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的:了解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掌握氧化还原的配平。 教学过程 [板]一、基本概念 1.氧化数 2.确定氧化数的规则 (1)在单质中,元素的氧化数为零 (2)在中性分子中各元素的氧化数的代数和等于零 3.氧化还原反应 4.氧化剂和还原剂 2K Mn O, +5H, O2+3H, SO, =2Mn SO, +K, SO, +502 1+8H,O 氧化剂还原剂 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同一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称为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如: 2KCIO3=2KCI+ 302 5.氧化还原电对和半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表示氧化还原过程的方程式,分别叫氧化反应和 还原反应,统称为半反应。 半反应中的氧化态和还原态是彼此依存、相互转化的,这种共轭的氧 化还原体系称为氧化还原电对 氧化还原配平 [叙]氧化数法和离子一电子法两种 [板]1.氧化数法 依据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数降低的总数与还原剂的氧化数升高 的总数相等的原则
§9-1 氧化还原反应 一、 教学目的:了解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掌握氧化还原的配平。 二、 教学过程 [板] 一、基本概念 1.氧化数 2.确定氧化数的规则 (1)在单质中,元素的氧化数为零; (2)在中性分子中各元素的氧化数的代数和等于零; 3.氧化还原反应 4.氧化剂和还原剂 2K Mn O 5H O 3H SO 2Mn SO K SO 5O2 8H2O 0 4 2 4 2 2 4 2 1 4 2 7 + + = + + + + − + 氧化剂 还原剂 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 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同一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称为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如: 2KClO3 = 2KCl + 3O2 5.氧化还原电对和半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表示氧化还原过程的方程式,分别叫氧化反应和 还原反应,统称为半反应。 半反应中的氧化态和还原态是彼此依存、相互转化的,这种共轭的氧 化还原体系称为氧化还原电对。 二、氧化还原配平 [叙] 氧化数法和离子—电子法两种 [板] 1.氧化数法 依据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数降低的总数与还原剂的氧化数升高 的总数相等的原则
例1配平Cu2S与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1)写出未配平的反应式,并将有变化的氧化数注明在相应 的元素符号的上方 Cl2S+HNO3→C(NO3)2+H2SO4+NO↑ (2)按最小公倍数的原则,对还原剂的氧化数升高值和氧化剂的 氧化数降低值各乘以适当系数,使两者绝对值相等 氧化数升高值: 取最小公倍数 C2×[(+2)-(+1)=+2 合计:+10×3=+30 S(+6)-(-2)=+8 氧化数降低值 N(+2)-(+5)=-3 ×10=-30 (3)将系数分别写入还原剂和氧化剂的化学式前边,并配平氧化 数有变化的元素原子个数。 3Cu2S+10HNO3→>6Cu(NO3)2+3H2SO4+10NO↑ (4)配平其它元素的原子数,必要时可加上适当数目的酸、碱以 及水分子。上式右边有12个未被还原的NO3,所以左边要增加12 个HNO3,即 3Cu2S+22HNO3→>6Cu(NO3)2+3H2SO4+10NO↑ 再检查氢和氧原子个数,显然在反应式右边应配上8H2O,两边各元素的原 子数目相等后,把箭头改为等号,即 3Cu2S+ 22HNO3=6Cu(NO3 )2+ 3H2SO4+ IoNOT+ 8H20 2.离子一电子法 此法是根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得失电子总数相
