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活动组织了全市文化文艺工作者5000余人次,举办惠民演出超过 520场次,走进100多个乡镇社区,免费发放惠民演出票23000余张, 惠及市民游客超过100万人次;扎实推进农村文化“三送”工程,全 年送戏超千场、送电影超一万两千场、送书六万多册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458个,拥 有总床位2.83万张,卫生技术人员3.71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 师1.48万人、注册护士1.64万人,全市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 师3.13人。持续推进健康常州建设,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综合水平列全 省第三,成为全国健康城市建设示范市。在全省率先建成省预防接种 信息系统,89个标准化儿童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全面完成。建成紧密型 医联体20个,共建专科型医联体105个,建成217个家庭医生工作室 市儿童医院成为省级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市七院、溧阳市人民 医院成为三级医院,溧阳市、武进区成为省基层卫生十强县区,19家 区域中心卫生院全部达到二级综合医院建设水平,10家基层卫生院创 成二级医院。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9项、省自然基金项目4项、省医 学新技术引进奖23项、市一院获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保持全省领 先 体育事业稳步发展。年内等级运动员发展198人,等级裁判员发 展914人。年末全市拥有体育场地13350个,其中体育场33个,体育
- 28 - 惠民活动组织了全市文化文艺工作者 5000 余人次,举办惠民演出超过 520 场次,走进 100 多个乡镇社区,免费发放惠民演出票 23000 余张, 惠及市民游客超过 100 万人次;扎实推进农村文化“三送”工程,全 年送戏超千场、送电影超一万两千场、送书六万多册。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1458 个,拥 有总床位 2.83 万张,卫生技术人员 3.71 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 师 1.48 万人、注册护士 1.64 万人,全市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 师 3.13 人。持续推进健康常州建设,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综合水平列全 省第三,成为全国健康城市建设示范市。在全省率先建成省预防接种 信息系统,89 个标准化儿童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全面完成。建成紧密型 医联体 20 个,共建专科型医联体 105 个,建成 217 个家庭医生工作室。 市儿童医院成为省级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市七院、溧阳市人民 医院成为三级医院,溧阳市、武进区成为省基层卫生十强县区,19 家 区域中心卫生院全部达到二级综合医院建设水平,10 家基层卫生院创 成二级医院。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19 项、省自然基金项目 4 项、省医 学新技术引进奖 23 项、市一院获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1 项,保持全省领 先。 体育事业稳步发展。年内等级运动员发展 198 人,等级裁判员发 展 914 人。年末全市拥有体育场地 13350 个,其中体育场 33 个,体育
馆34个,室内外游泳馆(池)140个,乒乓球房(馆、场)1750个, 健身房(馆)592个,篮球场(含三人制篮球场)3361个,城市健身 步道854个,全民健身路径4239个。年内新增公共体育设施面积118 万平方米。年内承办国际级比赛12项、国家级比赛22项、省级比赛 16项。年内共113名运动员获得全国比赛及全国以上大赛冠军,其中 3名运动员获得世界冠军。赵帅获世界跆拳道锦标赛冠军,姜佳音获 2019年国际篮联三人篮球世界杯赛女子组冠军,吴照华获第15届世界 武术锦标赛武术套路男子刀术冠军 十一、人口、民生与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保持稳定。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73.6万人,其中城镇人 口34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3.3%。全市户籍总人口385万人,增长 0.7%,其中男性188.8万人,增长0.5%;女性196.2万人,增长0.9 %。户籍人口出生率7.8‰,死亡率6.6‰,人口自然增长率1.2‰ 就业刨业形势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3万人,失业人员实现 再就业6.2万人,扶持创业1.9万人,创业带动就业8.3万人,年末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840元,增长 8.5%。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345元,增长8%;
