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拉特前旗2018届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1-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指定位置。请认 真核对条形码上的相关信息后,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3.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四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 再选涂其他答案 4.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严格 按题号所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完整。严禁折叠、破损,严禁在答题卡上做仼何标记,严禁使用涂改液、 胶带纸、修正带。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基础知识与运用(共2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绯红(fei)请责(j) 犀利(xi) 广袤无垠(mao) B.哂笑(xi)黝黑(you)挑衅(xin) 气冲斗牛(d6u C.溺爱(ni)咫尺(zhi)吞噬(shi)颔首低眉(hdn) D.滞留(zhi)琐事(su6)干涸(gu) 肃然起敬(su)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生的征途中,有艰难困苦的逆境,也有峰回路转的机遇。 B..净化政治生态,实现政通人和,企盼民富国强,是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的追求 C.科技使自然造福于人类,但面对自然对人类的某些惩罚,它却束手无策。 D.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有些人非常酷爱玩手机,结果功课学得完全一塌糊涂 B.“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沿线各国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中国和这些国家之间的交流领域 不断扩大 C.中国经济能否渡过危机,不仅取决于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是否及时得当,而且取决于整个社 会的和谐稳定,这一问题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
1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 2018 届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 1—8 页,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指定位置。请认 真核对条形码上的相关信息后,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3.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 再选涂其他答案。 4.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严格 按题号所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完整。严禁折叠、破损,严禁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严禁使用涂改液、 胶带纸、修正带。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共 2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绯.红(fēi) 诘.责(jí) 犀.利(xī ) 广袤.无垠(mào) B.哂.笑(xī) 黝.黑(yǒu) 挑衅.(xìn) 气冲斗.牛 (dǒu) C.溺.爱(nì) 咫.尺(zhǐ) 吞噬.(shì) 颔.首低眉(hàn) D.滞.留(zhì) 琐.事(suǒ) 干涸.(gù) 肃.然起敬(sù)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人生的征途中,有艰难困苦的逆境,也有峰回路转 ....的机遇。 B. .净化政治生态,实现政通人和 ....,企盼民富国强,是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的追求。 C.科技使自然造福于人类,但面对自然对人类的某些惩罚,它却束手无策 ....。 D. 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 ....。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有些人非常酷爱玩手机,结果功课学得完全一塌糊涂。 B.“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沿线各国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中国和这些国家之间的交流领域 不断扩大。 C.中国经济能否渡过危机,不仅取决于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是否及时得当,而且取决于整个社 会的和谐稳定,这一问题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
