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河初中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卷 积累运用:(35分)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我喜欢眼前飞舞着的上海的雪花。它才是“雪白”的白色,也才是花一样的美丽。它好像比空 气还轻,并不从半空里落下来,而是被空气从地面卷起来的。然而,它又像是活的生物,像夏天 黄昏时候的成群的蚊蚋,像春天流蜜时期的蜜蜂,它的忙碌的飞翔,或上或下,或快或慢,或 粘着人身,或拥入窗xi,自有它自己的意志和目的。它近默无声。但在它飞舞的时候,我们似 乎听见干百万人马的呼声和脚步声,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森林的郁郁葱葱;有时又似乎听见情 人的切切的密语声礼拜堂平静的晚祷声花园里欢乐的鸟歌声--·它所带来的是阴沉与严寒。 但在它的飞舞姿态中我们看见了慈善的母亲,柔和的情 在白天,它做出干百种婀娜嘐 态;夜里,它发出银色的光辉,照耀着我们行路的人,又在我们的玻璃上札札地绘就各式眢样的 花hu和树木,斜的,直的,弯的;还有那河流,那天上的云 (1)根据语境与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窗xi( 婀娜()( 花hu() (2)文中有二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 改为 改为 (3)文中有一个病句,请找出来并做修改:(2分) 病句 修改 (4)根据前后文意,展开想象,为文中空白的地方续写几个句子:(2分) 2、古诗文默写:(10分:①-⑥每题1分,第⑦题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题·空不得分) 壮心不已。②、纷纷暮雪下辕门 (2)求之不得 (3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4 ,池非不深也 (5 猿则百叫无绝。 6)品读古代先贤的诗文,我们能从中读岀他们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操。读《陈涉世家》,你 能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看出陈胜年青时远大的理想抱负;读《捕蛇者说》,你能从 ”品出柳宗元对百姓疾苦的人文关怀和对统治政策的不满;读 》,你能从“ 读出 3、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为已拟好的上联对出下联。(2分) 语文试卷第1页(共12页)
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12页) 关河初中 2009-201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卷 一、 积累运用:(35 分)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我喜欢眼前飞舞着的上海的雪花。它才是“雪白”的白色,也才是花一样的美丽。它好像比空 气还轻,并不从半空里落下来,而是被空气从地面卷起来的。然而,它又像是活的生物,像夏天 黄昏时候的成群的蚊蚋,,像春天流蜜时期的蜜蜂,它的忙碌的飞翔,或上或下,或快或慢,或 粘着人身,或拥入窗 xì,自有它自己的意志和目的。它近默无声。但在它飞舞的时候,我们似 乎听见千百万人马的呼声和脚步声,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森林的郁郁葱葱;有时又似乎听见情 人的切切的密语声,礼拜堂平静的晚祷声,花园里欢乐的鸟歌声-------它所带来的是阴沉与严寒。 但 在 它 的 飞 舞 姿 态 中 我 们 看 见 了 慈 善 的 母 亲 , 柔 和 的 情 人 , , , , 在白天,它做出千百种婀娜姿 态;夜里,它发出银色的光辉,照耀着我们行路的人,又在我们的玻璃上札札地绘就各式各样的 花 huì和树木,斜的,直的,弯的;还有那河流,那天上的云------- (1)、根据语境与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 分) 窗 xì( ) 婀娜( )( ) 花 huì( ) (2)、文中有二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 分): 改为 , 改为 (3)、文中有一个病句,请找出来并做修改:(2 分) 病句: 修改: (4)、根据前后文意,展开想象,为文中空白的地方续写几个句子:(2 分) , , , , 2、 古诗文默写:(10 分:①—⑥每题 1 分,第⑦题每空 1 分,有错别字该题‘空’不得分) (1)、 ,壮心不已。