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一般人忽视、看似平凡微末的事物作为角度,通过对这些“小”的扩写,来展示整体事物的万千 气象之“大”。在这里,这些“小”要能体现原整体事物的神髓。立意上的化大为小,指从一个大主 题中找出一个他人所轻的“小”意思来作为切入点,表现大主题。联想上的化大为小,指从联想中 取其与此联想神晤的一端,拓展联想的空间。这里的“小”大多指细节性的。无论哪种类别上的化 大为小都是以“小”为角度写其“大”。大题小作的要领如下 先应判定哪种题目是大题。所谓大题多为统率的内容,头绪多,不便归类,或概念抽 象,题目是一个词,或不好驾驭,难以将众多而庞杂的内容统一在一篇文章之中。如《父辈》、《面 向大海》等 、限制定向,宽题窄作。一般限制的方法是在标题前面加修饰语,也可在后面加中心词, 还可前后都加。如“父辈”可写成艰难的父辈、父辈的辉煌、父辈的遗憾、父辈一一执著的一代、 对待父辈即对待传统 这样一限制,文章的范围就缩小了 、大胆取舍,见微知著。作文不求面面俱到,但要力求用八百字的篇幅将属于这一题范 围内的某一点、某一侧面、某一感人片段写得深刻一些,充实一些,生动一些。如檐大笔,不一定 篇篇都是妙文华章,倒是一些日常凡人小事,能让人领略生活的况味。 例文1 湖北考生 这世界什么最美?有人说是花,因为娇嫩;有人说是树,因为挺拔:有人说是藤,因为坚 韧。答案当然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标准不同的角度,答案是不同的。让我们品味出不同的人生。 束鲜花,娇艳欲滴。悲伤的人说“感时花溅泪”;高兴的人说“花儿对我笑”;忧郁的人 说“林花谢了春红”:欣喜的人说“人面桃花相映红”。有人说花有情:“落红不是无情物”:有人说 花无情:“浪荡桃花逐水游”。花没有变,变的是人的心绪,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看一束花可以看一个人。看他的脾气、品位、性格,看他的心情与气质 大千世界,人们总是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回答这些问题的同时,他们也答出了自己的 心灵。苹果为什么落地?有人捧着苹果乐滋滋地啃上一口,回答一一等我来吃,而牛顿却回答出了 万有引力: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有人回答太阳绕着地球转,而哥白尼却回答太阳中心说:盲人可 以看见什么?有人疑惑地摇了摇头,而海伦·凯勒却答出了流传于世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们 无意苛求答案的完美,但正是对这些问题的品味、探讨,使我们人类的生活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然而,面对人生的问卷,我们的回答也许艰难得多。我们挣扎于利益的驱使与良心的鞭策, 困扰于对自己心灵的审判。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有人随浪花沉浮,他们必将消逝,而老人桑地亚 哥却为了心中不死的信念与巨鯨搏斗,如天地间的巨人精神常留。面对车上歹徒持枪抢劫,有人畏 惧不前,或悄悄躲开,但更有人大吼一声挺身向前。面对西藏高原上微薄的空气,有人心安理得地 享受都市里凉爽的空调,而孔繁森却选择将生命深植于阿里深处……从这些回答,这些用实际行动 作出的无声的回答之中,我们深深地品味出了不同的人生,我们深深地品味出了什么是真善美,什 么是假丑恶。不同的答卷诠释不同的人生,更启迪着我们深深的思考。作为要选择的是守护心中那 盏不灭的灯,向着光明的彼岸前行。我们有权利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正如我们有权利对众多的问
