的真理;这个真 理是人们的理智所能理解的,它既来源于历史各个阶段不断变化 的现实,又能解释这种现实。政治真理,就它的实际表现和服务的 目的来看,都是它那时代的产物。在十八、十九世纪,多国称霸,权 势大体均衡,国与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同二十世纪中叶两极之间的 权势,尽管基本原理相同,但看来仍有差异。探讨十八、十九世纪英 国所持的权势均衡的性质,乃是解释显而易见的事情,也就可对人 们根据若干世纪的政治经验已经了解的事情,给予明确的阐述 了。但是要把权势均衡作为二十世纪三十、四十年代美国国际政策 的持久不变因素来讨论,则要揭示一个真理,对于这个真理,几乎 无人怀疑其存在;但大多数人却认为它纯粹是异端,是一种县花一 现早已过时的邪说。 从第二版脱稿以来,政治环境发生了变化。根据这些变化来检 验本书在国际政治方面提出的理论,我感到有必要在无损于假设、 原则和理论结构的情况下,对某些重点,分别略略充实一些内容。 关于权力,人们先是估计过低,简直完全加以漠视,如今却又把 权力和物质力量,尤其是一种军事性质的物质力量相提并论。针对 对权力这东西的基本因素的误解,我比以前更加强调了权力的非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