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爆发黄巾起义,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割据 方、拥兵自重的豪强,他们彼此为了各自利益又重新混战。 汉灵帝死后,少帝刘辨继位,为外戚何进所制,宦官杀死何 进。袁绍起兵诛杀宦官,又被董卓打败,董卓废刘辨而立献 帝刘协。司徒王允巧施连环计,以貂蝉离间董卓、吕布父子, 然后联合各路豪强,杀死董卓,而王允又被董卓部将-李傕, 郭汜所杀。随后,袁绍军与另外17镇诸侯割据混战,最后, 形成了三股强大的势力:北方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先后歼灭袁绍、袁术等势力,统一了黄河流域,占据了中原 地带;刘备最初转徙不定,直至他三顾茅庐。得诸葛亮出山 辅佐,才制定了正确有效的战略方针,即以“帝室之胄” “光复汉室”为旗号,以“联吴抗曹”为基本方针。最后, 经过“赤壁之战”,迫使曹操北还,得以占据益州与荆州部 分。逐步发展壮大;江东孙氏自孙坚开始,就以江东六郡81 郡为根据地站稳了脚跟,直至孙权,实力日益增强
汉末爆发黄巾起义,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割据一 方、拥兵自重的豪强,他们彼此为了各自利益又重新混战。 汉灵帝死后,少帝刘辨继位,为外戚何进所制,宦官杀死何 进。袁绍起兵诛杀宦官,又被董卓打败,董卓废刘辨而立献 帝刘协。司徒王允巧施连环计,以貂蝉离间董卓、吕布父子, 然后联合各路豪强,杀死董卓,而王允又被董卓部将--李傕, 郭汜所杀。随后,袁绍军与另外17镇诸侯割据混战,最后, 形成了三股强大的势力:北方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先后歼灭袁绍、袁术等势力,统一了黄河流域,占据了中原 地带;刘备最初转徙不定,直至他三顾茅庐。得诸葛亮出山 辅佐,才制定了正确有效的战略方针,即以“帝室之胄”、 “光复汉室”为旗号,以“联吴抗曹”为基本方针。最后, 经过“赤壁之战”,迫使曹操北还,得以占据益州与荆州部 分。逐步发展壮大;江东孙氏自孙坚开始,就以江东六郡81 郡为根据地站稳了脚跟,直至孙权,实力日益增强
此后,三国争战层层展开。先是孙权乘关羽 和曹兵交战之际,派兵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 死于孙权之手。不久,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废汉 自立,定国号“魏”。刘备亦继汉统,建立蜀汉。 为报关羽被害之仇,刘备亲征江东,结果孤军深 入,为陆逊所败,刘备病死白帝城,托孤于诸葛 亮。其后,孙权建立吴国
此后,三国争战层层展开。先是孙权乘关羽 和曹兵交战之际,派兵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 死于孙权之手。不久,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废汉 自立,定国号“魏”。刘备亦继汉统,建立蜀汉。 为报关羽被害之仇,刘备亲征江东,结果孤军深 入,为陆逊所败,刘备病死白帝城,托孤于诸葛 亮。其后,孙权建立吴国
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少主刘禅,独撑危局。 其间,诸葛亮坚持联吴抗曹的基本方略,七擒孟 获之后,稳定了后方。又先后六出祁山伐魏,但 均以失败告终,诸葛亮也积劳成疾,病死军中。 他死后,姜维继其职,先后九伐中原,同样无功 而返。后主刘禅昏聩,朝政腐败,蜀汉国力日渐 衰弱。 曹魏政权在曹丕死后,大权落入司马氏之 手,最终司马炎篡魏,建立西晋。先灭蜀汉。 后亡东吴,三分天下至此重归统一
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少主刘禅,独撑危局。 其间,诸葛亮坚持联吴抗曹的基本方略,七擒孟 获之后,稳定了后方。又先后六出祁山伐魏,但 均以失败告终,诸葛亮也积劳成疾,病死军中。 他死后,姜维继其职,先后九伐中原,同样无功 而返。后主刘禅昏聩,朝政腐败,蜀汉国力日渐 衰弱。 曹魏政权在曹丕死后,大权落入司马氏之 手,最终司马炎篡魏,建立西晋。先灭蜀汉。 后亡东吴,三分天下至此重归统一
二、《三国演义》的思规主旨 《三国演义》主题纷争: 9、“悲剧”说 1、“正统”说 10、“总结争夺政权经验” 2、“忠义”说 说 3“拥刘反曹反映人民11、“追慕圣君贤相鱼水相 愿望”说 谐”说 4、“反映三国兴亡”说12、“宣扬用兵之道》说 5、“歌颂理想英雄”说13、“人才学教科书”说 6、“赞美智慧”说 14、“向往国家统一歌颂忠 7、“天下归一”说 义英雄”说 8、“返歌封建贤才”说15、“结历史经验”说 16、“无固定主题”说等
二、《三国演义》的思想主旨 《三国演义》主题纷争: 1、 “正统”说 2、 “忠义”说 3、 “拥刘反曹反映人民 愿望”说 4、 “反映三国兴亡”说 5、 “歌颂理想英雄”说 6、 “赞美智慧”说 7、 “天下归一”说 8、 “讴歌封建贤才”说 9、 “悲剧”说 10、 “总结争夺政权经验” 说 11、 “追慕圣君贤相鱼水相 谐”说 12、 “宣扬用兵之道”说 13、 “人才学教科书”说 14、 “向往国家统一歌颂忠 义英雄”说 15、 “总结历史经验”说 16、 “无固定主题”说等
“拥刘反曹”倾向 1、“拥刘反曹”的具体表现 内容上。把刘备写成“仁君”、将曹操写 成“奸雄”。 结构上,把刘蜀放在首位,而曹魏显居其 语言上。多称刘备为玄德、皇叔、豫州 先主:而对曹操直称其名算客气,多称小名 阿瞒,甚至称“贼”、“汉贼”、“国贼
“拥刘反曹”倾向 1、 “拥刘反曹”的具体表现: 内容上,把刘备写成“仁君”、将曹操写 成“奸雄” 。 结构上,把刘蜀放在首位,而曹魏显居其 次。 语言上,多称刘备为玄德、皇叔、豫州、 先主;而对曹操直称其名算客气,多称小名 阿瞒,甚至称“贼” 、 “汉贼” 、 “国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