②、纷纷暮雪下辕门, 。 (2)、求之不得, 。 , 。 (3)、 , 。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4)、 ,池非不深也, , (5)、 ,猿则百叫无绝。 (6)、品读古代先贤的诗文,我们能从中读出他们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操。读《陈涉世家》,你 能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看出陈胜年青时远大的理想抱负;读《捕蛇者说》,你能从 “ ”品出柳宗元对百姓疾苦的人文关怀和对统治政策的不满;读 《 》,你能从“ ”读出 。 3、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为已拟好的上联对出下联。(2 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北京奧运会开幕式上,汶川映秀小学的抗震救灾“小英雄”林浩出人意料地跟随在姚明身边, 引领着中国代表团进入乌巢。小林浩在灾难面前勇救两名同龄人,同样彰显着奧运所倡导的与 自己竞争、与自然斗争”的顽强精神。姚明与林浩,虽然身高悬殊,但是他们的精神同样伟大, 位是在赛场上永不言弃的运动员楷模,一位是代表着中国人顽强团结、生生不息精神的学生小 英雄 上联:篮球明星姚明赛场上永不言弃超越自我下联 4、近年来一些厂商为了推销产品,在广告宣传上可谓煞费苦心,于是大量的“成语广告”铺天而 来,如,①某海鲜广告:领“鲜”一步;②某快餐店广告:“烧”胜一筹;③某电熨斗广告:百“衣 百顺;④某洗衣机广告:“闲”妻良母。 对这些“成语广告”,某班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下面是正方的一段辩词,请你替反方写一段辩 词。(2分) 正方:我赞成运用“成语广告”,它们谐音双关,好记有趣,增强了广告宣传的效果。 反方 5、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5分) 材料一:目前,由于升学压力,写字课在不少中小学已被其他课程占据。此外,尽管城市里 有一些书法特色学校,但往往只关注特长生的培养与竟赛,未必能让全体学生都受益。所以中学 生写不好字、写不出字、写错字、认不得繁体字已经变得十分普遍。 材料二:在日本,中小学普遍将书法列为必修课。而韩国,正准备申报“书艺”为人类非物质 文化遗产,并用这个名称取代“中国书法”和“日本书道”。今年年初,这条消息引发众多热议,全 国政协委员、作家赵丽宏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名为《建议向联合国申报中国书法为人类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提案,得到了不少代表委员的响应 材料三:书法包含笔墨线条、结构、布局等申美形式,书写者必须做到心、眼、手协调统一 没有意志力的参与,是很难将书法练习坚持下去的。因此,练书法有益于青少年的心理成长和人 格完善。此外,写毛笔字对大脑皮层有激活或觉醒作用,具有益智功能 问题:请为这三则材料拟一个总标题,并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这样拟题的理由 标题 理由: 6、名著推荐与阅读 (1)《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第一次岀游,发现小人国是以 来选拔官员的;他第 四次出游,来到 (国名 (2)干百万人熟知的“雅虎”网站,原名“Yaho",在《格列佛游记》的第四卷“ 中提到的怪物“雅虎”,现已成为因特网世界最令人熟悉的名词之 (3)《格列佛游记》用 (国名)抨击英国18世纪的资本主义统 语文试卷第2页(共12页)
