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基础整合与综合运用(20分) 1.同学们 xing zhi ang ran地观看着gur1 qf miao的流星雨,一边聆听仇老师讲 解星宿的知识。(4分) 田田田 ① ②给加点字注音,仇 宿 2.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云龙浑身透出一股粗犷自信的气质,虽是粗布土军装,但站在军装笔挺的晋军将 领中,仍给人鹤立鸡群之感。 B.由于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大量的垃圾食品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C.这样美好的天气,同学们来到邻水大峡谷,在大自然中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D.曲靖自然资源丰富,投资环境宽松,许多外地客商针锋相对地前来投资兴业。 3.根据文段内容,选择短语填空(只填序号)。(4分) 有人说,宽容是一种润滑剂 宽容是一种镇定剂, 宽容是一束阳光, 宽容是一座桥梁, ①可消融彼此间的猜疑积雪②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 ③可将彼此间的心灵沟通④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恪守平静 4、用名言警句填空(3分) 生命是什么? 生命就是范仲淹 的远大抱负 生命就是文天祥“ ”的浩然正气; 生命就是龚自珍“ ”的献身精神。 5.根据提示默写填空。(每空1分,共6分。若添字、漏字,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1)诗是写意的画,如杜牧《泊秦淮》中“ ”的那抹轻烟 淡月;诗是令人荡气回肠的歌,如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志以寄之》中 ”壮志难酬的感慨 (2)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诗人以春花喻冬雪,构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 动人,其名句是 第1页共8页整理排版:何德耀手机:15915265030QQ:408016381
第 1 页 共 8 页 整理排版:何德耀 手机:15915265030 QQ:408016381 学校 班级 座号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2009 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一、基础整合与综合运用(20 分) 1.同学们 xìng zhì àng rán 地观看着 guī lì qí miào 的流星雨,一边聆听仇老师讲 解星宿的知识。(4 分) 2. ①根据拼音书写汉字。 ②给加点字注音, 仇. 宿. 2. 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李云龙浑身透出一股粗犷自信的气质,虽是粗布土军装,但站在军装笔挺的晋军将 领中,仍给人鹤立鸡群 ....之感。 B. 由于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大量的垃圾食品厂雨后春笋 ....般地冒出来了。 C. 这样美好的天气,同学们来到邻水大峡谷,在大自然中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 D. 曲靖自然资源丰富,投资环境宽松,许多外地客商针锋相对 ....地前来投资兴业。 3.根据文段内容,选择短语填空(只填序号)。(4 分) 有人说,宽容是一种润滑剂, ;宽容是一种镇定剂, ; 宽容是一束阳光, ; 宽容是一座桥梁, 。 ①可消融彼此间的猜疑积雪 ②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 ③可将彼此间的心灵沟通 ④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恪守平静 4、用名言警句填空(3 分) 生命是什么? 生命就是范仲淹“ , ”的远大抱负; 生命就是文天祥“ , ”的浩然正气; 生命就是龚自珍“ , ”的献身精神。 5.根据提示默写填空。(每空 1 分,共 6 分。若添字、漏字,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1) 诗是写意的画,如杜牧《泊秦淮》中“ ”的那抹轻烟 淡月;诗是令人荡气回肠的歌,如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志以寄之》中 “ ”壮志难酬的感慨。 (2)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3)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诗人以春花喻冬雪,构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 动人,其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31分) 蒋氏大戚,汪然 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 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 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 而转徙,饿渴而顿 慧考悬车哥先四德:耗免蝴尔与相得之与①题东西其卖 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 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 