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南京 水仙 (清)李渔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 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 岁无资,衣囊质尽,迨水仙开时,索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日:“请已之,一年 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日:“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 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 听予质簪珥③购之 (节选自《闲情偶寄》) [注释]①秣陵:指南京。②质:抵押。③迨:等到。④珥:用玉做的耳饰。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各司一时 (2)欲购无资 (3)请已之 (4)是何异于不反金陵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2)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12.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3分) 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两次写到“家 人”的作用是什么? 9.(4分)(1)季节(2)想要(3)停止(4)通“返”返回(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江苏省 2011 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南京 水仙 (清) 李渔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 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 岁无资,衣囊质②尽,迨③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 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 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 听予质簪珥④购之。 (节选自《闲情偶寄》) [注释]①秣陵:指南京。②质:抵押。③迨:等到。④珥:用玉做的耳饰。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 分) (1)各司一时. (2)欲.购无资 (3)请已.之 (4)是何异于不反.金陵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2)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12.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3 分) 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两次写到“家 人”的作用是什么? 9.(4 分)(1)季节 (2)想要 (3)停止 (4)通“返”,返回(每小题 1 分,意对即可)
10.(2分)B 11.(4分)(1)一个季节剥夺我(喜欢的)一种花,这是剥夺我一个季节的生命啊 (2)家人不能阻止我,(只好)听任我抵押首饰购买水仙花。(每小题2分 12.(3分)冒雪赶回南京看水仙花;竭尽家财买水仙花。作用是衬托作者对水仙花的喜爱。 (意对即可) 淮安 (一)阅读下文,完成5-8题。(16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 关?”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 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美?”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 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 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 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 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 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朝服衣冠 ②孰视之:
10.(2 分)B 11.(4 分)(1)一个季节剥夺我(喜欢的)一种花,这是剥夺我一个季节的生命啊。 (2)家人不能阻止我,(只好)听任我抵押首饰购买水仙花。(每小题 2 分) 12.(3 分)冒雪赶回南京看水仙花;竭尽家财买水仙花。作用是衬托作者对水仙花的喜爱。 (意对即可) 淮安 (一)阅读下文,完成 5—8 题。(16 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 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 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 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 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 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 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 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⒌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 分) ①朝服.衣冠: ②孰.视之:
③皆以美于徐公 ④期年之后: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文 ②能谤讥于市朝。 文 7邹忌见了徐公后,又“窥镜而1刍视”“暮寝而思之”的行为反映了邹忌怎样的 性格特点?(4分) 答 8阅读全文,说说齐国为什么能在朝廷上战胜别国?(4分) 答 (一)(16分 5.(分 ①朝服衣冠:穿戴②孰视之:通“熟”。缜密,仔细,周详 ③皆以美于徐公:认为④期年之后:二年 6.(4分) ①译文:从这件事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太厉害了 ②译文: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 7.(4分)头脑清醒、善于思考、精明能干、深谋远虑。 8(4分)是因为邹忌以自己的实际例子,来告诫威王要虚心纳谏,对臣下友好,要赏罚 分明,要亲近向自己提建议的人,远离光奉承自己的人,所以数月来提建议的人,宫中像集 市一样。一年之后想提也提不出了。威王的虚心纳谏,是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关键 无锡 二、阅读与赏析(共49分) (一)(12分) 伍子胥父诛于楚,子胥挟弓,身干阖闾。阖闾曰:“士之甚,勇之甚。”将为之报仇。子 胥曰:“不可,诸侯不为匹夫报仇。臣闻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行,报父之仇,不可。”于是 蔡昭公南朝楚,被羔裘,囊瓦求之,昭公不与。即拘昭公南郢ying),三年然后归之。 昭公去至河,用事,曰:“天下谁能伐楚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昭 公闻子胥在吴,请救蔡。子胥于是报阖闾曰:“蔡公南朝,被羔裘,囊瓦求之,蔡公不与
