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所属教研室 政治理论 课程类型 公共课 学时(学分) 72学时(4学分) 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社会体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 授课对象业、新闻学专业、经济学专业、英语专业、表演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公共事业管 理专业、播音与主持专业、舞蹈学专业、特殊教育专业 大纲说明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学大纲根据2008 年《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制定。 本课程安排在第二学年第三学期上课。(有的专业安排在第二学年第四学期上 课)。 二、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想结合的历史进 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邓和“三” 重要思想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学时分配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学内容、形式和 学时分配见下表 章节 教学形式与学时分配 题 目 讲授讨论电教复习机动|合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 理论成果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经验 四|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与经验 五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02644444444 286446 七|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 2 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所属教研室 政治理论 课程类型 公共课 学时(学分) 72 学时(4 学分) 授课对象 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社会体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 业、新闻学专业、经济学专业、英语专业、表演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公共事业管 理专业、播音与主持专业、舞蹈学专业、特殊教育专业 一、大纲说明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学大纲根据 2008 年《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制定。 本课程安排在第二学年第三学期上课。(有的专业安排在第二学年第四学期上 课)。 二、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想结合的历史进 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邓和“三” 重要思想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三、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学时分配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学内容、形式和 学时分配见下表 章节 题 目 教学形式与学时分配 讲授 讨论 电教 复习 机动 合计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 理论成果 10 2 12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 2 2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经验 6 2 8 四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与经验 4 2 6 五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4 4 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4 4 七 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 4 2 6 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4 2 6 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4 4 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 4 十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 4
十三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和实践4 十三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十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十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复习 2 合计 4 四、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本章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掌握其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理解其历 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三节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五节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2
2 十二 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和实践 4 4 十三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4 4 十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4 4 十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 2 复习 2 2 合计 60 4 4 2 2 72 四、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本章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掌握其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理解其历 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 本章主要阐述党的思想路线,论述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重新确立和发展,着 重分析党的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强调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中国实际出 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 第一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第二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四、坚定不移地组自己的路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本章主要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分析近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性质,概括中 国革命的经验,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 路理论和基本经验。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的形成 近代中国的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3 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 本章主要阐述党的思想路线,论述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重新确立和发展,着 重分析党的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强调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中国实际出 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 第一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第二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二、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四、坚定不移地组自己的路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本章主要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分析近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性质,概括中 国革命的经验,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 路理论和基本经验。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的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二 、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二、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与经验 本章阐明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分析新民主主义的性质和特点,说明中国社会从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认识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历史意义。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本章主要阐述邓小平提出的“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 的基本理论问题着重分析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形成和重要意义,从社会主义本质的 高度论证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第二节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二、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发展才是硬道理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与经验 本章阐明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分析新民主主义的性质和特点,说明中国社会从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认识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历史意义。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本章主要阐述邓小平提出的“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 的基本理论问题着重分析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形成和重要意义,从社会主义本质的 高度论证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二、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本章主要阐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着重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 义,基本特征及其长期性,阐明科学认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的重要意义,分 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阐明“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 展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本章系统阐述邓小平关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思想,分析改革的必要性和作用 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论证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 策 第一节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 、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第二节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三节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5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本章主要阐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着重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 义,基本特征及其长期性,阐明科学认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的重要意义,分 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阐明“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 展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本章系统阐述邓小平关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思想,分析改革的必要性和作用; 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论证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 策。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 一、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第二节 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一、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三节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