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哲理短文四十篇 看画与看人 当我们观察一个人的时候,远看注意姿态是否婀娜,举止是否从容:近看又注意 衣着是否恰当,相貌是否端正;面对面谈,则注意言辞是否高雅,才学是否充实。 当我们看一幅画的时候,远看只问构图是否严谨,气势是否浑厚:近看又问着色 是否典雅,用笔是否苍劲;细细欣赏,则问意味是否深长,境界是否高远。 看画如看人,谁说不是呢!笔就像是你的朋友,当你雄壮时,它正劲挺:当你拙 朴时,它正苍老 远离爱抱怨的人 家里有了垃圾,我们总是把垃圾打包装好放到垃圾箱里,绝不会把垃圾随便扔在 别人家的门口。 不要与爱抱怨的人交往,爱抱怨的人,其言行举止,随时随刻都在抱怨,抱怨别 家的孩子聪明,抱怨别人清闲自己忙碌,抱怨别人的住房宽敞明亮,形成了一个 抱怨的磁场,在这个抱怨的磁场里,处处充满了爱抱怨的“负能量”,就像一个 随随便便把垃圾扔在人家头上的人,不管你愿不愿意,见了你,就把垃圾劈头盖 脸地向你扔过来,弄脏了自己,也弄脏了别人,对这样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 避之不及,不能让他把“抱怨”这堆垃圾扔给你 淡定获好评 唐太宗时考功员外郎卢承庆负责对官员们一年一度的政绩考核,给官员们评定等 级,评定等级事关每位官员的仕途升迁,涉及个人利益,所以大家都非常紧张 有个负责运粮的官员遇大风而导致运粮的船只沉没了,损失了漕运的米粮。这位 官员很淡定,反正运粮的船只沉没了,结果就是那样,辩解也无益,何况很多时 候,每个人都是很固执的,你的辩解,没人会听,没人会愿意听,他若理解你, 一开始就会理解你,从始至终地理解你,而不是听你一次辩白而理解你。卢承庆 也不例外,于是就按自己的见闻、理解做出判断,于是给那位运粮官评了个“中 下级”的结果,运粮官没有流露出半点不高兴的神情。这倒大大出乎卢承庆的意 料,搁一般的官员头上,早就呼天抢地,给自己找出一千条不是理由的理由。后 来,卢承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权衡当时的各种情况,特别是欣赏那人有宽洪的 气度,改批注为:“天灾不是凭借个人的力量所能避免的,评为中中等。”运粮
经典哲理短文四十篇 看画与看人 当我们观察一个人的时候,远看注意姿态是否婀娜,举止是否从容;近看又注意 衣着是否恰当,相貌是否端正;面对面谈,则注意言辞是否高雅,才学是否充实。 当我们看一幅画的时候,远看只问构图是否严谨,气势是否浑厚;近看又问着色 是否典雅,用笔是否苍劲;细细欣赏,则问意味是否深长,境界是否高远。 看画如看人,谁说不是呢!笔就像是你的朋友,当你雄壮时,它正劲挺;当你拙 朴时,它正苍老。 远离爱抱怨的人 家里有了垃圾,我们总是把垃圾打包装好放到垃圾箱里,绝不会把垃圾随便扔在 别人家的门口。 不要与爱抱怨的人交往,爱抱怨的人,其言行举止,随时随刻都在抱怨,抱怨别 家的孩子聪明,抱怨别人清闲自己忙碌,抱怨别人的住房宽敞明亮,形成了一个 抱怨的磁场,在这个抱怨的磁场里,处处充满了爱抱怨的“负能量”,就像一个 随随便便把垃圾扔在人家头上的人,不管你愿不愿意,见了你,就把垃圾劈头盖 脸地向你扔过来,弄脏了自己,也弄脏了别人,对这样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 避之不及,不能让他把“抱怨”这堆垃圾扔给你。 淡定获好评 唐太宗时考功员外郎卢承庆负责对官员们一年一度的政绩考核,给官员们评定等 级,评定等级事关每位官员的仕途升迁,涉及个人利益,所以大家都非常紧张。 