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学年第一学期杭州市六县(市、区)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卷。 、(2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缂丝(ke 编纂(cuan)汗涔涔(cen) 云销雨霁(j1) B.联袂(mei) 恫吓(he) 白芨浆(j) 怏怏不乐(yang) C.浸渍(ze) 饿殍(piao)颐和园(yi) 封妻荫子(yin) D.褶皱(zhe) 玉醅(pei)毋宁死(wu)装模作样(mo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面对如金似银,硕果累累的金秋季节时,你一定会欣喜不已,但你要知道, 那金秋的美景却是接受酷暑熔炼后的结晶。 B.某些居心叵测的外国势力极力扇动并资助部分学生发起的违法“占领中环” 事件,给香港社会造成了“累累伤痕” C.安全监管局负责人说,有些人唯利是图,以身试法,我们就让他声败名裂 有些老板让职工家破人亡,我们就让他的企业信誉扫地。 D.在现在的眼球效应时代,任何一档电视节目的走红,追根朔源,在于满足了 观众的文化和精神需求。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2014年CIⅤ体坛风云人物评选把“体育的力量”作为主题,凸显了这一评 选活动始终把彰显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作为己任和初心的责任感 B.继音乐剧《妈妈咪呀》演出成功并持续了一年半全国巡回演出后,音乐剧《猫》 的中文版也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演出 C.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放下身段的评委们,或插科打诨,或“争风吃 醋”,有血有肉,真实可感,在无形之中缩短了与观众的连接距离。 投石问路”难免会触碰底线,有些是群众利益的底线,处理不好就会产生 群体性事件;有些是政策法规的问题,往往需要进行因地制宜的完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2014年9月,我国颁布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提出要确保实现到 年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的比重达到15%、森林面积增加 20 万公顷等。 B.据介绍,“国宾导游”将肩负翻译、导游等多项角色于一身,专门负责接待 政府部门外宾和内宾、会展团队和重点团队等。 C.作家叶曙明最近出版的《山河国运》生动地再现了晚清至民国的变迁,重新 解读了近百年中国社会激荡与转型的轨迹,是一部角度独特的中国近代史。 D.在三方资本纽带关系已经确立的基础上,中国平安、阿里及腾讯三方管理层 频繁互相拜访,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寻求业务层面的合作 5.下列句子的顺序排列,最为合理的一项是(2分)
2014 学年第一学期杭州市六县(市、区)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卷 考生须知: 1. 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 答题前,在答题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卷。 一、(20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2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 分) A.缂丝(kè) 编纂(cuàn) 汗涔涔(cén) 云销雨霁(jì) B.联袂(mèi) 恫吓(hè) 白芨浆(jī) 怏怏不乐(yàng) C.浸渍(zè) 饿殍(piǎo) 颐和园(yí) 封妻荫子(yìn) D.褶皱(zhě) 玉醅(pēi) 毋宁死(wú) 装模作样(mó)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 分) A. 面对如金似银,硕果累累的金秋季节时,你一定会欣喜不已,但你要知道,, 那金秋的美景却是接受酷暑熔炼后的结晶。 B.某些居心叵测的外国势力极力扇动并资助部分学生发起的违法“占领中环” 事件,给香港社会造成了“累累伤痕”。 C.安全监管局负责人说,有些人唯利是图,以身试法,我们就让他声败名裂; 有些老板让职工家破人亡,我们就让他的企业信誉扫地。 D.在现在的眼球效应时代,任何一档电视节目的走红,追根朔源,在于满足了 观众的文化和精神需求。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2014 年 CCTV 体坛风云人物评选把“体育的力量”作为主题,凸显了这一评 选活动始终把彰显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作为己任和初心的责任感。 B.继音乐剧《妈妈咪呀》演出成功并持续了一年半全国巡回演出后,音乐剧《猫》 的中文版也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演出。 C.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放下身段的评委们,或插科打诨,或“争风吃 醋”,有血有肉,真实可感,在无形之中缩短了与观众的连接距离。 