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红桥区2017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九年级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为第1页至第4 页,第II卷为第5页至第8页。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卷前,请你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 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 案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2本试卷共11小题,共27分 、(本大题共11小题,共27分。1~3题,6~8题,每题2分;4~5题,9 11题,每题3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亵渎(xe)荣膺(ying)方枘圆凿(nei)强聒不舍(gu) B.佝偻(gu)蓬蒿(hdo)孜孜不倦(z)怒不可過(e) C.扶掖(ye)阔绰(chub)心无旁骛(w)吹毛求疵(z) D.汲取(x1) 伫立(zh)根深蒂固(d)顶礼膜拜(m6)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生命是什么?生命是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是 生长的一棵小树 (2)吟咏并欣赏这些爱国思乡的诗歌,可以陶冶情操 心灵,加深对祖国和 家乡的感情 (3)2015“寻找最美医生”颁奖典礼,通过医生们的感人事迹 了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A.坚强洁净弘扬 B.坚强净化宣扬 C.顽强净化弘扬 D.顽强洁净宣扬 九年级语文第1页共8页
1 天津市红桥区 2017 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只要我们大家悉心品读汉字,认读汉字,就会发现它的神奇之处 B.很多同学喜欢运动,饮食专家提醒,饭后切忌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C.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超过902万人左右,超过90%分布在中西部省份。 D.为保护候鸟的安全,林业部门今年启动了“天眼工程”,安装了一系列监控摄像头。 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诗歌史上一定会镌刻这些诗人的名字:顾城、舒婷、北岛、席慕蓉… B.“最重要的,”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 C.这一场联赛的失利,必须让教练组的成员深刻思考失利的原因究竟是球队训练的方 法不完善,还是队员自身拼搏精神的不足。 D.古语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是起点时心怀的承诺与信念,是困境时 履行的责任与担当。 5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亮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关雎》) 这几句诗表现出男子通过不懈的追求,最终与心爱的人结婚时热闹非凡的景象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这几句诗中,“伊人”在萧瑟冷落的秋景中,给人一种若隐若现、脚胧縹缈的感觉 C.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艾青《我爱这土地》) 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象征着中国人民心中对日本侵略者残暴行径的愤怒 D.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灰烬”“血”和“泥”这几个词语,形象地勾勒出沦陷区凄凉的景象 阅读《有一种精神叫专一》节选文字,完成第6~8题。 有一种精神叫专 周云龙 ①“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韩非子》中的这一名句,现代科学给出了解 释,即大脑两半球的连接机制无法同时向左右手分别传达“画圆”和“画方”的命令,无 数事实也表明,用心专一,事业方可成功;反之,则一事无成 ②屠呦呦就是用心专一的典型,55年里,除了参加为期两年半的“西医离职学习中 医班”,她几乎没有长时间离开过东直门附近的那座小楼;为了不影响研究,她把孩子交 给母亲抚养,即便得了中毒性肝爽也还在充满乙醚气味的环境下工作;从2000多种中草 药制剂中,历经380多次鼠疟筛选,经历了190次失败,最終提取了关乎上百万生命的 青高素,科学界巨星“三钱”之一的钱伟长,不管做什么研究,都非常专一,他不驰于 九年级语文第2页共8页
2
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研究,终在应用数学、弹性力学、中文信 息学等领域获得重要成就,被人称为“万能科学家”,屠呦呦、钱伟长的事业轨迹似乎在 提醒人们:获得成功的途径,唯有专 ③反之,不务正业,不仅不会成功,反而贻害无穷。明熹宗朱由校不专一治国,痴迷 木匠,虽技艺堪比巧匠,却误国害民,现实中亦有不少这样的人,有一位著名的骨科专家, 担任医院院长之后,便心有旁骛,不专一于“正业”,热衷搞房地产开发,虽然医院規模 不断扩大、地盘不断拓展,但诊断、医疗的服务质量却不断下降,最终导致医疔事故频发, 病人及家属怨声载道,许多教训表明,在其位不专一其政,却将精力用于怎么升官、怎么 发财、怎么享乐,终必误人误己 ④荀子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 二整,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许多禀赋很好的人,在最青春的年华,将大 量的时间、心力耗赍在名、权、利的追逐上,事业偏轨,难有大成,殊为憾事。寄心于旁 骛,或有短暂的满足,却终会步入歧途 ⑥在浮华喧翼的环境下,专一往往体现为一种定力、自制力、免疫力,乃至挫折承受 力。有专一精神打底,在人生和事业的路途上,至少能拥有内心真正的平静,享受实现人 生价值酌快乐,即便仍然可能面临失败 选自《人氏日报》2015年11月20日04版有删改) 6.下面对文中所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第①自然段运用引用论证,引出下面的观点;同时又充当道理论据证明论点,激 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②自然段运用举例论证,正面论证做事得有专一的精神的论点 C.第③自然段运用举例论证,同时和第②自然段形成对比论证,有力地论证了中心 论点。 D.第④自然段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荀子的话,用蚓、蟹正反两例作对比, 意在警醒人们:不要寄心于旁鹜, 7.下面四句名言,能够证明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A.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梁启超 B.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茅以升) C.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D.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奥斯特洛夫斯基) 8.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用心专一,事业方可成功;反之,则一事无成” B.第⑤自然段中,作者阐述“专一”的内涵,并进一步明确并深化中心论点,得出结论。 九年级语文第3页共8页
3
C.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应该意识到: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诱惑,想要做到学习上 的专心致志,我们需要很强的定力和自制力。 D.本文采用“分一总”的结构方式,先分说,后总结论证,观点鲜明,脉络清晰。 阅读《公输》一文的节选文字,回答9~11题 公榆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 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于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 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 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子日:“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日:“不可,吾既巳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9.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起于鲁 起:出发,动身 公输盘不说说:通“悦”,高兴 C吾义固不杀人义:正义,道义 10.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是 D.然胡不已乎已:停止 子壘子闻之 B.愿借子杀之 C.请说之 D.宋何罪之有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十日十夜”这样的一个细节,既表现出时间紧急、刻不容缓,又表现了墨子为 了正义不辞辛劳的精神 B.墨子以五个“不可谓”重重否定,层层深入地揭露了公输盘的不义行为,使公输 盘无从辩驳 C.文中,经过墨子道义上的一番谴责之后,“公输盘服”,表明公输盘心里已经彻底 地放弃了攻打宋国 D.节选部分以对话为主,语气时缓时急,语言长短交错,富于表现力,从中也可以 感受到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 九年级语文第4页共8页
4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试卷共13小题,共93分。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2.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8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 《诗经关雎》) 3)溯洄从之,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诗经蒹葭》) 4)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二章》) (5)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二章》) (6)二者不可得兼, (孟子《鱼我所欲也》) 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8)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15题 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余官长洲,以事至东,宿邮馆°,灭烛就寝, 忽碗碟砉然有声。余问故,阉°童答曰:“老虫”,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 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嗟乎! 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足发笑,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寡矣 〔节选自《雪涛小说》) 【注释】①邮馆:驿站旅馆。②砉(hua)然:象声词.③阍〔hn)守门的人 ④良:很 13.解释下列文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2分) (1)鼠何名老虫 名 (2)鼠冒老虫之名 名 1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足发笑 翻译: 15.结合原文,说说“余惊错欲走”的原因是什么?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社会现 象?(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刘成章《石崖上的枣树》,回答16~19题 石崖上的枣树刘成章 九年级语文第5页共8页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