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 马迁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 司马迁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司马迁及其有关知识,学习本文在选材、布 局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特点;掌握文中出现的 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2、过程与方法: ·领会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 的特点,提高阅读欣赏史传文学作品的能力;学 习本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好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廉颇、蔺相如的为人,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 主义精神
三维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 了解司马迁及其有关知识,学习本文在选材、布 局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特点;掌握文中出现的 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 2、过程与方法: • 领会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 的特点,提高阅读欣赏史传文学作品的能力;学 习本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好处。 •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学习廉颇、蔺相如的为人,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 国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是归纳总结文中重要词 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掌握 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 式的方法。 难点是把握史传文学作品在 选材、布局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 的特点以及欣赏个性化的对话描 号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是归纳总结文中重要词 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掌握 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 式的方法。 难点是把握史传文学作品在 选材、布局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 的特点以及欣赏个性化的对话描 写
司马迁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名史 学家、文学家和思家。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司马迁10 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先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 又向古丈家孔安国学《古文尚节》。20岁时,从京师长安 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 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 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司马迁继承 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 因而得渙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编订《太初历》,以 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项历》,新历适疝了当时社会的 卿要。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 的李陵辨护,获罪下狱,爱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节,终于完成了《史记 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
一、司马迁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 ,字子长,西汉著名史 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司马迁10 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先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 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 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 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 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司马迁继承 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 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编订《太初历》,以 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 需要。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 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 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
二、《之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很 高的史学价值。记載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 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三千年的历史。开创了 我国史书的新体例—12本纪(给帝王作 传)、30世家(给诸侯作传)、70列传(给 名人作传)、8书(典章、书籍)、10表(大 事年表),共130篇,50余万字。鲁迅先生曾 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骚》”。也就是说,作为一部规模宏大、体 制完备的中国通史的《史记》,同时也是 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
二、《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很 高的史学价值。记载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 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三千年的历史。开创了 我国史书的新体例——12本纪(给帝王作 传)、30世家(给诸侯作传)、70列传(给 名人作传)、8书(典章、书籍)、10表(大 事年表),共130篇,50余万字。鲁迅先生曾 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骚》”。也就是说, 作为一部规模宏大、体 制完备的中国通史的《史记》,同时也是一 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