语文试卷 第 2 页 (共12页) 班级: 姓名: 得分: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汶川映秀小学的抗震救灾“小英雄”林浩出人意料地跟随在姚明身边, 引领着中国代表团进入鸟巢。小林浩在灾难面前勇救两名同龄人,同样彰显着奥运所倡导的“与 自己竞争、与自然斗争”的顽强精神。姚明与林浩,虽然身高悬殊,但是他们的精神同样伟大, 一位是在赛场上永不言弃的运动员楷模,一位是代表着中国人顽强团结、生生不息精神的学生小 英雄。 上联:篮球明星姚明赛场上永不言弃超越自我 下联: 4、近年来一些厂商为了推销产品,在广告宣传上可谓煞费苦心,于是大量的“成语广告”铺天而 来,如,①某海鲜广告:领“鲜”一步;②某快餐店广告:“烧”胜一筹;③某电熨斗广告:百“衣” 百顺;④某洗衣机广告:“闲”妻良母。 对这些“成语广告”,某班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下面是正方的一段辩词,请你替反方写一段辩 词。(2 分) 正方:我赞成运用“成语广告”,它们谐音双关,好记有趣,增强了广告宣传的效果。 反方: 。 5、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5 分) 材料一:目前,由于升学压力,写字课在不少中小学已被其他课程占据。此外,尽管城市里 有一些书法特色学校,但往往只关注特长生的培养与竞赛,未必能让全体学生都受益。所以中学 生写不好字、写不出字、写错字、认不得繁体字已经变得十分普遍。 材料二:在日本,中小学普遍将书法列为必修课。而韩国,正准备申报“书艺”为人类非物质 文化遗产,并用这个名称取代“中国书法”和“日本书道”。今年年初,这条消息引发众多热议,全 国政协委员、作家赵丽宏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名为《建议向联合国申报中国书法为人类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提案,得到了不少代表委员的响应。 材料三:书法包含笔墨线条、结构、布局等审美形式,书写者必须做到心、眼、手协调统一, 没有意志力的参与,是很难将书法练习坚持下去的。因此,练书法有益于青少年的心理成长和人 格完善。此外,写毛笔字对大脑皮层有激活或觉醒作用,具有益智功能。 问题:请为这三则材料拟一个总标题,并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这样拟题的理由。 标题: 理由: 6、名著推荐与阅读 (1)、《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小人国是以_________来选拔官员的;他第 四次出游,来到_________(国名)。 (2)、千百万人熟知的“雅虎”网站,原名“Yahoo”,在《格列佛游记》的第四卷“_________” 中提到的怪物“雅虎”,现已成为因特网世界最令人熟悉的名词之一。 (3)、《格列佛游记》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名)抨击英国 18 世纪的资本主义统
治,颇具 的色彩 (4)《格列佛游记》作者是 ,主人公是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10题。(15分) 生活中需要思索 ()记得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座右铭是“思考一切”,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中需要思索 (2)翻开中外五干年的历史画卷,不难发现,大凡有过卓越成就的人,都与“思索”结有不解 之缘。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牛顿提出了天体运动方面的定律之后,经过自己反复思索和实验, 终于发现了震惊世界科坛的“狭义相对论”。爱迪生在实验灯泡的过程中,经受了几万次试验的 失败,终于,他成功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成功就是思索的结果。不能想象,他在其中任何 次失败之后,停止了思索,而最终能够制成电灯来造福人类。可见,思索是何等的重要。凡事 思索了再做,做起来就会比较得心应手。这种例子是不胜枚举的 (3那么,青年面对生活是否也要注重思索呢?答案也应当是肯定的 (4青春是短暂的,但它却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青年时期,一个人要审慎地思索 人生的意义,探索生活的道路。走好这一步,在人的一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这一点来说, 青年更需要思索 (5如今,我们面临社会经济转型,面对现代产业和高新技术,将会遇到许多不甚了解,甚至 是全新的问题。时代在向我们挑战,青年人任重道远,不思索行吗? (6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失去思索的生活是平庸的、僵化的生活。思索,不是胜利的附庸, 而是成功的前奏。