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根据栽培季节分 1、正季节栽培(传统的主栽模式) 2、反季节栽培(与主栽模式相反的季节,地区差异很大)。 七)根据人为对栽培条件的控制程度及科技含量的高低可划分为: 1、园艺化栽培方式(劳动力密紧型); 作坊化栽培方式 3、工厂化栽培方式(技术密紧型)。 第二节生产工艺 、工艺流程: 菌种引进一 →扩繁 栽培种 选配方→配料→分装→灭菌—→冷却一→接菌←——无菌室准备 培养室准备 养菌 催蕾 结束—←第二潮菇←—一第一潮菇←一 出菇管理←建菇棚←出菇场地准备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工艺特点 第一阶段 1、选配方:原则:原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好 2、备原料:木屑:陈旧的好、但无霉变,麸、糠,新鲜的好; 3、配料:生料:加抑制剂、调P值(或半熟料) 熟料:正常配方 4、拌料、装袋:熟料:装袋 生料:畦栽、块栽或大袋栽 5、菌: 菌袋灭菌 (1)高压蒸汽灭菌:单层摆放,压力1.4-1.5kg/cm2,时间2-2.5小时; (2)常压蒸汽灭菌:单层摆放:100℃,8-12小时 堆大堆:100℃,60-72小时 蒸散料:顶气上料,100℃后计时,2小时; 发酵料:65℃→3天→翻堆→65℃→3天→翻堆→二次发酵(蒸汽灭菌); 6、接菌: (1)熟料栽培:(无菌操作) ①液体菌种 ②一点接菌:工厂化方式 ③两点式接菌或多点接菌:作坊化方式 (2)生料、半熟料栽培:开放式、全层、大接菌量 (早春或晚秋低温条件下才可使用,一年一季) 7、养菌 (1)熟料栽培:最适条件,一直到底 2)生料、半熟料栽培:低温养菌,往往还需供氧措施(刺孔)、(打包) 第二阶段 1、出菇室(棚)准备
16 (六)根据栽培季节分 1、 正季节栽培(传统的主栽模式); 2、反季节栽培(与主栽模式相反的季节,地区差异很大)。 (七)根据人为对栽培条件的控制程度及科技含量的高低可划分为: 1、 园艺化栽培方式(劳动力密紧型); 2、 作坊化栽培方式: 3、工厂化栽培方式(技术密紧型)。 第二节 生产工艺 一、工艺流程: 菌种引进——————→扩繁————→栽培种 ↓ 选配方→配料→分装→灭菌——→冷却—→接菌 ←—— 无菌室准备 ↓ 培养室准备———————→养菌——→催蕾 ↓ 结束---←第二潮菇←——第一潮菇←————— 出菇管理←建菇棚←出菇场地准备 ↓ ↓ 采收加工 采收加工 二、工艺特点: 第一阶段 1、 选配方:原则:原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好; 2、备原料:木屑:陈旧的好、但无霉变,麸、糠,新鲜的好; 3、配料:生料:加抑制剂、调 PH 值(或半熟料) 熟料:正常配方 4、拌料、装袋:熟料:装袋 生料:畦栽、块栽或大袋栽 5、 菌: 菌袋灭菌: (1)高压蒸汽灭菌:单层摆放,压力 1.4—1.5kg/cm2 ,时间 2—2.5 小时; (2)常压蒸汽灭菌:单层摆放: 100℃,8—12 小时; 堆大堆:100℃,60—72 小时; 蒸散料:顶气上料,100℃后计时,2 小时; 发酵料:65℃→3 天→翻堆→65℃→3 天→翻堆→二次发酵(蒸汽灭菌); 6、 接菌: (1)熟料栽培:(无菌操作) ① 液体菌种; ② 一点接菌:工厂化方式 ③两点式接菌或多点接菌:作坊化方式; (2)生料、半熟料栽培: 开放式、全层、大接菌量 (早春或晚秋低温条件下才可使用,一年一季) 7、 养菌: (1)熟料栽培:最适条件,一直到底 (2)生料、半熟料栽培: 低温养菌,往往还需供氧措施(刺孔)、(打包) 第二阶段: 1、出菇室(棚)准备:
要求:通风、透光,保温、保湿,二氧化碳浓度可调控。 场制:生料栽培:(1)段栽:(2)畦栽:养菌和出菇在同一场地,利用自然条件:水、温、光、 温差、通风等 场制:养菌和出菇不在同一场地,便于集中管理,提高厂房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因都在最佳条件下) 易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管理 催菇蕾: 催菇蕾:人为采取措施,促进原基迅速、整齐的分化的方法 (1)调节温度:拉大温差;降温 (2)调节光照:一般是加大光照强度 (3)加大湿度; (4)振动、加酸等 子实体生长管理:(促进高产优质 (1)香菇:催花(低温、低湿、大通风) (2)金针菇:长柄(暗光、不通风); (3)双孢:促白(黑暗) 4、采收、贮藏、加工 鲜销(1)远地(出口):5-6分成熟; (2)地(内销):7-8分成熟 干制:7—8分成熟 罐制:直径有要求,开伞度无大要求。 