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H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 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非死则徙尔( )(2)弛然而卧( (3)君将哀而生之乎(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7、选出“而”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恂恂而起B、黑质而白章C、弛然而卧D、熙熙而乐 8、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则久已病矣病入膏肓 又安敢毒耶肃清流毒 以尽吾齿唇寒齿亡 殚其地之出殚精竭虑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 10、文中蒋氏的自诉,主要用捕蛇的“利”与赋敛的“不幸”对比,反衬出赋敛之毒,下列 各项中,不属于这种对比的一项是( )(3分) A、悍吏的蛮横与乡邻的骇然不宁。 乡邻的“非死则徙”与蒋氏的“以捕蛇独存 C、蒋氏的“一岁之犯死者二”与乡邻的“旦旦有是 D、蒋氏的“弛然而卧”与乡邻的“虽鸡狗不得宁焉"。 (二)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 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 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 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 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6分) (1)鱼,我所欲也 第2页共8页整理排版:何德耀手机:15915265030QQ:408016381
第 2 页 共 8 页 整理排版:何德耀 手机:15915265030 QQ:408016381 二、文言文阅读(31 分) (一)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 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饿渴而顿 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 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 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 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 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 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 (1)非死则徙尔..( ) (2)弛然..而卧( ) (3)君将哀而生.之乎( )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 7、选出“而”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 分) A、恂恂而起 B、黑质而白章 C、弛然而卧 D、熙熙而乐 8、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则久已病.矣 病.入膏肓 B、又安敢毒.耶 肃清流毒. C、以尽吾齿. 唇寒齿.亡 D、殚.其地之出 殚.精竭虑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 分) (1)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 10、文中蒋氏的自诉,主要用捕蛇的“利”与赋敛的“不幸”对比,反衬出赋敛之毒,下列 各项中,不属于这种对比的一项是( )(3 分) A、悍吏的蛮横与乡邻的骇然不宁。 B、乡邻的“非死则徙”与蒋氏的“以捕蛇独存”。 C、蒋氏的“一岁之犯死者二”与乡邻的“旦旦有是”。 D、蒋氏的“弛然而卧”与乡邻的“虽鸡狗不得宁焉”。 (二)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 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 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 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 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6 分) (1)鱼,我所欲也