它能驱散意识中的迷雾,融化灵魂中的冰霜,把人引向无比幸福的明天。 (7)生活中需要思索! 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8、文段(2)中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论据有 和 。(5分) 9、为什么说“青年更需要思索”?(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回答)(4分) 10、请举你个人生活中的一个例子来证明“失去思索的生活是平庸的、僵化的生活。”(请 简要回答)(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6题。(20分) 语文试卷第3页(共12页)
语文试卷 第 3 页 (共12页) 治,颇具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色彩。 (4)、《格列佛游记》作者是___________,主人公是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55 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7-10 题。(15 分) 生活中需要思索 ⑴记得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座右铭是“思考一切”,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中需要思索。 ⑵翻开中外五千年的历史画卷,不难发现,大凡有过卓越成就的人,都与“思索”结有不解 之缘。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牛顿提出了天体运动方面的定律之后,经过自己反复思索和实验, 终于发现了震惊世界科坛的“狭义相对论”。爱迪生在实验灯泡的过程中,经受了几万次试验的 失败,终于,他成功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成功就是思索的结果。不能想象,他在其中任何 一次失败之后,停止了思索,而最终能够制成电灯来造福人类。可见,思索是何等的重要。凡事 思索了再做,做起来就会比较得心应手。这种例子是不胜枚举的。 ⑶那么,青年面对生活是否也要注重思索呢?答案也应当是肯定的。 ⑷青春是短暂的,但它却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青年时期,一个人要审慎地思索 人生的意义,探索生活的道路。走好这一步,在人的一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这一点来说, 青年更需要思索。 ⑸如今,我们面临社会经济转型,面对现代产业和高新技术,将会遇到许多不甚了解,甚至 是全新的问题。时代在向我们挑战,青年人任重道远,不思索行吗? ⑹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失去思索的生活是平庸的、僵化的生活。思索,不是胜利的附庸, 而是成功的前奏。它能驱散意识中的迷雾,融化灵魂中的冰霜,把人引向无比幸福的明天。 ⑺生活中需要思索! 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 分) 8、文段⑵中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论据有 和 。(5 分) 9、为什么说“青年更需要思索”?(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回答)(4 分) 10、请举你个人生活中的一个例子来证明“失去思索的生活是平庸的、僵化的生活。”(请 简要回答)(4 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1-16 题。(20 分)