贮藏:真空冷藏 加工:干制、盐渍、罐装、蜜饯、膨化小食品 盐渍:原料处理→护色(0.1-0.%)→颈煮(杀青10%盐水)→分级→盐渍(菇盐比1/0.4) 调酸PH3.5(0.6-0.7%柠檬酸)→包装 罐装:脱盐→护色→调计→装罐→排气→封口→灭菌→检验→销售 5、第二潮菇 1)采收后停水5—7天(促进菌丝恢复),再催菇(方法同第一潮菇) (2)失水严重则需补水,也可补充营养液 金针:工厂化只采一茬 香菇:4-5茬 平菇:3茬 段木:香菇5-7年:木耳2-3年 袋栽木耳:只采一茬; 白灵菇:只采一茬 第六章香菇 第一节香菇产业动态与市场分析 概述 香菇又名香蕈、冬菇、花菇,是一种十分名贵的人工栽培食用菌。由于它滋味鲜美,菌肉肥厚,且 香味浓郁,口感纯正,营养丰富,又具有十分明显的医疗保健作用,因此多年来为各国消费者所喜爱 是国内外市场上最畅销的大宗人工栽培食用菌,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表1世界食用菌产量(单位:鲜重万吨)
17 要求:通风、透光,保温、保湿,二氧化碳浓度可调控。 一场制: 生料栽培:(1)段栽;(2)畦栽;养菌和出菇在同一场地,利用自然条件:水、温、光、 温差、通风等。 二场制:养菌和出菇不在同一场地,便于集中管理,提高厂房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因都在最佳条件下), 易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管理。 2、催菇蕾: 催菇蕾:人为采取措施,促进原基迅速、整齐的分化的方法。 (1)调节温度:拉大温差;降温 (2)调节光照:一般是加大光照强度 (3)加大湿度; (4) 振动、加酸等。 3、子实体生长管理:(促进高产优质) (1)香菇:催花(低温、低湿、大通风); (2)金针菇:长柄(暗光、不通风); (3)双孢:促白(黑暗) 4、采收、贮藏、加工 鲜销(1)远地(出口):5—6 分成熟; (2) 地(内销):7—8 分成熟; 干制:7—8 分成熟; 罐制:直径有要求,开伞度无大要求。 贮藏:真空冷藏。 加工:干制、盐渍、罐装、蜜饯、膨化小食品; 盐渍:原料处理→护色(0.1—0.2%)→颈煮(杀青 10%盐水)→分级→盐渍(菇盐比 1/0.4)→ 调酸 PH3.5(0.6—0.7%柠檬酸)→包装 罐装:脱盐→护色→调计→装罐→排气→封口→灭菌→检验→销售 5、第二潮菇: (1)采收后停水 5—7 天(促进菌丝恢复),再催菇(方法同第一潮菇); (2)失水严重则需补水,也可补充营养液 金针:工厂化只采一茬; 香菇:4—5 茬; 平菇:3 茬; 段木:香菇 5—7 年;木耳 2—3 年 袋栽木耳:只采一茬; 白灵菇:只采一茬 第六章 香 菇 第一节香菇产业动态与市场分析 一、概述 香菇又名香蕈、冬菇、花菇,是一种十分名贵的人工栽培食用菌。由于它滋味鲜美,菌肉肥厚,且 香味浓郁,口感纯正,营养丰富,又具有十分明显的医疗保健作用,因此多年来为各国消费者所喜爱。 是国内外市场上最畅销的大宗人工栽培食用菌,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表 1 世界食用菌产量(单位:鲜重 万吨)
种类 蘑菇 香菇 侧耳 木耳 草菇金针菇 滑菇 年∥产/占总 产%)产量/总 占总 产量 产%/产量/白总 产% 产%/量占总产量产% 占总 占总 产% 199418437682616879716242.0862996.12294727055 (一)、香菇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 1、营养价值 据分析,干香菇食用部分占72%。每100克食用部分中,含水分13克,脂肪1.8克、碳水化合物 54克、粗纤维78克、灰分9克、钙124mg、磷415mg、铁25.3mg、维生素Bl007mg、维生素B213mg、 尼克酸18%mg鲜菇除含水80%—90%外,固形物中含粗蛋白19.9%,粗脂肪4%,可溶性无氮物质67%, 粗纤维7%,灰分3%。蛋白质中含白蛋白、谷蛋白( glutelin)、醇蛋白( prolamin),三者之比为100:63 构成香菇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齐全,且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约占氨基酸总量的35.7% 脂肪的碘价为139,可见所含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甚高。用乙醚提取所得到的油脂部分,不皂化物 占30%,混合脂肪占60%。后者的饱和脂肪酸中,棕榈酸占80%,蜡酸占10%:不饱和脂肪酸中,亚 油酸占80%以上,油酸占10%。