- 29 - 馆 34 个,室内外游泳馆(池)140 个,乒乓球房(馆、场)1750 个, 健身房(馆)592 个,篮球场(含三人制篮球场)3361 个,城市健身 步道 854 个,全民健身路径 4239 个。年内新增公共体育设施面积 118 万平方米。年内承办国际级比赛 12 项、国家级比赛 22 项、省级比赛 16 项。年内共 113 名运动员获得全国比赛及全国以上大赛冠军,其中 3 名运动员获得世界冠军。赵帅获世界跆拳道锦标赛冠军,姜佳音获 2019 年国际篮联三人篮球世界杯赛女子组冠军,吴照华获第 15 届世界 武术锦标赛武术套路男子刀术冠军。 十一、人口、民生与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保持稳定。年末全市常住人口 473.6 万人,其中城镇人 口 347 万人,城镇化率达到 73.3%。全市户籍总人口 385 万人,增长 0.7%,其中男性 188.8 万人,增长 0.5 %;女性 196.2 万人,增长 0.9 %。户籍人口出生率 7.8‰,死亡率 6.6‰,人口自然增长率 1.2‰。 就业创业形势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 11.3 万人,失业人员实现 再就业 6.2 万人,扶持创业 1.9 万人,创业带动就业 8.3 万人,年末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以内。 居 民 收 入 稳 步 增 长 。 全 年 居 民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49840 元 , 增 长 8.5%。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8345 元,增长 8%;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91元,增长8.8%,城乡居民收入比 为1.91:1。全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669元,增长6.7%,其中 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2263元,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 消费支出20492元,增长7.2%。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26.2%,农村居 民恩格尔系数29.6% 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3。八大类消 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七涨一跌”:食品烟酒类上涨6.4%,衣着类上涨 3.1%,居住类上涨1.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9%,教育文化和娱 乐类上涨3.3%,医疗保健类上涨1.3%,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4.4%, 交通和通信类跌0.6% 住房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全年棚户区改造新开工19587套(户) 基本建成12618套(户)。继续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将人均月收入在 3630元(含)以下且金融资产不超过规定标准的住房困难家庭纳入住 房保障范围,在中心城区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的基础上,为 新就业和外来务工人员(引进人才)提供公租房保障,住房保障工作 经验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 社会保障体系更趋完善。年末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 数162.5万人,比上年增长5.8%;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221.5万人,增长4.8%;城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31.6万人,增长8.2%
- 30 -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0491 元,增长 8.8%,城乡居民收入比 为 1.91:1。全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28669 元,增长 6.7%,其中 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32263 元,增长 6.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 消费支出 20492 元,增长 7.2%。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26.2%,农村居 民恩格尔系数 29.6%。 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 103。八大类消 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七涨一跌”:食品烟酒类上涨 6.4%,衣着类上涨 3.1%,居住类上涨 1.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 2.9%,教育文化和娱 乐类上涨 3.3%,医疗保健类上涨 1.3%,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 4.4%, 交通和通信类跌 0.6%。 住房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全年棚户区改造新开工 19587 套(户), 基本建成 12618 套(户)。继续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将人均月收入在 3630 元(含)以下且金融资产不超过规定标准的住房困难家庭纳入住 房保障范围,在中心城区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的基础上,为 新就业和外来务工人员(引进人才)提供公租房保障,住房保障工作 经验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 社会保障体系更趋完善。年末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 数 162.5 万人,比上年增长 5.8%;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221.5 万人,增长 4.8%;城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 131.6 万人,增长 8.2%