有个负责运粮的官员遇大风而导致运粮的船只沉没了,损失了漕运的米粮。这位 官员很淡定,反正运粮的船只沉没了,结果就是那样,辩解也无益,何况很多时 候,每个人都是很固执的,你的辩解,没人会听,没人会愿意听,他若理解你, 一开始就会理解你,从始至终地理解你,而不是听你一次辩白而理解你。卢承庆 也不例外,于是就按自己的见闻、理解做出判断,于是给那位运粮官评了个“中 下级”的结果,运粮官没有流露出半点不高兴的神情。这倒大大出乎卢承庆的意 料,搁一般的官员头上,早就呼天抢地,给自己找出一千条不是理由的理由。后 来,卢承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权衡当时的各种情况,特别是欣赏那人有宽洪的 气度,改批注为:“天灾不是凭借个人的力量所能避免的,评为中中等。”运粮
官也照样很淡定,既没有高兴的神采,又没有惭愧的言词。卢承庆对他很赞许 最后改批注为:“宠辱不惊,评为中上等。” 很多时候,据理力争不如默默无言。很多东西,你据理力争也争不来,不如看淡 些;争得来的话,不用争,也是你的。淡定,宠辱不惊,实乃人生大智慧、做 人的大境界。 梅兰芳摔盆 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在舞台上擅长饰演旦角,也就是女性角色,塑造了一系列栩 栩如生的女性形象,深受大众喜爱。可是,作为一名男性,要把握好女性角色的 心理表情难度不小。 次,为了表现一位女性吃惊的样子,梅兰芳一再思索,把女性吃惊的样子反复 模仿了几遍,总觉得不够味儿。这天,一回到家里,梅兰芳趁正在整理衣服的妻 子不注意,随手抄起一个瓷盆狠狠地往地上摔去,冷不防听到“咣当”一声巨响, 妻子惊得身子一抖,大叫一声,手里的衣服也扔到了地上,半天才说出话来,妻 子的这一吃惊的神情,梅兰芳看得清清楚楚,后来据此反复琢磨,巧妙地融进他 的表演中,将人物演绎得更加活灵活现。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向生活学习,不断汲取生活的养分,恐怕就是梅兰成为京剧 大师的根本原因。 把自己的能量激发出来 一夜之间,寒气袭来,气温骤降,坐在屋子里,冷得人直打哆嗦,裤脚筛糠一般。 运动场上,我和儿子你争我夺地打起了篮球,二十分钟后,停下来休息,只见儿 子嘴里哈着热气,满头大汗,不再喊冷了。 “为什么刚才没运动之前会感到那么冷,而运动之后会感到那么热呢?”儿子 “那是因为运动把我们身体里的热量激发出来的缘故,就像冬天的时候我们盖被 子,不是被子把我们捂热了,而是我们身体里的热量被被子保存下来散不出去 是我们自己捂热了自己。”我说。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大脑的很大一部分还未开发利用,开发的潜力巨大。刀越磨 越快,脑越用越灵。把我们人类的智慧充分挖掘出来,就像运动能把我们身体里 的热量激发出来一样,人类就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官也照样很淡定,既没有高兴的神采,又没有惭愧的言词。卢承庆对他很赞许, 最后改批注为:“宠辱不惊,评为中上等。” 很多时候,据理力争不如默默无言。很多东西,你据理力争也争不来,不如看淡 一些;争得来的话,不用争,也是你的。淡定,宠辱不惊,实乃人生大智慧、做 人的大境界。 