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刑法典规定了罪刑法定、适用刑法人人平等、罪刑相适应原则, 但学术上认为除此外还应有主客观相统一,罪责自负、不株连无辜, 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等。 第一节罪刑法定原则 、含义,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该原则的渊源、历史发展 在君主专制、人治的政治制度下不可能实行此原则。该原则是在 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特权和司法擅断的斗争中提出的,在民主制下才可 能实行。我赞同其理论基础是民主主义和尊重人权。 法国1810年刑法典第一次写进了此原则。此后大多数国家纷纷效 仿,在当今世界,各国刑法基本上都规定了此原则。 在我国,该原则最早规定在刑法中是清末的《大清新刑律》,国 民党刑法也有类似规定,建国后至1980年以前未实行此原则,1979 年刑法未明文规定此原则,但立法、司法实践基本实行了此原则, 1997年刑法典明确规定了此原则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 刑法典规定了罪刑法定、适用刑法人人平等、罪刑相适应原则, 但学术上认为除此外还应有主客观相统一,罪责自负、不株连无辜, 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等。 ◼ 第一节 罪刑法定原则 ◼ 一、含义,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 二、该原则的渊源、历史发展 ◼ 在君主专制、人治的政治制度下不可能实行此原则。该原则是在 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特权和司法擅断的斗争中提出的,在民主制下才可 能实行。我赞同其理论基础是民主主义和尊重人权。 ◼ 法国1810年刑法典第一次写进了此原则。此后大多数国家纷纷效 仿,在当今世界,各国刑法基本上都规定了此原则。 ◼ 在我国,该原则最早规定在刑法中是清末的《大清新刑律》,国 民党刑法也有类似规定,建国后至1980年以前未实行此原则,1979 年刑法未明文规定此原则,但立法、司法实践基本实行了此原则, 1997年刑法典明确规定了此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 三、该原则的基本蕴涵:实行绝对的罪刑法定原则必然得出,1 排除习惯法,2禁止法溯及既往,3禁止类推和扩张解释,4禁止 不定期刑。但现代各国均认识到,不能将该原则绝对化。以上只 是形式意义上的罪刑法定,实质意义上的罪刑法定原则要求法律 规定要合理适当。 故现通行观点主张相对的罪刑法定原则,即吸收习惯法的合 理因素、不禁止轻法溯及既往,不禁止适应社会需要或合刑法目 的的扩大解释刑法,只禁止绝对不定期刑。另刑法规定要明确具 体 四、我国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体现 1997年刑法比1979年刑法不同之处:1明文规定此原则2取 消类推制3取消口袋罪4取消绝对不定期刑(罚金、诬告陷害罪) 5犯罪构成要件更明确具体。 五、该原则与刑法解释中扩张、限制解释的关系。(即如何正确 理解)
罪刑法定原则 ◼ 三、该原则的基本蕴涵:实行绝对的罪刑法定原则必然得出,1 排除习惯法,2禁止法溯及既往,3禁止类推和扩张解释,4禁止 不定期刑。但现代各国均认识到,不能将该原则绝对化。以上只 是形式意义上的罪刑法定,实质意义上的罪刑法定原则要求法律 规定要合理适当。 ◼ 故现通行观点主张相对的罪刑法定原则,即吸收习惯法的合 理因素、不禁止轻法溯及既往,不禁止适应社会需要或合刑法目 的的扩大解释刑法,只禁止绝对不定期刑。另刑法规定要明确具 体。 ◼ 四、我国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体现 ◼ 1997年刑法比1979年刑法不同之处:1明文规定此原则2取 消类推制3取消口袋罪4取消绝对不定期刑(罚金、诬告陷害罪) 5犯罪构成要件更明确具体。 ◼ 五、该原则与刑法解释中扩张、限制解释的关系。(即如何正确 理解)
第二节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该原则的历史发展 1刑法面前人人平等是人们追求的理想,但在奴隶、封建社会,因经济制度 政治制度的原因不可能产生和实行此原则,刑法是维护公开的不平等。公 资本主义社会,因其生产方式特点,决定政治上要求民主,法律上主张适 用法律人人平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刑法中均规定了此原则。 2我国在57年反右以后改革开放前对此原则是批判,79年刑法未规定此原则, 97年刑法第四条明确规定了此原则。 、该原则的基本内涵 1含义:任何人不论其家庭出身、社会地位、职业、财产状况、政治面貌 才能业绩、文化程度、民族如何,犯了罪都应一样的追究刑事责任、一样 的量刑和行刑,不允许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2实行此原则要求(1)定罪上一律平等(2)量刑上一律平等(3)行刑上 一律平等。 立法体现 四、不能机械地理解此原则。 如在量刑时考虑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在行刑时根据犯罪人原身份不 同在专门监狱服刑,在行刑时因科研等特殊需要对其监外执行,因外交斗 争需要在定罪量刑上作妥协等不能视为不平等
