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的组合和排列,因而Dsg即在《牛津艺术指南》中被说成“是一种经常接近于在任何艺术作品中都有的 结构原则的概念” 广义意义上的“设计”史接近于我们今天所谈论的“设计”概念,它强调艺术家心中的创造性观念。在 早期西方艺术观念中,受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艺术家的灵感来自于神灵”思想的影响,认为艺术家的工 作就是模仿世界的本体 一理念,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和理念(Idea)、神(Deiy)、造物主(Demiurge)等紫 密联系在一起。后来的柏拉图主义者组卡罗、贝洛甲和洛马佐等都倾向于将Dsg和理念视为同一,因此 Desig即与创造性、预见性等发生了帝切的联系。 今天,“设计”史多的被理解为对产品外观的要求和内部结构的安排等,史多的强调产品的色彩、肌理、 形念等外形因素,注重对产品材料的开发、研究,追求产品的观赏性和审关价值。山包家斯学校所创立的设 计教育的萃础课程的二大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史多的是研究形式规律。从这个方面来讲, “设计”主要指“艺术设计”,但是,现代意义上的“设计”还应该包括工业化大革命以后,以机誉和电子 等高科技为实现手段,以市场经济为背录,以大批量生产为版务对象的“工业设计”。所以,美国设计学会 创始人Perer Laurence将“设计”定义为“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手段,可以提高生活质量,且能有效地满足 人类的要求”。若名设计理论家正受之认为“设计”就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问题的解决方法,通 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它的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1)计划、构思的形成:(2)视觉传 达方式,即把计划、构思、设想、解决问题的方式利用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3)计划通过传达之后的具体 应用。”(陈望衡:《艺术设计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6页) 总之,我们看到“设计”概念本身存在的模糊性和发展性,这种模糊性和发辰性导致了“设计关学”概 念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四是“关学”本身的困难性。关于什么是关学,或者说关学的界定在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答案。虽然关 学从柏拉图算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是美学学科自鲍姆嘉通的命名开始到现在也只有一百五丨多年的历 史。美学的研究对象一直就存在不同的看法。三个最常见的意见:(1)“美学是关于美的学科”,(2)“美学 是艺术哲学”,(3)“美学是以审美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科学”。从这二个答案可以看到美学界界定何 谓“美学”涉及到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美和艺术。然而按照张法先生的观点,“美学”的不能确定,以及 从事“美学”研究的非常困难,这种困难其实来源于其研究对象“美”之难,因为“美”是人类文化中最复 杂现象之一 我们举三个命题米说明美的复杂性: (1)这花是圆的 (2)这花是红的 (3)这花是美的, 这朵花的形状是客观的,…(张法:《美学原理》,2005年版,第2-3页) 主要是从汉语构词法来看,其偏正式结构会令人仪仪将其理解为一门应用美学,但果用英文表达, “Design and Aesthetics”"或许比“Design Aesthetics”史能准确地传达设计美学是“设计学”与“美学”相结
合的“交又性”学科特性。在这个交又领域,既可以从美学的角度进行设计研究,也是以设计为对象从事关 学研究的新拓展,所以,设计美学可以是“设计学”理论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应用美学的一个分支。 但是,我们惯常的“设计美学”的提法,并没有将这种“交叉性”表述得很清楚,导致“设计美学”成为 个既被“误用”,又被“误读”的词组。