梅兰芳摔盆 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在舞台上擅长饰演旦角,也就是女性角色,塑造了一系列栩 栩如生的女性形象,深受大众喜爱。可是,作为一名男性,要把握好女性角色的 心理表情难度不小。 一次,为了表现一位女性吃惊的样子,梅兰芳一再思索,把女性吃惊的样子反复 模仿了几遍,总觉得不够味儿。这天,一回到家里,梅兰芳趁正在整理衣服的妻 子不注意,随手抄起一个瓷盆狠狠地往地上摔去,冷不防听到“咣当”一声巨响, 妻子惊得身子一抖,大叫一声,手里的衣服也扔到了地上,半天才说出话来,妻 子的这一吃惊的神情,梅兰芳看得清清楚楚,后来据此反复琢磨,巧妙地融进他 的表演中,将人物演绎得更加活灵活现。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向生活学习,不断汲取生活的养分,恐怕就是梅兰成为京剧 大师的根本原因。 把自己的能量激发出来 一夜之间,寒气袭来,气温骤降,坐在屋子里,冷得人直打哆嗦,裤脚筛糠一般。 运动场上,我和儿子你争我夺地打起了篮球,二十分钟后,停下来休息,只见儿 子嘴里哈着热气,满头大汗,不再喊冷了。 “为什么刚才没运动之前会感到那么冷,而运动之后会感到那么热呢?”儿子 问。 “那是因为运动把我们身体里的热量激发出来的缘故,就像冬天的时候我们盖被 子,不是被子把我们捂热了,而是我们身体里的热量被被子保存下来散不出去, 是我们自己捂热了自己。”我说。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大脑的很大一部分还未开发利用,开发的潜力巨大。刀越磨 越快,脑越用越灵。把我们人类的智慧充分挖掘出来,就像运动能把我们身体里 的热量激发出来一样,人类就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降职树规则 战国七雄之中,韩国最为弱小,常常遭到其他国家的侵扰。韩昭侯前期,韩国法 律、政令前后不一,群臣吏民无所适从。公元前355年,韩昭侯实行改革,决定 以“术”治国 天,韩昭侯饮酒过量,不知不觉便醉卧在床上,酣睡半晌都不曾清醒。有个叫 典冠的官员担心君王着凉,便找掌管衣物的官员典衣要了一件衣服,盖在韩昭侯 身上。 韩昭侯睡醒后,感到睡得很舒服,不知是谁还给他盖了一件衣服,他觉得很暖和, 打算表扬一下给他盖衣服的人。于是他问身边的侍从说:“是谁替我盖的衣 服? 侍从回答说:“是典冠。” 韩昭侯一听,脸立即沉了下来。他把典冠找来,问道:“是你给我盖的衣服吗?” 典冠说:“是的。”韩昭侯又问:“衣服是从哪儿拿来的?”典冠回答说:“从 典衣那里取来的。”韩昭侯又派人把典衣找来,问道:“衣服是你给他的吗?” 典衣回答说:“是的。”韩昭侯严厉地批评典衣和典冠道:“你们两人今天都犯 了大错,知道吗?”典冠、典衣两个人面面相觑,还没完全明白是怎么回事。韩 昭侯指着他们说:“典冠你不是寡人身边的侍从,你为何擅自离开岗位来干自己 职权范围以外的事呢?而典衣你作为掌管衣物的官员,怎么能随便利用职权将衣 服给别人呢?你这种行为是明显的失职。今天,你们一个越权,一个失职,如果 大家都像你们这样随心所欲,各行其是,目无法纪,整个朝廷不是乱了套吗?因 此,必须重罚你们,让你们接受教训,也好让大家都引以为戒 于是韩昭侯把典冠典衣二人一起降了职。从此,韩国的官员们都树立起各司其职, 严明职责的观念。经过改革,韩国政令统一,国力迅速强大,其他再也诸侯国不 敢随便侵扰韩国了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只有每个人都按一定的 规则去做事,整个社会才能有序运行。韩昭侯把典冠典衣降了职,看起来似乎不 近人情,可是却树立起了按规矩各司其职的规则,值得肯定。 违规如同掉进深涧 春秋末期,有一位名叫董安于的人被派往赵国的上党地区去担任地方官。董安于 初来乍到,下车伊始就深入民间调查,访探民心民意,寻求治理好上党地区的良 方
