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向细菌培养基中加入氯霉素时,可以使细 菌质粒的拷贝数得到扩增,试分析其原理? pMB1质粒的复制并不需要质粒编码的功能蛋白,而 是完全依靠宿主提供的半衰期较长的酶(DNA聚合 酶I,DNA聚合酶II),依赖于DNA的RNA聚合 酶,以及宿主基因dnaB、dnaC、dnaD和danZ的产 物。因此,即使存在抑制蛋白质合成并阻断细菌染色 体复制的氯霉素或壮观霉素等抗生素时,带有pMB1 (或CoE1)复制子的质粒将继续复制,最后每个细 胞中可积聚2~3千个质粒
当向细菌培养基中加入氯霉素时,可以使细 菌质粒的拷贝数得到扩增,试分析其原理? n pMB1 质粒的复制并不需要质粒编码的功能蛋白,而 是完全依靠宿主提供的半衰期较长的酶(DNA 聚合 酶Ⅰ, DNA 聚合酶Ⅲ),依赖于 DNA 的 RNA 聚合 酶,以及宿主基因 dnaB 、dnaC 、dnaD 和 danZ 的产 物。因此,即使存在抑制蛋白质合成并阻断细菌染色 体复制的氯霉素或壮观霉素等抗生素时,带有 pMB1 (或 ColE1)复制子的质粒将继续复制,最后每个细 胞中可积聚 2~3 千个质粒
pMB1或(ColE1)复制子的plasmid是如何 复制的,其调节机制如何? 复制方式:在复制时,首先合成前RNAⅡ,即前引物, 并与DNA形成杂交体;而后RnaseH切割前RNAIⅡ, 使之成为成熟的RNAⅡ,并形成三叶草二级结构。该 引物引导质粒的复制。调节机制:形成的RNAI可控 制RNAIⅡ形成二级结构,同时Rop增强RNAI的作用, 从而控制质粒的拷贝数。削弱RNAI和RNAIⅡ之间相 互作用的突变,将增加带有pMB1或(ColE1)复制子 的拷贝数
pMB1 或(ColE1)复制子的 plasmid 是如何 复制的,其调节机制如何? n 复制方式:在复制时,首先合成前 RNAⅡ ,即前引物, 并与 DNA 形成杂交体;而后 RnaseH 切割前 RNAⅡ, 使之成为成熟的 RNAⅡ ,并形成三叶草二级结构。该 引物引导质粒的复制。调节机制:形成的 RNAⅠ 可控 制 RNAⅡ 形成二级结构,同时 Rop 增强 RNAⅠ 的作用, 从而控制质粒的拷贝数。削弱 RNAⅠ 和 RNAⅡ 之间相 互作用的突变,将增加带有 pMB1 或(ColE1)复制子 的拷贝数
质粒的自主复制性:拷贝数的控制机制一质粒DNA复制启动控制 控制复制引物与模板的结合 RNA II 复制方向 111 3 51 51 3 RNAI rop E.coli ColE1 plasmid Rop RNAII:正向调节的一种RNA,启动DNA的复制 RNAI:负向调节的一种RNA,与RNAIⅡ结合阻碍其与起始 区结合。 Rop蛋白:增强RNAI的作用,控制质粒的拷贝数。 复制起始区:ori
RNAⅡ:正向调节的一种RNA,启动DNA的复制 RNAI:负向调节的一种RNA,与RNAⅡ结合阻碍其与起始 区结合。 Rop蛋白:增强RNAI的作用,控制质粒的拷贝数。 复制起始区:ori
,第一个作为重组DNA载体的质粒是() A、pBR322 B、ColEl C、pSCI01 D、pUCI8 c
n 第一个作为重组DNA载体的质粒是( ) A、pBR322 B、ColEl C、pSCl01 D、pUCl8 c
同一种质粒DNA,以三种不同的形式存在, 电泳时,它们的迁移速率是:() A、OCDNA>SCDNA>LDNA B、SCDNA>LDNA>OCDNA C、LDNA>OCDNA>SCDNA D、SCDNA>OCDNA>LDNA B
n 同一种质粒DNA,以三种不同的形式存在, 电泳时,它们的迁移速率是:( ) A、OCDNA>SCDNA>LDNA B、SCDNA>LDNA>OCDNA C、LDNA>OCDNA>SCDNA D、SCDNA>OCDNA>LDN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