老水车旁的风景 梁晓声 其实,那水车一点儿都不老 它是一处旅游地最显眼的标志。旅游地原本是一个村子,两年前,这地方被房地产开发商发 现并相中。于是在盖别墅和豪宅的同时,捎带着将这里开发成了旅游景点,使之成了小型的周庄。 在双休日或节假日,城里人络绎不绝地驾车来到这里,吃喝玩乐,纵情欢娱。村里人终日里耳濡 目染,思想迅速地商业化着 城里人成群结队地来到的时候,必会看到,在那水车旁有一老妪和一少女。老妪七十有几, 少女才十六七岁,都穿着清朝的衣裳。老妪形容枯瘦憔悴;少女人面桃花、目如秋水,顾盼之际 道是无睛却有晴。老妪纺线,少女刺绣,成为水车的陪衬,景观中的风景。她们是景区雇来在那 儿给观光客们看的,若有观光客与她们照相,或可得些小费。老妪是村里的一位孤寡老人,在村 里有一间半祖宅。村子受益于旅游业,有了些公款,毎月亦给她50元。少女是从外地流落到这 儿的。她的家在哪里,家境如何,身世怎样,没人知道。 只有老妪觉得她是个好女孩儿。她们成为“同事”几天以后,老妪曾问过少女住在哪儿,少 女说住在一家饭店的危房里,每天五元钱,晚上还得帮着干两个多小时的活。饭店里面有老鼠, 她最怕老鼠。“就是每月150元,也花去了我半个月的工资,还得看主人两口子的眼色 少女说得泪汪汪的。 “闺女,住我家吧。我那儿就我一个人,我也喜欢有你这么个伴儿,不会给你气受。”于是, 少女作为老妪所希望的一个伴儿,住到了老妪家里 少女脸上的笑容多了,老妪脸上的皱纹少了。熟悉她那张老面孔的人,发现她脸上几条最深 的褶子变浅了,有要舒展开来的迹象了。她脑后的抓髻也好看了,不像以前那么歪歪扭扭的了。 她的指甲不再长而不剪。指甲缝也不再黑黢黢的了。她那身“行头″显然洗得勤了。她的好心情 让她的小费也多起来了 有好心人提醒她:“你让那小人精住你那儿去了?干万防着点儿,万一你那点钱被她偷了, 临走连件寿衣都穿不上 老妪不爱听那样的话,她爱听少女的话。 少女常对她说:“奶奶,尽量想高兴的事儿,那样您准能活一百多岁。〃 经历了许多年子然一身,形影相吊的孤寡生活以后,忽然有了一个朝夕相处的女伴儿,老妪 返老还童了似的 然而有一天者妪忽然失明,接着咯血了。村里不得不派人把她送到县医院,一诊断是癌症, 早扩散了。那么老的人了,也只有回家挨着。 村里的负责人就对少女说:“她都这样了,你搬走吧,爱住哪儿往哪儿去吧。 少女哭着说:“我不搬走。奶奶对我好,我也要服侍服侍她. 语文试卷第4页(共12页)
语文试卷 第 4 页 (共12页) 老水车旁的风景 梁晓声 其实,那水车一点儿都不老。 它是一处旅游地最显眼的标志。旅游地原本是一个村子,两年前,这地方被房地产开发商发 现并相中。于是在盖别墅和豪宅的同时,捎带着将这里开发成了旅游景点,使之成了小型的周庄。 在双休日或节假日,城里人络绎不绝地驾车来到这里,吃喝玩乐,纵情欢娱。村里人终日里耳濡 目染,思想迅速地商业化着。 城里人成群结队地来到的时候,必会看到,在那水车旁有一老妪和一少女。老妪七十有几, 少女才十六七岁,都穿着清朝的衣裳。老妪形容枯瘦憔悴;少女人面桃花、目如秋水,顾盼之际, 道是无晴却有晴。老妪纺线,少女刺绣,成为水车的陪衬,景观中的风景。她们是景区雇来在那 儿给观光客们看的,若有观光客与她们照相,或可得些小费。老妪是村里的一位孤寡老人,在村 里有一间半祖宅。村子受益于旅游业,有了些公款,每月亦给她 50 元。少女是从外地流落到这 儿的。她的家在哪里,家境如何,身世怎样,没人知道。 只有老妪觉得她是个好女孩儿。她们成为“同事”几天以后,老妪曾问过少女住在哪儿,少 女说住在一家饭店的危房里,每天五元钱,晚上还得帮着干两个多小时的活。饭店里面有老鼠, 她最怕老鼠。“就是每月 150 元,也花去了我半个月的工资,还得看主人两口子的眼色……” 少女说得泪汪汪的。 “闺女,住我家吧。我那儿就我一个人,我也喜欢有你这么个伴儿,不会给你气受。”于是, 少女作为老妪所希望的一个伴儿,住到了老妪家里。 少女脸上的笑容多了,老妪脸上的皱纹少了。熟悉她那张老面孔的人,发现她脸上几条最深 的褶子变浅了,有要舒展开来的迹象了。她脑后的抓髻也好看了,不像以前那么歪歪扭扭的了。 她的指甲不再长而不剪。指甲缝也不再黑黢黢的了。她那身“行头”显然洗得勤了。她的好心情 让她的小费也多起来了。 有好心人提醒她:“你让那小人精住你那儿去了?千万防着点儿,万一你那点钱被她偷了, 临走连件寿衣都穿不上……” 老妪不爱听那样的话,她爱听少女的话。 少女常对她说:“奶奶,尽量想高兴的事儿,那样您准能活一百多岁。” 经历了许多年孑然一身,形影相吊的孤寡生活以后,忽然有了一个朝夕相处的女伴儿,老妪 返老还童了似的。 然而有一天老妪忽然失明,接着咯血了。村里不得不派人把她送到县医院,一诊断是癌症, 早扩散了。那么老的人了,也只有回家挨着。 村里的负责人就对少女说:“她都这样了,你搬走吧,爱住哪儿往哪儿去吧。” 少女哭着说:“我不搬走。奶奶对我好,我也要服侍服侍她……