D.“投石问路”难免会触碰底线,有些是群众利益的底线,处理不好就会产生 群体性事件;有些是政策法规的问题,往往需要进行因地制宜的完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A.2014 年 9 月,我国颁布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提出要确保实现到 2020 年二氧化碳排放下降 40%—45%、非化石能源的比重达到 15%、森林面积增加 4000 万公顷等。 B.据介绍,“国宾导游”将肩负翻译、导游等多项角色于一身,专门负责接待 政府部门外宾和内宾、会展团队和重点团队等。 C.作家叶曙明最近出版的《山河国运》生动地再现了晚清至民国的变迁,重新 解读了近百年中国社会激荡与转型的轨迹,是一部角度独特的中国近代史。 D.在三方资本纽带关系已经确立的基础上,中国平安、阿里及腾讯三方管理层 频繁互相拜访,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寻求业务层面的合作。 5.下列句子的顺序排列,最为合理的一项是(2 分)
①包括病死猪、艾滋病拆迁队等事件,它们既反映了伦理的问题,也反映了制度、 法律不完善的问题。 ②要重建中国的伦理道德和信仰,要从制度入手。 ③政府层面不需要采取某种具体措施,而要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完善的法治社 会,社会才会滋生伦理道德 ④好的制度会激发人心的善。但恶法不仅会抑制人性之善,反而会释放人性中的 幽暗。 ⑤我们不能孤立地讨论伦理问题,首先得检讨制度,看制度是否存有改进的空间 ⑥因为人心具有神魔二元性,扬善抑恶或抑善扬恶,制度是关键所在。 A.②③⑤④⑥① B③⑤④⑥①② C.②④①⑤⑥③ ②⑤①④⑥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3分,只选3小题) (1)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王实甫《长亭送 别》) (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 (庄子《逍遥游》) (3)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4)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荀子《劝 学》) (5)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遨游。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7.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3分) 新华社12月28日电 亚洲航空公司一架搭载155名乘客和7名机组人员 的客机28日凌晨从印度尼西亚飞往新加坡途中与空中交通控制塔台失去联系, 下落不明。事故发生后,印尼总统佐科已下令印尼搜救机构、军方等全力投入搜 寻工作。印尼国家搜救中心已派出6艘船只,亚航印尼分公司派出1架直升机, 印尼海军派出一架波音侦察机前往相关海域参与搜索。但目前尚未发现有关客机 的任何踪迹。 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韩国和马来西亚已就失联客机的搜索工作向印尼方面 提供了帮助。 8.仿照下面的示例,以“激情”或“梦想”为话题,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近, 修辞方法相同,内容有意蕴。(4分) 示例:如果不赋予时间以创造性的价值,它就会像小溪的流水,只能带走凋零的 青春花瓣,而不能浮起成就的远洋货轮。 、(24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1题。(6分)
①包括病死猪、艾滋病拆迁队等事件,它们既反映了伦理的问题,也反映了制度、 法律不完善的问题。 ②要重建中国的伦理道德和信仰,要从制度入手。 ③政府层面不需要采取某种具体措施,而要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完善的法治社 会,社会才会滋生伦理道德。 ④好的制度会激发人心的善。但恶法不仅会抑制人性之善,反而会释放人性中的 幽暗。 ⑤我们不能孤立地讨论伦理问题,首先得检讨制度,看制度是否存有改进的空间。 ⑥因为人心具有神魔二元性,扬善抑恶或抑善扬恶,制度是关键所在。 A.②③⑤④⑥① B.③⑤④⑥①② C.②④①⑤⑥③ D.③ ②⑤①④⑥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3 分,只选 3 小题) (1)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王实甫《长亭送 别》) (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 。 (庄子《逍遥游》) (3)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 。 (王勃《滕王阁序》) (4)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荀子《劝 学》) (5)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遨游。寄蜉蝣于天地, 。 (苏轼《赤壁赋》) 7.