.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小说的原因,在于这些作品大多思想感情丰富细腻,叙述方法自由 发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个真正的读者应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能够辨识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 好书。 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 种高度,不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 ①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和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 ②这种能力部分来自阅读的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 ③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 ④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所收获,能够开启你的心 智 A.②③④①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③② 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与朱元思书》一—吴均—一—南朝梁文学家 B.《名人传》一一列夫.托尔斯泰一一俄国作家 C.《芦花荡》一一孙犁——现代作家 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一普希金一一俄国诗人 6.根据拼音写汉字,将所填汉字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里。(3分) 狼j1 ni名周道如di 7.综合性学习。(5分) 过中华节日,品味传统民俗:元宵观灯、端午吃粽子、中秋赏月、重阳登高……多姿多彩 的传统节日习俗内涵丰富,具有浓郁的中华文化韵味。过好中国节,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传 承。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请任选一种中华传统节日(不与例句重复),仿照例句的结构和内容,写一个句子。(2分) 例句:粽香端午,声声锣鼓赛龙舟。 仿句: (2)请你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中选择一个,描述节日的情景或气氛。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 辞手法,不超过60字。(3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6分) (一)古诗文积累(8分)
2 D.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小说的原因,在于这些作品大多思想感情丰富细腻,叙述方法自由 活泼。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一个真正的读者应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能够辨识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 好书。 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 种高度,不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 ①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和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 ②这种能力部分来自阅读的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 ③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 ④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所收获,能够开启你的心 智。 A.②③④①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③② 5.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与朱元思书》——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B.《名人传》——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 C.《芦花荡》——孙犁——现代作家 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俄国诗人 6.根据拼音写汉字,将所填汉字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里。(3 分) 狼 jí nì 名 周道如 dǐ 7.综合性学习。(5 分) 过中华节日,品味传统民俗:元宵观灯、端午吃粽子、中秋赏月、重阳登高……多姿多彩 的传统节日习俗内涵丰富,具有浓郁的中华文化韵味。过好中国节,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传 承。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请任选一种中华传统节日(不与例句重复),仿照例句的结构和内容,写一个句子。(2 分) 例句:粽香端午,声声锣鼓赛龙舟。 仿句: (2)请你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中选择一个,描述节日的情景或气氛。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 辞手法,不超过 60 字。(3 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 26 分) (一)古诗文积累(8 分)
