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导读教案 《三国演义》导读教案 整体构思 名著导读课似乎很容易,让学生读小说而已;名著导读课 似乎又很难,学生对这名著不感兴趣,或者只单纯读小说而读 小说,只注重其中情节。所以,名著导读课对于学生的正确引 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篇导读教案拟以《三国演义》为 蓝本,通过对英雄的分析点评,引导学生去感知其中英雄人物 的形象,并适当进行对比和比较,鼓励学生思考和交流,从而 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并了解《三国演义》相关知识要点以及整体的思想内 容和艺术成就 2、对比、分析、评价《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的形象 3、把握作者的“拥刘反曹”的局限 4、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把握人物的形象以及作者的思想 脉络 第1页共10页
《三国演义》导读教案 第 1 页 共 10 页 《三国演义》导读教案 一、整体构思 名著导读课似乎很容易,让学生读小说而已;名著导读课 似乎又很难,学生对这名著不感兴趣,或者只单纯读小说而读 小说,只注重其中情节。所以,名著导读课对于学生的正确引 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篇导读教案拟以《三国演义》为 蓝本,通过对英雄的分析点评,引导学生去感知其中英雄人物 的形象,并适当进行对比和比较,鼓励学生思考和交流,从而 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并了解《三国演义》相关知识要点以及整体的思想内 容和艺术成就 2、对比、分析、评价《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的形象 3、把握作者的“拥刘反曹”的局限 4、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把握人物的形象以及作者的思想 脉络
《三国演义》导读教案 2、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借助多媒体资料,以影视作品先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直 接引入正题 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中央电视台84集电视连续剧《三 国演义》片断(有条件的凊况可以将以下片断进行剪接:桃园 三结义、三顾草庐、舌占群儒、赤壁之战) 紧接着老师可以让学生就刚刚看到的片断谈谈自己对《三 国演义》的了解。可以是对整部作品的感知,也可以引导学生 就所看到的片断进行阐述。 二、通过老师介绍,整体感知,系统把握《三国演义》框架构 思 1、作者简介 罗贯中(1330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元未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一生 第2页共10页
《三国演义》导读教案 第 2 页 共 10 页 2、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借助多媒体资料,以影视作品先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直 接引入正题 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中央电视台 84 集电视连续剧《三 国演义》片断(有条件的情况可以将以下片断进行剪接:桃园 三结义、三顾草庐、舌战群儒、赤壁之战) 紧接着,老师可以让学生就刚刚看到的片断谈谈自己对《三 国演义》的了解。可以是对整部作品的感知,也可以引导学生 就所看到的片断进行阐述。 二、通过老师介绍,整体感知,系统把握《三国演义》框架构 思 1、作者简介: 罗贯中(1330——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一生
《三国演义》导读教案 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 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 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施耐庵合著的《水 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2、作品简介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一八四)到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二八O)约九十七年的历史故事。书的开 篇写的是东汉末年统治阶级昏庸、腐败,造成社会危机总爆发, 民众生活困苦,纷纷起来反抗,形成以张角为首的“黄巾”农 民大起义;同时,各种军阀也拉起军队,相互残杀。军阀董卓 的行为引起别的军阀不满,多家联合起来声讨他。董卓被诛后, 曹操当权,挟天子以令诸侯,削平北方的抗拒势力,并进兵江 南。孙权和刘备联合抗曹,赤壁战打败了曹军,奠定了三国 鼎立的局面。此后,魏、蜀、吴三国互有战争,各有胜负。最 后,西晋先后灭了蜀、吴,取代了魏,复归统一。 3、艺术思想 这部书反映了三国时期政治、军事的复杂矛盾及其转化 概括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发展轨迹塑造了一系列典型人物形象 第3页共10页