被一般人忽视、看似平凡微末的事物作为角度,通过对这些“小”的扩写,来展示整体事物的万千 气象之“大”。在这里,这些“小”要能体现原整体事物的神髓。立意上的化大为小,指从一个大主 题中找出一个他人所轻的“小”意思来作为切入点,表现大主题。联想上的化大为小,指从联想中 取其与此联想神晤的一端,拓展联想的空间。这里的“小”大多指细节性的。无论哪种类别上的化 大为小都是以“小”为角度写其“大”。大题小作的要领如下: 一、先应判定哪种题目是大题。所谓大题多为统率的内容,头绪多,不便归类,或概念抽 象,题目是一个词,或不好驾驭,难以将众多而庞杂的内容统一在一篇文章之中。如《父辈》、《面 向大海》等。 二、限制定向,宽题窄作。一般限制的方法是在标题前面加修饰语,也可在后面加中心词, 还可前后都加。如“父辈”可写成艰难的父辈、父辈的辉煌、父辈的遗憾、父辈——执著的一代、 对待父辈即对待传统……,这样一限制,文章的范围就缩小了。 三、大胆取舍,见微知著。作文不求面面俱到,但要力求用八百字的篇幅将属于这一题范 围内的某一点、某一侧面、某一感人片段写得深刻一些,充实一些,生动一些。如檐大笔,不一定 篇篇都是妙文华章,倒是一些日常凡人小事,能让人领略生活的况味。 例文 1 湖北 考生 这世界什么最美?有人说是花,因为娇嫩;有人说是树,因为挺拔;有人说是藤,因为坚 韧。答案当然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标准不同的角度,答案是不同的。让我们品味出不同的人生。 一束鲜花,娇艳欲滴。悲伤的人说“感时花溅泪”;高兴的人说“花儿对我笑”;忧郁的人 说“林花谢了春红”;欣喜的人说“人面桃花相映红”。有人说花有情:“落红不是无情物”;有人说 花无情:“浪荡桃花逐水游”。花没有变,变的是人的心绪,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看一束花可以看一个人。看他的脾气、品位、性格,看他的心情与气质。 大千世界,人们总是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回答这些问题的同时,他们也答出了自己的 心灵。苹果为什么落地?有人捧着苹果乐滋滋地啃上一口,回答——等我来吃,而牛顿却回答出了 万有引力;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有人回答太阳绕着地球转,而哥白尼却回答太阳中心说;盲人可 以看见什么?有人疑惑地摇了摇头,而海伦·凯勒却答出了流传于世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们 无意苛求答案的完美,但正是对这些问题的品味、探讨,使我们人类的生活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然而,面对人生的问卷,我们的回答也许艰难得多。我们挣扎于利益的驱使与良心的鞭策, 困扰于对自己心灵的审判。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有人随浪花沉浮,他们必将消逝,而老人桑地亚 哥却为了心中不死的信念与巨鲸搏斗,如天地间的巨人精神常留。面对车上歹徒持枪抢劫,有人畏 惧不前,或悄悄躲开,但更有人大吼一声挺身向前。面对西藏高原上微薄的空气,有人心安理得地 享受都市里凉爽的空调,而孔繁森却选择将生命深植于阿里深处……从这些回答,这些用实际行动 作出的无声的回答之中,我们深深地品味出了不同的人生,我们深深地品味出了什么是真善美,什 么是假丑恶。不同的答卷诠释不同的人生,更启迪着我们深深的思考。作为要选择的是守护心中那 盏不灭的灯,向着光明的彼岸前行。我们有权利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正如我们有权利对众多的问
题作出见仁见智的回答,但是我们要记住,这样的人生,有我们自己的品味,有道德的品味,有祖 国人民的品味,有历史在久久的品味 本文成功之处在于能“大题小作”。文章题目很大,“人生”的视角很宽,但作者用许多具 体事物和现象来表现其不同人生的丰富内容。开篇对美的不同回答,点题立论,内容具体,接着写 因不同的心绪,而对同一束鲜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内容真实具体。这样写不仅内容充实,而且令 人信服。 例文2 安徽考生 手扶着窗棂,我凝望窗外的长街灯影。这是一个普通的夜,白天刚刚下过雨,风还带着润 湿,好像远处大海的呼吸,轻轻地穿越苍茫的夜幕,抚摸我的面庞。