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
-1- 《谈美》
、阅读考查 1朱光潜(18971986) 家 家、翻译家。1930年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以论文 》获文学博士学位。1936年出版 》,为中国人自己撰写的第一部具有现代 科学形态和独特体系的、比较系统的美学专著也是“五四新文化 运动以来的重要文献之一。他对黑格尔110万字的巨著 》的翻译,为他赢得了历史性的崇高声誉。 答案现代美学文艺理论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 美学 3ian.com三联图片
-2- 《谈美》 一、阅读考查 1朱光潜(1897—1986), 家、 家、翻译家。1930年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以论文 《 》获文学博士学位。1936年出版 《 》,为中国人自己撰写的第一部具有现代 科学形态和独特体系的、比较系统的美学专著,也是“五四”新文化 运动以来的重要文献之一。他对黑格尔110万字的巨著 《 》的翻译,为他赢得了历史性的崇高声誉。 答案:现代美学 文艺理论 悲剧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 美学
二、片段赏析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4题。 人生本来就是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 的作品。这种作品重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正如同是 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 它“成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 活就是艺术作品。 过一世生活好比作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 的美点。 3ian.com三联图片
-3- 《谈美》 二、片段赏析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4题。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 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正如同是一 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 它“成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 活就是艺术作品。 过一世生活好比作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 的美点
篇好文章一定是个完整的有机体,其中全体与部分都息息相 关,不能稍有移动或增减。字一句之中都可以见出全篇精神的贯 注。比如陶渊明的《饮酒》诗本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 人把“见”字误印为望”字,原文的自然与物相遇相得的神情便完全 丧失。这种艺术的完整性在生活中叫作“人格”。凡是完美的生活 都是人格的表现。大而进退取予小而声音笑貌都没有一件和人 格相冲突。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是陶渊明的生命史中所 应有的一段文章,如果他错过这一个小节,便失其为陶渊明。下狱 不肯脱逃,临刑时还叮咛嘱咐还邻人一只鸡的债,是苏格拉底的生 命史中所应有的一段文章,否则他便失其为苏格拉底。这种生命史 才可以使人把它当作一幅图画去惊赞,它就是一种艺术的杰作。 3ian.com三联图片
-4- 《谈美》 一篇好文章一定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中全体与部分都息息相 关,不能稍有移动或增减。一字一句之中都可以见出全篇精神的贯 注。比如陶渊明的《饮酒》诗本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 人把“见”字误印为“望”字,原文的自然与物相遇相得的神情便完全 丧失。这种艺术的完整性在生活中叫作“人格”。凡是完美的生活 都是人格的表现。大而进退取予,小而声音笑貌,都没有一件和人 格相冲突。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是陶渊明的生命史中所 应有的一段文章,如果他错过这一个小节,便失其为陶渊明。下狱 不肯脱逃,临刑时还叮咛嘱咐还邻人一只鸡的债,是苏格拉底的生 命史中所应有的一段文章,否则他便失其为苏格拉底。这种生命史 才可以使人把它当作一幅图画去惊赞,它就是一种艺术的杰作
“修辞立其诚”是文章的要诀,一首诗或是一篇美文一定是至性深 情的流露存于中然后形于外,不容有丝毫假借。情趣本来是物我 交感共鸣的结果。亲物变劫不居情趣亦自生生不息。在生不息 的情趣中我们可以见出生命的造化。把这种生命流露于语言文字, 就是好文章把它流露于言行风采就是美满的生命史。 文章忌俗滥生活也俗滥。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 的成规旧矩。西施患心病常捧心颦眉,这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愈增 其美。东施没有心病强学捧心颦眉的姿态,只能引人嫌恶。在西 施是创作,在东施便是滥调。滥调起于生命的干枯,也就是虚伪的 表现。“虚伪的表现”就是“丑”,克罗齐已经说过。“风行水上,自然 成纹”,文章的妙处如此,生活的妙处也是如此。在什么地位,是怎样 的人,感到怎样的情趣便现出怎样的言行风采,叫人一见就觉其谐 和完整,这才是艺术的生活。 3ian.com三联图片
-5- 《谈美》 “修辞立其诚”是文章的要诀,一首诗或是一篇美文一定是至性深 情的流露,存于中然后形于外,不容有丝毫假借。情趣本来是物我 交感共鸣的结果。景物变动不居,情趣亦自生生不息。在生生不息 的情趣中我们可以见出生命的造化。把这种生命流露于语言文字, 就是好文章;把它流露于言行风采,就是美满的生命史。 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 的成规旧矩。西施患心病,常捧心颦眉,这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愈增 其美。东施没有心病,强学捧心颦眉的姿态,只能引人嫌恶。在西 施是创作,在东施便是滥调。滥调起于生命的干枯,也就是虚伪的 表现。“虚伪的表现”就是“丑”,克罗齐已经说过。“风行水上,自然 成纹”,文章的妙处如此,生活的妙处也是如此。在什么地位,是怎样 的人,感到怎样的情趣,便现出怎样的言行风采,叫人一见就觉其谐 和完整,这才是艺术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