第二节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 一、该原则的历史发展 ◼ 1刑法面前人人平等是人们追求的理想,但在奴隶、封建社会,因经济制度、 政治制度的原因不可能产生和实行此原则,刑法是维护公开的不平等。在 资本主义社会,因其生产方式特点,决定政治上要求民主,法律上主张适 用法律人人平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刑法中均规定了此原则。 ◼ 2我国在57年反右以后改革开放前对此原则是批判,79年刑法未规定此原则, 97年刑法第四条明确规定了此原则。 ◼ 二、该原则的基本内涵 ◼ 1含义:任何人不论其家庭出身、社会地位、职业、财产状况、政治面貌、 才能业绩、文化程度、民族如何,犯了罪都应一样的追究刑事责任、一样 的量刑和行刑,不允许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 2实行此原则要求(1)定罪上一律平等(2)量刑上一律平等(3)行刑上 一律平等。 ◼ 三、立法体现 ◼ 四、不能机械地理解此原则。 ◼ 如在量刑时考虑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在行刑时根据犯罪人原身份不 同在专门监狱服刑,在行刑时因科研等特殊需要对其监外执行,因外交斗 争需要在定罪量刑上作妥协等不能视为不平等
第罪刑相适应原则 该原则是公平公正思想在刑法中的表现,罪刑相适应原则是历 代人们追求的理想,但等级制森严的奴隶、封建社会,不可能实行 此原则。资本主义社会自由竞争、等价交换的经济制必然要求在刑 法中实行此原则。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极力倡导此原则,资产 阶级取得政权后在其刑法中确立了此原则。我国79年刑法未明确规 定此原则,但在罪刑关系设置上基本上以该原则为指导。97年刑法 明确规定了此原则。 、该原则的基本内涵 犯多大的罪,应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重罪重罚、轻罪轻罚 罚当其罪,刑罚的轻重与其承但的刑事责任大小相适应。故尽管是 罪刑相适应,从我国刑法第五条规定“刑法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 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规定看,实质是罪责刑相适 应。 罪刑相适应包括立法上的罪、刑关系相适应、量刑、行刑时的 罪刑相适应。 罪的含义:指犯罪人犯罪行为四个要件方面的情况所体现的社 会危害程度。 此处刑事责任的含义:指犯罪人犯罪前、犯罪中、犯罪后的表现 犯罪人个体心理、生理、思想品德等因素所体现的人身危险性大小
◼ 一、该原则历史发展 第三节 罪刑相适应原则 ◼ 该原则是公平公正思想在刑法中的表现,罪刑相适应原则是历 代人们追求的理想,但等级制森严的奴隶、封建社会,不可能实行 此原则。资本主义社会自由竞争、等价交换的经济制必然要求在刑 法中实行此原则。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极力倡导此原则,资产 阶级取得政权后在其刑法中确立了此原则。我国79年刑法未明确规 定此原则,但在罪刑关系设置上基本上以该原则为指导。97年刑法 明确规定了此原则。 ◼ 二、该原则的基本内涵 ◼ 犯多大的罪,应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重罪重罚、轻罪轻罚、 罚当其罪,刑罚的轻重与其承但的刑事责任大小相适应。故尽管是 罪刑相适应,从我国刑法第五条规定“刑法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 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规定看,实质是罪责刑相适 应。 ◼ 罪刑相适应包括立法上的罪、刑关系相适应、量刑、行刑时的 罪刑相适应。 ◼ 罪的含义:指犯罪人犯罪行为四个要件方面的情况所体现的社 会危害程度。 此处刑事责任的含义:指犯罪人犯罪前、犯罪中、犯罪后的表现, 犯罪人个体心理、生理、思想品德等因素所体现的人身危险性大小
第二章小结 该章必须掌握的重点问题是我国刑法 规定的基本原则和理论上认为的基本原 则有哪些,三大基本原则的含义、如何 正确理解适用。特别是罪刑法定原则
第二章小结 ◼ 该章必须掌握的重点问题是我国刑法 规定的基本原则和理论上认为的基本原 则有哪些,三大基本原则的含义、如何 正确理解适用。特别是罪刑法定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