眼睛为什么会湿润?是因为被 失落的心绪纠缠难以摆脱,还是因为跌落进情感的泥沼难以自拔?我问天,深邃的苍穹却无语。窗 外又飘起蒙蒙细雨,湿雾笼罩着我全身。我明白,我已处于前所未遇的选择之中 耳旁又传来甜甜的声音:“是我男子汉应该做的。”刚升入高三,听老师说有一个叫庄甜甜 的女生来插班,不想正巧和我是同桌,而且第一次和她说话,我竟有些结结巴巴。她像一只蝴蝶悄 悄地飞入我的视野,洁白飘逸又晶莹剔透,真是超凡脱俗,令一堆华丽的词藻都顿失色彩。她如同 冰心笔下那“白衣的安琪儿”,“扬着翅儿,抱着花儿,”总向我微微地笑。我第一次看到她那一刻 便像有一粒珍珠潜藏进我的心底。之后,我的目光常常不由自主地跟着她的倩影,随其乐而乐,伴 其忧而忧。她的笑如燕翅,只一闪,便让我觉得春光无限了:她的忧似夏日的云,只一片,便使我 感到地暗天昏。即使是她走过的空气,我也能嗅到一种芳馨,像是久贮“女儿红”酒在挥发。 几滴冰凉的雨水唤回我的感觉。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思考着突出情感围城的方案。以 前我的成绩在班上遥遥领先,如今和她成了同桌,白天鹅变成了丑小鸭,成绩一落千丈。万一在高 考中失败……我没有失败的权力!敬爱的老师不许,贫困的家庭不许,羸弱而苍老的双亲更不许 为了遥远的秋天,为了那个迷人的季节,我必须把握眼前的分分秒秒。这是我的誓言,我把它写进 了日记。站在今夜的窗前,窗外一道闪电照彻了整个天空,随之而来的是振聋发聩的雷鸣!我的眼 前越发清晰起来,这如丝如缕的雨水,不正是在雷电的召唤下,才来到我的面前,给我营造这诗 般的意境吗? “男儿当自强。”与其让虚幻把自己变得平庸,不如选择将美好的回忆保留心底,伴我驶向成 功的彼岸。 就在今夜,我终于作出了心灵的选择 心灵的选择”不一定都是有关生死危难的大事,其实生活中一些触动心灵的小事也可写 入文中。本文的成功就在于作者将自己的生活积累真实地再现于作文中,写真事,抒真情,虽称不 上惊天动地,但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景物的烘托,形象的比喻也给文章增添了亮色 例文3
题作出见仁见智的回答,但是我们要记住,这样的人生,有我们自己的品味,有道德的品味,有祖 国人民的品味,有历史在久久的品味。 本文成功之处在于能“大题小作”。文章题目很大,“人生”的视角很宽,但作者用许多具 体事物和现象来表现其不同人生的丰富内容。开篇对美的不同回答,点题立论,内容具体,接着写 因不同的心绪,而对同一束鲜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内容真实具体。这样写不仅内容充实,而且令 人信服。 例文 2 安徽 考生 手扶着窗棂,我凝望窗外的长街灯影。这是一个普通的夜,白天刚刚下过雨,风还带着润 湿,好像远处大海的呼吸,轻轻地穿越苍茫的夜幕,抚摸我的面庞。眼睛为什么会湿润?是因为被 失落的心绪纠缠难以摆脱,还是因为跌落进情感的泥沼难以自拔?我问天,深邃的苍穹却无语。窗 外又飘起蒙蒙细雨,湿雾笼罩着我全身。我明白,我已处于前所未遇的选择之中。 耳旁又传来甜甜的声音:“是我男子汉应该做的。”刚升入高三,听老师说有一个叫庄甜甜 的女生来插班,不想正巧和我是同桌,而且第一次和她说话,我竟有些结结巴巴。她像一只蝴蝶悄 悄地飞入我的视野,洁白飘逸又晶莹剔透,真是超凡脱俗,令一堆华丽的词藻都顿失色彩。她如同 冰心笔下那“白衣的安琪儿”,“扬着翅儿,抱着花儿,”总向我微微地笑。我第一次看到她那一刻, 便像有一粒珍珠潜藏进我的心底。之后,我的目光常常不由自主地跟着她的倩影,随其乐而乐,伴 其忧而忧。她的笑如燕翅,只一闪,便让我觉得春光无限了;她的忧似夏日的云,只一片,便使我 感到地暗天昏。即使是她走过的空气,我也能嗅到一种芳馨,像是久贮“女儿红”酒在挥发。 几滴冰凉的雨水唤回我的感觉。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思考着突出情感围城的方案。以 前我的成绩在班上遥遥领先,如今和她成了同桌,白天鹅变成了丑小鸭,成绩一落千丈。万一在高 考中失败……我没有失败的权力!敬爱的老师不许,贫困的家庭不许,羸弱而苍老的双亲更不许! 