不皂化物中,除麦角甾醇、菌甾醇外,还含有一种具有强臭的“蜡”, 熔点38℃,分子中含一CHO、一SH、-S-S-基 香菇中麦角甾醇,经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可转变为维生素D2,故香菇为抗佝偻病的食物之一。香菇所 含的碳水化合物以半纤维素为最多,此外尚有甘露醇、海藻糖(菌糖)、葡萄糖、糖原、戊聚糖、甲基戊 聚糖等。香菇的鲜味成分,是一类水溶性物质,其中主要成分是谷氨酸和5′一鸟苷酸(5′-GMP)。香 菇的香味成分主要是香菇酸分解生成的香菇精。 2、药用价值 香菇也是我国一种著名的药用菌,历代医药学家对香菇的药性及功用均有著述。如《本草纲目》认 为香菇“甘、平、无毒”:《医林篡要》认为香菇“甘、寒”;“克托痘毒”、《日用本草》认为香菇“益气 不饥、治风破血”;《现代食用中药》认为香菇“为补偿维生素D的要剂,预防佝偻病,并治贫血”。 香菇多糖(分子量100万):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效果 香菇太生(香菇腺嘌呤及其衍生物):可降低血脂 香菇多糖等要用成分正在开发利用之中 (二)、产业动态 发展历史及产业现状 香菇的栽培是源于中国,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相传在宋朝(960-1127)由浙江省龙泉县龙岩村 农民吴三公发明了砍花栽培法,他在倒木上砍口,利用自然孢子落入刀口处萌动生长,栽培香菇。此法 经浙江省龙泉、庆元、景宁三县菇民不断探索、改进、,并向全国扩散。后经史料传播、僧人交往等途 径,使这一技术远播日本,日本称之为“铊目法”。直到20世纪60年代,砍花法仍是我国香菇生产的 主要方法
18 种类 年份 蘑菇 香菇 侧耳 木耳 草菇 金针菇 滑菇 产量 占总 产% 产量 占总 产% 产量 占总 产% 产量 占总 产% 产量 占总 产% 产量 占总 产% 产量 占总 产% 1994 184 37.6 82.6 16.8 79.7 16.2 42.0 8.6 29.9 6.1 22.9 4.7 2.7 0.55 (一)、香菇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 1、营养价值 据分析,干香菇食用部分占 72%。每 100 克食用部分中,含水分 13 克,脂肪 1.8 克、碳水化合物 54 克、粗纤维 7.8 克、灰分 9 克、钙 124mg、磷 415mg、铁 25.3mg、维生素 Bl 0.07mg、维生素 B2 1.13mg、 尼克酸 18.9mg。鲜菇除含水 80%—90%外,固形物中含粗蛋白 l9.9%,粗脂肪 4%,可溶性无氮物质 67%, 粗纤维 7%,灰分 3%。蛋白质中含白蛋白、谷蛋白(g1ute1in)、醇蛋白(prolamin),三者之比为 100:63: 2。 构成香菇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齐全,且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约占氨基酸总量的 35.7%。 脂肪的碘价为 l39,可见所含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甚高。用乙醚提取所得到的油脂部分,不皂化物 占 30%,混合脂肪占 60%。后者的饱和脂肪酸中,棕榈酸占 80%,蜡酸占 10%:不饱和脂肪酸中,亚 油酸占 80%以上,油酸占 10%。不皂化物中,除麦角甾醇、菌甾醇外,还含有一种具有强臭的“蜡”, 熔点 38℃,分子中含—CHO、—SH、-S-S-基。 香菇中麦角甾醇,经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可转变为维生素 D2,故香菇为抗佝偻病的食物之一。香菇所 含的碳水化合物以半纤维素为最多,此外尚有甘露醇、海藻糖(菌糖)、葡萄糖、糖原、戊聚糖、甲基戊 聚糖等。香菇的鲜味成分,是一类水溶性物质,其中主要成分是谷氨酸和 5′—鸟苷酸(5′-GMP)。香 菇的香味成分主要是香菇酸分解生成的香菇精。 2、药用价值 香菇也是我国一种著名的药用菌,历代医药学家对香菇的药性及功用均有著述。如《本草纲目》认 为香菇“甘、平、无毒”;《医林篡要》认为香菇“甘、寒”;“克托痘毒”、《日用本草》认为香菇“益气、 不饥、治风破血”;《现代食用中药》认为香菇“为补偿维生素 D 的要剂,预防佝偻病,并治贫血”。 香菇多糖(分子量 l00 万):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效果。 香菇太生(香菇腺嘌呤及其衍生物):可降低血脂。 香菇多糖等要用成分正在开发利用之中。 (二)、产业动态 1、发展历史及产业现状 香菇的栽培是源于中国,距今已有 1000 余年的历史,相传在宋朝(960-1127)由浙江省龙泉县龙岩村 农民吴三公发明了砍花栽培法,他在倒木上砍口,利用自然孢子落入刀口处萌动生长,栽培香菇。此法 经浙江省龙泉、庆元、景宁三县菇民不断探索、改进、,并向全国扩散。后经史料传播、僧人交往等途 径,使这一技术远播日本,日本称之为“铊目法”。直到 20 世纪 60 年代,砍花法仍是我国香菇生产的 主要方法