8.默写。(8分) (1)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 (2)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4) 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5)鲜花是美的,白居易春行钱塘湖,为“ ”的景象深深陶醉。雪花也是美的,胡天 飞雪在岑参心中化作了明媚春光,好似“ (6)孔子所说的 ”体现了推己及人为人着想的道德情怀,因此被镌 刻于联合国总部,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黄金法则。 (二)古诗歌阅读(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0题。(4分)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释】①席:竹席。②流莺:即莺。流:指其鸣声婉转。 9.本诗通过描写院深席清、石榴开遍、、梦觉流莺等四幅夏日画面,流露岀诗人 的心情。(2分) 10.请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2分) (三)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14分)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 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頁荒乱诸侯并侵国思危亡在于思蓑,左右莫敢谏。淳于髡 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 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⑤,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 皆还齐侵地 (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淳于髡(kun):人名。②赘婿:泛指微贱之人。③喜隐:喜好说谜语。④沉湎不治:陶醉其中
3 8.默写。(8 分) (1)感时花溅泪, 。 (杜甫《春望》) (2)沉舟侧畔千帆过,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 (4)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5)鲜花是美的,白居易春行钱塘湖,为“ ”的景象深深陶醉。雪花也是美的,胡天 飞雪在岑参心中化作了明媚春光,好似“ ”。 (6)孔子所说的“ , ”体现了推己及人为人着想的道德情怀,因此被镌 刻于联合国总部,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黄金法则。 (二)古诗歌阅读(4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9—10 题。(4 分)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①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②时一声。 【注释】①席:竹席。②流莺:即莺。流:指其鸣声婉转。 9.本诗通过描写院深席清、石榴开遍、 、梦觉流莺等四幅夏日画面,流露出诗人 的心情。(2 分) 10.请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2 分) (三)文言文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1—15 题。(14 分) 淳于髡①者,齐之赘婿②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③ ,好.为 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④ ,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 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 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⑤ ,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 皆还齐侵地。 (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淳于髡(kūn):人名。②赘婿:泛指微贱之人。③喜隐:喜好说谜语。④沉湎不治:陶醉其中
不管政事。⑤诸县令长七十二人:全国七十二个县的长官 11.对划波浪线的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 答案标号涂黑) A.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B.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C.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D.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 (1)好为淫乐长夜之饮好: (2)淳于髡说之以隐曰以 1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2)左右莫敢谏 14.如果用文中一个四字短语来概括淳于髡的智慧,应为 (2分) 15.怎样全面评价齐威王这个人?(2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41分) (一)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1620题。(16分) 簪菜花 丁立梅 ①清明是舂天的一道分水岭,春行到此处,该绿的叶都绿了,该开的花都开了。随便一搭眼望 过去,褐色的大地上,到处簪满黄花绿草。难怪古人把清明节又叫作踏青节。春光撩人哪,此时不 踏青,更待何时? ②宋吴惟信在《苏堤清明即事》中写道:“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 去,万株杨柳属流莺。”瞧瞧,这等踏青,何等浪漫!将近半城的人,于清明这天倾巢而岀。放眼 处,梨花飘白,杨柳依依。人们三五成群,笙歌飞扬,一直玩到日暮才尽兴而归。而在张择端的风 俗画《清明上河图》里,清明又是另一番喧闹景象:汴河沿岸,房屋齐整,树木参天,男男女女云 集,有坐了船来的,有乘了马车来的,摩肩接踵,挤挤挨挨。踏青的盛况,可见一斑。 ③乡人们日日与大地相伴,早已融入彼此的生命中,无须多出这一章节。但在清明这天祭祀的 风俗,却被沿袭下来,一代一代。他们称清明节为鬼节,说这一天,被阎王爷拘禁着的大鬼小鬼都