为了遥远的秋天,为了那个迷人的季节,我必须把握眼前的分分秒秒。这是我的誓言,我把它写进 了日记。 站在今夜的窗前,窗外一道闪电照彻了整个天空,随之而来的是振聋发聩的雷鸣!我的眼 前越发清晰起来,这如丝如缕的雨水,不正是在雷电的召唤下,才来到我的面前,给我营造这诗一 般的意境吗? “男儿当自强。”与其让虚幻把自己变得平庸,不如选择将美好的回忆保留心底,伴我驶向成 功的彼岸。 就在今夜,我终于作出了心灵的选择。 “心灵的选择”不一定都是有关生死危难的大事,其实生活中一些触动心灵的小事也可写 入文中。本文的成功就在于作者将自己的生活积累真实地再现于作文中,写真事,抒真情,虽称不 上惊天动地,但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景物的烘托,形象的比喻也给文章增添了亮色。 例文 3
河南考生 老李是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的副所长。他有两大爱好:一是品茶,二是逗宝贝孙女玩 说起品茶,老李是行家。怎么辨茶、闻茶、敬茶,怎么区别各种不同种类的茶,什么信阳 毛尖啦,清香茉莉啦,牡丹绣球啦,他能跟你说得一套一套的。说起孙女,老李有两个,大的叫大 兰,小的叫小兰。虽然两个女孩一样乖巧可爱,衣着打扮完全相同,但老李私下里更喜欢小兰,不 仅仅因为大兰不是他的亲生孙女,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小兰嘴更甜,手脚更勤快。每天老李回家, 小兰总是为爷爷捧上一杯浓香可口的茶,而大兰不是正在看书就是躲在房里。“到底是亲生的孩子疼 爹妈呀!”老李想 一天下午,老李紧皱眉头一边思索着工作中的难题,一边往家里走去。刚一进门,就见小 兰捧着冒着热气的茶迎上来,脆生生地喊:“爷爷,您喝茶!”然后一边把茶杯捧到爷爷手中,一边 把他扶到沙发边。老李打心眼里高兴,工作中的烦恼一下子烟消云散了。他一边抚摸着小兰的头, 一边问:“大兰呢? “她呀,看书呢。”小兰不以为然地朝里屋呶呶嘴。 老李不再说什么,细细地品起茶来 第二天上午,老李突然回到家中取资料,一进门就见小兰正在看电视,见爷爷回来了,小 兰习惯性地端起茶几上的杯子,甜甜地喊着:“爷爷,您喝……”这才发现杯子里什么也没有。她忙 倒上茶叶去拎茶壶,只见她晃晃悠悠地举起硕大的荼壸,那壶嘴就像个左顾右盼的蛇头,突然“呼 的一下吐出一股热水,直扑杯底,杯里少得可怜的几片茶叶全被扑出来了,小兰忙放下茶壶,捡茶 叶,捡好茶叶却又打翻了壶盖。老李诧异地看着这一切。大兰一声不吭地从里屋走出来了,她默默 地洗好杯子,熟练地倒入茶叶,又仔细地倒好了水,然后轻轻吹了吹,把杯子递给小兰,看了爷爷 一眼,又默默地转身进屋了。小兰高举着杯子,欢天喜地地喊着:“爷爷,爷爷,您喝茶!” 老李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每天为自己泡茶的,不是自己视为掌上明珠的亲孙女小兰,而是 直被自己冷淡的大兰。而自己却…老李木然地接过杯子,却再也品不出先前的味来。他突然找 到了那个这几天一直困扰着自己的社会学难题的答案一—“感情亲疏不能代替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释然地放下茶杯,匆匆向所里赶去 “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识”是个具有抽象意味又充满哲理的话题,怎样论证这个道理 呢?本文采用“以小见大”之法,成功地将其转化为“喝茶”一件小事,通过老李对两个孙女认识 转变的切身感触,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主题——“感情亲疏不能代替对事物的正确认知”。 例文4 小玫 小龙女 好久没这么亲切地称呼过你了
