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电子规则 奇电子离子可通过失去游离基或偶电子中性分子发生键 断裂,而偶电子离子则只可以失去偶电子中性分子发生 键断裂。这就是说:无论奇电离子或偶电离子,它们进 步裂解的产物中,总有一个是偶电子的碎片 偶电子规则不是绝对的,它主要适用于简单的共价键断裂的情 况。当化合物含氮时,有时就出现不符合偶电子规则的情况。 3 6 C-O CH3 NO2
偶电子规则 奇电子离子可通过失去游离基或偶电子中性分子发生键 断裂,而偶电子离子则只可以失去偶电子中性分子发生 键断裂。这就是说:无论奇电离子或偶电离子,它们进 一步裂解的产物中,总有一个是偶电子的碎片。 偶电子规则不是绝对的,它主要适用于简单的共价键断裂的情 况。当化合物含氮时,有时就出现不符合偶电子规则的情况。 CH3 NO2 O2N C O+ . . . . . .. + C O CH3 N O O . + C O
4.键的简单断裂 Stevenson规则 离子在裂解时,正电荷被保留在多取代基、离解能(生 成热)低的碎片上。而具有高离解能的碎片则趋向于保 留未配对电子成为中性碎片。 最大烷基丢失 在反应中心失去最大烷基游离基对形成稳定的离子非常 有利 (1)∝键断裂 若电离时失去的电子来自某个单键,则在这个位置 的断裂较为有利
4. 键的简单断裂 • Stevenson规则 离子在裂解时,正电荷被保留在多取代基、离解能(生 成热)低的碎片上。而具有高离解能的碎片则趋向于保 留未配对电子成为中性碎片。 在反应中心失去最大烷基游离基对形成稳定的离子非常 有利 • 最大烷基丢失 (1) -键断裂 若电离时失去的电子来自某个单键,则在这个位置 的断裂较为有利
σ-键断裂应考虑诱导效应和 Stevenson规则和最大烷基丢失 257 ( CH3)3C m/Z 57(100% (CH3)3C-CH2CH3=(CH3)3C#CH2CH3 C CH2CH3m亿Z29(51%) C2H5CHCH3m257(74.6%) CH37± C2H5 CH3C.HC4Hg m/Z 85(47.9%) 2 ChG C2 H5CHC4Hg m/Z 99(0.5%) C2H5C (CH3C4H9 m/Z 113(0%) mz114(1.2%) 带支链烃,支链处断裂几率大,并且C4、C3峰最大,而M·较少, 支链越多,M+丰度降低
-键断裂应考虑诱导效应和Stevenson规则和最大烷基丢失 .+ + . + m/Z m/Z - - . (CH3)3C CH2CH3 (CH3)3C CH2CH3 e (CH3)3C CH2CH3 57 C4 H9 29 (51%) C2 H5 (100%) C2H5 CH3 H C C4H9 C4 H9 C2 H5 CH3 H C2H5CHCH3 CH3CHC4H9 C2H5CHC4H9 . . . . . + + + + + C2H5C(CH3)C4H9 m/Z m/Z m/Z m/Z m/Z 114 57 85 99 113 (1.2%) (74.6%) (47.9%) (0.5%) (0%) 带支链烃,支链处断裂几率大,并且C4、C3峰最大,而M+.较少, 支链越多,M+.丰度降低
CH3O C3H7 CH2+OCH3 C3H7 CH2 (1%) OCH 3(25%) C3H7 C3H7-C H2---OCH a h CH2=0-CH3 CHOCH3 C3H7 (100%)
+ + CH3 O C3 H7 CH2.OCH3 . C3 H7 CH2 . C4 H9 OCH3 (1%) (25%) + h . i C3 H7 C3 H7 CH2 OCH3 CH2 O CH3 (100%) (4%) . . CH2 OCH3 C3 H7 + + +
(2)均裂(a断裂) 原动力:游离基的电子强烈配对倾向 饱和中心: R-CR2YR R·+CR2=YR YR-CH2"CH. YR+CH3=CH, 不饱和杂原子: RCcR斗-a→R+cR=Y+ 分子中有杂原子,则电荷一般保留在杂原子上。 a键不是以杂原子为标准,而是以新键位置为标准,杂原子 的位置没有发生转移。 烯烃(烯丙基断裂) RCH,CH=tCH R·+cH2=CH-CH2
(2) 均裂( α断裂) 原动力:游离基的电子强烈配对倾向 分子中有杂原子,则电荷一般保留在杂原子上。 α键不是以杂原子为标准,而是以新键位置为标准,杂原子 的位置没有发生转移。 饱和中心: 不饱和杂原子: 烯烃(烯丙基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