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教案(首页) 学科病理学年级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 教师叶秀峰 职称副教授 授课方式大班学时4 课程 心血管 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 系统疾 委员会规划教材:病理学 病 (英文版)周庚寅主编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基本病变,冠心病的病变及后果 2 掌握缓进型高血压病的病变及后果 3.掌握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变及后果 4.掌握慢性心瓣膜病的形成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5.熟悉恶性高血压病的病变及后果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基本病变,冠心病的病变及后果 2.缓进型高血压病的病变及后果 3.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变及后果 4.慢性心瓣膜病的形成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难点 1,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基本病变及发病机制 缓进型高血压病的病变及及发病机制
重庆医科大学教案(首页) 学科 病理学 年级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 教师 叶秀峰 职称 副教授 授课方式 大班 学时 4 课程 心血管 系统疾 病 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 委员会规划教材:病理学 (英文版)周庚寅主编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基本病变,冠心病的病变及后果 2.掌握缓进型高血压病的病变及后果 3.掌握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变及后果 4.掌握慢性心瓣膜病的形成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5.熟悉恶性高血压病的病变及后果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基本病变,冠心病的病变及后果 2.缓进型高血压病的病变及后果 3.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变及后果 4.慢性心瓣膜病的形成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难点: 1.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基本病变及发病机制 2.缓进型高血压病的病变及及发病机制
3.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变及后果 4.慢性心瓣膜病的形成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大体进程与教学手段 4学时:风湿病60分钟;高血压病50分钟;动脉粥样硬化症50分钟 主要教学手段:理论讲授,运用多媒体幻灯 实施情况 按照教学计划,顺利实施、按时完成教学计划 重庆医科大学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手段和时间分配
3.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变及后果 4.慢性心瓣膜病的形成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大体进程与教学手段 4 学时:风湿病 60 分钟;高血压病 50 分钟 ;动脉粥样硬化症 50 分钟 主要教学手段:理论讲授,运用多媒体幻灯 实施情况 按照教学计划,顺利实施、按时完成教学计划 重庆医科大学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手段和时间分配
风湿病rheumatism 60分钟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1.致病因素: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2.发病机理: (1)抗原抗体交叉反应学说 (2)与免疫复合物形成有关 (二)病变 1.变质渗出期: 2.增生期:风湿性肉芽肿形成具有诊断意义 3.疤痕期(愈合期 (三)风湿性心脏炎(heumatic carditis) 1.风湿性心内膜炎(Rheumatic endocarditis) (1)部位 (2)病变:基本病变+闭锁缘赘生物(白色血栓) 2.风湿性心肌炎(Rheumatic myocarditis) 50分钟 3.风湿性心外膜炎 (四)风湿性关节炎 (五)皮肤 (六)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 1.急性 2.亚急性 (七)心瓣膜病(Valvular vitium of the heart)
一、风 湿 病 rheumatism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1.致病因素: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2.发病机理: (1)抗原抗体交叉反应学说 (2)与免疫复合物形成有关 (二)病变 ⒈变质渗出期: ⒉ 增生期:风湿性肉芽肿形成具有诊断意义 ⒊ 疤痕期(愈合期) (三)风湿性心脏炎 (rheumatic carditis) 1.风湿性心内膜炎(Rheumatic endocarditis) (1)部位 (2)病变: 基本病变+闭锁缘赘生物(白色血栓) 2. 风湿性心肌炎 (Rheumatic myocarditis) 3.风湿性心外膜炎 (四)风湿性关节炎 (五)皮肤 (六)感染性心内膜炎 (Infective endocarditis,IE) 1.急性 2.亚急性 (七)心瓣膜病(Valvular vitium of the heart) 60 分钟 50 分钟
1.概念: 2.常见部位:二尖瓣>主动脉瓣 50分钟 3.瓣膜病变形成过程 ()瓣膜口狭窄: (2)瓣膜关闭不全: ()后果 二、高血压病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二)病变 1.良性高血压(benign hypertension) (1)机能紊乱期:细小动脉痉挛,无器质性病变 (2)动脉病变期 细动脉(>1mm)玻璃样变: 肌型小动脉硬化 弹力肌型动脉: (3)内脏病变期 心脏 肾脏 脑 视网膜病变 2.恶性高血压(malignant hypertension) (但)肾的变化
⒈概念: ⒉ 常见部位:二尖瓣>主动脉瓣 ⒊ 瓣膜病变形成过程 ⑴ 瓣膜口狭窄: ⑵ 瓣膜关闭不全: ⑶ 后果 二、高血压病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二)病变 1.良性高血压(benign hypertension) (1) 机能紊乱期:细小动脉痉挛,无器质性病变 (2) 动脉病变期 细动脉(>1mm)玻璃样变: 肌型小动脉硬化: 弹力肌型动脉: (3)内脏病变期 心脏 肾脏 脑 视网膜病变 2.恶性高血压(malignant hypertension) (1) 肾的变化 50 分钟
(2)脑的变化 三、动脉粥样硬化 (一)概述: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危险因素(risk factors)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 性别:糖尿病;遗传因素 2.发病机理 1.损伤应答、炎症学说:被多数学者接受 2.致突变学说 3.脂源性学说 4.受体缺失学说 三)基本病变 1.脂纹(fatty streak)一早期病变 2纤维斑块期(fibrous plaque) 3.粥样斑块atheromatous plaque)或粥瘤(atheroma) 4.复合性病变 ()斑块内出血: (2)斑块破裂: (3)血栓形成: (4钙化: (5)动脉瘤(aneurysm)形成 (⑥)中小动脉管腔狭窄←一粥样斑块
(2)脑的变化 三、 动脉粥样硬化 (一)概述: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危险因素(risk factors)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 性别: 糖尿病;遗传因素: 2.发病机理 ⒈ 损伤应答、炎症学说:被多数学者接受 ⒉ 致突变学说 ⒊ 脂源性学说 ⒋ 受体缺失学说 (三)基本病变 ⒈ 脂纹(fatty streak)—早期病变 2 纤维斑块期 (fibrous plaque) ⒊ 粥样斑块(atheromatous plaque)或粥瘤(atheroma) ⒋ 复合性病变 ⑴ 斑块内出血: ⑵ 斑块破裂: ⑶ 血栓形成: ⑷ 钙化: ⑸ 动脉瘤(aneurysm)形成 ⑹ 中小动脉管腔狭窄←粥样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