段木纯菌丝接种栽培香菇(又新法栽培)则源于日本。日本栽培香菇已有200年历史。日本的香菇产 业是在20世纪70年代有大发展的。二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复苏和发展,日本政府对国民的健康给予 极大的关注。经研究,许多学者对香菇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给予充分肯定。因为香菇具有明显的抗癌 效果,是不可多得的保健食品,因此,日本的后生省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提出一个口号,号召日本的 国民“每人每天吃一朵香菇,既可以一饱口福,又可以防癌抗癌”。由于消费热潮极大地刺激了产业的 发展,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的香菇产业有了迅猛的发展,到了80年代初达到巅峰。年产量曾一度达 到26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香菇王国。80年代以后,受中国香菇业的冲击, 日本的香菇业迅速下滑,90年代中期日本的香菇产量下降了一半,20世纪末日本的香菇产量只占世界 产量的不足10%,几乎已构成不了对国际市场的影响。 我国台湾省一直十分重视香菇产业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就从日本引入了新法栽培技术。80年代 初台湾率先在代料栽培香菇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代料栽培技术“太空包”技术的成熟于应用,使得台 湾的香菇产业有了飞速发展,1985年产量曾达到49万吨,同年我国大陆的香菇产量只有5万吨。80 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受大陆香菇产业的冲击,产量迅速下滑。虽然,台湾目前仍然是香菇消费大省,但 其产业规模已构成不了对大陆产业的任何威胁 我国的香菇产业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大发展的。80年代中期“人造菇木”技术由福建省古 田县的科技人员研究成功,并被迅速推广。这项被称为“古田模式”的代料香菇栽培技术,十分适合我 国的国情,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85年一1995年,短短的10年时间,我国的香 菇年产量由5万吨一跃达到了75万吨。自1987年我国的香菇产量首次超过日本而居世界首位后,我国 的香菇产业更是日新月异。上个世纪末,我国的香菇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80%以上,国际市场行情完 全被我国控制,产业垄断地位牢不可破(见表2)。 表2世界香菇产量(吨) 1985年 995年 国家和 占总产 占总产10年增 地区 总产量干品鲜品 总产量干品鲜品 量%|长% 中国50 0.5 1437750|6.0 15.079.501400 日本21.61.3680 620913.10.864.5 13.88-3945 台湾490304903 86-449 韩国23450.22450.1 6451.650.1250.4 1.75-26.5 其他0940080.142.7019 0.4 2.01 102.13 合计 478826548824100 94357.35520.8 100 171.21 2、我国香菇产业发展概况: 我国香菇传统产地是浙江和福建。近几年,河南、江西、陕西、山西、山东、河北、辽宁等省的菇 产业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继“人造菇木”技术以后河南的“泌阳模式”,辽宁的“露地菇一粮套种 模式”相继形成,并迅速推广。这些带浓重地方特色的新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已赶上或超过“人造菇木 技术,呈现出强大生命力。 举例说明 浙江庆元县,1996年全县10万人从事香菇生产,人造菇木1.4亿袋,产干香菇近1万吨,销售收 入4.5亿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40%,完成国家税收45千万元,占全县税收的50%以上。只香菇一项 全县人均收入1056元。 福建省寿宁县,全县11个乡镇种植花菇8000万袋,总产量2万吨(包括鲜菇),产值3.9亿元。香 产值占农业总产值47%,占财政收入22%