③皆以.美于徐公: ④期年..之后: ⒍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 文: 。 ②能谤讥于市朝。 译 文: 。 ⒎邹忌见了徐公后,又“窥镜而 1 刍视”“暮寝而思之”的行为反映了邹忌怎样的 性格特点?(4 分) 答: 。 ⒏阅读全文,说说齐国为什么能在朝廷上战胜别国?(4 分) 答: 。 (一) (16 分) ⒌ (4 分) ①朝服.衣冠:穿戴 ②孰.视之:通“熟”。缜密,仔细,周详 ③皆以.美于徐公:认为 ④期年..之后:一年 ⒍ (4 分) ①译文:从这件事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太厉害了 ②译文: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 ⒎(4 分)头脑清醒、善于思考、精明能干、深谋远虑。 ⒏(4 分)是因为邹忌以自己的实际例子,来告诫威王要虚心纳谏,对臣下友好,要赏罚 分明,要亲近向自己提建议的人,远离光奉承自己的人,所以数月来提建议的人,宫中像集 市一样。一年之后想提也提不出了。威王的虚心纳谏,是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关键。 无锡 二、阅读与赏析 (共 49 分) (一)(12 分) 伍子胥父诛于楚,子胥挟弓,身.干阖闾。阖闾曰:“士之甚,勇之甚。”将为之报仇。子 胥曰:“不可,诸侯不为匹夫报仇。臣闻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行,报父之仇,不可。”于是 止。 蔡昭公南朝楚,被.羔裘,囊瓦求之,昭公不与。即拘昭公南郢(yǐng),三年然后归之。 昭公去至河,用事,曰:“天下谁能伐.楚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昭 公闻子胥在吴,请救蔡。子胥于是报阖闾曰:“蔡公南朝,被羔裘,囊瓦求之,蔡公不与
拘蔡公三牟,然后归之。蔡公至河,曰:‘天下谁能伐楚者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 囊瓦兴师伐蔡。蔡非有罪,楚为无道。君若有忧中国之事意者,时可矣。”阖闾于是使子胥 兴师,救蔡而伐楚。楚王已死,子胥将卒六千人,操鞭笞平王之坟。曰:“昔者吾先君无罪, 而子杀之,今此以报子也!” 囊瓦者何?楚之相也。郢者何?楚王治处也 7下列句中的“之”与“楚闻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属予作文以记之B至之市C亲戚畔之D怅恨久之 8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伍子胥父亲被楚王杀掉,但他在气愤之余仍能克制,不贸然报仇,显得异常冷静 B.“诸侯不为匹夫报仇”的话,反映了伍子胥是胸有大志的人 C.伍子胥攻打楚国,既为吴国灭了楚国,又报了杀父之仇,称得上是忠孝两全 D蔡昭公被放回就立即要攻打楚国,表现了他的草率与莽撞。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身干阖闾身 ②被羔裘 被 ③天下谁能伐楚乎伐: ④操鞭笞平王之坟笞: 10翻译下列句子(分) (1)即拘昭公南郢,三年然后归之。(2分) 译: (2)囊瓦者何?楚之相也。(2分) 译 (一)(12分) 7.(2分)A 8.(2分)C。伍子胥本是楚国人,他逃跑到吴国攻打楚国,为吴国灭了楚国,称不上是忠。 9.(4分)①身:亲自②被:穿着③伐:进攻④笞:抽打 10.(4分) (1)(2分)就把蔡昭公拘禁在南郢,一直到三年以后才放他回去。 (2)(2分)囊瓦是什么人?他是楚国的丞之相。 附文言文翻译: 伍子胥的父亲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便挟着弓,亲自冒犯吴王阖闾。阖闾说:“你非常 够义气,也非常勇敢。”就准备将替伍子胥报仇。伍子胥说:“不能,诸侯不替一个人报仇 我听说侍奉君主犹如侍奉父亲一样,损耗君主的德行,报杀父之仇,不可以。”这样攻打出 国的计划就暂且搁置 蔡昭公向南拜见楚平王,穿着羔裘皮衣,囊瓦就向蔡昭公索求羔裘皮衣,蔡昭公不给 于是蔡昭公就被囚禁在南郢,三年以后才被放回去。蔡昭公离开楚国来到黄河边,就举兵 说:“天下谁能够攻打楚国呢?我一定参与!”楚国听说这件事,便派囊瓦兴师讨伐蔡国。蔡 昭公听说伍子胥在吴国,便请求伍子胥解救蔡国。伍子胥这时才向吴王阖闾禀报:“蔡昭公 向南拜见楚平王,穿着羔裘皮衣,囊瓦就向蔡昭公索求羔裘皮衣,蔡昭公不给。于是蔡昭公 就被囚禁在南郢,三年以后才被放回去。蔡昭公离开楚国来到黄河边,就举兵,说:‘天下 谁能够攻打楚国呢?我一定参与!’楚国听说这件事,便派囊瓦兴师讨伐蔡国。蔡国并没有罪 过,是楚国无道。君王如果有忧虑中国之事意的心思,现在正是时候。”吴王阖闾于是派伍 子胥率领部队,解救蔡国并讨伐楚国。这时,楚平王已死了,伍子胥率领六千士卒,握住鞭 子抽打楚平王的坟。说:“从前我父亲没有罪过,你杀了他,如今我要用这种方法还报你
拘蔡公三牟,然后归之。蔡公至河,曰:‘天下谁能伐楚者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 囊瓦兴师伐蔡。蔡非有罪,楚为无道。君若有忧中国之事意者,时可矣。”阖闾于是使子胥 兴师,救蔡而伐楚。楚王已死,子胥将卒六千人,操鞭笞.平王之坟。曰:“昔者吾先君无罪, 而子杀之,今此以报子也!” 囊瓦者何?楚之相也。郢者何?楚王治处也。 ⒎下列句中的“之”与“楚闻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出自:中国&学考&频道X &K& 100 &.C OM}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至之.市 C.亲戚畔之. D.怅恨久之. ⒏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伍子胥父亲被楚王杀掉,但他在气愤之余仍能克制,不贸然报仇,显得异常冷静。 B.“诸侯不为匹夫报仇”的话,反映了伍子胥是胸有大志的人。 C.伍子胥攻打楚国,既为吴国灭了楚国,又报了杀父之仇,称得上是忠孝两全。 D.蔡昭公被放回就立即要攻打楚国,表现了他的草率与莽撞。 ⒐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 ①身.干阖闾 身: ▲ ②被.羔裘 被: ▲ ③天下谁能伐.楚乎 伐: ▲ ④操鞭笞.平王之坟 笞: ▲ ⒑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即拘昭公南郢,三年然后归之。(2 分) 译: ▲ ⑵囊瓦者何?楚之相也。(2 分) 译: ▲ (一)(12 分) ⒎(2 分)A。 ⒏(2 分)C。