《三国演义》导读教案 第 3 页 共 10 页 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 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 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施耐庵合著的《水 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2、作品简介: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一八四)到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二八 O)约九十七年的历史故事。书的开 篇写的是东汉末年统治阶级昏庸、腐败,造成社会危机总爆发, 民众生活困苦,纷纷起来反抗,形成以张角为首的“黄巾”农 民大起义;同时,各种军阀也拉起军队,相互残杀。军阀董卓 的行为引起别的军阀不满,多家联合起来声讨他。董卓被诛后, 曹操当权,挟天子以令诸侯,削平北方的抗拒势力,并进兵江 南。孙权和刘备联合抗曹,赤壁一战打败了曹军,奠定了三国 鼎立的局面。此后,魏、蜀、吴三国互有战争,各有胜负。最 后,西晋先后灭了蜀、吴,取代了魏,复归统一。 3、艺术思想 这部书反映了三国时期政治、军事的复杂矛盾及其转化, 概括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发展轨迹,塑造了一系列典型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导读教案 其基本思想倾向是尊刘(备)抑曹(操),把刘备集团作为善的 代表,渗透了作者的理想和抱负;把曹操集团作为恶的象征, 体现了作者对丑恶的批判。爱憎分明是整部小说给予读者最深 的印象;而政治上的权谋倾轧、战争的频繁发生、社会的动荡 不安,则是作者描写的重点。他善于把历史上重大事件巧妙地 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也就是说,通过作品中人物彼此之间 的拉拢和排斥、合作和斗争等等活动,一定程度地再现岀历史 的真实来 三引导学生有目的自读并进行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性学习。 制定部分篇目、回合让学生阅读,然后小组合作,对以下问题 进行谈讨 1、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怎样一个人?你印象中的曹操又 是怎样一个人,两者是否相同? 2、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三国演义》中刘备却处 处流泪,你是如何看待刘崙的“眼泪 3、诸葛亮运筹帷幄,谋略过人,但你相信他真懂得七星 台祭风、五丈原禳星吗?你如何看待《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得 才能。 第4页共10页
《三国演义》导读教案 第 4 页 共 10 页 其基本思想倾向是尊刘(备)抑曹(操),把刘备集团作为善的 代表,渗透了作者的理想和抱负;把曹操集团作为恶的象征, 体现了作者对丑恶的批判。爱憎分明是整部小说给予读者最深 的印象;而政治上的权谋倾轧、战争的频繁发生、社会的动荡 不安,则是作者描写的重点。他善于把历史上重大事件巧妙地 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也就是说,通过作品中人物彼此之间 的拉拢和排斥、合作和斗争等等活动,一定程度地再现出历史 的真实来。 三、引导学生有目的自读,并进行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性学习。 制定部分篇目、回合让学生阅读,然后小组合作,对以下问题 进行谈讨: 1、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怎样一个人?你印象中的曹操又 是怎样一个人,两者是否相同? 2、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三国演义》中刘备却处 处流泪,你是如何看待刘备的“眼泪” 3、诸葛亮运筹帷幄,谋略过人,但你相信他真懂得七星 台祭风、五丈原禳星吗?你如何看待《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得 才能
《三国演义》导读教案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进行有针对性的小结并适当对研究性学习进行 点评(不作具体分析),布置作业 作业: 以下诗句对联分别描写了《三国演义》哪些人物和哪些事 件,请同学们课后找出来,并思考一下,你对这些人有什么样 的评价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2、赤面粟赤心,骑赤兔迫风,驰驱时无忘赤帝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3、收二州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 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驳卦,水面 偏能用火攻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请同学起来发言,分别阐述上节课课后作业所留下来的三 副诗句和对联所描写的《三国演义》人物,以及发生在这些人 第5页共10页
《三国演义》导读教案 第 5 页 共 10 页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进行有针对性的小结并适当对研究性学习进行 点评(不作具体分析),布置作业 作业: 以下诗句对联分别描写了《三国演义》哪些人物和哪些事 件,请同学们课后找出来,并思考一下,你对这些人有什么样 的评价. 1、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2、赤面粟赤心,骑赤兔迫风,驰驱时无忘赤帝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3、收二州,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 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驳卦,水面 偏能用火攻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请同学起来发言,分别阐述上节课课后作业所留下来的三 副诗句和对联所描写的《三国演义》人物,以及发生在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