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抗战时期国内学者的探索*1930-40年代,随着科学组织在中国出现与发展,知识界对科学的热情也在增长,关于中国古代科学落后原因的讨论一直延续到1949年。1944年达到一个高潮。1944年中国科学社成立30周年。这一年,中国学术界展开了关於中国近代科学落后原因的讨论
3、抗战时期国内学者的探索 1930-40年代,随着科学组织在中国 出现与发展,知识界对科学的热情也 在增长,关于中国古代科学落后原因 的讨论一直延续到1949年。1944年达 到一个高潮。1944年中国科学社成 立30周年。这一年,中国学术界展开 了关於中国近代科学落后原因的讨论
续前*李约瑟首次出场*1944年中国科学社创立30周年.10月24-25日,在贵州湄潭浙江大学内举行了中国科学社湄潭区年会。*在此次演讲会上,李约瑟作了《中国之科学与文化》的讲演,首先批驳了“中国自来无科学”的论点,提出问题之症结乃是“现代实验科学与科学之理论体系,何以发生於西方而不於中国也。这里实际上就提出了“李约瑟问题”。这次参加讨论的学者们,几乎都一致地把中国科学的落后溯因於社会经济制度
续前 李约瑟首次出场。 1944年中国科学社创立30周年.10月24-25 日,在 贵州湄潭浙江大学内举行了中国科学社湄潭区年 会。 在此次演讲会上,李约瑟作了《中国之科学与文 化》的讲演,首先批驳了 “中国自来无科学”的 论点,提出问题之症结乃是“现代实验科学与科 学之理论体系,何以发生於西方而不於中国也。 ” 这里实际上就提出了“李约瑟问题” 。 ——这次参加讨论的学者们,几乎都一致地把中国科 学的落后溯因於社会经济制度
续前*浙江大学校长、气象学家竺可桢参加了这次演讲会,会后整理发表了《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产生自然科学》一文,*在文中,竺可桢指出:“中国农业社会的机构和封建思想,使中国古代不能产生自然科学
续前 浙江大学校长、气象学家竺可桢参加了这 次演讲会,会后整理发表了《为什么中国 古代没有产生自然科学》一文, 在文中,竺可桢指出:“中国农业社会 的机构和封建思想,使中国古代不 能产生自然科学
(二)李约瑟其人*1、李约瑟的生平(1900-1995)*英国原名为约瑟夫·尼达姆(JosephNeedham),1900年12月9日生于伦敦的知识分子家庭。早年就读于剑桥大学冈维尔一基斯学院生物化学专业,师从英国近代生物化学之父霍普金斯(1861-1947),获得哲学博士和科学博士双学位。*李约瑟是化学胚胎学的奠基人,剑桥大学科学史系的发起人。1941年当选为皇家科学院院士,1971年选为英国文学院院士(FBA),一人身兼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科学院的院士起人
(二)李约瑟其人 1、李约瑟的生平(1900-1995 ) 英 国 原 名 为 约 瑟 夫 ·尼达姆 ( Joseph Needham),1900年12月9日生于伦敦的知识分 子家庭。早年就读于剑桥大学冈维尔-基斯学院 生物化学专业,师从英国近代生物化学之父霍普 金斯(1861—1947),获得哲学博士和科学博士双学 位。 李约瑟是化学胚胎学的奠基人,剑桥大学科学史 系的发起人。1941年当选为皇家科学院院士,1971 年选为英国文学院院士(FBA),一人身兼自 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科学院的院士起人
2、李约瑟研究转向的原因(1)*(1)李约瑟与中国三位留学生的结识1937年鲁桂珍、王应和沈诗章三位来到剑桥大学攻读生物化学博士学位。*鲁桂珍(1904一1991),出身于医药世家,祖籍湖北蕲春(李时珍故乡,对中国传统科学成就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在日常交流中,鲁桂珍向李约瑟传递一个信息:中国古代有不少科学发现与发明领先于基督教文明,激发李约瑟对中国及其科学文化史的兴趣与好奇心
2、李约瑟研究转向的原因(1) (1)李约瑟与中国三位留学生的结识 1937年鲁桂珍、王应睐和沈诗章三位来到剑桥大 学攻读生物化学博士学位。 鲁桂珍(1904—1991),出身于医药世家,祖籍 湖北蕲春(李时珍故乡,对中国传统科学成就有比较深 入的了解。在日常交流中,鲁桂珍向李约瑟传递 一个信息:中国古代有不少科学发现与发明领先 于基督教文明,激发李约瑟对中国及其科学文化 史的兴趣与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