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孔孟论学习 精读课文 11月15日 蒋艳霞 滕州市柴胡店中学
七.孔孟论学习 精读课文 11 月 15 日 蒋艳霞 滕州市柴胡店中学
孔孟论学习 (两课时) 课前预习: 1将课文至少诵读三遍,抄写一遍。 2.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孟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 《孟子》的主要内容。(可参考助学 3.査阅工具书,参照注释,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 4提出疑难问题 相关课程标准: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 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资料; 、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句意思 3、掌握孔孟的学习之道 4、联系自己的实际学习,理解文中提出的学习之道 5、背诵并默写全文。 评价任务: 1.反复练习诵读,在读中积累文言词汇,在读中感知内容要点, 在读中领悟文章内蕴,在读中鉴赏语言的精辟,在读中质疑解 疑,走近孔孟。 2.学生对课文内容要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
孔孟论学习 (两课时) 课前预习: 1.将课文至少诵读三遍,抄写一遍。 2. 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孟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 《孟子》的主要内容。(可参考助学) 3.查阅工具书,参照注释,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 4.提出疑难问题。 相关课程标准: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 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资料; 2、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句意思; 3、掌握孔孟的学习之道; 4、联系自己的实际学习,理解文中提出的学习之道; 5、背诵并默写全文。 评价任务: 1. 反复练习诵读,在读中积累文言词汇,在读中感知内容要点, 在读中领悟文章内蕴,在读中鉴赏语言的精辟,在读中质疑解 疑,走近孔孟。 2. 学生对课文内容要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
探讨解疑。 3.学生要做到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 4.能链接生活,拓展思维,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讲“诸子百家”时,常提到“孔孟”二人,这里的“孔” 指“孔子”,“孟”就是“孟子”,大家对孔子孟子知道多少? 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孟子、《孟子》的知识。 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 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前51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末期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 (yue),序《周易》,撰( zhuan)《春秋》。孔子曾任鲁国司寇,治理 鲁国三个月,便使强大的齐国畏惧。因身处乱世,他所主张的“仁 政”没有施展的空间,后携弟子周游列国。入东周拜老子为师。 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弟子多达三 千,贤弟子七十二人。他被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其弟 子和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下来,作成《论语》。 北宋宰相赵普赞曰:“半部论语治天下
探讨解疑。 3. 学生要做到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 4. 能链接生活,拓展思维,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讲“诸子百家”时,常提到“孔孟”二人,这里的“孔”, 指“孔子”,“孟”就是“孟子”,大家对孔子孟子知道多少? 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孟子、《孟子》的知识。 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 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前 511-前 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末期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 (yuè),序《周易》,撰(zhuàn)《春秋》。孔子曾任鲁国司寇,治理 鲁国三个月,便使强大的齐国畏惧。因身处乱世,他所主张的“仁 政”没有施展的空间,后携弟子周游列国。入东周拜老子为师。 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弟子多达三 千,贤弟子七十二人。他被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其弟 子和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下来,作成《论语》。 北宋宰相赵普赞曰:“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 篇。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 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 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 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南宋 时,朱熹把它《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 重要经典。 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巴黎宣称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 吸取孔子的智慧。 孟子(约公元前372—约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人。被 后世人尊称“亚圣”他是儒家学派中思(子思)孟(孟轲)学派 的主要代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 《孟子》,是孟子的弟子们整理的孟子言论,其间杂有弟子的话 语。《孟子》现仅存“内书”七篇。《孟子》一书,除了阐述儒家的 仁”的主张外,还提出了“义”的观念,提出了“性本善”、“养 浩然之气”等一系列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命题 对于这样的儒家学派的大师,你又知晓哪些流传千古的精辟言论 呢? 生七嘴八舌议起来……他们的这些言论代表着他们怎样的学习和 人生态度?让我们走近孔子、孟子,去品读《孔孟论学习》 明确学习目标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 篇。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 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 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 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南宋 时,朱熹把它《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成为儒家的 重要经典。 1988 年初,75 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巴黎宣称: 如果人类要在 21 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 2500 年前,去 吸取孔子的智慧。 孟子(约公元前 372—约前 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人。被 后世人尊称“亚圣”他是儒家学派中思(子思)孟(孟轲)学派 的主要代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 《孟子》,是孟子的弟子们整理的孟子言论,其间杂有弟子的话 语。《孟子》现仅存“内书”七篇。《孟子》一书,除了阐述儒家的 “仁”的主张外,还提出了“义”的观念,提出了“性本善”、“养 浩然之气”等一系列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命题。 对于这样的儒家学派的大师,你又知晓哪些流传千古的精辟言论 呢? 生七嘴八舌议起来……他们的这些言论代表着他们怎样的学习和 人生态度?让我们走近孔子、孟子,去品读《孔孟论学习》。 二、明确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资料 2、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句意思; 3、掌握孔孟的学习之道 4、联系自己的实际学习,理解文中提出的学习之道 5、背诵并默写全文。 、初读课文,疏通句意 1.自由朗读课文两遍,要求 第一遍,边读边看注释,边标(字音)画(重点) 第二遍,正确、流利 2.教师范读,要求学生纠正字音,然后说说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字 音? 教师出示生字词 论语(lan) 不亦说乎(yue) 学而不思则罔(wang) 思而不学则殆(dai)不悱不发(fei) 举一隅(yu) 日暴之(pi) 使奕秋诲二人奕(yi)(hui) 心以为有鸿鹄将至(hu) 辟若掘井(pi) 掘井九轫(ren) 流杵也(chu) 3指名轮读1遍,齐读 4,圈点批注疑难字词句,通过査字典、看注释、同学交流、师生交流, 尽可能疏通句意 ①仔细观察,发现规律: 示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了解作者资料; 2、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句意思; 3、掌握孔孟的学习之道; 4、联系自己的实际学习,理解文中提出的学习之道; 5、背诵并默写全文。 三、初读课文,疏通句意 1. 自由朗读课文两遍,要求: 第一遍,边读边看注释,边标(字音)画(重点)。 第二遍,正确、流利。 2.教师范读,要求学生纠正字音,然后说说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字 音? 教师出示生字词 论语(lún) 不亦说乎(yuè)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不悱不发(fěi) 举一隅(yú) 一日暴之(pù) 使奕秋诲二人奕(yì)(huì)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hú) 辟若掘井(pì) 掘井九轫(rèn) 流杵也(chǔ) 3.指名轮读 1 遍,齐读。 4.圈点批注疑难字词句,通过 查字典、看注释、同学交流、师生交流, 尽可能疏通句意。 ①.仔细观察,发现规律: 示例:人 不知 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