河南 考生 老李是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的副所长。他有两大爱好:一是品茶,二是逗宝贝孙女玩。 说起品茶,老李是行家。怎么辨茶、闻茶、敬茶,怎么区别各种不同种类的茶,什么信阳 毛尖啦,清香茉莉啦,牡丹绣球啦,他能跟你说得一套一套的。说起孙女,老李有两个,大的叫大 兰,小的叫小兰。虽然两个女孩一样乖巧可爱,衣着打扮完全相同,但老李私下里更喜欢小兰,不 仅仅因为大兰不是他的亲生孙女,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小兰嘴更甜,手脚更勤快。每天老李回家, 小兰总是为爷爷捧上一杯浓香可口的茶,而大兰不是正在看书就是躲在房里。“到底是亲生的孩子疼 爹妈呀!”老李想。 一天下午,老李紧皱眉头一边思索着工作中的难题,一边往家里走去。刚一进门,就见小 兰捧着冒着热气的茶迎上来,脆生生地喊:“爷爷,您喝茶!”然后一边把茶杯捧到爷爷手中,一边 把他扶到沙发边。老李打心眼里高兴,工作中的烦恼一下子烟消云散了。他一边抚摸着小兰的头, 一边问:“大兰呢?” “她呀,看书呢。”小兰不以为然地朝里屋呶呶嘴。 老李不再说什么,细细地品起茶来。 第二天上午,老李突然回到家中取资料,一进门就见小兰正在看电视,见爷爷回来了,小 兰习惯性地端起茶几上的杯子,甜甜地喊着:“爷爷,您喝……”这才发现杯子里什么也没有。她忙 倒上茶叶去拎茶壶,只见她晃晃悠悠地举起硕大的茶壶,那壶嘴就像个左顾右盼的蛇头,突然“呼” 的一下吐出一股热水,直扑杯底,杯里少得可怜的几片茶叶全被扑出来了,小兰忙放下茶壶,捡茶 叶,捡好茶叶却又打翻了壶盖。老李诧异地看着这一切。大兰一声不吭地从里屋走出来了,她默默 地洗好杯子,熟练地倒入茶叶,又仔细地倒好了水,然后轻轻吹了吹,把杯子递给小兰,看了爷爷 一眼,又默默地转身进屋了。小兰高举着杯子,欢天喜地地喊着:“爷爷,爷爷,您喝茶!” 老李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每天为自己泡茶的,不是自己视为掌上明珠的亲孙女小兰,而是 一直被自己冷淡的大兰。而自己却……老李木然地接过杯子,却再也品不出先前的味来。他突然找 到了那个这几天一直困扰着自己的社会学难题的答案——“感情亲疏不能代替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释然地放下茶杯,匆匆向所里赶去。 “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识”是个具有抽象意味又充满哲理的话题,怎样论证这个道理 呢?本文采用“以小见大”之法,成功地将其转化为“喝茶”一件小事,通过老李对两个孙女认识 转变的切身感触,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主题——“感情亲疏不能代替对事物的正确认知”。 例文 4 小 玫 “小龙女”: 好久没这么亲切地称呼过你了
上次你来信时提到了我们以前在一起的日子。记得初夏时节我们共赏那“满架蔷薇一院香” 夏令营时我们低吟“床前明月光”;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们高唱那刚学会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 伴好还乡”。然时光流逝,我们这“新一代”也终于跨过世纪的门槛了。我以前一直没想过关于“世 纪之交”这个话题,但这次你既然问到了,我就说一下我的想法吧。 可以说过去的一百年是科技飞速发展的一百年。科技进步带来的各种发现和发明使人类逐 渐强大起来,这其中举世瞩目的成就自是不言而喻,但在这成就的背后呢?进步的同时是不是也在失 去些什么呢? 人说“碧天银月亘古如斯”,果真“如斯”吗?自从登月计划实施成功以来,月亮的面纱便 完全被揭开了,它已不再是人类的神话。试问:现在的人还有几个有雅兴去讲“嫦娥奔月”?“举杯 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浪漫还会有吗?“青天有月来几日,我今停杯一问之”的天真还会有吗?“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美好祝愿还会有吗?这其间,把酒问月的诗人有几人?科技的发展带来的 是曾经美好梦想的破灭,琼楼玉宇、天宫瑶圃顷刻间化为乌有,这不能不给我们带来几分失落 环境是20世纪的一大难题。由于现代人的贪婪与功利,许多物种正笼罩在灭绝的阴影中 据估计,现在世界已有5万到6万种植物挣扎在灭绝的边缘。