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20 个字)(3 分) 新华社 12 月 28 日电 亚洲航空公司一架搭载 155 名乘客和 7 名机组人员 的客机 28 日凌晨从印度尼西亚飞往新加坡途中与空中交通控制塔台失去联系, 下落不明。事故发生后,印尼总统佐科已下令印尼搜救机构、军方等全力投入搜 寻工作。印尼国家搜救中心已派出 6 艘船只,亚航印尼分公司派出 1 架直升机, 印尼海军派出一架波音侦察机前往相关海域参与搜索。但目前尚未发现有关客机 的任何踪迹。 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韩国和马来西亚已就失联客机的搜索工作向印尼方面 提供了帮助。 8.仿照下面的示例,以“激情”或“梦想”为话题,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近, 修辞方法相同,内容有意蕴。(4 分) 示例:如果不赋予时间以创造性的价值,它就会像小溪的流水,只能带走凋零的 青春花瓣,而不能浮起成就的远洋货轮。 二、(24 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9—11 题。(6 分)
广义的文明概念指人类创造的物质、精神、文化、科学技术、社会制度、生产方 式和生活方式的总和。依据人类社会各历史阶段的主要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发展水 平,可将人类文明历史划分为狩猎采集文明、农业与畜牧业文明、工业文明等不 同历史阶段。如果依据人类文明同资源环境和地球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可将人 类文明划分为生态文明、非生态文明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半生态文明、准生态文 明等形态 狩猎采集文明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小,处于原始的生态或准生态文明阶段 农业与畜枚业文明引发了较为严重的植被破坏、土地肥力衰竭、水土流失等生态 系统退化过程,可以称之为半生态文明时期。十八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对 土地资源、水资源、化石能源和多种矿产资源的消耗,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对水、大气、土地和生物的污染所引起的生态灾难业已爆发,工业文明可以说是 种非生态文明。 人类不可能回到狩猎采集的原始文明。所以,生态文明建设只能是一方面充分继 承和另一方面创新工业文明的科学技术成果和其他文明成果,从而继续保持经济 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通过创造一系列新的文明成果,包括资源的节约、替代 和循环利用,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永续利用;通过清洁生产、环境控制与治 理、减灾防灾工程,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系统健康,建设经济社会高度发达的现 代生态文明。洪培欣语文网 纵观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可以发现,以生产力为主要标志的人类文明进步,具有 客观必然的趋势,文明的进步虽然不会一帆风顺,但总的趋势是向前发展的。而 生态文明建设的情况有所不同,人类个体、局部和近期的经济利益可能同群体 总体和长远的生态利益之间存在内在的矛盾,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文明建设不 会是一种自发的过程和趋势,需要有科学和严格的经济制度、行政制度和法律制 度来保证。生态文明建设中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清 洁生产和产业升级,环境的治理和生态保育,减灾防灵工程等各个环节,均需要 科学技术的支撑;科学研究、新技术、新工艺的设计和相关工程的实施、均需要 较大规模的经济投入。同时,还需要人们思想观念和精神文化的更新.因此,建 设生态文明,需要政府、学者、媒体和全社会的共同和持续的努力,才有可能使 人类社会进入一个以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人类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为基础的社会 历史新阶段 9.下列对“生态文明建设“含义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充分继承工业文明的科技成果和其他文明成果,以保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B.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有科学和严格的经济制度、行政制度和法律制度来保证 C.通过清洁生产、环境控制和治理、减灾防灾,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永续 利用 D.继承人类历史的文明成果,创造新的文明成果,保护生态系统,快速发展社 会经济 10.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2分) A.人类的狩猎采集文明、农业与畜牧业文明、工业文明等是以生产方式和生产 力水平为依据划分的 B.狩猎采集文明是准生态文明阶段,农业与畜枚业文明是半生态文明阶段,工 业文明则说是非生态文明时期
