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吏需要不断从青年科技人员中补充优秀人才。因此, 世界各航天大国无不重视普及航天科技知识,以培养和 提高国民,特别是青少年的航天意识。编写本书的月的 正在于此?在编写过程中,我们注意使本书除包含系统 的航天科学技术基本知识外,还努力反映我国的航天成 就及世界航天科技的发展动向;应用卫星是当今航大技 术最活跃的领域,本书以较多篇幅着力介绍;书中还选编 了一些典型的彩色航天图片,力图使本书图文并茂、生动 形象。我们希望通过以上努力能使本书成为独具特色 引人入胜的航天高级科普著作。 朱森元研究员审阅了本书第4章;汪南豪研究员提 供了第4章电火箭部分的初稿;中国UFO研究会高原副 理事长撰写了第8章地外文明与UFO部分;刘少敏、潘 越荣、连小莉等同志提供了许多图片,刘丽伟同志绘制了 部分插图,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闵桂荣 国际宇航科学院 1995.4
目录 第1章 绪论 2航天科学技术的研究范 3p航天技术的研究范畴 5≯空间科学的研究范畴2 9天科学技术发展简史 10≯从神话到现代火箭1 1(p枓技发展广生了科幻作品2 11 航天先驱耆的劳献3 1!≯升创航新纪 13航天科学技术发展慨况 4 航廴运载器的发展 15p 航天器的发展2 7我国天科学技术的成就 18p运载火箭已戌系列 19 独立研制了多种卫舉2 发射和测控设施配3 19航天工业已成体系4 20D卩星应用已取得成效5 2航天技术的应用 23p 五犀的军事应用 24 卫星在通信方面的应用2 25p卫星在遥感方面的应用3 卫在导航定位方面的应用 30 卫星在救撅方面的应用5
30 兢天器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应用6 31 航天技术的二次应用7. 第2章 空间环境和航天器轨道 34空间环境 地球大气吴1. 地球电离层2 37≯ 地磁场3 37 粒「辐射环4 人阳 航天器热环漉6 体物质 空间环境试验和顸报8 42人造地球卫星轨道 地心赤道坐标系 43 轨道要紊2 开普剃三大定律3 轨道速度4 卫星轨 轨道机动 58星际航行轨道 第3 航天系统的组成与航天器的基本构成 64航天系统的组成 64 航天运载【,具 航人器2 航天酱发射场3 70 航天测控网4 72L航天应南5
73航天品的分类 74p 芷地球 空间平台2 空间探测詳3 78 载人飞船4 78p 空间站5 78航天飞机和空大飞初 79航天器的基本保障系统 80 结构分系统1 84p 控分系红充2 88姿态控制分系统 测控分系统4 94电源分系统 97航天器的研制与试验 方案论与设计阶段 I程研制阶段 炉型牛产阶段3 100 航天器试验4 101航天器发射场 101≯拜科努尔发射场1 103 普列谢茨克友射场 104肯尼迪航天巾心3 登堡航天发射场4 106 D 库鲁发射场5 107D酒泉卫星发射中心6 I08 西昌卫坐发射中心7 木原卫生发射中心8 第4章 舵天运输系统 II2航天运的基本惧念和基本原理
基本概念1 114 火箭椎进的基本原理和定义2 118运载火前 概述量 119 液体火箭发动机2 125p 囱体火箭发动机3 128≯运载火箭的主要分系统4 134航天飞机 134p 概谜1 l36 天飞机2 142运载工兵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外国运载火箭的现状1 150 中煦运载火箭的现状2 151p 空人飞初3 155 天运输系统的未来发展4 第5章 人造地球卫星及其应用 166人造地球卫星的分类 166 科学工星1 l67 应用卫星2 168D技术试验卫星3 169售卫星 170pL早通信】. 174 通信正髦2 177p 当代通信卫星的次展3 222 卫星通信地球站4 231气象卫星 232卫星气象观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