降职树规则 战国七雄之中,韩国最为弱小,常常遭到其他国家的侵扰。韩昭侯前期,韩国法 律、政令前后不一,群臣吏民无所适从。公元前 355 年,韩昭侯实行改革,决定 以“术”治国。 一天,韩昭侯饮酒过量,不知不觉便醉卧在床上,酣睡半晌都不曾清醒。有个叫 典冠的官员担心君王着凉,便找掌管衣物的官员典衣要了一件衣服,盖在韩昭侯 身上。 韩昭侯睡醒后,感到睡得很舒服,不知是谁还给他盖了一件衣服,他觉得很暖和, 打算表扬一下给他盖衣服的人。于是他问身边的侍从说:“是谁替我盖的衣 服?” 侍从回答说:“是典冠。” 韩昭侯一听,脸立即沉了下来。他把典冠找来,问道:“是你给我盖的衣服吗?” 典冠说:“是的。”韩昭侯又问:“衣服是从哪儿拿来的?”典冠回答说:“从 典衣那里取来的。”韩昭侯又派人把典衣找来,问道:“衣服是你给他的吗?” 典衣回答说:“是的。”韩昭侯严厉地批评典衣和典冠道:“你们两人今天都犯 了大错,知道吗?”典冠、典衣两个人面面相觑,还没完全明白是怎么回事。韩 昭侯指着他们说:“典冠你不是寡人身边的侍从,你为何擅自离开岗位来干自己 职权范围以外的事呢?而典衣你作为掌管衣物的官员,怎么能随便利用职权将衣 服给别人呢?你这种行为是明显的失职。今天,你们一个越权,一个失职,如果 大家都像你们这样随心所欲,各行其是,目无法纪,整个朝廷不是乱了套吗?因 此,必须重罚你们,让你们接受教训,也好让大家都引以为戒。” 于是韩昭侯把典冠典衣二人一起降了职。从此,韩国的官员们都树立起各司其职, 严明职责的观念。经过改革,韩国政令统一,国力迅速强大,其他再也诸侯国不 敢随便侵扰韩国了。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只有每个人都按一定的 规则去做事,整个社会才能有序运行。韩昭侯把典冠典衣降了职,看起来似乎不 近人情,可是却树立起了按规矩各司其职的规则,值得肯定。 违规如同掉进深涧 春秋末期,有一位名叫董安于的人被派往赵国的上党地区去担任地方官。董安于 初来乍到,下车伊始就深入民间调查,访探民心民意,寻求治理好上党地区的良 方
这一天,他来到石邑山,只见山中有一条深涧,涧壁陡峭,像斧削,似城墙:涧 深百丈,十分险要。于是董安于找到在当地居住的人,问道:“这里有没有人掉 进过这深涧?” 当地人回答说:“没有人掉进去过。” 董安于又问:“不懂事的小孩子、白痴、聋哑、疯癫及精神失常的人,有没有掉 进去过呢?” 当地人回答说:“也没有 董阏于继续问:“牛马猪狗,有没有掉进去过呢?” 人们还是回答说没有。 董安于想了想,说:“为什么不曾有人畜掉进这深润里去呢?” 当地人回答说:“这深涧十分阴森危险,谁要是掉进去了,那还能有性命吗?因 此无论谁,走到这深涧附近时,都万分小心,要么绕道而行,谁也不敢去冒这个 危险,连牲畜看到这深涧也都止步不前。” 董阏于听了豁然开朗,他深受启发地拍手叹道:“好啊,我找到治理好这里的好 办法了。只要制定好规则,约束好人们的行为,让人们明白违法乱纪就如同掉进 这万丈深涧一样有生命危险,那就谁也不会去触犯规则了。” 生活中,只要制定好规则,并严格执行,让人们知道违反规则就像掉进深涧一样 危险,就没有人敢以身试法,胡作非为了。 睡鼠哲学 在国外有一种特别嗜睡的老鼠,尾巴与身体差不多长,在短短5年的生命里,有 3/4的时间都在睡觉。