19 段木纯菌丝接种栽培香菇(又新法栽培)则源于日本。日本栽培香菇已有 200 年历史。日本的香菇产 业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有大发展的。二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复苏和发展,日本政府对国民的健康给予 极大的关注。经研究,许多学者对香菇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给予充分肯定。因为香菇具有明显的抗癌 效果,是不可多得的保健食品,因此,日本的后生省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就提出一个口号,号召日本的 国民“每人每天吃一朵香菇,既可以一饱口福,又可以防癌抗癌”。由于消费热潮极大地刺激了产业的 发展,20 世纪 70 年代后,日本的香菇产业有了迅猛的发展,到了 80 年代初达到巅峰。年产量曾一度达 到 26 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 9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香菇王国。80 年代以后,受中国香菇业的冲击, 日本的香菇业迅速下滑,90 年代中期日本的香菇产量下降了一半,20 世纪末日本的香菇产量只占世界 产量的不足 10%,几乎已构成不了对国际市场的影响。 我国台湾省一直十分重视香菇产业的发展,20 世纪 30 年代就从日本引入了新法栽培技术。80 年代 初台湾率先在代料栽培香菇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代料栽培技术“太空包”技术的成熟于应用,使得台 湾的香菇产业有了飞速发展,1985 年产量曾达到 4.9 万吨,同年我国大陆的香菇产量只有 5 万吨。80 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受大陆香菇产业的冲击,产量迅速下滑。虽然,台湾目前仍然是香菇消费大省,但 其产业规模已构成不了对大陆产业的任何威胁。 我国的香菇产业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大发展的。80 年代中期“人造菇木”技术由福建省古 田县的科技人员研究成功,并被迅速推广。这项被称为“古田模式”的代料香菇栽培技术,十分适合我 国的国情,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85 年一 1995 年,短短的 10 年时间,我国的香 菇年产量由 5 万吨一跃达到了 75 万吨。自 1987 年我国的香菇产量首次超过日本而居世界首位后,我国 的香菇产业更是日新月异。上个世纪末,我国的香菇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 80%以上,国际市场行情完 全被我国控制,产业垄断地位牢不可破 (见表 2)。 表 2 世界香菇产量(吨) 国家和 地区 1985 年 占总产 量% 1995 年 占总产 量% 10年增 长% 总产量 干品 鲜品 总产量 干品 鲜品 中国 5.0 0.5 14.37 75.0 6.0 15.0 79.50 1400 日本 21.6 1.36 8.0 62.09 13.1 0.86 4.5 13.88 -39.45 台湾 4.903 0.4903 14.09 2.7 0.22 0.5 2.86 -44.9 韩国 2.345 0.2245 0.1 6.45 1.65 0.125 0.4 1.75 -26.5 其他 0.94 0.08 0.14 2.70 1.9 0.15 0.4 2.01 102.13 合计 34.788 2.6548 8.24 100 94.35 7.355 20.8 100 171.21 2、我国香菇产业发展概况: 我国香菇传统产地是浙江和福建。近几年,河南、江西、陕西、山西、山东、河北、辽宁等省的菇 产业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继“人造菇木”技术以后河南的“泌阳模式”,辽宁的“露地菇—粮套种 模式”相继形成,并迅速推广。这些带浓重地方特色的新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已赶上或超过“人造菇木” 技术,呈现出强大生命力。 举例说明; 浙江庆元县,1996 年全县 10 万人从事香菇生产,人造菇木 1.4 亿袋,产干香菇近 1 万吨,销售收 入 4.5 亿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 40%,完成国家税收 4.5 千万元,占全县税收的 50%以上。只香菇一项 全县人均收入 1056 元。 福建省寿宁县,全县 11 个乡镇种植花菇 8000 万袋,总产量 2 万吨(包括鲜菇),产值 3.9 亿元。香 菇产值占农业总产值 47%,占财政收入 22%