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850元,全市10784户、15489人纳入低 保范围,其中城镇低保对象4026户、5467人,农村低保对象6758户 10022人,累计发放保障金1.25亿元。“三项融合”健康养老模式受到 国家肯定,全市拥有各类养老机构111个,养老机构床位数26915张, 住养人数14159人。全年发行福利彩票10.6亿元。全市拥有法律援助 中心7个,接受法律咨询2.5万人次,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99.5% 十二、城乡建设和公用事业 城乡建设不断加快。常宜、溧高、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溧宁等 4条高速公路全面加快建设;常泰长江大桥、魏村枢纽正式开工建设; 德胜河航道整治工程、沪武高速公路太仓至常州段扩建工程、无锡至 宜兴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前期工作按时序推进。新机场路快速化改造 期、河滨东路、三堡街西延、茶花路跨运河桥梁等建成通车;光华路 大修工程年底实行分路段开放交通;皇粮浜生态绿道(河滨东路南侧 段)顺利建成。开展农村公路“一县一品牌、一区一特色”创建,全 市达到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市域范围全覆盖,建成全省首批示 范市,“1号公路”瓦屋山风情道获评“全国美丽乡村路”。 公交服务水平提升。年末全市公交线路352条,公交营运车辆2650
- 31 - 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 850 元,全市 10784 户、15489 人纳入低 保范围,其中城镇低保对象 4026 户、5467 人,农村低保对象 6758 户、 10022 人,累计发放保障金 1.25 亿元。“三项融合”健康养老模式受到 国家肯定,全市拥有各类养老机构 111 个,养老机构床位数 26915 张, 住养人数 14159 人。全年发行福利彩票 10.6 亿元。全市拥有法律援助 中心 7 个,接受法律咨询 2.5 万人次,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 99.5%。 十二、城乡建设和公用事业 城乡建设不断加快。常宜、溧高、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溧宁等 4 条高速公路全面加快建设;常泰长江大桥、魏村枢纽正式开工建设; 德胜河航道整治工程、沪武高速公路太仓至常州段扩建工程、无锡至 宜兴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前期工作按时序推进。新机场路快速化改造一 期、河滨东路、三堡街西延、茶花路跨运河桥梁等建成通车;光华路 大修工程年底实行分路段开放交通;皇粮浜生态绿道(河滨东路南侧 段)顺利建成。开展农村公路“一县一品牌、一区一特色”创建,全 市达到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市域范围全覆盖,建成全省首批示 范市,“1 号公路”瓦屋山风情道获评“全国美丽乡村路”。 公交服务水平提升。年末全市公交线路 352 条,公交营运车辆 2650
辆,营运出租汽车3678辆。轨道交通1号线建成通车。新增有桩公共 自行车1.9万辆,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16万个。交通“健康指数”列 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公用事业不断发展。全年全社会用电量505.8亿千瓦时,比上年 增长3.3%,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50.8亿千瓦时,增长1.1%。全年 城区自来水供水3.7亿立方米,管道燃气供气量14.3亿立方米,污水 处理3.2亿立方米。全年生活垃圾清运量197.8万吨,生活垃圾无害 化处理率100% 十三、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生态绿城建设深入推进。建成区绿地总面积10727.1公顷,比上 年增长2.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25%。全年累计增核4000亩 扩绿2500亩、连网50公里,创成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特色田园乡村 和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溧阳市礼诗圩等4个试点村庄被正式 命名为江苏省第一批次特色田园乡村,数量居全省第一;首批“两区 十点”美丽乡村示范项目全面完成主体核心区建设,3个村庄获评中国 美丽休闲乡村。 污染防治力度加大。全年完成重点治气工程1654项,扩大高污染 车辆限制通行区域,基本完成重点行业深度脱硝工程,7030家“散乱
- 32 - 辆,营运出租汽车 3678 辆。轨道交通 1 号线建成通车。新增有桩公共 自行车 1.9 万辆,新增公共停车泊位 1.16 万个。交通“健康指数”列 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公用事业不断发展。全年全社会用电量 505.8 亿千瓦时,比上年 增长 3.3%,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 50.8 亿千瓦时,增长 1.1%。全年 城区自来水供水 3.7 亿立方米,管道燃气供气量 14.3 亿立方米,污水 处理 3.2 亿立方米。全年生活垃圾清运量 197.8 万吨,生活垃圾无害 化处理率 100%。 十三、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生态绿城建设深入推进。建成区绿地总面积 10727.1 公顷,比上 年增长 2.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 43.25%。全年累计增核 4000 亩、 扩绿 2500 亩、连网 50 公里,创成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特色田园乡村 和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溧阳市礼诗圩等 4 个试点村庄被正式 命名为江苏省第一批次特色田园乡村,数量居全省第一;首批“两区 十点”美丽乡村示范项目全面完成主体核心区建设,3 个村庄获评中国 美丽休闲乡村。 污染防治力度加大。全年完成重点治气工程 1654 项,扩大高污染 车辆限制通行区域,基本完成重点行业深度脱硝工程,7030 家“散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