广义的文明概念指人类创造的物质、精神、文化、科学技术、社会制度、生产方 式和生活方式的总和。依据人类社会各历史阶段的主要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发展水 平,可将人类文明历史划分为狩猎采集文明、农业与畜牧业文明、工业文明等不 同历史阶段。如果依据人类文明同资源环境和地球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可将人 类文明划分为生态文明、非生态文明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半生态文明、准生态文 明等形态。 狩猎采集文明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小,处于原始的生态或准生态文明阶段。 农业与畜枚业文明引发了较为严重的植被破坏、土地肥力衰竭、水土流失等生态 系统退化过程,可以称之为半生态文明时期。十八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对 土地资源、水资源、化石能源和多种矿产资源的消耗,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对水、大气、土地和生物的污染所引起的生态灾难业已爆发,工业文明可以说是 一种非生态文明。 人类不可能回到狩猎采集的原始文明。所以,生态文明建设只能是一方面充分继 承和另一方面创新工业文明的科学技术成果和其他文明成果,从而继续保持经济 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通过创造一系列新的文明成果,包括资源的节约、替代 和循环利用,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永续利用;通过清洁生产、环境控制与治 理、减灾防灾工程,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系统健康,建设经济社会高度发达的现 代生态文明。洪培欣语文网 纵观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可以发现,以生产力为主要标志的人类文明进步,具有 客观必然的趋势,文明的进步虽然不会一帆风顺,但总的趋势是向前发展的。而 生态文明建设的情况有所不同,人类个体、局部和近期的经济利益可能同群体、 总体和长远的生态利益之间存在内在的矛盾,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文明建设不 会是一种自发的过程和趋势,需要有科学和严格的经济制度、行政制度和法律制 度来保证。生态文明建设中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清 洁生产和产业升级,环境的治理和生态保育,减灾防灵工程等各个环节,均需要 科学技术的支撑;科学研究、新技术、新工艺的设计和相关工程的实施、均需要 较大规模的经济投入。同时,还需要人们思想观念和精神文化的更新.因此,建 设生态文明,需要政府、学者、媒体和全社会的共同和持续的努力,才有可能使 人类社会进入一个以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人类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为基础的社会 历史新阶段。 9.下列对“生态文明建设“含义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充分继承工业文明的科技成果和其他文明成果,以保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B.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有科学和严格的经济制度、行政制度和法律制度来保证。 C.通过清洁生产、环境控制和治理、减灾防灾,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永续 利用。 D.继承人类历史的文明成果,创造新的文明成果,保护生态系统,快速发展社 会经济。 10.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2 分) A.人类的狩猎采集文明、农业与畜牧业文明、工业文明等是以生产方式和生产 力水平为依据划分的。 B.狩猎采集文明是准生态文明阶段,农业与畜枚业文明是半生态文明阶段,工 业文明则说是非生态文明时期
C.以生产力为主要标志的人类文明进步总会向前发展,而生态文明建设则不会 发展,需要各种制度的保障 D.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经济投入、思想观念和精神文化的更新 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和持续努力 1.相对“工业文明”而言,“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什么?(不超过25 字)(2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 滇西北的鹰 杨春山 (1)在地处边地的滇西北,阳光不知疲倦地映照着红土高原,也映照着每一个 村庄和山寨,使得村庄和山寨拥有了斑驳的色彩和浑厚的表情。