伍子胥本是楚国人,他逃跑到吴国攻打楚国,为吴国灭了楚国,称不上是忠。 ⒐(4 分)①身:亲自 ②被:穿着 ③伐:进攻 ④笞:抽打 ⒑ (4 分) ⑴(2 分)就把蔡昭公拘禁在南郢,一直到三年以后才放他回去。 ⑵(2 分)囊瓦是什么人?他是楚国的丞之相。 附文言文翻译: 伍子胥的父亲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便挟着弓,亲自冒犯吴王阖闾。阖闾说:“你非常 够义气,也非常勇敢。”就准备将替伍子胥报仇。伍子胥说:“不能,诸侯不替一个人报仇。 我听说侍奉君主犹如侍奉父亲一样,损耗君主的德行,报杀父之仇,不可以。”这样攻打出 国的计划就暂且搁置。 蔡昭公向南拜见楚平王,穿着羔裘皮衣,囊瓦就向蔡昭公索求羔裘皮衣,蔡昭公不给。 于是蔡昭公就被囚禁在南郢,三年以后才被放回去。蔡昭公离开楚国来到黄河边,就举兵, 说:“天下谁能够攻打楚国呢?我一定参与!”楚国听说这件事,便派囊瓦兴师讨伐蔡国。蔡 昭公听说伍子胥在吴国,便请求伍子胥解救蔡国。伍子胥这时才向吴王阖闾禀报:“蔡昭公 向南拜见楚平王,穿着羔裘皮衣,囊瓦就向蔡昭公索求羔裘皮衣,蔡昭公不给。于是蔡昭公 就被囚禁在南郢,三年以后才被放回去。蔡昭公离开楚国来到黄河边,就举兵,说:‘天下 谁能够攻打楚国呢?我一定参与!’楚国听说这件事,便派囊瓦兴师讨伐蔡国。蔡国并没有罪 过,是楚国无道。君王如果有忧虑中国之事意的心思,现在正是时候。”吴王阖闾于是派伍 子胥率领部队,解救蔡国并讨伐楚国。这时,楚平王已死了,伍子胥率领六千士卒,握住鞭 子抽打楚平王的坟。说:“从前我父亲没有罪过,你杀了他,如今我要用这种方法还报你!
囊瓦是什么人?他是楚国的丞相。郢又是什么地方?就是楚王的治所。 扬州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16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 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 络摇缀,参差披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 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有删节) 【乙】道洲城西百余步,有小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敲嵌盘屈①,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②木异竹,垂阴相荫③。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④之所游处 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⑤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元结《右溪记》,有删节) 【注释】①敲(qi)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②休:美好。③阴:树荫 荫:遮蔽。④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⑤裨(bi):使。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凄神寒骨( (2)悉皆怪石( (3)不可名状( (4)为之怅然( 11.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都邑之胜境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 B.以裨形胜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耳(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C.乃疏凿芜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D.以其境过清其真无马也(韩愈《马说》)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分) (2)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2分) (3)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2分)
囊瓦是什么人?他是楚国的丞相。郢又是什么地方?就是楚王的治所。 扬州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 10-13 题。(16 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 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 络摇缀,参差披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 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有删节) 【乙】道洲城西百余步,有小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①,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②木异竹,垂阴相荫③。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④之所游处; 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⑤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元结《右溪记》,有删节) 【注释】①攲(qí)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②休:美好。③阴:树荫。 荫:遮蔽。④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⑤裨(bǐ):使。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⑴凄.神寒骨( ) ⑵悉.皆怪石( ) ⑶不可名.状( ) ⑷为之怅.然( )[来自: 中国学考频道] 11.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都邑之.胜境 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 B.以.裨形胜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耳(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C.乃.疏凿芜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D.以其.境过清 其.真无马也(韩愈《马说》) 12.翻译下列句子。(6 分) ⑴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 分) 。 ⑵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2 分) 。 ⑶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2 分)