非亲非故,来历不明,还口口声声“奶奶,奶奶”叫得挺亲,就是不搬走,图什么呢?村里 的负责人想到了老妪的一间半祖屋 于是,在老妪精神状态稍好的某日,村里的负责人带着一男一女来到了老妪家里,他介绍那 男的是县公证处的,女的是位律师。他开门见山地对老妪说,她应该在临死前作出决定,将一间 半的祖屋留给村里。那屋子是可以改装成门面房的,稍加改装以后,或卖或租,钱数都很可观 老妪说:“行啊!″村里的负责人又说:“那你就在这张纸上按个手印吧!”老妪不高兴了:“我 觉得,我一时死不了。“村里的负责人急了:“所以趁你还明白,才让你按手印嘛!”老妪就不 理他们三个男女,把身子一转,背朝他们了 村里的负责人没主意了,找来另外几个有主意的人商议,他们都认为老妪完全有可能被那个 外省的小人精蛊惑了,把一间半祖屋“赠送”给那小妖精了… 于是全村男女老少同仇敌忾起来。没人愿意去照顾那糊涂的老妪了,少女就连她那份儿工作 也不能干了… 十几天后,老妪走了。 老妪攒下的钱不够发送自己,少女为她买了一件寿衣… 又没了几天,那少女也消失了,没跟村里任何人告别,也没留下封信 (选自《散文选刊》2009年第5期。因原文篇幅较长,有删节) 11文中老妪的肖像描写与下文闰土的肖像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这样写对表现人物的 状况、揭示人物的心理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4分) 他身材増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 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 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 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他只是摇头;脸上 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鲁迅《故乡》) 12文中有关少女的称呼有两个,先是“小人精”,后为“小妖精”,一字之差,耐人寻味。请 联系上下文简析称呼变化的妙处。(4分) 13少女最后为老妪做了什么事?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3分) 14从全文看,文章写村里人对老妪接纳少女这一行为的种种反应,有什么用意?请说说你的理 解。(3分) 15下面对标题中“风景”的理解哪一项最怡当?()(2分) 语文试卷第5页(共12页)
语文试卷 第 5 页 (共12页) 非亲非故,来历不明,还口口声声“奶奶,奶奶”叫得挺亲,就是不搬走,图什么呢?村里 的负责人想到了老妪的一间半祖屋。 于是,在老妪精神状态稍好的某日,村里的负责人带着一男一女来到了老妪家里,他介绍那 男的是县公证处的,女的是位律师。他开门见山地对老妪说,她应该在临死前作出决定,将一间 半的祖屋留给村里。那屋子是可以改装成门面房的,稍加改装以后,或卖或租,钱数都很可观。 老妪说:“行啊!”村里的负责人又说:“那你就在这张纸上按个手印吧!” 老妪不高兴了:“我 觉得,我一时死不了。”村里的负责人急了:“所以趁你还明白,才让你按手印嘛!”老妪就不 理他们三个男女,把身子一转,背朝他们了…… 村里的负责人没主意了,找来另外几个有主意的人商议,他们都认为老妪完全有可能被那个 外省的小人精蛊惑了,把一间半祖屋“赠送”给那小妖精了…… 于是全村男女老少同仇敌忾起来。没人愿意去照顾那糊涂的老妪了,少女就连她那份儿工作 也不能干了…… 十几天后,老妪走了。 老妪攒下的钱不够发送自己,少女为她买了一件寿衣…… 又没了几天,那少女也消失了,没跟村里任何人告别,也没留下封信…… (选自《散文选刊》2009 年第 5 期。因原文篇幅较长,有删节) 11.文中老妪的肖像描写与下文闰土的肖像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这样写对表现人物的 状况、揭示人物的心理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4 分)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 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 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 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他只是摇头;脸上 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鲁迅《故乡》) 12.文中有关少女的称呼有两个,先是“小人精”,后为“小妖精”,一字之差,耐人寻味。请 联系上下文简析称呼变化的妙处。(4 分) 13.少女最后为老妪做了什么事?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3 分) 14.从全文看,文章写村里人对老妪接纳少女这一行为的种种反应,有什么用意?请说说你的理 解。(3 分) 15.下面对标题中“风景”的理解哪一项最恰当?(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