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南区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第1页至第4页 第Ⅱ卷第5页至第8页,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 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注意事项 1.第1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墨水的笔(签字笔) 填在“答题卡”上;用28铅笔将考试科目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2.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每小题速出答案后,用28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 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1~3题每小题2分,4-11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 正确的一项是 A.拮据(j0) 发窘(jng) 根深蒂固(日) B.模式(m6) 汲取(J) 吹毛求疵(c) C.栈桥(zhan) 饰(zhao) 路然贯适(huo) D.妖(yao) 落(yan) 强不含(gu6)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生旅途,如果太过平坦顺利,反而会在 中虚度,正如流水,有波折才 美丽的液花。至于结局:并非是最重要的,因为你享受了 的过程 A.索然无味起精B.如释重负扬精妙 C.如释重负激扬精美D.索然无味激起精彩 律南区九年级语文试第1页(共8页)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表现人性光辉的作品大多蕴含着道德力量,而这种力量代表着社会的正能量 B.这次送温暖活动中,社会各界给贫困山区学生捐赠了衣物、文只、图书等学习用品 C.近日,学校开展了“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和谐校园”的主愿 D.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小说的原因,在于这些作品思想感情细腻,叙述自由活泼 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没有风浪,就不能显示船机的本色:没有曲折,该无法品味人生的乐趣 B.“假如回到童年”话题征集活动,意在让人们回顾童年,真实感受时代的进步 C.是让你的生命更加朝气勃勃?还是让暮气滋长而举步不前?拷问看人生的选择 D.长篇报告文学《大美昆曲》是一部赞美中国戏曲艺术,讴歌民族优秀文化的作品 5.下面句子语言得体的一项是 A小欧到敬老院看型孤寡老人李奶奶,问道:“奶奶,老身体真硬朗,今年高寿? B.下楼时,小龙被别人踪了一下,生气地说:“你走路不长眼呀,若点把我踩伤了1 C.小红到问学家做客,离开时说:“今日光临寒舍,我很开心,感谢你盛情款待!” D.张老师找小雄到办公室谈话,小雄说:“有什么话赶紧说,我还得回去写作业呢! 6.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塞下秋来风景异,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做·秋思》) 这两句描写及其寒冷的边塞秋天,秋雁毫无逗留之意,如此景物与词人家乡大不相间 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迹营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前赋社词以寄之》) 这两句描写的是作者正在经历的军旅生活的情景,也足作者所热爱和留恋的生活。 C,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为什么不跟着我走/踩着我脚步的拍于 (郑愁《雨说》 诗句写雨发出的亲切的反问,告诉孩子们,它是来亲近他们的,请随它同行 D.山舞低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毛洋东《沁园春·雪》) 诗句化静为动的浪漫想象,使眼前景物有活泼奔放的气势和奋发竞争的活力 律南区九年级语文试第2页(共8页)
阅读《故乡》的节选文字,回答7~8题 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 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问;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奚 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 我躺看,听船底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党与闲土隔绝到这地步了 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 来…一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①平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知 土的②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①辛苦恣唯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 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 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于制的偶像么?只是 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朦胱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 我想:考望是木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 人多工,也使成了路 7.下面对选文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我”想到少年闰土的形象,内心感到悲哀 B,“我”希望后辈有美好的生活 C.“我”想到“希望”,感觉很渺茫 D.“我”怀着失望与痛苦的心情离开故乡,但并不消沉,而是寄希望于未来与下一代 8.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句中“高墙”比喻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B.文中三个“辛苦”的含义相同,都指的是奔波劳碌的生活 C.选文最后一段再现记忆中故乡的美图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撞佩。 D.选文画线句子是富有哲理的议论,只要人们满怀希望去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 律南区九年级语文试第3页(共塞页)
阅读《陈涉世家》的节选文字,回答9~11题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您志尉,今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答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 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今母析,而戍死者园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王候将相宁有种乎1”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执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 称大楚。为坛而里,都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译乡,收而玻, 下,乃今符离人葛婴将兵构蕲以东,攻侄,,苦、布。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 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 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悦, 伐无道,谏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 郡县苦秦史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9.下面对选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 A.尉果答广 用鞭、杖等抽打 B.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比:比较 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宁:难道 D.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技” 10.下面句子中加点“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忿志尉,令辱之 B.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C.复立楚国之社程 D.杀之以应陈涉 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选文交代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吴广杀死两尉是这次起义的主要原因 B.“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可以看出起义军迅壮大,起义发展势如碳竹 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体现了广大人民的心声,也表现了陈胜豪迈的英雄气概 D.作者用语言、动作描写等技巧塑造人物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这场农民起义的图景 律南区九年级语文试卷第4页(共8页)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大题共9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4页,请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2,请根据原文或提示将下面的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8分) (1)惜秦皇汉武, 唐宗宋祖 二,(毛泽东《沁回春·雪》) (2) 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做·秋思》) (3)风住尘香花已尽, 物是人非事事体 (李清照《武陵春》) (4)持节云中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猫》) (5)《破阵子》中“ 两句充分表现了作者收复 失地完成统一大业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15题 释盗遗布 陈定,字仲弓,为太丘长,有人伏梁上,见,呼其子训之曰:“不喜之人,来 本,星以性成,果上君于是矣,”俄闻自授地,伏罪,嘉曰:“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 贫国。”乃遗布二端,今改过之,后更无盗 (节选自《忍经劝忍百箴》 【注释】陈庭(h1):东汉人,做过太丘县令 1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呼其子调之日 (2)乃遗布二端 遗 1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夫不喜之人,来必本恩,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 15.陈为什么不处罚梁上君子?陈庭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16~19题 故乡红叶 香山的红叶,我是赏过的,第一次贯香山红叶,我正上着一所专业院校,适逢红叶盛 季,满山皆红遍,同伴便惊叹不选 但我只感到亲切,开没有难的惊奇,因为我觉得,故乡的秋天,也是红叶满山,流 丹溢彩的;而且,山脉绵豆,红到枫遥远的地方,比香山来得有气魄,只四为香山高市区 近些,且是一个著名的公园,命运便很阔达了 律南区九年级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