必须认识到具有浓厚交义性与纠结意味的交义学科的设计美学与“音 乐美学”、“绘回美学”等不可等量齐观,因为这些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史属于传统美学理论的主阵地 艺术的领域,而设计则是一个含有“艺术”因素的“非纯艺术”的领域,设计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应该是 与“非纯艺术”的一切设计现象有关的美学问题 第二节设计美学的撰写历史 根据我们从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 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这些主要的图书馆实地查阅,同时结合侧上查阅,国内迄今已经 出版的以“设计美学”命名,或者以“设计与美学”,或者与“设计美学”紧密相关的名称命名的设计美学 著作已经有有25种,(这甲不包括前期的“劳动美学”、“科技美学”、以及单科门类的服装设计美学、包装 设计美学、建筑美学、城市设计美学等等)分别为陈望衡主编的《艺术设计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 版),章利国《现代设计美学》(河南美术出版社199年版)与《设计艺术美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 版,与上书体例、内容大致相同,实为一书)李德超《设计美学》(安微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等,具体见 下表 表一:国内出版的设计美学著作 序号作者 书名 出版社 出版年月 1程光林编苦设计美学 黑龙江教育 1989 2 京利国 现代设计美学 河南美术 1999 陈望衡 艺术设计美学 武汉大学 2000 李砚祖 造物之美:产品设计的艺术与文化 中国人民大学 2000 5 章利国 艺术设计美学 山东教育 2002 6 李德超 设计关学 安微美术 2004 曹耀明 设计美学概论 浙江大学 2004 顾建华 艺术设计审美基础 高等教育 2004 9 徐恒醇 设计关学 消华大学 2006 10 武星宽 设计关学导论 武汉理工大学 2006 11 张黔 设计艺术美学 清华大学 2007 12 张完荣、张萓设计关学 化学工业 2007 13 吴国强 感美学:设计师的美学视雪 中同轻工业 2007
14付黎明 设计美学法则研究 吉林大学 2008 15李龙生 设计美学 合把工业 2008 16 章利国 现代设计美学 清华大学 2008 17 工俊棋 边向生产的美学:消费社会的设计美 四川大学 2008 学研究 18祁嘉华 设计美学 华中科技 2009 19用春、吴卫光设计关学 湖南关术 2009 20刘悲、宋方吴设计美学 湖北美术 2009 21 李乐山 美学与设计 西安交通大学 2010 22 贺克、用荐辉设计关学 湖南类术 2010 23刘子川主编艺术设计与关学 高等教育 2011 24邪庆华 设计美学 东南大学 201 首先,从该表可以看出,1989年我国首次出现了以“设计关学”命名的著作一—即翟光林编著的《设试 关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这表明我国学术界开始关注到设计中关学问题。当然,山于此时学术 界对“设计”还没有一个较为规范和统一的定义,故此书中所使用的“设计”与我们现代设计艺术所表达的 “设计”还有一些出入,这一点也情有可原。但是这一本书从某种意义上说,奠定了设计美学以后的基木走 向。 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没有设计美学著作的诞生,直到1999年章利国先生的《现代设计美学》 的出版。此书的出版时间非常具有象征意义。因为1998年国家教有部首次将设计艺术取代了此前的“工艺 美术”,成为艺术门类中的二级学科。(2011年国家教育部又将艺术学单列出来成为与哲学、文学等半起半坐 的学科门类,设计学成为和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帽学、影视与戏糊学、美术学其余四个一锁级学科并列Ψ 等的学科,从此奠定了设计艺术的“名门”地位。根据201年4月乃开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8次会议的 委托,艺术学学科评议组组织一些院校编写了艺术学门类下的五个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 影视与戏制学、美术学、设计学)的二级学科简介,6月份学科评议组对此进行了讨论,决定在一级学科艺 术学理论下设置四个二级学科:艺术理论、艺术史、艺术批评、艺术管理。)所以章利国的这本《现代设计美 学》可以看作是我国学术界真正第一部设计美学著作。自从这本著作出版以后,设计美学著作就接睡而全, 短短1年时间,竞然有22本之多,最多的年份为2008年有四本以设计美学命名的著作。 从上表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设计美学的研究有相当的成果。这表现为一大批设计美学著作的问世, 从1989年有第一本以《设计美学》字样命名的著作开始,到现在总共24部设计美学著作。这期间还有相当 一部分没有以设计美学命名,但是涉及的内容事实上是属于设计美学研究的著作,如各种类型的技术美学著 作。另外,还有专门以研究设计个案关学的著作,笔者相略统计了一下,仪是服装设计关学著作近年来就 有不下10种.1998年郑应杰一人就主编了一套设计关学系列丛书,包括《服饰设计关学》、《广告设计美学》 《工业品设计关学》,《包装装潢设计关学》(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