碧蓝如洗的天际, 是红土高原对外亮出的金字招牌,上面写满了“纯澈”“清新”“圣洁”这些词 语。偶尔掠过的几丝浅云,仿佛是看到天空太寂寞,刻意为它增添的点缀。 (2)鹰是高空的舞者。飞翔时,它有着优雅的身姿和从容的倩影。滇西北的天 空,为鹰的飞翔提供了敞亮的舞台。而鹰也用锐利的目光守望着乡土,有了飞翔 的鹰,红土高原的庄稼就会露出开心的笑容 (3)滇西北的鹰是寂寞的。它们从不呼朋引伴,总是特立独行,有时俯冲,有 时滑翔,用强健的翅膀为滇西北的天空増色 (4)滇西北的鹰是髙傲的。它们栖居于峭壁,隐身于丛林,坦然地享受生活中 的美好。自食其力的飞鹰,也就拥有了自由翱翔的底气。它们从不需要在污浊的 尘世里,用哀怜的目光,去获得果腹的食物,这就成全了鹰的高贵。 (5)滇西北不缺乏陡峭的山岭。而鹰的一生,就是与峭壁互相依恋而又不停搏 击的一生。从它们羽翼未丰之时起,就开始在悬崖边一次次地练习飞行。千摔万 跌之后,才会拥有一对傲视蓝天的翅膀。滇西北不缺乏激情的江河。鹰用优雅的 身姿,在浩渺的江面上纵横,用无尽的孤傲衬托着江的孤傲,一升一降,时缓时 急之间,鹰用它的飞翔,诠释着生命的价值。 (6)滇西北的鹰,喜欢和乡村厮守在一起。在乡村上空飞翔的鹰,不时发出几 声鸣唳,清越,苍劲。鹰的呼啸,经常穿越了时空,抵达了人们的内心。儿时 每当看到天空中的飞鹰,我就会赶快跑到后园里,去守护家里养着的那几只小雏 鸡,生怕它们被凶猛的鹰抓到空中。多年之后,看到天空中的飞鹰,我仍然会对 它产生一种敬畏。它的坚毅、勇猛、担当,让它在我眼中幻化为神灵的替身。鹰 是离天最近的鸟,是红土高原上的精灵。 (⑦)看到飞鹰,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鹰猎。看到这些自然界中的骄子,在人 类的驯养之下,消磨了锐气,涣散了眼神,无精打采地站在人们的手臂上,我的 心里就会掠过几丝忧伤。鹰的舞台是天空和草原,鹰的战场是丛林和乡野,鹰的 归宿是悬崖和峭壁,但人们的手臂,却囚禁了它们冲天的梦想。这是鹰的悲剧, 也是飞翔的悲剧。没有哪一只鹰不想拥有自由的飞翔。它们的呼吸和畅想,都只 能在广阔的天空展现。被驯养得乖巧异常的鹰,已经丧失了空中勇者的称号。把 自由还给飞鹰吧,“左牵黄,右擎苍”的场景,就让它深深的隐藏在典籍里。 (8)拥有了飞鹰的滇西北,让红土高原平添了几份狂野的气息。奔涌的江河, 茂密的丛林,莽莽苍苍的横断山,只有接纳了飞鹰,才会变得更加完美。那些野
C.以生产力为主要标志的人类文明进步总会向前发展,而生态文明建设则不会 发展,需要各种制度的保障。 D.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经济投入、思想观念和精神文化的更新, 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和持续努力。 11.相对“工业文明”而言,“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什么?(不超过 25 字)(2 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2-15 题。 滇西北的鹰 杨春山 (1)在地处边地的滇西北,阳光不知疲倦地映照着红土高原,也映照着每一个 村庄和山寨,使得村庄和山寨拥有了斑驳的色彩和浑厚的表情。碧蓝如洗的天际, 是红土高原对外亮出的金字招牌,上面写满了“纯澈”“清新”“圣洁”这些词 语。偶尔掠过的几丝浅云,仿佛是看到天空太寂寞,刻意为它增添的点缀。 (2)鹰是高空的舞者。飞翔时,它有着优雅的身姿和从容的倩影。滇西北的天 空,为鹰的飞翔提供了敞亮的舞台。而鹰也用锐利的目光守望着乡土,有了飞翔 的鹰,红土高原的庄稼就会露出开心的笑容。 (3)滇西北的鹰是寂寞的。它们从不呼朋引伴,总是特立独行,有时俯冲,有 时滑翔,用强健的翅膀为滇西北的天空增色。 (4)滇西北的鹰是高傲的。它们栖居于峭壁,隐身于丛林,坦然地享受生活中 的美好。自食其力的飞鹰,也就拥有了自由翱翔的底气。它们从不需要在污浊的 尘世里,用哀怜的目光,去获得果腹的食物,这就成全了鹰的高贵。 (5)滇西北不缺乏陡峭的山岭。而鹰的一生,就是与峭壁互相依恋而又不停搏 击的一生。从它们羽翼未丰之时起,就开始在悬崖边一次次地练习飞行。千摔万 跌之后,才会拥有一对傲视蓝天的翅膀。滇西北不缺乏激情的江河。鹰用优雅的 身姿,在浩渺的江面上纵横,用无尽的孤傲衬托着江的孤傲,一升一降,时缓时 急之间,鹰用它的飞翔,诠释着生命的价值。 (6)滇西北的鹰,喜欢和乡村厮守在一起。在乡村上空飞翔的鹰,不时发出几 声鸣唳,清越,苍劲。鹰的呼啸,经常穿越了时空,抵达了人们的内心。儿时, 每当看到天空中的飞鹰,我就会赶快跑到后园里,去守护家里养着的那几只小雏 鸡,生怕它们被凶猛的鹰抓到空中。多年之后,看到天空中的飞鹰,我仍然会对 它产生一种敬畏。它的坚毅、勇猛、担当,让它在我眼中幻化为神灵的替身。鹰 是离天最近的鸟,是红土高原上的精灵。 (7)看到飞鹰,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鹰猎。看到这些自然界中的骄子,在人 类的驯养之下,消磨了锐气,涣散了眼神,无精打采地站在人们的手臂上,我的 心里就会掠过几丝忧伤。鹰的舞台是天空和草原,鹰的战场是丛林和乡野,鹰的 归宿是悬崖和峭壁,但人们的手臂,却囚禁了它们冲天的梦想。这是鹰的悲剧, 也是飞翔的悲剧。没有哪一只鹰不想拥有自由的飞翔。它们的呼吸和畅想,都只 能在广阔的天空展现。被驯养得乖巧异常的鹰,已经丧失了空中勇者的称号。把 自由还给飞鹰吧,“左牵黄,右擎苍”的场景,就让它深深的隐藏在典籍里。 (8)拥有了飞鹰的滇西北,让红土高原平添了几份狂野的气息。奔涌的江河, 茂密的丛林,莽莽苍苍的横断山,只有接纳了飞鹰,才会变得更加完美。那些野
