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尿药和脱水药 药学院药理 焦波
利尿药和脱水药 药学院 药理 焦波
第一节利尿药 利尿药 (diuretics)是一类直接作用于肾 脏、能促进电解质及水排出的一类药物
第一节 利尿药 利尿药(diuretics)是一类直接作用于肾 脏、能促进电解质及水排出的一类药物
肾脏泌尿生理及利尿药作用部位 尿液的生成是通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再吸收 及分泌而实现的。 (-)肾小球滤过 血液流经肾小球,除蛋白质和血细胞外,其他成 份均可滤过而形成原尿。约99的原尿在肾小管被再 吸收。 增加肾血流量及小球滤过率可利尿,但作用极弱。 目前常用的利尿药多数是通过减少肾小管对电解 质及水的再吸收而发挥利尿作用的
一、肾脏泌尿生理及利尿药作用部位 尿液的生成是通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再吸收 及分泌而实现的。 (一)肾小球滤过 血液流经肾小球,除蛋白质和血细胞外,其他成 份均可滤过而形成原尿。约99%的原尿在肾小管被再 吸收。 增加肾血流量及小球滤过率可利尿,但作用极弱。 目前常用的利尿药多数是通过减少肾小管对电解 质及水的再吸收而发挥利尿作用的
(二)肾小管 1.近曲小管再吸收65%~70%Na+ 吸收机制: ●Na+通过腔膜侧进入胞内 ●Na+-H反向转运系统与H按1:1进行交换而进入 细胞内 H的产生来自H0与CO2所生成的H1C02,这 反应需上皮细胞内碳酸酐酶的催化,然后2C 再解离成和HCO2,H将Na换入细胞内,然后 由Na泵将Na送至组织间液 通过基底膜离开细胞: 能量来源:钠泵(K+、Nat、- ATPase)驱动
(二)肾小管 1.近曲小管 再吸收65%~70% Na+ 。 吸收机制: ● Na+通过腔膜侧进入胞内 ● Na+-H +反向转运系统与H +按1∶1进行交换而进入 细胞内 H +的产生来自H2 O与CO2所生成的H2 CO3,这一 反应需上皮细胞内碳酸酐酶的催化,然后H2 CO3 再解离成H +和HCO3 -,H +将Na+换入细胞内,然后 由Na+泵将Na+送至组织间液 ● 通过基底膜离开细胞: 能量来源:钠泵(K+ 、Na+ 、-ATPase)驱动
2.髓袢升枝粗段 吸收原尿中30%~35%的Na+,而不伴有水的再 吸收。 是高效利尿药的重要作用部位 0KNa+2C共同转运(c0ansp系统:将2 个Ch,一个Na+和一个K同向转运到细胞内 转运动力:动力来自间液侧K+、 Nat-ATP酶 对胞内Na的泵出作用,即共同转运的能量来自Na+ 浓度差的势能,进入胞内的C,通过间液侧离开细 胞,K则沿着腔膜侧的钾通道进入小管腔内,形成 K的再循环
2. 髓袢升枝粗段 吸收原尿中30%~35%的Na+,而不伴有水的再 吸收。 是高效利尿药的重要作用部位 ● K+ -Na+ -2Cl-共同转运(co-transport)系统:将2 个Cl-,一个Na+和一个K+同向转运到细胞内。 转运动力:动力来自间液侧K+ 、Na+ -ATP酶 对胞内Na+的泵出作用,即共同转运的能量来自Na+ 浓度差的势能,进入胞内的Cl-,通过间液侧离开细 胞,K+则沿着腔膜侧的钾通道进入小管腔内,形成 K+的再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