译文: (2)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译文: 12、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源自自文第一段,这个成语是 (2分) 3、简要概括作者在第二段中阐述的观点(4分) 答: 三、阅读(39分) )(14分) 学校请了一位名师给我们班上一节课。第二天早上8点整,名师准时出现在教室里。他三十 来岁,人长得清清瘦瘦,个子也不高,完全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高大英俊的形象。 开课后,名师先来了一段开场白:“同学们,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等 会儿,我讲课的时候,如果我讲得不对的地方,只管提,我这个人脸皮厚,大家不要担心我找不到 地缝去钻。有什么问题想提问,可以随时举手,我的话也不是金口玉言,打断了也不用赔钱。如果 你觉得我讲得不够好,可以看点儿闲书,也可以打瞌睡。不过我要提醒大家,尽量不要交头接耳, 以免吵醒那些打瞌睡的同学。废话完了,言归正传.…. 我在心中给这位名师的亮相打起了分,但分数不高。老师在学生面前就该树立起师威,怎么 能这样嘻嘻哈哈呢? 名师没有带教案,手里只捏着支粉笔,却把课讲得言辞活泼,生动有趣,章法分明。讲课 间隙,还不时地穿插些互动游戏,让我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气氛极为活跃, 始终没有出现看闲书和睡觉的现象 临近下课的时候,名师又别出心裁点了几名学生,让他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被点的学生都 很兴奋,先报自己的名字,再讲收获的一二三。点到王旃的时候,出了一点儿意外。王旃没有老老 实实报自己的名字,而是兀自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下了“王旃”两个字,然后一脸坏坏的笑望着 第3页共8页整理排版:何德耀手机:15915265030QQ:408016381
第 3 页 共 8 页 整理排版:何德耀 手机:15915265030 QQ:408016381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源自自文第一段,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2 分) 13、简要概括作者在第二段中阐述的观点(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39 分) (一)(14 分) 学校请了一位名师给我们班上一节课。第二天早上 8 点整,名师准时出现在教室里。他三十 来岁,人长得清清瘦瘦,个子也不高,完全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高大英俊的形象。 开课后,名师先来了一段开场白:“同学们,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等 会儿,我讲课的时候,如果我讲得不对的地方,只管提,我这个人脸皮厚,大家不要担心我找不到 地缝去钻。有什么问题想提问,可以随时举手,我的话也不是金口玉言,打断了也不用赔钱。如果 你觉得我讲得不够好,可以看点儿闲书,也可以打瞌睡。不过我要提醒大家,尽量不要交头接耳, 以免吵醒那些打瞌睡的同学。废话完了,言归正传……” 我在心中给这位名师的亮相打起了分,但分数不高。老师在学生面前就该树立起师威,怎么 能这样嘻嘻哈哈呢? 名师没有带教案,手里只捏着一支粉笔,却把课讲得言辞活泼,生动有趣,章法分明。讲课 间隙,还不时地穿插些互动游戏,让我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气氛极为活跃, 始终没有出现看闲书和睡觉的现象。 临近下课的时候,名师又别出心裁点了几名学生,让他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被点的学生都 很兴奋,先报自己的名字,再讲收获的一二三。点到王旃的时候,出了一点儿意外。王旃没有老老 实实报自己的名字,而是兀自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下了“王旃”两个字,然后一脸坏坏的笑望着
名师,说:“老师,这就是我的名字。” 王旃是班上最调皮的学生,也不知道他的爸爸从汉语大词典的哪个旮旯里翻出了这么一个 字,有好几次王旃就是用这种办法,让不少初上讲台的老师下不了台。这道难题我们的班主任也碰 过,不过他没让王旃得逞,因为这一损招,班主任让他在教室后面站了整整一堂课。 现在轮到这位倒霉的名师了。名师看看黑板上的字,又看看王旃,温和地说:“比脑筋急转 弯还难呢。不过我也要行使一下我的权利,哪位同学愿意帮我念-下? 没有人搭腔,大家都屏息静气。 好…….”名师转向王旃说,“这位同学,你的名字起得不错。不过老师很惭愧,这个字我也 不认识,你能告诉我吗?” 名师的回答让王旃一愣,也让班上的同学和听课的老师一愣。迟疑了一下,王旃回答:“王 旃(zhan)旃的意思是红色的曲柄旗。” 嗯,寓意不错。”名师伸出了拇指,“谢谢你今天教了我一个字,你便是我的一字之师了。” 说完,名师低下头向王旃鞠了一躬。 这大大出乎王旃的意料,也出乎我们的意料。片刻的宁静之后,教室里响起了潮水般的掌声。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6年第12期,文字有改动) 14.下面对文章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本文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 B.对于王旃的恶作剧,“名师”没有训斥,反而拜他为一字之师,体现了“名师 谦逊为怀的做人态度。 C.潮水般的掌声是对“名师”课堂教学成功的充分肯定。 D.不认得“旃”字是“名师”这节课的败笔 15.当“名师”请同学念一下“旃”字时,结果是“没有人搭腔,大家都屏息静气”。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第4页共8页整理排版:何德耀手机:15915265030QQ:408016381