向日葵灿然开放的山坡,让鹰的飞翔拥有了更加斑斓的底色;那条曲折漫长的茶 马古道,让鹰的飞翔拥有了更为精彩的传奇 (9)选择用文字来表达与诉说,就是为了把自己历练成一只飞鹰。在凶险的环 境里千锤百炼,在寂寞的日子里自我折磨,从而获得一对矫健的翅膀。然后,在 山崖之间,在乡野之上,以从容的心态翱翔。遇到不平之事,用劲利的俯冲,涤 荡弥漫的雾霾;遇到可赞之景,用清越的鸣唳,唱出髙亢的歌声, (10)苍天眷恋着边地飞鹰。给它一对利眼,就是要让它用敏锐的目光,捕捉人 间的卑污;给它一双利爪,就是要让它用冲天的豪情,撕裂尘世的丑恶;给它 个尖喙,就是要让它用无穷的力量,叼取世间的虚伪;给它两只翅膀,就是要让 它用坚定的信心,搏击生命的极限。作为一只边地飞鹰,应该拒绝被奴役,拒绝 被豢养。牧人的手臂,不应该是边地飞鹰的舞台;喂来的肉块,不应该是边地飞 鹰的美食。 (11)边地飞鹰,只能以浩瀚的天空为背景,只能以苍茫的山岭为舞台,哪怕撞 向山崖,也要用绝美的姿态,完成生命中的最后一次冲刺,体现出生命的壮美与 凄凉。在红土高原上盘旋的边地飞鹰,用真诚的守望,让这里的庄稼更加丰美 在红土高原上翱翔的边地飞鹰,用自由的舞姿,让这里的山河更加雄壮。 (12)在神秘的滇西北,我读懂了边地飞鹰的情怀,也愿意成为一只边地飞鹰, 伴随着这里的山河、乡野、庄稼自由飞翔,摒弃丑恶与奴役,留下一地豪情一路 高歌。 (选自2014年02月2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2.请简要分析第(1)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13.请赏析文章第(10)段划线的句子。(4分 14.文章第(12)段说“我读懂了边地飞鹰的情怀”,请联系全文,分析边地飞 鹰又怎样的情怀。(5分) 15.请结合文章,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6分) 三、(共16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6-19小题。(10分)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 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 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 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 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 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 哉
向日葵灿然开放的山坡,让鹰的飞翔拥有了更加斑斓的底色;那条曲折漫长的茶 马古道,让鹰的飞翔拥有了更为精彩的传奇。 (9)选择用文字来表达与诉说,就是为了把自己历练成一只飞鹰。在凶险的环 境里千锤百炼,在寂寞的日子里自我折磨,从而获得一对矫健的翅膀。然后,在 山崖之间,在乡野之上,以从容的心态翱翔。遇到不平之事,用劲利的俯冲,涤 荡弥漫的雾霾;遇到可赞之景,用清越的鸣唳,唱出高亢的歌声。 (10)苍天眷恋着边地飞鹰。给它一对利眼,就是要让它用敏锐的目光,捕捉人 间的卑污;给它一双利爪,就是要让它用冲天的豪情,撕裂尘世的丑恶;给它一 个尖喙,就是要让它用无穷的力量,叼取世间的虚伪;给它两只翅膀,就是要让 它用坚定的信心,搏击生命的极限。作为一只边地飞鹰,应该拒绝被奴役,拒绝 被豢养。牧人的手臂,不应该是边地飞鹰的舞台;喂来的肉块,不应该是边地飞 鹰的美食。 (11)边地飞鹰,只能以浩瀚的天空为背景,只能以苍茫的山岭为舞台,哪怕撞 向山崖,也要用绝美的姿态,完成生命中的最后一次冲刺,体现出生命的壮美与 凄凉。在红土高原上盘旋的边地飞鹰,用真诚的守望,让这里的庄稼更加丰美; 在红土高原上翱翔的边地飞鹰,用自由的舞姿,让这里的山河更加雄壮。 (12)在神秘的滇西北,我读懂了边地飞鹰的情怀,也愿意成为一只边地飞鹰, 伴随着这里的山河、乡野、庄稼自由飞翔,摒弃丑恶与奴役,留下一地豪情一路 高歌。 (选自 2014 年 02 月 22 日《 人民日报 》,有删改) 12.请简要分析第(1)段在文中的作用。(3 分) 13.请赏析文章第(10)段划线的句子。(4 分) 14.文章第(12)段说“我读懂了边地飞鹰的情怀”,请联系全文,分析边地飞 鹰又怎样的情怀。(5 分) 15.请结合文章,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6 分) 三、(共 16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2 分)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 16-19 小题。(10 分) (甲)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 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 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 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 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 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 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