4 不管政事。⑤诸县令长七十二人:全国七十二个县的长官。 11.对划波浪线的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 分)(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 对应题目的 答案标号涂黑) A.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B.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C.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D.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 分) (1)好.为淫乐长夜之饮 好: (2)淳于髡说之以.隐曰 以: 1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2)左右莫敢谏。 14.如果用文中一个四字短语来概括淳于髡的智慧,应为 。 (2 分) 15.怎样全面评价齐威王这个人?(2 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 41 分) (一)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 16—20 题。(16 分) 簪菜花 丁立梅 ①清明是春天的一道分水岭,春行到此处,该绿的叶都绿了,该开的花都开了。随便一搭眼望 过去,褐色的大地上,到处簪满黄花绿草。难怪古人把清明节又叫作踏青节。春光撩人哪,此时不 踏青,更待何时? ②宋吴惟信在《苏堤清明即事》中写道:“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 去,万株杨柳属流莺。”瞧瞧,这等踏青,何等浪漫!将近半城的人,于清明这天倾巢而出。放眼 处,梨花飘白,杨柳依依。人们三五成群,笙歌飞扬,一直玩到日暮才尽兴而归。而在张择端的风 俗画《清明上河图》里,清明又是另一番喧闹景象:汴河沿岸,房屋齐整,树木参天,男男女女云 集,有坐了船来的,有乘了马车来的,摩肩接踵,挤挤挨挨。踏青的盛况,可见一斑。 ③乡人们日日与大地相伴,早已融入彼此的生命中,无须多出这一章节。但在清明这天祭祀的 风俗,却被沿袭下来,一代一代。他们称清明节为鬼节,说这一天,被阎王爷拘禁着的大鬼小鬼都
出来放风了。于是家家烧纸钱,户户祭祖先。菜花地里的土坟,早几天前就被装扮一新,新培了土, 坟上插满大大小小的红纸幡白纸幡。在成波成浪的菜花映衬下,那些红纸幡白纸幡,很像纷飞的红 蝴蝶白蝴蝶。我们小孩子,平日里闻鬼即怕,这时却都忘了怕了,远远望着那些坟,觉得无限神秘 ④清明这天,祖母捉住到处乱跑的我们,把我们一个一个揿到堂屋中央,让我们对着家盛柜磕 头。家盛柜上,摆有祖宗的牌位,上面立着我们未曾谋面过的老爹老太。供品都是家常小菜,碗里 的饭,堆得尖尖的,上面插着筷子。一旁燃着香与烛火,气氛庄严。祖母说,好好给祖宗亡人磕头 祖宗亡人会保佑你们平安的 ⑤头磕完,没我们的事了,我们撒腿跑出去,折杨柳,掐菜花。底下有一个重大活动,那就是 簪菜花。女孩子头发长,花好簪,随便掐两朵,簪在辫梢上,或是发里面。男孩子多是短发,花簪 不住。他们想了主意,先用杨柳编成花环,把菜花一朵一朵簪在上面,然后戴在头上,就是灿烂的 花冠了。 ⑥大人们此时都是宽容的,由了我们一朵菜花一朵菜花地糟蹋去,因为清明这天就该簪菜花 有歌谣是这样唱的:“清明不戴菜花,死了变成黄瓜。”至于菜花与黄瓜,到底有没有关连,不管 的。我们头上簪满菜花,在乡间土路上又蹦又跳地唱。一场沉重的纪念,愣是被我们演绎成无尽的 快乐。 ⑦成年后,我曾翻阅大量资料,想找出清明节簪菜花的由来,无果。我也曾就此问过老一辈的 人。老一辈的人呵呵乐了,说,祖上就是这样流传下来的啊。 ⑧多好的流传!我想,怀念本是一种温暖行为,而非冰凉与凄清。当菜花簪满头,它昭示的是: 我会记住那些逝去的爱,我将心怀美好地活着。 16.第②段引入《苏堤清明即事》、《清明上河图》有什么作用?(4分 17.阅读文章③—⑥段,概括补充文中提到的清明节有哪些习俗。(2分) 出城踏青→_、、→给祖宗亡人磕头 8.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那些红纸幡白纸幡,很像纷飞的红蝴蝶白蝴蝶 19.“一场沉重的纪念,愣是被我们演绎成无尽的快乐。”在文中有着丰富的涵义,请结合文章内容 谈谈你的理解。(4分) 20.联系全文,用文中原句回答作者认为清明节簪菜花的原因是什么?(3分) (二)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21-25题。(12分) 奇妙的对称世界 ①许多大哲学家、大思想家和大科学家都相信,宇宙是被一种无比完美的对称规律支配的
5 出来放风了。于是家家烧纸钱,户户祭祖先。菜花地里的土坟,早几天前就被装扮一新,新培了土, 坟上插满大大小小的红纸幡白纸幡。在成波成浪的菜花映衬下,那些红纸幡白纸幡,很像纷飞的红 蝴蝶白蝴蝶。我们小孩子,平日里闻鬼即怕,这时却都忘了怕了,远远望着那些坟,觉得无限神秘。 ④清明这天,祖母捉住到处乱跑的我们,把我们一个一个揿到堂屋中央,让我们对着家盛柜磕 头。家盛柜上,摆有祖宗的牌位,上面立着我们未曾谋面过的老爹老太。供品都是家常小菜,碗里 的饭,堆得尖尖的,上面插着筷子。一旁燃着香与烛火,气氛庄严。祖母说,好好给祖宗亡人磕头, 祖宗亡人会保佑你们平安的。 ⑤头磕完,没我们的事了,我们撒腿跑出去,折杨柳,掐菜花。底下有一个重大活动,那就是 簪菜花。女孩子头发长,花好簪,随便掐两朵,簪在辫梢上,或是发里面。男孩子多是短发,花簪 不住。他们想了主意,先用杨柳编成花环,把菜花一朵一朵簪在上面,然后戴在头上,就是灿烂的 花冠了。 ⑥大人们此时都是宽容的,由了我们一朵菜花一朵菜花地糟蹋去,因为清明这天就该簪菜花。 有歌谣是这样唱的:“清明不戴菜花,死了变成黄瓜。”至于菜花与黄瓜,到底有没有关连,不管 的。我们头上簪满菜花,在乡间土路上又蹦又跳地唱。一场沉重的纪念,愣是被我们演绎成无尽的 快乐。 ⑦成年后,我曾翻阅大量资料,想找出清明节簪菜花的由来,无果。我也曾就此问过老一辈的 人。老一辈的人呵呵乐了,说,祖上就是这样流传下来的啊。 ⑧多好的流传!我想,怀念本是一种温暖行为,而非冰凉与凄清。当菜花簪满头,它昭示的是: 我会记住那些逝去的爱,我将心怀美好地活着。 16.第②段引入《苏堤清明即事》、《清明上河图》有什么作用?(4 分) 17. 阅读文章③—⑥段,概括补充文中提到的清明节有哪些习俗。(2 分) 出城踏青→ 、 、 →给祖宗亡人磕头→ 18.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3 分) 那些红纸幡白纸幡,很像纷飞的红蝴蝶白蝴蝶。 19.“一场沉重的纪念,愣是被我们演绎成无尽的快乐。”在文中有着丰富的涵义,请结合文章内容 谈谈你的理解。(4 分) 20.联系全文,用文中原句回答作者认为清明节簪菜花的原因是什么?(3 分) (二)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 21—25 题。(12 分) 奇妙的对称世界 ①许多大哲学家、大思想家和大科学家都相信,宇宙是被一种无比完美的对称规律支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