也就是说,一年中的春季、深秋以及冬季大约9个月时间 里,睡鼠都处于冬眠的状态,不吃不喝,在呼呼大睡。在即使不是冬眠的夏天里, 白天它们也照样在睡觉,直到夜间,才出来到处活动,因此,得名叫睡鼠 冬眠中的睡鼠几乎停止呼吸,身体变得僵硬,同死了差不多,外界的任何声音都 不能吵醒它们。因此,极易受到其他动物的攻击。可是,动物学家们发现,大部 分睡鼠在冬眠的时候仍然能从“虎口脱险”,成功逃脱。 那么,睡鼠是怎样逃脱的呢? 原来,睡鼠在冬眠的时候,由于尾巴与身体差不多长,如果它的尾巴被捉住,睡 鼠马上从睡梦中醒来,来个“金蝉脱壳”,迅速将外层皮蜕去,使敌人只得到 点皮毛,而自己则逃之天天
这一天,他来到石邑山,只见山中有一条深涧,涧壁陡峭,像斧削,似城墙;涧 深百丈,十分险要。于是董安于找到在当地居住的人,问道:“这里有没有人掉 进过这深涧?” 当地人回答说:“没有人掉进去过。” 董安于又问:“不懂事的小孩子、白痴、聋哑、疯癫及精神失常的人,有没有掉 进去过呢?” 当地人回答说:“也没有。” 董阏于继续问:“牛马猪狗,有没有掉进去过呢?” 人们还是回答说没有。 董安于想了想,说:“为什么不曾有人畜掉进这深涧里去呢?” 当地人回答说:“这深涧十分阴森危险,谁要是掉进去了,那还能有性命吗?因 此无论谁,走到这深涧附近时,都万分小心,要么绕道而行,谁也不敢去冒这个 危险,连牲畜看到这深涧也都止步不前。” 董阏于听了豁然开朗,他深受启发地拍手叹道:“好啊,我找到治理好这里的好 办法了。只要制定好规则,约束好人们的行为,让人们明白违法乱纪就如同掉进 这万丈深涧一样有生命危险,那就谁也不会去触犯规则了。” 生活中,只要制定好规则,并严格执行,让人们知道违反规则就像掉进深涧一样 危险,就没有人敢以身试法,胡作非为了。 睡鼠哲学 在国外有一种特别嗜睡的老鼠,尾巴与身体差不多长,在短短 5 年的生命里,有 3/4 的时间都在睡觉。也就是说,一年中的春季、深秋以及冬季大约 9 个月时间 里,睡鼠都处于冬眠的状态,不吃不喝,在呼呼大睡。在即使不是冬眠的夏天里, 白天它们也照样在睡觉,直到夜间,才出来到处活动,因此,得名叫睡鼠。 冬眠中的睡鼠几乎停止呼吸,身体变得僵硬,同死了差不多,外界的任何声音都 不能吵醒它们。因此,极易受到其他动物的攻击。可是,动物学家们发现,大部 分睡鼠在冬眠的时候仍然能从“虎口脱险”,成功逃脱。 那么,睡鼠是怎样逃脱的呢? 原来,睡鼠在冬眠的时候,由于尾巴与身体差不多长,如果它的尾巴被捉住,睡 鼠马上从睡梦中醒来,来个“金蝉脱壳”,迅速将外层皮蜕去,使敌人只得到一 点皮毛,而自己则逃之夭夭
上帝是公平的,它给了睡鼠嗜睡的特点,使得睡鼠极易遭受其他动物攻击,但是 又给了睡鼠在睡梦中惊醒顷刻间蜕皮逃生的本领。人也是一样,上帝给谁的也不 多,给谁的也不少,因此不必沾沾自喜,也不必处处埋怨,上帝是公平的 没有用,只是我高兴 当年,著名学者顾颉刚花几年工夫,写了许多文章,来做孟姜女故事研究:“有 人问我:‘你做的这种研究到底有什么用处?’我对于这个问句只有一句话回 答:‘没有什么用处,只是我的高兴!’”答得好,答得好。 “百无一用是书生”,读书人本来无用,钻钻无用故纸堆,写写无用小文章,只 为遣此无用之生,于世无害,于人无碍,怕天地亦容得的吧。最要紧的,明知无 用,但我自家高兴啊。生此世上,做人一回,能有一两件自己高兴的事做做,这 般人生,就有些意思了吧,就不算太坏了吧。倒怕的是相反,为名忙,为利忙 终于忙成一个成功人士,有用则有用矣,却一辈子尽做自己不高兴的事,这才伤 心呢。 