“绿树村边合”的景色恐怕只有在古代 才能看到。现在的人是否该好好反省一下呢?只怕到时连一片可供静坐思考的树阴也找不到了。 新世纪的我们,面对祖辈留给我们的这些,该怎么做呢?我想我们心中都应有自己的目标 有属于自己的一座“山”。 孔子需要一座泰山,让他发现天下之小 李白需要一座敬亭山,让他在飞鸟去尽之际有“相看两不厌”的对象; 辛稼轩需要一座妩媚的青山,让他感到自己与山相像的“情与貌” 我们所需要的“山”就是新世纪中更美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还记得以前读过的那句古诗吗?“笼中剪羽,仰看百鸟飞翔;侧畔沉舟,坐阅十帆之过 岁月的百鸟一只只地飞过,生命的航船也渐渐远去,但也还有许多从不知名的角落里飞航过来。还 要按照父辈们既定的航线走下去吗?我想我是不会的,我要有自己的航向,你呢? 世纪感悟”是个十分宽泛的话题作文,由于限制较少,容易写得不着边际,因此要大处 着眼,小处落笔,方能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本文作者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感慨万千,所想的事 很多,但最后将思维触及到三个方面:人类对月亮梦想的破灭、环境恶化的难题以及新世纪的我们 该做什么。这样大题小作,体现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高考作文立意创新招术之四小题大作法
上次你来信时提到了我们以前在一起的日子。记得初夏时节我们共赏那“满架蔷薇一院香”; 夏令营时我们低吟“床前明月光”;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们高唱那刚学会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 伴好还乡”。然时光流逝,我们这“新一代”也终于跨过世纪的门槛了。我以前一直没想过关于“世 纪之交”这个话题,但这次你既然问到了,我就说一下我的想法吧。 可以说过去的一百年是科技飞速发展的一百年。科技进步带来的各种发现和发明使人类逐 渐强大起来,这其中举世瞩目的成就自是不言而喻,但在这成就的背后呢?进步的同时是不是也在失 去些什么呢? 人说“碧天银月亘古如斯”,果真“如斯”吗?自从登月计划实施成功以来,月亮的面纱便 完全被揭开了,它已不再是人类的神话。试问:现在的人还有几个有雅兴去讲“嫦娥奔月”?“举杯 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浪漫还会有吗?“青天有月来几日,我今停杯一问之”的天真还会有吗?“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美好祝愿还会有吗?这其间,把酒问月的诗人有几人?科技的发展带来的 是曾经美好梦想的破灭,琼楼玉宇、天宫瑶圃顷刻间化为乌有,这不能不给我们带来几分失落。 环境是 20 世纪的一大难题。由于现代人的贪婪与功利,许多物种正笼罩在灭绝的阴影中, 据估计,现在世界已有 5 万到 6 万种植物挣扎在灭绝的边缘。“绿树村边合”的景色恐怕只有在古代 才能看到。现在的人是否该好好反省一下呢?只怕到时连一片可供静坐思考的树阴也找不到了。 新世纪的我们,面对祖辈留给我们的这些,该怎么做呢?我想我们心中都应有自己的目标, 有属于自己的一座“山”。 孔子需要一座泰山,让他发现天下之小; 李白需要一座敬亭山,让他在飞鸟去尽之际有“相看两不厌”的对象; 辛稼轩需要一座妩媚的青山,让他感到自己与山相像的“情与貌”…… 我们所需要的“山”就是新世纪中更美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还记得以前读过的那句古诗吗?“笼中剪羽,仰看百鸟飞翔;侧畔沉舟,坐阅十帆之过”, 岁月的百鸟一只只地飞过,生命的航船也渐渐远去,但也还有许多从不知名的角落里飞航过来。还 要按照父辈们既定的航线走下去吗?我想我是不会的,我要有自己的航向,你呢? “世纪感悟”是个十分宽泛的话题作文,由于限制较少,容易写得不着边际,因此要大处 着眼,小处落笔,方能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本文作者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感慨万千,所想的事 很多,但最后将思维触及到三个方面:人类对月亮梦想的破灭、环境恶化的难题以及新世纪的我们 该做什么。这样大题小作,体现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高考作文立意创新招术之四 小题大作法