例 1 配平 Cu2S 与 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1)写出未配平的反应式,并将有变化的氧化数注明在相应 的元素符号的上方。 1 2 5 2 6 2 2 3 3 2 2 4 Cu S H N O Cu NO H S O N O ( ) + − + + + + + → + + (2)按最小公倍数的原则,对还原剂的氧化数升高值和氧化剂的 氧化数降低值各乘以适当系数,使两者绝对值相等。 氧化数升高值: 取最小公倍数 2 [( 2) ( 1)] 2 ( 6) ( 2) 8 Cu S + − + = + + − − = + 合计:+10 × 3 = +30 氧化数降低值: N (+2) - (+5) = -3 × 10 = -30 (3)将系数分别写入还原剂和氧化剂的化学式前边,并配平氧化 数有变化的元素原子个数。 3Cu2S + 10HNO3 → 6Cu(NO3)2 + 3H2SO4 + 10NO↑ (4)配平其它元素的原子数,必要时可加上适当数目的酸、碱以 及水分子。上式右边有 12 个未被还原的 NO3 -,所以左边要增加 12 个 HNO3,即 3Cu2S + 22HNO3 → 6Cu(NO3)2 + 3H2SO4 + 10NO↑ 再检查氢和氧原子个数,显然在反应式右边应配上 8H2O,两边各元素的原 子数目相等后,把箭头改为等号,即 3Cu2S + 22HNO3 =6Cu(NO3)2 + 3H2SO4 + 10NO↑+ 8H2O 2.离子-电子法 此法是根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得失电子总数相
等的原则来配平的。 例2写出酸性介质中,高锰酸钾与草酸反应的方程式。 解:(1)写出未配平的离子方程式MnO4-+H2C2O4→Mn2++CO2 (2将反应改为两个半反应,并配平 H2C2O4=2C02+2H+2e MnO4 +8H+5e=Mn2+4H20 (3)合并两个半反应,消去式中的电子,即得配平的反应式 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9-2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势 教学目的:了解原电池的概念;掌握电池电动势及电极电位的 计算 二、教学过程 [板]、原电池 1、定义: 2、电池符号书写规定: (1)一般把负极写左边,正极写右边。 (2)用“”表示界面;不存在界面用“,”表示;用“‖”表示盐桥。 (3)要注明物质的状态,而气体要注明其分压,溶液要注明其浓度。 如不注明,一般指1moL-1或100kPa (4)对于某些电极的电对自身不是金属导电体时,则需外加一个能导 电而又不参与电极反应的惰性电极,通常用铂作惰性电极 [例]写出下列电池反应对应的电池符号。 (1)2Fe3++2I=2Fe2++I2 2)Zn +2H Zn2++H2↑
等的原则来配平的。 例 2 写出酸性介质中,高锰酸钾与草酸反应的方程式。 解:(1)写出未配平的离子方程式 MnO4 - + H2C2O4 →Mn2+ + CO2 (2)将反应改为两个半反应,并配平 H2C2O4 =2CO2 + 2H+ + 2e MnO4 - + 8H+ + 5e =Mn2+ + 4H2O (3)合并两个半反应,消去式中的电子,即得配平的反应式 2MnO4 - + 5H2C2O4 + 6H+ = 2Mn2+ + 10CO2 + 8H2O §9-2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势 一、 教学目的:了解原电池的概念;掌握电池电动势及电极电位的 计算。 二、 教学过程 [板]一、原电池 1、定义: 2、电池符号书写规定: (1)一般把负极写左边,正极写右边。 (2)用“|”表示界面;不存在界面用“,”表示;用“║”表示盐桥。 (3)要注明物质的状态,而气体要注明其分压,溶液要注明其浓度。 如不注明,一般指 1mol·L-1 或 100kPa。 (4)对于某些电极的电对自身不是金属导电体时,则需外加一个能导 电而又不参与电极反应的惰性电极,通常用铂作惰性电极。 [例] 写出下列电池反应对应的电池符号。 (1)2Fe3+ + 2I- ==2Fe2+ + I2 (2)Zn +2H+ == Zn2+ + H2↑
解:按电池符号书写规定可表示为 (1)(-)Pt2(s川(c1)|Fe2t(e2),Fe'(c3)Pt(+) (2)(-)Zn() Zn2(ci)H(c2)H2(PH )Pt(+) 、电极电势和能斯特方程 1.标准氢电极和标准电极电势 (1)标准氢电极 将镀有铂黑的铂片插入氢离子浓度为 Imol. L-1的硫酸溶液中, 并在29815K时不断通入压力为100kPa的纯氢气流,使铂黑吸附氢 气达到饱和,这时溶液中的氢离子与铂黑所吸附的氢气建立了如下的 动态平衡:2H++2e==H2(g) 标准压力的氢气饱和了的铂片和H+浓度为1moL-1溶液间的电势 差就是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电化学上规定为零,即:%A=0.00y (2)标准电极电势 电极处于标准状态时的电极电势称为标准电极电势,符号g 何谓标准? 电极的标准态是指组成电极的物质的浓度为1molL1,气体的分压为 100kPa,液体或固体为纯净状态,温度通常为298.5K。 (3)电池电动势 在原电池中,当无电流通过时两电极之间的电势差称为电池的 电动势,用ε表示;当两电极均处于标准状态时称为标准电动势,用 E°表示,即E=9(+)-°(-) E°=q+-9-) (4)能斯特方程 对电极反应:a氧化型+ne=b还原型能斯特方程式为:
解:按电池符号书写规定可表示为: (1)(-)Pt|I2 (s)|I- (c1)║Fe2+ (c2),Fe3+ (c3)|Pt(+) (2)(-)Zn (s)| Zn2+ (c1)║H+ (c2)|H2 ( H2 p )|Pt(+) 二、电极电势和能斯特方程 1. 标准氢电极和标准电极电势 (1)标准氢电极 将镀有铂黑的铂片插入氢离子浓度为 1mol·L-1 的硫酸溶液中, 并在 298.15K 时不断通入压力为 100kPa 的纯氢气流,使铂黑吸附氢 气达到饱和,这时溶液中的氢离子与铂黑所吸附的氢气建立了如下的 动态平衡:2H+ + 2e ==H2(g) 标准压力的氢气饱和了的铂片和H+浓度为1mol·L-1 溶液间的电势 差就是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电化学上规定为零,即: H H2 V + = 0.00( ) (2)标准电极电势 电极处于标准状态时的电极电势称为标准电极电势,符号 何谓标准? 电极的标准态是指组成电极的物质的浓度为 1mol·L-1,气体的分压为 100kPa,液体或固体为纯净状态,温度通常为 298.15K。 (3)电池电动势 在原电池中,当无电流通过时两电极之间的电势差称为电池的 电动势,用 ε 表示;当两电极均处于标准状态时称为标准电动势,用 表示,即 ε = (+)- (-) ( ) ( ) ε = − + − (4)能斯特方程 对电极反应:a 氧化型 + ne b 还原型 能斯特方程式为:
1cb 式中:φ——任意状态时的电极电势(V); q°—标准状态时的电极电势(V); R—气体常数,8.314Jmo-1K-1 电极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 F——法拉第常数,96487 C mol I; T——热力学温度; a、b分别表示在电极反应中氧化型、还原型有关物质的计量系数 当温度为298.15K时,能斯特方程式为: 0.0592 [注意]1、如果电对中某一物质是固体、纯液体或水溶液中的 H2O,它们的浓度为常数,不写入能斯特方程式中 2、如果电对中某一物质是气体,其浓度用相对分压代替。 §9-3电极电势的应用 、教学目的:掌握用元素电势图判断氧化还原方向 二、教学过程 [板]、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叙]φ°值大小代表电对物质得失电子能力的大小,因此,可用于判断标准态下 氧化剂、还原剂氧化还原能力的相对强弱。φ°值大,电对中氧化态物质的氧化 能力强,是强氧化剂。反之越弱 例比较标准态下,下列电对物质氧化还原能力的相对大小 qx=136(V)9m=1.07(V)9n=053V) 解:比较上述电对的φ值大小可知,氧化态物质的氧化能力相对大小为:
a b ln RT c nF c = + 氧化型 还原型 式中: ──任意状态时的电极电势(V); ──标准状态时的电极电势(V); R──气体常数,8.314J·mol-1·K-1; n──电极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 F──法拉第常数,96487C·mol-1; T──热力学温度; a、b──分别表示在电极反应中氧化型、还原型有关物质的计量系数。 当温度为 298.15K 时,能斯特方程式为: a b lg c c = + 氧化型 还原型 0.0592 n [注意] 1、如果电对中某一物质是固体、纯液体或水溶液中的 H2O,它们的浓度为常数,不写入能斯特方程式中。 2、如果电对中某一物质是气体,其浓度用相对分压代替。 §9-3 电极电势的应用 一、 教学目的:掌握用元素电势图判断氧化还原方向。 二、 教学过程 [板]一、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叙] 值大小代表电对物质得失电子能力的大小,因此,可用于判断标准态下 氧化剂、还原剂氧化还原能力的相对强弱。 值大,电对中氧化态物质的氧化 能力强,是强氧化剂。反之越弱。 例 比较标准态下,下列电对物质氧化还原能力的相对大小。 - Cl Cl 2 1.36 V = ( ) - Br Br 2 1.07 V = ( ) - 2 I I Θ = 0.53 V ( ) 解:比较上述电对的 值大小可知,氧化态物质的氧化能力相对大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