高不高兴,有没有用,我们更在乎哪个呢,这也就是人各有志吧。不说谎,我是 一定要向顾颉刚学习的,情愿“没有什么用处”,高兴就好,看自己高兴看的几 本书,写自己高兴写的小文章,就算是哄自己高兴也好。不用说,要被人家骂无 用了吧,无用正该挨骂,不冤枉,高兴要紧 活给谁看 个晚期癌症患者,拒绝治疗的念头刚一生出,就被家人苦苦哀求:为了我们 你也要活下去啊…… 此人在最后的岁月里饱受三次手术痛苦。出生不由己,善终也同样。 一女孩硕士毕业考取博士,同时又被一家公司录用。其姐苦口婆心劝告:一定要 继续读博。原因仅仅在于她本人年轻时没有机会上学……女孩只好硬着头皮读着 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她以此回报姐姐曾付出的牺牲 个姑娘婚礼前突然发现男友品行不端,她告诉母亲不想结婚。母亲软硬相逼: 证明都开了,可不敢让人看笑话……姑娘婚后一个月怀孕,两个月闹离婚,半年 后走出围城,十个月后成为单亲母亲。人们宁愿接受一个悲剧合情合理地发生, 却不能明智地选择不让它发生。 是的,所有这一切源于我们的身不由己,源于我们在人生舞台上的多重角色,源 于我们很少琢磨过“活给谁看”。 人群中更多的是如我辈,庸庸碌碌,却活得殷切殷实
上帝是公平的,它给了睡鼠嗜睡的特点,使得睡鼠极易遭受其他动物攻击,但是 又给了睡鼠在睡梦中惊醒顷刻间蜕皮逃生的本领。人也是一样,上帝给谁的也不 多,给谁的也不少,因此不必沾沾自喜,也不必处处埋怨,上帝是公平的。 没有用,只是我高兴 当年,著名学者顾颉刚花几年工夫,写了许多文章,来做孟姜女故事研究:“有 人问我:‘你做的这种研究到底有什么用处?’我对于这个问句只有一句话回 答:‘没有什么用处,只是我的高兴!’”答得好,答得好。 “百无一用是书生”,读书人本来无用,钻钻无用故纸堆,写写无用小文章,只 为遣此无用之生,于世无害,于人无碍,怕天地亦容得的吧。最要紧的,明知无 用,但我自家高兴啊。生此世上,做人一回,能有一两件自己高兴的事做做,这 般人生,就有些意思了吧,就不算太坏了吧。倒怕的是相反,为名忙,为利忙, 终于忙成一个成功人士,有用则有用矣,却一辈子尽做自己不高兴的事,这才伤 心呢。 高不高兴,有没有用,我们更在乎哪个呢,这也就是人各有志吧。不说谎,我是 一定要向顾颉刚学习的,情愿“没有什么用处”,高兴就好,看自己高兴看的几 本书,写自己高兴写的小文章,就算是哄自己高兴也好。不用说,要被人家骂无 用了吧,无用正该挨骂,不冤枉,高兴要紧。 活给谁看 一个晚期癌症患者,拒绝治疗的念头刚一生出,就被家人苦苦哀求:为了我们, 你也要活下去啊…… 此人在最后的岁月里饱受三次手术痛苦。出生不由己,善终也同样。 一女孩硕士毕业考取博士,同时又被一家公司录用。其姐苦口婆心劝告:一定要 继续读博。原因仅仅在于她本人年轻时没有机会上学……女孩只好硬着头皮读着 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她以此回报姐姐曾付出的牺牲。 一个姑娘婚礼前突然发现男友品行不端,她告诉母亲不想结婚。母亲软硬相逼: 证明都开了,可不敢让人看笑话……姑娘婚后一个月怀孕,两个月闹离婚,半年 后走出围城,十个月后成为单亲母亲。人们宁愿接受一个悲剧合情合理地发生, 却不能明智地选择不让它发生。 是的,所有这一切源于我们的身不由己,源于我们在人生舞台上的多重角色,源 于我们很少琢磨过“活给谁看”。 人群中更多的是如我辈,庸庸碌碌,却活得殷切殷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