有的话题作文,角度狭窄,涉及范围较小,要想使作文变得内蕴丰富、思想深刻,就要借助联 想,跳出小圈子,扩大视野,挖掘思想的深度。小题大作,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 活中有些材料看来似乎很平常,但却包含深刻的意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把小题材 放到广阔的社会及历史背景前面展开,并深入开拓,就能收到“一滴水反映出太阳光辉”的艺术效 “大”和“小”是对立统一的。“小”是“大”的一部分,“大”必须通过无数的“小”才 能体现其本质特征。当然,写作选材时,也并非随意捡来一件小事便可以表明一个大道理。这里还 有一个深入开掘和精心加工的问题,即要从本质上把握住“小事”与整个时代、社会和生活的内在 联系。这就要求在写作中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虽然处处描写“小”,却要时时表现“大”。这就 是我们常说的“大中选小,小中见大”,按照这条原则去做,我们的作文就可取得一斑而窥全豹,见 一叶而知秋的效果。那么,小题怎样大作?首先要判定哪些题目是小题。一般而言,小题的取材多 局限在狭小的天地,依题撰文,难以写出份量和厚度。如《“七·一”记事》、《劝君莫酗酒》等便是。 单记“七·一”这天的活动和事件,容易停在一个平面上,有嫌单薄;单议酗酒对人体的危害,似 乎囿于个人的圈子,缺少些社会性。其次,要善于扩大。遇到这类题目,要尽可能开发“材源”,串 起那些相关内容,丰富文章的容量。例如,在日常的凡人小事、常见情景中,切入重大而严肃的主 题。《妈妈只洗了一只鞋》的文意是够小的,但却可以切入“家长对素质教育的理解”的大问题:再 如还可把具体事物的某些特征同某种晢理、风格、精神品质联系起来,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借文 题中具体的人事景物来表达人类普遍的感情和抽象的道理。同时,还可把题材放入广阔的社会背景 和时代高度,使文章跃动时代脉博,传递时代信息,表现时代精神。当然,小题大作应有个限度, 不能任意拔高和扩大,这也应注意。 例文1 江西考生 小时候,我家的门常被人敲错,因为对面住着一位处长伯伯,爸爸为了避免开门时的尴尬, 便在门上安了个猫眼,而不懂事的我却总爱搬个凳子在门边,只要听见脚步声和说话声,都要站在 上面瞧一瞧。猫眼虽小,却令我领悟了一番有深刻哲理的情趣… 晚上,经常有人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敲响对面处长伯伯家的门,而他则探出个头,先看 看客人的礼品,再向左右溜一眼,压低了嗓门,说一声:“进来吧!”之后,门便关上了,里面的声 音就一下子大了起来。这位伯伯虽与我家做了多年的邻居,却很少和我们打招呼。所以我脑海中印 象最深的是他那“将军肚”。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他家搬走了。 过了不久,我便在楼梯口撞见一位肩扛柜子的老人。老人50多岁,古铜色的皮肤,矮矮的 个子,嘴角有颗豆大的黑痣,他声如洪钟:“嘿、小鬼!让开点,让开点!”接着他身后又来了个扛 家具的年轻人,样子和他倒有点像。我恍然大悟,这是搬运工,新的邻居要来了 回家后,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爸爸告诉我,有一位爷爷要住在我们对面,也是个处长 当谈起那个搬运工时,爸爸禁不住大笑,对我说,他,就是那位处长,后面的人是他的儿子。我有 点纳闷,轻声嘀咕道:“哪有处长亲自动手搬家的?