现今的中国的《设计美学》知何来处理设计中的美学问题,是当代中国设计艺术理论家都在积极思考, 反复钻研的对象。根据现有国内的《设计美学》著作,总结这些著作的结构特点,做学范式(包括学科体系 的规定、研究程序的设定、推理方式的认定等),我们归纳总结出儿种基本类型:标准型设计美学、创新型 设计美学、专题型设计美学。 标准型设计美学指那些有较强的理论体系,条分缕析地探讨设计美学所可能涉及的基本问题。包括设计 美学学科的定位、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设计美学的研究方法,设计美学范畴,设计审美活动,设计美学与 设计其它学科的交叉关联等。这种设计关学著作以李龙生的《设计美学》、顾建华的《艺术设计审美基础》 为代表。现今大部分设计关学著作基本上属于这一类型,我们统计有20部之多。 创新型设计美学指那些试图通过新的视角,新的方法来解决设计美学中的基本问题,从而多层次、多角 度、多侧面地关注设计审类活动,形成设计关学的理论多元化格局。这种著作相对较少,以章利国《现代设 计关学》、徐恒醇的《设计关学》为代表。 专题型设计美学指那些专门探讨设计美学体系中的某个重要问题的苦作,例,侧重设计师的审美心理 和审美素养,或是侧重设计作品本身的美学分析等,在这过程中,有的仪仪是关注某个具体的问题,有的则 在专注具体问题的同时,有以部分的描述来辐射设计美学全体,有的还将部分的探讨上升到学科建设的高度, 即通过阐释一个具体的个案或者问题,来解决设计美学的核心问题。这种设计美学著作也相对较少,以吴国 强的《设计师的美学视野一感悟美学》、付黎明的《设计美学法则研究》为代表。 上文我们曾经说过关于设计美学的定义的模糊性问题,到底设计美学是什么学问,它应该包括那些基本 的内容,要解决那些基本的问题,如此等等。鱼然这不是二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的问题,但是毕竞设计美学 在现有的设计美学苦作中会呈现“自身”,故我们可以从设计美学著作中扶得对设计美学的解释。现有的以 《设计关学》命名的著作,多是以标准型设计关学著作,而月都是作为教科书使用而作的。(只有工俊琪、 吴国强、付黎明三人的著作有一些例外,但看其前言好后记,知道这几本其实也是为适应教学而教写作的) 我们先月看看它们讨论的问题和内容。我们对现今已经出版的标准型设计美学著作做一个分析,我们会发现 设计美学著作一般会分为那儿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又是如何被讲述的。如果大部分设计美学学人一致认为设 计美学著作要讲述这几部分,而目应当这样来讲述,那么我们就可因此而呈现设计美学的基本面貌。当然, 因为设计美学的复杂性,以及设计美学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所以现有的设计美学著作所呈现的基本面貌, 只能说是设计美学可能有的面貌或者说目前已经具有的面貌,并不一定就是设计美学应该具有的面貌。 表二:标准型设计美学著作谈论的主要内容(20部标准型著作) 序列 内容 著作数量 设计或者艺术设计概念 20 美的概念、美学概念 15 设计美学概念 A 设计(审)美的概念、特征及其本质 7 技术美
6 设计美的构成要素 13 形式美法则 18 8 设计(审)美的历史 5 9 设计审美范畴 10 设计师的审关创造 > 11 设计审关文化或设计文化 6 12 设计审美风格 6」 13 客个设计艺术部门美学 14 设计审美心理 15 符号表现 6 16 艺术的本质 17 技术产品审美对象的构成 18 设计审美规律 设计审美批评 3 20 未来设计的审美趋势 这个表格的纵向序列若是要罗列下去的话,还可以开一张很长的单子。但我们列举一些主要的内容就足 够说明问题。现今的设计关学著作所研究的内容差异大于相同。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目前阶段设计关学著 作虽然较多,但是还没有取得基本的共识,所讨论的内容每个著者似乎都有意识地要与其他著作区别开来。 甚企我们认为设计美学当中一些最基本的概念,!“设计”、“美”、“美学”都不是每本著作都加以了讨论, 对于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进一步加以讨论的就相对史少了: 另外,这也证明了盼学科研究的容易与困难。山于“设计美学”是设计和美学两个学科的兼容,是跨学 科研究的产物。黔学科研究相对来讲比较容易出成果,史何况设计学科这一本身还处于发尼阶段,所以近年 来尤其是近|年来设计美学著作发展迅猛,最多的2008年有四部著作。(在当今学术界以数量取胜的衡量标 准来对学人的学问价值衡长量短裁判之时,这一发展肯定还会以加速度的方式发展,)当然,盼学科研究也 有其自身的因难。尤其是当所跨学科本身有待发展和完善,本身学科比较复杂,难以理清时,其研究就史是 困难重重。设计关学恰好就是这样一门学科。设计学本身发展历史就不是很长,设计理论必是长期被忽略、 被边缘化。应该说“设计”本身理论还有待完善路途还非常遥远,加上“关学”这门学科本身的复杂性,造 成当今设计美学研究存在相当的困难。从上面现有的标准型《设计美学》著作人言言殊的现实就可以知道设 计美学当前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 总结上表可以知道,标准型设计美学著作中讲述得最多的内容,依次为设计概念、设计美学概念、美的 概念、设计审美要素、设计审美(表现)法则、设计审美心理、设计审美历史、设计审美文化等。 因为设计的概念,设计美学的概念是进入具体内容之前的整体介绍,是对“设计美学是什么”或者“设 计美学研究什么”等问题的解答,它直接呈现为书中的主要研究内容,茧然作为整本书的结构的一部分,但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