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后退○ 退出
3.发病特点 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 卵孢子萌发,产生孢子囊或游动孢子,借气流、灌溉水和雨水 传播,也可由带菌的播种土和种子传播,引起幼苗发病和蔓延。 育苗土湿度大、播种过密,有利于猝倒病的发生。连作或重复 使用病土,发病严重。 4.防治要点 (1)选择排水较好、通风透光的地段育苗。 (2)苗期要控制浇水量,土壤不宜过湿,播种不宜过密。 (3)病害严重的地区,避免连作,或播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 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 100倍喷施,用塑料布覆盖7d左右,l周后方可播种。 (4)发病初期,使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 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喷雾
3.发病特点 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 卵孢子萌发,产生孢子囊或游动孢子,借气流、灌溉水和雨水 传播,也可由带菌的播种土和种子传播,引起幼苗发病和蔓延。 育苗土湿度大、播种过密,有利于猝倒病的发生。连作或重复 使用病土,发病严重。 4.防治要点 (1)选择排水较好、通风透光的地段育苗。 (2)苗期要控制浇水量,土壤不宜过湿,播种不宜过密。 (3)病害严重的地区,避免连作,或播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 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 100倍喷施,用塑料布覆盖7d左右,l周后方可播种。 (4)发病初期,使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 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喷雾
第二节 根部病害 ◆ 根癌病 1.症状识别 主要发生于主干基部,有时也发生于根颈或侧根上。发病初 期病部产生乳白色或肉色肿瘤,逐渐变成褐色或深褐色,圆球 形,表面粗糙,凹凸不平,有龟裂。根系发育不良,细根极少, 地上部生长缓慢,树势衰弱,严重时叶片黄化、早落,甚至全 株枯死 。 2.病原 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 facins (Smith et Towns) Conn.,属细菌薄壁菌门、土壤杆菌属
第二节 根部病害 ◆ 根癌病 1.症状识别 主要发生于主干基部,有时也发生于根颈或侧根上。发病初 期病部产生乳白色或肉色肿瘤,逐渐变成褐色或深褐色,圆球 形,表面粗糙,凹凸不平,有龟裂。根系发育不良,细根极少, 地上部生长缓慢,树势衰弱,严重时叶片黄化、早落,甚至全 株枯死 。 2.病原 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 facins (Smith et Towns) Conn.,属细菌薄壁菌门、土壤杆菌属
主页目录上一项下-页 后退○ 退出
3.发病特点 病菌在寄主病组织皮层内和土壤中越冬。病菌可随病组织在 土壤中存活几个月到1年左右。病菌通过伤口侵入寄主,侵入 后刺激细胞加速分裂,产生大量分生组织,从而形成癌瘤。苗 木带菌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呈碱性而潮湿的土壤, 伤口多的寄主,发病严重。 4.防治要点 (1)严格检疫;有肿瘤的苗木必须集中销毁。 (2)苗圃应设在无根癌病的地区,如病区可实行2年以上轮 作。 (3)苗木栽种前用1%硫酸铜液浸5min,用水洗净后栽植。 (4)挖除病根,病穴用硫磺粉消毒,50~l00g/㎡
3.发病特点 病菌在寄主病组织皮层内和土壤中越冬。病菌可随病组织在 土壤中存活几个月到1年左右。病菌通过伤口侵入寄主,侵入 后刺激细胞加速分裂,产生大量分生组织,从而形成癌瘤。苗 木带菌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呈碱性而潮湿的土壤, 伤口多的寄主,发病严重。 4.防治要点 (1)严格检疫;有肿瘤的苗木必须集中销毁。 (2)苗圃应设在无根癌病的地区,如病区可实行2年以上轮 作。 (3)苗木栽种前用1%硫酸铜液浸5min,用水洗净后栽植。 (4)挖除病根,病穴用硫磺粉消毒,50~l0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