第 4 页 共 8 页 整理排版:何德耀 手机:15915265030 QQ:408016381 名师,说:“老师,这就是我的名字。” 王旃是班上最调皮的学生,也不知道他的爸爸从汉语大词典的哪个旮旯里翻出了这么一个 字,有好几次王旃就是用这种办法,让不少初上讲台的老师下不了台。这道难题我们的班主任也碰 过,不过他没让王旃得逞,因为这一损招,班主任让他在教室后面站了整整一堂课。 现在轮到这位倒霉的名师了。名师看看黑板上的字,又看看王旃,温和地说:“比脑筋急转 弯还难呢。不过我也要行使一下我的权利,哪位同学愿意帮我念一下?” 没有人搭腔,大家都屏息静气。 “好……”名师转向王旃说,“这位同学,你的名字起得不错。不过老师很惭愧,这个字我也 不认识,你能告诉我吗?” 名师的回答让王旃一愣,也让班上的同学和听课的老师一愣。迟疑了一下,王旃回答:“王 旃(zhān)。旃的意思是红色的曲柄旗。” “嗯,寓意不错。”名师伸出了拇指,“谢谢你今天教了我一个字,你便是我的一字之师了。” 说完,名师低下头向王旃鞠了一躬。 这大大出乎王旃的意料,也出乎我们的意料。片刻的宁静之后,教室里响起了潮水般的掌声。 (选自《小小说》选刊 2006 年第 12 期,文字有改动) 14.下面对文章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 B.对于王旃的恶作剧,“名师”没有训斥,反而拜他为一字之师,体现了“名师” 谦逊为怀的做人态度。 C.潮水般的掌声是对“名师”课堂教学成功的充分肯定。 D.不认得“旃”字是“名师”这节课的败笔。 15.当“名师”请同学念一下“旃”字时,结果是“没有人搭腔,大家都屏息静气”。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 分)
16.你觉得文中这位“名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3分) 17.文中“名师”这种对待学问的态度对你有什么启发?(4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题。(10分) 生命与气候作者:林道之 你能想到吗?千百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界与植物界的斗 争所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则吸进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氧化碳为温 室气体。因此可以得岀结论∶动物能使地球升温,而植物则使地球降温。如果哪-方占上风 那么地球就会面临温室效应或又一次严寒期。 五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地球被各种各样的生物占领着。当时的土壤中到处 都是把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的切肢动物,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20倍,当时的 气候极其温暖。 但是,植物很快进行了反击。化石显示,4.5亿年前,含有木质素的植物首次出现木质素使 细胞壁坚硬,这样植物就得以长大,地球上岀现了第一批树木。随着全球的植物空前大量生长 毫无约束的光合作用使植物从空气中吸取着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含量大大减少,而不能吸收 木质素的、饥饿的节肢动物对此无能为力-地球进入了严寒期。 动物再次通过进一步进化进行了回击。当时的主角是白蚁和恐龙,它们学会了如何食用木 质素,如何繁荣昌盛。它们粗重的呼吸及对植被的破坏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3 倍,地球大部分地区酷热潮湿,又恢复了温室效应 然而植物并没有被消灭。在6500万年前恐龙因为小行星的碰撞或其他灾难而彻底水失后, 第5页共8页整理排版:何德耀手机:15915265030QQ:408016381
第 5 页 共 8 页 整理排版:何德耀 手机:15915265030 QQ:408016381 16.你觉得文中这位“名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3 分) 17.文中“名师”这种对待学问的态度对你有什么启发?(4 分) (二)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6-19 题。(10 分) 生命与气候 作者:林道之 你能想到吗?千百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界与植物界的斗 争所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则吸进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氧化碳为温 室气体。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动物能使地球升温,而植物则使地球降温。如果哪一方占上风, 那么地球就会面临温室效应或又一次严寒期。 五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地球被各种各样的生物占领着。当时的土壤中到处 都是把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的切肢动物,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 20 倍,当时的 气候极其温暖。 但是,植物很快进行了反击。化石显示,4.5 亿年前,含有木质素的植物首次出现木质素使 细胞壁坚硬,这样植物就得以长大,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批树木。随着全球的植物空前大量生长, 毫无约束的光合作用使植物从空气中吸取着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含量大大减少,而不能吸收 木质素的、饥饿的节肢动物对此无能为力-地球进入了严寒期。 动物再次通过进一步进化进行了回击。当时的主角是白蚁和恐龙,它们学会了如何食用木 质素,如何繁荣昌盛。它们粗重的呼吸及对植被的破坏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 3 倍,地球大部分地区酷热潮湿,又恢复了温室效应。 然而植物并没有被消灭。在 6500 万年前恐龙因为小行星的碰撞或其他灾难而彻底水失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