福建屏南县被誉为是我国的“夏季鲜花菇”之乡,以反季节鲜香菇生产而著称于世。在这个“八山 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小县,每年种植香菇超过亿袋。他们利用海拔较高的地理优势, 率先在国内搞起了反季节鲜香菇生产,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福建省莆田县庄边乡,全乡3200户农产中90%都种菇,单香菇一项每户收入4000元。 河南的泌阳和西峡是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香菇大县,92年以来,泌阳县为了改变经济发展缓慢、质 量不高的状况,因地制宜提出了“长抓林,短抓牧,抓住香菇当年富”的总体思想,依托县域丰富的林 木资源优势,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把发展香菇生产作为富民、强乡兴县的支柱产业之一,以此加快 了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了农业产业化质量,实现了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大幅度增长。1997年全县 种植香菇4000万袋,段木3600万段,生产干鲜菇1万吨,产值6亿,创利税35亿。香菇种植遍布全 县各乡(镇)、村,种植户6万余户,从业人员近30万人,达到了“隔户不隔村”,初步形成了规模经济 和支柱产业的优势,带动相关产业,促进经济全面发展。 辽宁省新宾县,自1995年开始大面积推广“露地菇一粮套技术”以来,香菇生产在新宾县迅速普 及。到1988年,全县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产值6000万元。并成立了东北第一家香菇市场“东北香 菇市场”。至此,露地香菇栽培技术已经成为继“人造菇术”和“泌阳模式”后又一十分成熟的代料香 菇栽培技术,十分适合在东北广大地区推广 3、市场动态 近十年来,香菇生产量除中国有较大幅度增长外,其它国家和地区都大幅度下滑,需求量却不断增 长(见表3)。国内外市场交易十分活跃,干、鲜香菇产品双双走俏,优质菇价格高居不下,平质菇有升 有降,但幅度不大,劣质菇价格下滑幅度较大。优质段木花菇,国内交易价2.3-2.5万美金/(吨),代 料菜菇(香信等外)国内交易价格20-30元/公斤。鲜香菇国内市场交易价8-12元/公斤,出口菇交易 14-28元/公斤。 从生产量和消费量两项指标及其增长指标来看,香菇市场继续活跃仍是今后发展趋势,香菇特别是 优质香菇市场走俏10年之内不成问题。销售价格,优质菇继续上扬,而劣质菇价格波动幅度较大。 表3世界只要国家和地区香菇消费情况(干重) 与地区中国日本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美国加拿大其他合计 年度 92年消费量2232014044366432172809119618001050|200 人均克19 679 156 433 96年消费量4212028000383445003029138526001150500091618 (吨) 人均克 226 710 219 500 98年消费量59610247804000500041501550350013006200110090 (吨) 人均克 51200740 554 我省情况:哈尔滨市年种植香菇500万棒,年产香菇700万斤,主要供应哈尔滨市场,目前看仍是 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庆市今年种植110万棒,预计产量150万斤 香菇产业发展趋势 世界香菇生产中心自85-95年,仅十年时间就已完成了由日本转向中国。我国香菇生产中心也将 完成一个转移,既由传统产地向北方(如中原、华北地和东北地区)的转移,这种转移已经开始,并将在 今后 0年完成 国内外市场需求也决定了我国的香菇产业必须向这个方向发展。目前的市场情况是,传统香菇生产 国和地区产量都在大幅度下降,而消费和需求量却逐年增加,这就决定了中国香菇必须大发展才能满足 日益増长的国内外市场需求。由于受气候资源和原料资源等条件限制,我国传统香菇产地(浙江、福建 等省)已不能担负起这样的责任,只有向北延伸扩大种植区域才能满足需求