有的话题作文,角度狭窄,涉及范围较小,要想使作文变得内蕴丰富、思想深刻,就要借助联 想,跳出小圈子,扩大视野,挖掘思想的深度。小题大作,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 活中有些材料看来似乎很平常,但却包含深刻的意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把小题材 放到广阔的社会及历史背景前面展开,并深入开拓,就能收到“一滴水反映出太阳光辉”的艺术效 果。 “大”和“小”是对立统一的。“小”是“大”的一部分,“大”必须通过无数的“小”才 能体现其本质特征。当然,写作选材时,也并非随意捡来一件小事便可以表明一个大道理。这里还 有一个深入开掘和精心加工的问题,即要从本质上把握住“小事”与整个时代、社会和生活的内在 联系。这就要求在写作中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虽然处处描写“小”,却要时时表现“大”。这就 是我们常说的“大中选小,小中见大”,按照这条原则去做,我们的作文就可取得一斑而窥全豹,见 一叶而知秋的效果。那么,小题怎样大作?首先要判定哪些题目是小题。一般而言,小题的取材多 局限在狭小的天地,依题撰文,难以写出份量和厚度。如《“七·一”记事》、《劝君莫酗酒》等便是。 单记“七·一”这天的活动和事件,容易停在一个平面上,有嫌单薄;单议酗酒对人体的危害,似 乎囿于个人的圈子,缺少些社会性。其次,要善于扩大。遇到这类题目,要尽可能开发“材源”,串 起那些相关内容,丰富文章的容量。例如,在日常的凡人小事、常见情景中,切入重大而严肃的主 题。《妈妈只洗了一只鞋》的文意是够小的,但却可以切入“家长对素质教育的理解”的大问题;再 如还可把具体事物的某些特征同某种哲理、风格、精神品质联系起来,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借文 题中具体的人事景物来表达人类普遍的感情和抽象的道理。同时,还可把题材放入广阔的社会背景 和时代高度,使文章跃动时代脉博,传递时代信息,表现时代精神。当然,小题大作应有个限度, 不能任意拔高和扩大,这也应注意。 例文 1 江西 考生 小时候,我家的门常被人敲错,因为对面住着一位处长伯伯,爸爸为了避免开门时的尴尬, 便在门上安了个猫眼,而不懂事的我却总爱搬个凳子在门边,只要听见脚步声和说话声,都要站在 上面瞧一瞧。猫眼虽小,却令我领悟了一番有深刻哲理的情趣…… 晚上,经常有人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敲响对面处长伯伯家的门,而他则探出个头,先看 看客人的礼品,再向左右溜一眼,压低了嗓门,说一声:“进来吧!”之后,门便关上了,里面的声 音就一下子大了起来。这位伯伯虽与我家做了多年的邻居,却很少和我们打招呼。所以我脑海中印 象最深的是他那“将军肚”。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他家搬走了。 过了不久,我便在楼梯口撞见一位肩扛柜子的老人。老人 50 多岁,古铜色的皮肤,矮矮的 个子,嘴角有颗豆大的黑痣,他声如洪钟:“嘿、小鬼!让开点,让开点!”接着他身后又来了个扛 家具的年轻人,样子和他倒有点像。我恍然大悟,这是搬运工,新的邻居要来了。 回家后,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爸爸告诉我,有一位爷爷要住在我们对面,也是个处长。 当谈起那个搬运工时,爸爸禁不住大笑,对我说,他,就是那位处长,后面的人是他的儿子。我有 点纳闷,轻声嘀咕道:“哪有处长亲自动手搬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