20 福建屏南县被誉为是我国的“夏季鲜花菇”之乡,以反季节鲜香菇生产而著称于世。在这个“八山 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小县,每年种植香菇超过亿袋。他们利用海拔较高的地理优势, 率先在国内搞起了反季节鲜香菇生产,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福建省莆田县庄边乡,全乡 3200 户农产中 90%都种菇,单香菇一项每户收入 4000 元。 河南的泌阳和西峡是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香菇大县,92 年以来,泌阳县为了改变经济发展缓慢、质 量不高的状况,因地制宜提出了“长抓林,短抓牧,抓住香菇当年富”的总体思想,依托县域丰富的林 木资源优势,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把发展香菇生产作为富民、强乡兴县的支柱产业之一,以此加快 了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了农业产业化质量,实现了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大幅度增长。1997 年全县 种植香菇 4000 万袋,段木 3600 万段,生产干鲜菇 1 万吨,产值 6 亿,创利税 3.5 亿。香菇种植遍布全 县各乡(镇)、村,种植户 6 万余户,从业人员近 30 万人,达到了“隔户不隔村”,初步形成了规模经济 和支柱产业的优势,带动相关产业,促进经济全面发展。 辽宁省新宾县,自 1995 年开始大面积推广“露地菇一粮套技术”以来,香菇生产在新宾县迅速普 及。到 1988 年,全县种植面积达到 5000 亩,产值 6000 万元。并成立了东北第一家香菇市场“东北香 菇市场”。至此,露地香菇栽培技术已经成为继“人造菇术”和“泌阳模式”后又一十分成熟的代料香 菇栽培技术,十分适合在东北广大地区推广。 3、市场动态: 近十年来,香菇生产量除中国有较大幅度增长外,其它国家和地区都大幅度下滑,需求量却不断增 长(见表 3)。国内外市场交易十分活跃,干、鲜香菇产品双双走俏,优质菇价格高居不下,平质菇有升 有降,但幅度不大,劣质菇价格下滑幅度较大。优质段木花菇,国内交易价 2.3—2.5 万美金/(吨),代 料菜菇(香信等外)国内交易价格 20--30 元/公斤。鲜香菇国内市场交易价 8--12 元/公斤,出口菇交易 14--28 元/公斤。 从生产量和消费量两项指标及其增长指标来看,香菇市场继续活跃仍是今后发展趋势,香菇特别是 优质香菇市场走俏 10 年之内不成问题。销售价格,优质菇继续上扬,而劣质菇价格波动幅度较大。 表 3 世界只要国家和地区香菇消费情况(干重) 国家与地区 年度 中国 日本 香港 台湾 韩国 新加坡 美国 加拿大 其他 合计 92 年消费量 (吨) 22320 14044 36664 3217 2809 1196 1800 1050 200 52100 人均克 19 113 679 156 65 433 7 38 96 年消费量 (吨) 42120 28000 3834 4500 3029 1385 2600 1150 5000 91618 人均克 36 226 710 219 70 500 10 40 98 年消费量 (吨) 59610 24780 4000 5000 4150 1550 3500 1300 6200 110090 人均克 51 200 740 235 80 554 14 48 我省情况:哈尔滨市年种植香菇 500 万棒,年产香菇 700 万斤,主要供应哈尔滨市场,目前看仍是 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庆市今年种植 110 万棒,预计产量 150 万斤。 二、香菇产业发展趋势 世界香菇生产中心自 85—95 年,仅十年时间就已完成了由日本转向中国。我国香菇生产中心也将 完成一个转移,既由传统产地向北方(如中原、华北地和东北地区)的转移,这种转移已经开始,并将在 今后 5——10 年完成。 国内外市场需求也决定了我国的香菇产业必须向这个方向发展。目前的市场情况是,传统香菇生产 国和地区产量都在大幅度下降,而消费和需求量却逐年增加,这就决定了中国香菇必须大发展才能满足 日益增长的国内外市场需求。由于受气候资源和原料资源等条件限制,我国传统香菇产地(浙江、福建 等省)已不能担负起这样的责任,只有向北延伸扩大种植区域才能满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